- 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上册)
- 邢文华主编
- 14字
- 2024-12-21 22:55:44
1 乒乓球
一、中国乒乓球队的辉煌业绩
乒乓球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从1953年中国队首次参加国际大赛以来,先后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获135.5块金牌,从1926年至200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共举办46届,中国队从1953年起,共参加了23届世界锦标赛,这23届世界锦标赛共产生冠军161个,中国队获89.5个,占总数的55.6 %,居世界第一位。从1980年至2000年乒乓球世界杯共举行了男子单打21届,女子单打4届,男女团体4届,男女双打2届,共产生了34个世界冠军,中国队获得了其中的20个冠军,战冠军总数的58.8 %,居世界第一位。从1988年乒乓球第一次进入奥运会至2000年,共举办了4届,产生冠军16个,中国队取得了其中的13枚金牌,占总数的81.2 %,居世界第一位。从国际上通行的长盛不衰的概念是指在连续三个奥运周期中(12年内),都在世界某一项目的竞技舞台上获得名列前茅的成绩,那么中国队从1988年至2000年的三个奥运周期中的成绩可谓名副其实的长盛不衰。基于这种成绩,在人们的观念中中国乒乓球队就是冠军的代名词,亚军即是失败,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乒乓球队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巨大的荣誉,为世界乒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进入21世纪后,国际乒坛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和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继续包揽乒乓球项目比赛的金牌后,为了贯彻国际奥委会要尽可能地平均分布奥运会金牌的精神,国际乒联本着扩大冠军金牌的覆盖面、增加比赛的悬念、缩小强弱之间的差距、调动各国运动员争夺金牌的积极性、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增加乒乓球运动的人口、削弱技战术的难度、增加每一回合的板数、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吸引赞助商的投入和社会的支持的原则,对乒乓球的竞赛规则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变:2000年10月将乒乓球比赛中一直使用的直径为38毫米的乒乓球改为直径为40毫米的大球;2001年9月1日将原来乒乓球的21分赛制改为11分赛制;从2002年9月1日起实行新的发球规则,也叫无遮挡发球。
(一)大球的影响
由于增大了球的体积,使球在空中运行的阻力加大,球的速度、旋转相对减弱,击球质量相对下降。据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张晓蓬等人测定:球体增大以后,球的运行速度每秒相差2.4米,降低了13 %,而且运动员采用正手技术进攻时,击球的力量越大,球速减少的比例就越大;球体增大以后,球的转速最多每秒可差27.7转,可降低旋转21 %;但目前的资料并没有显示,改打大球后使每一回合的板数明显增加。
(二)11分赛制的影响
1. 比赛偶然性增大
11分赛制如果按11 ∶ 9的满分计算,与21分制的满分21 ∶ 19相比,每一局球的比分正好减少了一半。由于比分大幅度的减少,在客观上缩小了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差距。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每一局比赛只打1分,那效果会是如何呢?也就是说分数越少,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就会越大,造成强手不强,弱手不弱的局面,使实力差距缩小。如果一局比赛中再有一些擦边、擦网、发球犯规或裁判员误判的分数,就会使比赛的胜负更难以预料,这无疑增加了比赛的悬念。从开始采用11分制到今天,按实力估计,很多实力好的运动员在21分制时必胜的场次,但到了11分制时却变得胜负难卜,有时出现惊人的结果。在第14届亚运会上中国女团、女双、男双的失利,以及第47届世乒赛男单的失利,无缘决赛的结果都带有11分制造成的偶然因素。从对中国国家男队的教练员调查结果发现,在2000年国际乒联推出的三项比较重大的改革中,11分制的偶然性特征,是对中国队的整体实力优势冲击最大的一项。
2. 打破原有战术组合的定式
伴随着11分制比分成倍的减少,发球的轮换方法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21分制时是每5分轮换一次发球,而11分制是每2分轮换一次发球。而从数学上讲一轮5个发球,运动员发球的组合是 (n为运动员所掌握的发球种类,下同),而一轮2个发球,运动员发球的组合是 种,因此,大大地减少了运动员发球变化的可能性,特别是那些发球种类较少的运动员。此外,由于长期以来,运动员对5分一轮的发球通过实践摸索出了很多的战术运用规律,如两短三长、一转四不转等等战术组合,并且在头脑中对这些组合方法已经形成了动力定型。而新赛制的采用,无疑会打破原有的技战术动力定型,需要去建立新的动力定型。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竞技运动战术结构的各种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3. 对战术运用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比赛总分数的减少,使得每一分在每局中所占的份量增加。如果以11分制和21分制每局比分打满(11 ∶ 9和21 ∶ 19)来计算,11分制中每1分就占每局比赛的5 %,21分制则占2.5 %。这种每分价值成倍增加的现实,使运动员在处理每一分时都要倍加小心,来不得一点疏忽。这一是使运动员要小心翼翼放不开手脚;二是要求运动员无论在前三板的争夺上,还是在相持技战术的发挥上,都要有更加扎实的技战术基本功,才能确保在高强度的对抗中稳定发挥自已的水平。
从实践中的比分领先与落后的关系上也反映出11分制的这种竞技特征。当双方比分拉开一定差距时,如果双方都抠得细、扣得紧,那么落后一方就很难追上;如果领先方算得稍不够仔细,则比分很容易被追平,甚至赶超,使比赛结果出现戏剧性的变化。这同样也说明,在11分赛制中,运动员在领先情况下,其对场上局面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
(三)无遮挡发球的影响
无遮挡发球因为要对原有发球方式的诸多方面进行调整才能达到规则的要求,所以会对运动员多年形成的发球动力定型造成破坏。在建立新的动力定型中,由于要重建发球时的发力方法,所以就不容易发出与原有发球方法相同旋转和速度的球。另外,由于发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的瞬间状态必须让接发球方看清楚,就失去了原有发球的隐蔽性,接发球方较容易判断球的旋转方向和来球将要到达的位置,减小了接发球方的判断难度,客观上造成发球效果不如从前,从而减少接发球直接失误和被攻的可能性,增加每一回合的板数。但发球犯规不会造成发球员的直接失分,必须经过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的判决,由于不同的裁判人员很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保持一致,因此,增加了比赛得失分的主观因素。由于国内比赛中裁判员很少判发球犯规,在国际比赛上难免会因为发球犯规而影响比赛。从被判发球的统计来看,正手发球特别是正手侧身发球、低抛发球及站立式发球被裁判员判罚的概率较大。
三、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目前乒乓球技术发展的方向可以概括为: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没有明显漏洞以及“前三板”上手快、相持攻防转换快、战术应变快,且随着击球质量的提高,五大制胜因素“快、准、狠、变、转”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一)技术质量的提高是比赛胜负的关键
小球时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一直是速度和旋转的对抗史,在速度和旋转的斗争中产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打法推动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然而在乒乓球发展的历史中,规则的变化始终制约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方向。
规则修改采用大球后,由于球在空中运行空气阻力的加大,使球在经过相同力量击打后,所产生的自身转速和平动速度都比小球小,因此,球体的变化限制了速度与旋转的威力,运动员如果要达到与使用小球时相同的速度和旋转,首先就要提高击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从而依据所采用的技术不同而使球获得更大的角加速度或向前的加速度,也就是说力量是球体产生速度和旋转的前提。在实践中,从不同打法运动员在采用大球后的表现来看,以速度、旋转,技巧为主要打法的刘国梁、孔令辉、瓦尔德内尔受到的影响较大。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本身发力能力差,借力球打得好,而王励勤、刘国正、马琳以及金泽珠、蒋澎龙等力量较好的选手所受的影响就小得多。他们击球动作幅度大,本身力量较强,打大球仍能打出高质量的速度和旋转,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物质基础进行战术组合,使战术的发挥更有效,提高了竞技效果。
为使运动员获得更高的击球质量,在训练中必须要重视体能训练,以增加运动员的一般力量,因为一般力量是专项力量的基础,只有具备较强的一般力量,才有可能给专项力量的发挥提供物质保证。从国家队2004年冬训时每周身体训练的安排上也可以看出力量素质的重要性。
表1-1是中国乒乓球男队备战2004年世界锦标赛团体赛和雅典奥运会封闭训练身体训练发展各项素质的比重分配。从表1可以看到,在每周的全部29个身体训练内容中,发展各种力量的练习内容就有17个,占到了全部内容的59 %。在发生频率上,其他各项素质每周各安排1次,而力量训练每周安排4次,并且一般都是作为主要内容安排的。由此可见,力量训练在当今乒乓球竞技中的地位,已毫无疑问地成了提高技战术质量需要最先发展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改进技术,以便使运动员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力量:
表1-1 中国男队身体训练比重
(1)适当加大动作幅度,使球拍从起动位置到击球位置之间有较长的加速距离。因为在速度增加快慢相同的条件下,加速距离越长,球拍在击球时所能达到的瞬时速度越快,击出球的力量也就越大。
(2)注意主动发力。在小球时代,借力球打得好的运动员往往能体现对乒乓球较高的悟性,相反,不会打借力球的运动员技术就显得粗糙一些。因为,来球速度快,前冲力强,手感好的运动员借力还击可以在不需要很大动作的情况下,增加击球的速度,并且还能保证质量。可以说,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一种手段。而在大球条件下,由于球的旋转和速度都降低了,再一味地强调借力,就很难保证击球的质量,而击球质量下降了,就不能给对手造成足够的压力,也就难占据比赛的主动。因为在加速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挥拍速度增加得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
(3)改进技术,使运动员将有限的力量全部用在球上。在击球时,必须充分发挥脚、腿、腰、肩、上臂、前臂、手腕、手指的协调作用,并要遵循发力顺序,顺利地完成动量传递,使力量集中作用在球上。因为,力的传递越好,产生的分力就越小,相同的作用力就能使球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从而增加回球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应在获得最大角速度时球拍接触球,过早或过晚接触球都不能使球获得最大的加速度。
(4)适当抬高击球时的重心。平时观察发现,有很多运动员爱蹲着打球,认为这种方法移动快,并可以先充分拉长肌肉,增加肌肉的收缩速度。当然,这种做法符合肌肉运动的一般原理。但对于乒乓球这样一项速度非常快的运动来讲,如果过低的蹲下去,往往就会造成由于击球时间短,使身体无法再抬起来,根本就没有达到肌肉拉长,再收缩的目的。再者,乒乓球的技术动作结构,更多强调的是由后向前,因为要让球向前方运动。如果蹲得太低,就很难充分地做到向前用力。其三是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击球旋转强(尤以上旋表现最为明显),向前的冲力大,如果重心过低,就很难通过主动发力控制回击这种球的弧线,造成球往球拍上顶,最终影响击球的质量。
(二)发抢段能力的提高是比赛胜负的基础
由于三项改革的核心是限制了发球的威力,大球降低了发球的速度和旋转,11分赛制中2球一轮的发球限制了发球的变化组合,无遮挡发球因为要对原有发球方式的诸多方面进行调整才能符合规则的要求,所以会对运动员多年形成的发球动力定型造成破坏。在建立新的动力定型中,由于要重建发球时的发力方法,所以就不容易发出与原有发球相同旋转和速度的球。另外,由于发球时球板与球接触的瞬间状态必须让接发球方看清楚,就失去了原有发球的隐蔽性,接发球方较容易判断球的旋转方向和将要到达的落点,减小了接发球方的判断难度,客观上造成发球效果不如从前。因此,归根结底发球的威力下降了。此外由于发球的威力下降了,发球后运动员创造的抢攻机会相对较少,而能够让运动员直接得分的机会就更少,中国队的大多数队员一向以前三板好而闻名于世界,在三项规则修改后,如果教练员和运动员不再重视发球段能力的提高,不去想方设法的发展它,就不能跟上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脚步,就会被时代所摒弃,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抓好发抢段的训练,以便在比赛中能更好地占据主动。
1. 提高发球的威力
(1)转变观念
要把对有遮挡发球力图让对方直接吃发球或抢攻的期望转变为无遮挡发球主要使接发球方不能在第一时间抢攻球,减少可能造成发球被攻的压力。
(2)追求发球手段和落点变化
在有遮挡发球条件下,运动员一般有一套高质量的发球,再加上一套辅助发球,就可以克敌制胜了。而在这一、二套发球中,运动员往往又是选择那些对于抢攻相对容易的发球种类,如正手的转不转和侧上下旋。但到了无遮挡发球条件下,仅靠这样单一的发球手段想打遍天下,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21分赛制改成11分赛制,有5球一轮的发球改为2球一轮的发球,使运动员的战术组合大幅度下降,由原来的运动员所掌握的发球种类的种下降为种,因此运动员要想在发球一轮占据主动,就必须要提倡发球的多元化。
第一,继承和发掘下蹲发球和反手发球。下蹲发球和反手发球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发球,在有遮挡发球时代,由于受到与抢攻连接不太方便的限制,极少有运动员采用。但在无遮挡条件下它的好处是由于动作结构的特点,在改动不是很大的条件下就可以满足新规则的要求,因为本身它的遮挡程度就不高;好处之二是可以保证发球的质量。
第二,追求发球手段的创新。发球种类大体上由旋转、速度、落点、方式、抛球高度、组合方式等各基本因素构成。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可在符合规则要求的基础上,对其基本因素进行新的排列组合,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乒乓球队最新运用的直板正手反面右侧下旋发球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子,它的意义在于:一是这种发球可以给对方造成新异刺激,使对手产生不适应感;二是由于它用背面发球,可以起到隐蔽击球点的作用,而这种隐蔽又是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
第三,增加长球的运用。在有遮挡条件下,运动员都以发短球为主,在无遮挡条件下,增加长球使用比例是增强发球落点变化的一个可利用的重要环节。理由有二:其一,长球的质量强于短球。长球在能够很好地体现速度的基础上,旋转也强于短球,这为更有效地运用长球提供了质量保证。其二,可以为更有效地运用短球提供条件。从战术角度考虑,短球如果没有长球的配合,也就不称其为短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运用好长球,就得有较好的相持手段相衔接,否则,发长球就比较心虚,不敢用,使短球的作用也相对减弱,从而影响抢攻的主动性;抢攻的主动性下降,反过来就使发球的运用受到影响。
2. 改进发球抢攻的效果
(1)增加两面上手的比重
由于发球质量下降,抢攻难度增加,再过多地依靠单面上手已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了,因此,依靠两面上手已成了竞技的客观要求。
(2)提高抢攻上旋球的能力
随着发球质量的下降,接发球方的战术运用也更加多样化,大多数运动员在以下旋搓摆接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挑打、挑撇、晃、拉等以上旋接为主的手段。所以,对于抢攻者来讲,必须要增加抢攻的全面性,不光抢攻以下旋为主的球,还要提高抢攻上旋球的能力。
(三)接抢段能力的提高是比赛胜负的根本
在乒乓球比赛中,接发球由于要根据对方发球的情况来决定所要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常被认为是比较被动的。但三项规则变更后,却使得接抢段成为目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一环。
1. 接发球的效果有了提高
大球的使用降低了发球的质量,无遮挡发球又使接发球员能更准确地判断发球的旋转,因此,即使是用于规则变化前,同样的接发球技术也提高了接发球的稳定性,况且发球质量的下降还使接发球员更容易控制球,从而提高了摆短球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再以正手搓长球和封拉半出台球加以有效配合,使得第二板接发球效果得到较为全面的改进。
2. 第四板衔接压力减小
打小球时,优秀运动员往往在第三板抢攻,多采用的是拉吊的手段回接,这种以旋转为主的上手手段,在小球时代对中国队威胁很大,但是到了大球时代,这种加转高吊球的旋转显得不足,第四板衔接的时间比小球时充裕了,从而增加了第四板战术运用的稳定性。在很多情况下,第四板可以进行全方位的主动的攻防转换,增加了攻防转换中的回旋余地和主动性。
3. 接抢段的得分率明显提高
从无遮挡发球采用到现在的实践表明,它对接发球效果的影响是最大的,在使用率略有提高(1.9 %)的基础上,接发球段的得分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原来的平均得分率45 %上升到52.8 %,提高了7.8%。这给接发球争取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利用这种机会,把接发球作为目前提高战术训练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进行研究和实践。在观念上,从原来认为接发球是被动控制的环节向主动进攻环节进行转变;在手段上,在没有明显漏洞的前提下,增加对台内短球挑打的使用比重;在组合上,强调接发球控制、防守、反攻的一体化的训练,把接发球第二板与接发球后的第四板当作一个完整的组合来对待。利用针对性训练以便改进接发球战术的运用效果,全面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四)相持段能力的提高是比赛胜负的保证
规则修改后,相持段得分率和使用率都略有下降,这说明比赛重心有前移的趋势。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忽略对相持段战术的训练,它是发挥发抢和接发球作用的基础。所以,不仅要加强近台,中近台、中台的相持能力,还要加强退下去后再靠近球台抢得主动的能力。基本功训练、击球质量、反手进攻与防守能力、直板横打,反手直线球运用等都是提高相持战术训练水平的重要环节。
1. 相持中攻防转换的速度是焦点问题
在11分制的开始阶段,人们推测,由于分数少,比赛中运动员出手可能更加谨慎小心,使得相持的比重会增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增加的迹象,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这是由于运动员比赛中所使用的技术组合朝着更凶狠的方向发展,攻防转换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四平八稳,拉开架式进行多板相持的机会减少,更多的是在短快中进行。为了适应这一竞技特点,相持中的战术运用在以下环节应注意把握。
(1)正手具有较大的杀伤力,相持中多运用正手进攻,是争取主动很重要的途径
在实现这一战术目的时,除了正手方的正手进攻外,侧身进攻也显得非常重要。相比之下,侧身进攻的威胁性要大于反手进攻,能给对手更大的压力。所以要增加凶狠比重,侧身进攻的使用率就要有所增加。
(2)对动作结构要做适当的调整
相持中攻防转换的速度很快,往往仅在1、2板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的反手动作可以适当变小,发力要更集中,中等偏上力量的反手攻和突然加力的能力至关重要。要处理好反手加力和借力的关系。第一板的防守可以借力为主,手要相对固定,体现短、紧凑的特点。加力要注意击球前的放松和击球时手上的收紧,体现突然加力的特点。切忌拉手过大,发大力和死力,影响连续进攻和由反手转入正手进攻的速度。
(3)加强直线运用后的防守能力
直线运用要在反手主动变直线的基础上,提高防正右方正手进攻的能力,使变直线和下一板防守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调右压左的战术组合。在调正手后,有两个连接技术很重要,一是对方拉斜线后,形成斜线对拉的能力。在斜线对拉中,中等力量拉回直线,也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战术。这板拉直线,尽管一般情况下质量不是很高,但却利用了对方向反手方向移动的弱点。二是调对方正手后,对方拉直线,我方正手防回对方反手的能力。在实践中,人们常形象地把它称作“扛”一板。“扛”过这一板,很多情况下就能转入主动进攻了。因为,从线路上讲,这一板防的是斜线,防过去的球带有往外拐的特点,容易回出大角度球,更增加了对方回反手的难度。
2. 击球的落点意识和能力是相持争夺的重要领域
落点是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乒乓球相持战术基本上是围绕落点展开的。如推挡变线、调右压左、压中路攻两角、长短球及拉两角杀中路等战术。
落点意识也是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的重要技术法宝。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乒乓球队刚开始登上世界乒坛时,尽管球速很快,击球力量也很大,打的球也很漂亮,但与欧亚强手相比,缺少准确性和落点的变化能力,难以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据此,中国乒乓球队开始有系统地进行落点基本功的训练,最终在50年代末靠着快速多变的战术实现了登顶,并逐步形成了“快、准、狠、变、转”的战术指导思想,一直指导着我们的训练实践。在进入乒乓球新的历史时期,落点在构成相持战术中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加强落点变化和控制能力的训练。
(1)小三角意识
小三角一般指的是,以球网中间向球台边线的中间连线与球网和球台边线之间所形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区域(图1-1)。以往在对左右方向的落点进行分类时,一般是以左方、右方、中路来划分。“小三角”概念的引进,更加丰富了落点内容。在实践中,由于有“小三角”的存在,从边线出台的短球有意识的运用普遍增加,使对手更难找准第一击球时间,更容易打乱对手的击球节奏。特别是在球的速度和旋转都有所下降的条件下,更深入地开发和训练围绕小三角区域的战术组合,对提高大球条件下的战术训练水平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图1-1 小三角示意图
(2)从正手突破意识
受身体结构和进攻威胁性的影响,长期以来,乒乓球比赛的对阵双方一般都是从双方的反手半台展开,即使先去正手位,往往也是做为一种配合战术。长此以往,双方也都觉得这样比较顺当。
乒乓球竞赛当中的战术运用可以用以长制短,即以自己的特长攻打对方的薄弱环节,这是战术运用的最上策;在不能取得最佳策略的时候,也可以以长制长,即用自己的特长去对搏对方的特长,这是战术运用的中策;在本方特长难以发挥时,运动员往往选择以短制短,也就是用自己不太擅长的环节去克制对方的弱点,这是战术运用的中下策;第四种是用自己的特短对对方的特长,这种情况往往容易让对方牵制,这是战术运用的下策。
在乒乓球比赛中。一般认为,由于正手进攻比较容易发力,进攻的威胁性也比较大,使得双方运动员都不太敢去攻对方的正手。而大球的使用恰恰为运用正手突破战术提供了客观条件。它的意义有三:
其一,可以打破常规,使战术运用表现出一定的新意。凡是带有新意的战术方法,对对方都是一种新异刺激,这种新异刺激可使对方产生一时的不适应感,从而使本方取得特定条件下的主动状态。中国乒乓球队的奋斗历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
其二,可以实现全方位的战术运用效果。将从前的竞技重点从左半台转移到对方的右半台,实际上是扩大了战术的运用空间。在现代竞技乒乓球运动中,战术的发动已从较单一的区域发展为全方位,从通常的反手位在向正手位转移,从以短球为主,发展为长短结合。总之,范围是逐渐增大,视野越来越开阔。这一趋势必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其三,可以抓住对手移动的弱点。一般来讲,由于受到身体解剖结构的影响,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向持拍手的同侧移动比向异侧移动要容易和方便一些。假如一个右手持拍的运动员,在由左方向右方移动时就要比由右向左移动方便。也正是如此,运动员为了保护反手位,通常的站位都是偏向反手位的,而宁愿漏出正手的空当,当来球到正手位时,通过步法的快速移动,进行质量较高的正手进攻,争取主动。而在小球时代,由于防守这板球难度比较大,所以运动员在没有很高质量的情况下,都不敢轻意去正手位。假设我们能够先防一下对方的正手位进攻,再攻击其反手位,那不就正好抓住了运动员普遍存在的步法移动的弱点吗?不正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战术思想的有效运用吗?只不过我们就是多了一个迂回的过程,但那也是值得的。
(3)半出台意识
传统上都是把乒乓球台前后方向的落点划分为长短。随着乒乓球技战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处理短球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一般只用搓和挑,发展到今天的摆短、挑打、劈、撇、台内搓、晃等精细化程度非常高的众多手段,同时人们的运用也越来越熟练。在这种情况下,单靠长短球的控制,已显得不够丰满了。就此,在实践中,人们提出了半出台的概念并加以有效开发和运用。就战术运用的范畴讲,半出台球有以下两点好处是肯定的。一是使对方难以判断是否出台,而不敢轻易当长球来接,只能找到球的第二点用拉吊回击,这给制造半出台球者进行攻防转换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二是如果把它当短球来接,由于击球后球运行的距离要比通常回击短球要长,所以对手上的控制精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手上感觉稍出差错,就会使回球失误或质量不高,造成被动。
基于以上两点,在实践中,我们必需对半出台球进一步研究和训练。这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运用半出台球,控制对手的进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对付半出台球提供思路,使每一个环节的训练都更有针对性。
(4)继续重视两条直线的运用
以速度为物理特征的快速多变的打法一直是我们得分制胜的有利武器。快、准、狠、变、转的打法风格中,尽管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但“快”则是这中间的主要矛盾,其他则服从于快。快能使对方在相对较慢的击球速度下形成的技术动力定型难以适应,可使对方因没有充分的还原时间,而造成被动或击球失误,能给对方判断增加困难,使对方反应不及甚至出现无反应的现象。
在乒乓球竞技的双方对阵中,要达到快,除了击球的力量大,抢先上手,积极主动外,还有客观上增加球的运行速度的因素,而直线的有效运用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近年来中国乒乓球队运用比较成功的战术。
广义地讲,乒乓球的击球线路主要由斜、直两条线组成。在这中间,又分为正手斜直线和反手斜直线,而从中间打到对方中间位球的运行线路,从本质上讲,也是直线中的一种。直线与斜线相比,球的运行距离不同,如果打到对方台面距离端线同样长短的球,斜线比直线的距离长。在球的运行弧线相同的情况下,斜线比直线的运行时间长,客观就造成斜线的速度比直线慢。这是运用直线提高击球速度的普通常识。而我们对其运用的意识、运用时机及与各种技术手段的配合等针对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则对提高战术训练水平更有意义。
(五)把握好11分赛制的特点是比赛胜负的条件
1. 特长突出、杀伤力强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对这些技术反复多练,精益求精,力求使其形成为突出的特长,并加以合理地组合运用,使其成为得分制胜的法宝性环节。
在11分制比赛中,由于分数的减少,偶然性增大,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压力增大,造成运动员的搏杀意识增强,比赛统计显示,比赛中每一回合的板数减少,使得比赛中得分制胜的重心向前移动。这种现象说明,比赛更多地要在发球和接发球的前4板中进行争夺。与相持相比,前四板的争夺具有短、快、凶的特点,而这种快凶效果的取得更多的要依靠精准的特长技术组合才能取得。我们很难想象均衡的四平八稳的组合运用会取得较好的快凶效果。同时,随着神经活动强度的提高,运动员各种战术效用的把握和领悟力也要随之提高,来配合特长技术组合的有效发挥。
运动员的特长技术质量高,覆盖面大就会给对方布置战术造成很大的困难。如果一名运动员能够将球台上的某些区域或某一空间封死,即只要对方的回球落点在这一区域或只要对方回出台球或不出台球,不管什么样的来球,我方必将致对方于死地,那么对方可选择的回球区域就会减少,战术变化也会大幅度地减少,取胜的机会自然就会减少。或者一名运动员能将某一旋转的球封死,即只要对方回球属于这一种旋转,不管在什么落点,我方必将致对方于死地,同样也会使对方的战术难以实现,但这种特长技术的前提是我方没有致命的特短,如果我方有致命的特短,在11分赛制的情况下,一旦被对方找到,我方必死无疑。
2. 打好开局、占取先机
乒乓球比赛的过程一般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即适应、对抗和决胜。在比赛的适应阶段,双方运动员一般都会采取一些试探性的战术,力图摸清对方的优劣环节,感觉一下对方的击球质量和打法特点,验证自己赛前准备的战术方法是否可行,对自己的战术方法进行切实的校正修改,力争找出打开局面的有效途径。在这一阶段中,由于双方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尝试性的,对抗强度相对不是太大,可以把它看作正式对抗开始前的预备阶段。
在对抗阶段中,双方的对抗不断激烈,逐渐进入白热化程度,都力图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克制对方的弱点,进行高强度的攻防转换。不断在主动与被动的相互交替变化中,寻找自己的有利地位。在这一阶段中,双方的身体已经进入竞技的最佳状态,注意力也趋向集中,使得对抗的强度较长时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可以把此阶段看作竞技对抗的基本阶段。
到了决胜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对抗结果,运动员必须对自己的战术运用方法做出当机立断的选择,为自己的最后冲刺提供保障。此阶段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对抗强度达到最大,集中体现出前两个阶段的对抗结果。
采用11分赛制后,竞技发展的基本过程虽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因分数的减少,赛程的缩短,使得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也相对缩短,使每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度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而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也趋向于平均化,尤其是准备阶段与基本阶段的界限可能会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运动员从比赛的开始就要投入进去,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基本阶段,力争打开局面。否则,就会为时已晚,追悔莫及。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11分赛制的开局对全局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打好开局的策略有:(1)比赛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在11分赛制中,由于不允许运动员再有边打边活动,边进入状态的过程,所以必须在比赛前就要达到较高水平的竞技状态,而充分的准备活动则是做到这一点的有效手段。(2)开局的战术运用可偏凶。由于11分赛制的开局与21分相比,对整个比赛的局势有决定性的作用,不允许有过多的试探性的战术运用,必须一上来就要打出自已的特点来,抑制对手技战术的发挥。所以,相比之下,在11分的开局中,先下手为强比后发制人更有意义。
四、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
乒乓球运动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它要求运动员在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心理、技术、战术等方面均有较全面的发展。
(一)竞技能力结构特征
1. 形态特征
根据人体测量指标间的比例关系,利用数学式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即成为派生指数。应用派生指标可反映各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体型特点等。由于乒乓球运动属于技能类项目,以往在运动员选材时对运动员的形态关注并不大。我国现在取得世界冠军大满贯的运动员邓亚萍,如果单从形态上讲,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中国著名教练张燮林慧眼识英才,使邓亚萍有了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形态及形态指数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乒乓球运动员的形态特征不明显
乒乓球运动员的形态指标在乒乓球优秀运动员选材中不应占有主要地位,其比重应较小,否则将有可能失去像邓亚萍这样有特色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
(2)女子运动员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执拍手前臂长/上肢长× 100和小腿长/下肢长× 100两项指标上
执拍手前臂长/上肢长× 100得数越小说明运动员的前臂越短,由于在击球收前臂时力臂较短,使收臂时角速度相对较大,从而相对的提高了球的旋转和力量。小腿长/下肢长× 100得数越小说明运动员小腿相对越短,由于乒乓球运动是横向的快速脚步移动为主,此类运动员可能有利于横向的脚步移动。
(3)男子运动员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瘦体重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并不是决定男运动员运动成绩好坏的主要指标,而身体中肌肉的质量则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运动员的肌肉质量较好,不仅能相对地提高运动员的回球质量,还能提高运动员步法移动的灵活性。此外,这样的运动员一般来讲身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较高,个性比较好斗,意志也较顽强,从而比较适合做运动员。因此,在同等情况下选材时应首先考虑这类运动员入选。
2. 身体素质特征
身体素质通常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分为:专项身体素质和一般身体素质。通常把适合于专项特点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性等身体机能能力,称之为专项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是直接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一般身体素质可以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1)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应具备较好的肌肉用力感觉
乒乓球运动可以说是所有竞技运动中技术最细腻、打法最多、变化最快的运动。因此,运动员仅仅靠凶狠还不能成为顶尖高手,顶尖高手还应具备非凡的控球能力,一般来讲“手感”较好的运动员对落点的控制较好,不易给对方造成更多的上手机会,从而保证自己能获得更多、更好的进攻机会,而“手感”较差的运动员一般技术较粗糙,为了减少对方的进攻机会,自己盲目上手,无谓失误较多。
(2)优秀运动员应具备较好的上肢爆发力
从2000年10月国际乒联将乒乓球的直径由原来的38毫米改为40毫米,由于空气阻力等原因,它降低了球的速度和旋转。运动员要想打出与原来相同的速度、旋转,就必须在技术动作正确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爆发力,使得运动员在击球的瞬间获得更快的平动加速度或转动加速度,从而提高击球质量。因此,我们在选材中一定要注意,上肢爆发力是进攻型运动员的生命,进攻型运动员必须是在爆发力较好的基础上,再拥有较好的手感和灵敏性才具备攀登世界高峰的能力。
(3)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灵敏素质
乒乓球运动中每一板球都要求运动员能够根据对方的动作迅速做出判断,快速的改变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维持身体平衡,随机应变地采取对策,并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将球击出,使得对方运动员失误。因此,灵敏素质是优秀运动员的基础,由于它既与神经系统的灵敏反应有关,又与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有密切关系,所以,在选材时一定要加以重视,此外,在它的敏感期一定要加强训练,以便使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4)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
虽然一场乒乓球比赛所需要的体力并不大,但乒乓球运动员要想取得好成绩,每天的运动量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国家队一般每日的练习时间都大于5小时,运动员要承受这么大的运动量,并且又要保持较好的训练质量,没有很好的耐力是不行的。因此,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具有较好的耐力素质,从1997年开始,中国乒协在每年优秀运动员调赛中测试3000米跑,并且运动员的成绩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进入决赛,可见耐力素质在乒乓球运动中的地位。
3. 机能特征
人体的生理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现象。乒乓球项目属于隔网对抗项目,但由于其场地较小、比赛时间隔较多,因此,它既没有田径、游泳等体能项目,也没有足球、篮球等同场竞技项目,甚至没有羽毛球、排球等隔网对抗项目对体能的要求高,但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还应该具备较好的机能能力。
(1)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应具备较好的神经系统的功能
乒乓球运动的技术细腻,球速快、场地小、球的旋转、落点变化大。因此,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动作精确性和协调性,有较好的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有较好的智力和学习动作的能力。这些都仰仗于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和能力,特别是大脑和小脑的发育水平。但神经系统是人体中遗传度较高,且发育最早的系统,因此,从乒乓球运动员的初级选材就应该加以重视,并在训练中注意发展该系统的功能。
(2)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应具备较好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一般来讲,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其恢复能力也越强,也可以说在同等情况下,恢复能力强的运动员更易取得比赛的胜利。这是因为虽然一场乒乓球比赛并没有多大的运动量,不需要多大的体力消耗。但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在团体赛中,主力队员一般一天要打3至6场球。单项比赛中,如果一名运动员要参加单打、双打和混双比赛,一天比赛的量大约在3~7场球。这样的比赛一般都要持续一周左右,而且,随着比赛的延续,比赛越来越激烈,对运动员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到了比赛的最后阶段,如果该名运动员在三个项目上都榜上有名,比赛之间的间歇可能很短,但对运动员在体力和精力上的要求却在逐渐提高。因此,运动员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能更快地恢复体力,从而以更好的竞技状态去迎接新的比赛。所以,运动员是否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体力,对于一天要打多场比赛,比赛激烈但间隔时间较短的乒乓球运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选材中应注意选择那些恢复能力较强的运动员。此外,训练中应根据比赛的节奏,加大运动量使运动员能通过训练提高恢复能力,从而保证运动员能够在同时兼几项比赛的最后阶段充分发挥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4. 心理特征
人体运动时,既有生理、生化等物质活动;又有感知、思维、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活动。一方面心理活动有生理机制作为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心理活动对人体活动起着调节、控制和主导的作用,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在身心活动中是统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乒乓球界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视,2004年国家乒乓球队的奥运集训,男女队各有一名心理专家随队工作,乒乓球队领导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长期的选材研究也得出结论: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是选材中的关键环节,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优秀运动员应有较好的动机
动机是运动学习、运动技能提高以及表现运动技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动机可以帮助运动员克服困难,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和取得比赛胜利的目的。
(2)优秀运动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信心
竞技体育是一项高竞争、高成就和高应激的领域,特别是像乒乓球运动这样的个人项目。自信心不仅表现在比赛时,而且表现在整个运动生涯中。特别是运动员在受伤后的恢复期或比赛失利时,帮助运动员恢复较高的自信是能否使运动员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因此,自信心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3)优秀运动员应具有良好的注意力,特别是选择性注意
乒乓球运动技术复杂、战术多样,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这就要求运动员有选择性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正确的信息上,正确的判断来球,以便获得比赛的胜利。研究发现:
①女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应具有较好的注意集中稳定性。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保持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在一定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集中性是指注意能长时间集中于一定的对象或活动没有明显的松弛或分散的状态特征,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目前女运动员球路变化和回球质量较男运动员差,但一个球的回合较多。因此,注意力的各项指标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注意力的集中稳定性。所以,在选材中应注意发现那些注意集中稳定性较好的运动员,并在训练中加强培养。此外,由于男子技术发展的今天有可能成为女子的明天,故应关注男运动员在注意力方面的结果,并提前引用到女运动员的选材中。
②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应具备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转移能力。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被试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转移是被试有意识地根据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尽管目前国际乒坛技术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比赛球速快,对方运动员的回球千变万化,场上局面瞬息万变。但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依然能够根据场上的情况,提前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个具体的对象上,并做好准备,否则将无法打出高质量的回球,并有效地控制场上的局面。所以,在选材时应注意挑选那些注意转移能力强的运动员,并在技术定型后,增强战术训练的比重,特别是无序训练的比重,以发展运动员注意力的分配能力。
(4)优秀运动员应具备较好的思维能力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不仅能更好地判断来球,并正确地做出自己动作的决策,而且能根据场上双方的技战术特点,巧妙地以己之长克彼之短,从而获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尤其是近年来在国际A级赛事上,教练员只能在规则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场外指导,而其余的时间教练员的非法指导将被判罚,甚至会被取消教练资格。因此,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具有独立思考、独立作战的能力,往往头脑冷静,思维敏捷的运动员更易获得关键场次的胜利,特别是双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相上下时。成绩好的运动员可以在较早的时间准确地判断出对方来球的落点,从而赢得了较多的准备时间,以便能及时跑动到位,获得最佳的击球时机。同时,由于回击球较从容,运动员还可以赢得观察对方位置,判断自己回球最佳落点的时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本次回球的质量,并保证迅速还原,提高下一板的判断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既提高了击球的质量和命中率,又提高了相持能力,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能够在比赛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运动员的专项思维能力对乒乓球运动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材中应作为主要的心理指标,挑选那些思维能力强、战术意识好的运动员,并积极为他们提供成长的机会,以保证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但测试工具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5)优秀运动员应具备较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果断性、勇敢性、主动性、自制性、顽强性等,它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面貌。意志不仅使人的认识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而且坚强的意志又可以控制消极的情绪,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从而使运动员能够克服困难,达到攀登体育高峰的目的。人们常说:当比赛打到10比10时,运动员此时的较量不仅仅是技战术水平的较量,更是意志品质的较量,只有那些意志顽强,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运动员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而目前11分赛制,缩小了运动员之间的差距,那些21分赛制时肯定能胜利的比赛,也变得把握不大了,更何况那些本来双方运动员的实力就所差无几,胜负难料的比赛。因此,能否打好关键球、关键场的比赛是运动员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而正式比赛时比赛之间的间歇时间很短,如果运动员又有伤病在身,意志品质就显得比什么都重要了,此外,乒乓球运动员开始练习的时间较早,每日要重复上万次同一动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可能承受的。
(6)优秀运动员应具备较好的控制情绪的能力
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国际乒联将原来每局21分改为11分,虽然相应地增加了每场的局数,但每局的赛程却几乎减少了一半,从而使竞技能力强弱的差距减小,胜负的偶然性增大。而且,2分换发球和擦边、擦网及裁判员误判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那些心理稳定、敢于拚杀的运动员更易在比赛中获胜。而且乒乓球运动是个人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必须能够独立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过度紧张或过分放松都会造成动作变形而输掉比赛。因此,保持稳定的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上,是比赛中运动员能否发挥水平的关键所在。此外,平日训练由于对手和身体等原因,也会造成竞技能力的上下波动,在低谷时如何能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练习热情,是能否保证运动训练系统性的关键。
5. 技术特征
技术是指在乒乓球比赛中,为了得分或者不失误而运用的一切专门的合法击球动作,比赛中每一分的争夺都离不开包含力量、旋转、速度、弧线和落点五个竞技要素的一板球的技术质量,它是战术的基础。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优秀运动员应具备较好的击球质量
对于乒乓球运动来讲技术和战术不易区分,技术和战术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中国乒乓球队长期的训练和研究表明,一板球是技术,如正手攻球、正手弧圈球,正手削球等等,要讲究规范,讲究质量。而任何一板球,都包含着力量、旋转、速度、弧线和落点5个物理要素。规则修改采用大球后,由于球在空中运行空气阻力的加大,使球在经过相同力量的击打后,所产生的自身转速和平动速度都比小球小,因此,球体的变化限制了速度与旋转的威力,运动员如果要达到与使用小球时相同的速度和旋转,首先就要提高击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从而依据所采用的技术不同而使球获得更大的角加速度或向前的加速度。因此,要想成为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技术动作,主动发力,在击球时,必须充分发挥脚、腿、腰、肩、上臂、前臂、手腕、手指的协调作用,并要遵循发力顺序,顺利地完成动量传递,使力量集中作用在球上。因为,力的传递越好,产生的分力就越小,相同的作用力就能使球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从而增加回球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应在球拍获得最大加速度时接触球,过早或过晚接触球都不能使球获得最大的加速度。目前国家队的训练要求运动员适当加大动作幅度,合理用好腰腿以及手臂的合理动作来加强击球力量,注重主动发力和借力的关系。在大球时代,由于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到的阻力增大,使球的运行速度和前冲力下降。因此,必须主动迎球、主动发力才能打出高质量的球。此外由于技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战术组合的有效性。只有在技术质量上高于对手,才更易在比赛中占据主动,所以,必须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以便更好地提高击球质量。
(2)优秀运动员应技术全面,即在实战中的正反手得分率明显较高
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反手一板球的技术质量较高,基本技术较全面,技术漏洞较少。从而在比赛中能够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技术,抑制对方的进攻。
①优秀运动员应具有较多的发球手段和落点。在有遮挡发球条件下,运动员一般有一套高质量的发球,再加上一套辅助发球,就可以克敌制胜了。而在这一、两套发球中,运动员往往又是选择那些对于抢攻相对容易的发球种类,如正手的转不转和侧上下旋。但到了无遮挡发球条件下,仅靠这样单一的发球手段想打遍天下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21分赛制改成11分赛制,有5球一轮的发球改为2球一轮的发球,使运动员的战术组合大幅度下降,由原来的运动员所掌握的发球种类的5次方下降为运动员所掌握发球种类的2次方,因此运动员要想在发球一轮占据主动,就必须要提倡发球的多元化。增加下蹲发球、反手发球和长球、半出台球的运用,特别是加强发球手段的创新,构成发球种类大体上由旋转、速度、落点、方式、抛球高度、组合方式等各个基本因素构成。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可在符合规则要求的基础上,对其基本因素进行新的排列组合,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乒乓球队最新运用的直板正手反面右侧下旋发球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子,它的意义在于:一是这种发球可以给对方造成新异刺激,使对手产生不适应感;二是由于它用背面发球,可以起到隐蔽击球点的作用,而这种隐蔽又是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
②优秀运动员应具备较多的接发球手段和较强的控制能力。规则的修改降低了接发球的难度,增加了接发球的得分率。因此,我们要利用这种机会,把接发球作为目前提高战术训练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进行研究和实践。在观念上,从原来认为接发球是被动控制的环节向主动进攻环节进行转变;在手段上,在没有明显漏洞的前提下,增加对台内短球挑打的使用比重,使接发球的战术运用更加多样化,在以下旋搓摆接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挑打、挑撇、晃、拉等以上旋接为主的手段。在组合上,强调接发球控制、防守、反攻的一体化的训练,把接发球第二板与接发球后的第四板当作一个完整的组合来对待。利用针对性训练以便改进接发球战术的运用效果,全面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因此,在训练中一定要加强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多样化和质量,主动上手,争时空、抢落点,获得比赛的主动权,以便达到赢得比赛最后胜利的目的。
③优秀运动员应具备较全面的技术,增加两面上手的比重,提高抢攻上旋球的能力,相持中不仅要加强近台,中近台、中台的相持能力,还要加强攻防转化的能力。此外,要想冲击世界乒坛高峰,仅仅练好基本功是不够的,还必须到实战中去锻炼,以提高他们各项技术的衔接能力、攻防转换的能力、准确把握比赛和对手的能力。
(3)优秀运动员应具备较强的特长技术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运动员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对某些技术反复多练,精益求精,力求使其成为突出的特长,并加以合理地组合运用,使其成为得分制胜的法宝性环节。规则的变化,使比赛更多地要在发球和接发球的前四板中进行争夺。与相持相比,前四板的争夺具有短、快、凶的特点,而这种快、凶效果的取得更多地要依靠精准的特长技术组合才能取得。运动员的特长技术质量高,覆盖面大就会给对方布置战术造成很大的困难,从而大大减少了对方战术变化的可能性,增加了我方战术变化的空间,对方取胜的机会就会自然减少。但特长技术必须是以技术全面、漏洞不明显为前提,否则再强的特长技术也无用武之地。
(4)女运动员还必须提高正手攻打(拉)下旋球命中率、反手攻打(拉)上旋球命中率和正手的杀伤力
女运动员正手上手一板球的质量、反手的相持能力以及正手机会球的杀伤力,对她们的竞技水平的影响较大,应加强此方面的训练,特别是无遮挡发球的实施,使发球的威力有所下降。队员要想攀登高峰,就必须提高接发球的能力和相持能力,而目前女队员仅仅依靠两面摆速不失误的打法,已很难达到顶峰,因此要特别重视年轻运动员的正手攻击力的培养,加强女性技术男性化的培养。
6. 战术特征
运动员在比赛中每一板球的得失,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一板球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弧线等技术质量,更主要的是依靠运动员根据自身的优点,利用战术组合为自己创造进攻的机会。同时,也依靠将球打到对方的死角上,从而达到牵制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战术意识行动,以便赢得比赛。因此,比赛中的技术和战术是不可分割的,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没有全面的技术和较高的技术质量就不能更好地体现战术。而没有战术意图的技术是盲目的,是事倍功半的,它必须通过良好的战术才能达到取得比赛胜利的目的。而国家队的实践证明,在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同样困难。所以,在优秀运动员选材中注意挑选那些有良好战术意识的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战术是指根据对手的具体情况,正确而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运用所掌握的各种技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限制对方的长处,紧紧抓住对方的弱点,为战胜对手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较量获得胜负,虽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是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准确性的较量,但指挥着这种表现力的却是智慧。中国乒乓球队多年的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而较高的战术训练水平无疑是攀登高峰、保持优势的重要因素,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必须有较高的战术水平。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战术特征可以概括为:(1)在规则明显变化的今天,乒乓球运动战术的特征可表述为,运动员们必须在技术无明显漏洞,特长突出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接发球抢攻能力,特别是攻打台内球的能力,在更加积极主动、快速多变、抢先上手、抢先变线、争时空、抢落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和攻防转化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此外,在发球上也应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增加自己的发球种类,特别是在发球上要有所创新。(2)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能尽快地根据自己和对方运动员的特点,运用最合理的战术获得比赛的胜利。比赛中合理地应用战术是争取胜利的必要条件,而有效战术的标志就是造成对方失分,进而赢得比赛的胜利。
(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综合的、全面的,在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技术和战术等维度的主要指标均有较好发展,但有些具体指标也不完全如此,说明每个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表现都不是面面俱到的,而是各有特点,甚至有些指标还略差于普通运动员。我们把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中明显优于普通运动员的(符合统计学要求),对取得专项优异成绩是必须具备的、符合专项特点的竞技能力指标称为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要想在国际乒坛上继续保持我国的领先地位,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和挖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在选材中注意发现那些竞技能力主导因素较好的运动员,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地训练,将选育结合起来以确保乒乓球选材和育才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为了更好地方便选材工作,将优秀运动员在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实测值列出(表1 -3~表1 -8),以供大家参考。
表1-3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实际测试指标模型(均数±标准差)
表1-4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经验评定一级指标模型(均数±标准差)(分)
表1-5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经验评定二级指标模型(均数±标准差)(分)
表1-6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实际测试指标模型(均数±标准差)
表1-7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经验评定一级指标模型(均数±标准差)(分)
表1-8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经验评定二级指标模型(均数±标准差)(分)
从表1-3至表1-8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主要因素的具体特征。虽然这一模型的建立有利于科学地概括和准确地描述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共同特征,便于为运动员建立竞技能力的训练目标提供标准的参考系,同时,也为优秀运动员选材提供导向作用。但乒乓球运动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当规则有明显变化之后。因此,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的建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况且本研究本身还受目前研究条件、研究对象及研究者能力的限制,故此标准应不断地进行修改。
五、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
选材指标体系是评定运动员是否适合参加训练所选用的测试指标体系,运动员选材的基本依据是对于待选者竞技能力状态的诊断及其竞技潜力的预测。因此,选材指标体系与竞技能力的构成体系应该是基本一致的。
(一)选材指标
1. 女运动员
包括七类,14项指标。
形态类:前臂长/上肢长× 100、肩宽/身高× 100
素质类:十字跳正确数、扣球击远
机能类:多球试验
心理类:个人正确率B、三瞬指数、集稳能力
技术类:正手得分率、第2板得分率、反手得分率
战术类:接抢段总得分率、相持段总得分率、发抢段总得分率
教练员经验评定
2. 男运动员
包括七类,15项指标。
形态类:瘦体重、(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上臂放松围× 100
素质类:十字跳总数
机能类:多球试验、肌肉用力感觉
心理类:个人正确率B、一瞬指数、转移能力
技术类:第2板得分率、反手得分率、正手得分率、第3板得分率
战术类:接抢段总得分率、相持段总得分率、发抢段总得分率
教练员经验评定
(二)选材指标的意义
1. 形态类
乒乓球运动属于技能类项目,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形态的区别不明显,不应该将其作为优秀运动员的选材指标。
(1)执拍手前臂长/上肢长× 100
该指标的计算值越小说明该运动员的前臂越短,该运动员在击球时收前臂时力臂较短,使收臂时角速度相对较大,从而相对的提高了球的旋转和力量。
(2)肩宽/身高× 100
该指标的计算值越大说明运动员肩部相对较宽,它反映运动员的体形特征。
(3)瘦体重
该指标计算值较高说明运动员肌肉的质量较好。运动员的肌肉质量较好,不仅能相对地提高运动员的回球质量,还能提高运动员步法移动的灵活性。此外,这样的运动员一般来讲身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较高,个性比较好斗,意志也较顽强,比较符合乒乓球运动员的特点。
(4)执拍手(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上臂放松围× 100
该指标计算值较高说明运动员执拍手上臂肌群的肌肉质量较高,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回球的质量。
2. 素质类
乒乓球运动员应具备良好发展的比较全面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应具备较好的灵敏、爆发力及肌肉用力感觉。
(1)十字跳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该指标测试数据越好说明运动员的身体灵活性越好。乒乓球比赛中需要运动员能够根据对方运动员的回球情况,有效地移动身体,不仅移动的方向不断变化,而且移动的速度快、还原的速度快。因此,对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要求较高。
(2)扣球击远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其测试数据越好说明运动员的扣杀机会球的力量越大。现代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正手的杀伤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该指标在运动员正手击打机会球动作正确的基础上,反映运动员上肢爆发力的强弱。
(3)握力模仿(肌肉用力感觉)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持拍手的肌肉用力感觉。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能类的竞赛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需要采取不同力量、不同速度、不同节奏的回球来干扰对方的战术,因此,肌肉用力感觉好的运动员可以较好地控制对方,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
3. 机能类—多球试验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及运动后的恢复能力,其指数越大说名运动员的恢复能力越强。虽然一场乒乓球比赛并没有多大的运动量,不需要多大的体力消耗。但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在团体赛中,主力队员一般一天要打3至6场球。单项比赛中,如果一名运动员要参加单打、双打和混双比赛的话,一天比赛的量大约在3~7场球。这样的比赛一般都要持续一周左右,而且,随着比赛的延续,比赛越来越激烈,对运动员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到了比赛的最后阶段,如果该名运动员的三个项目都榜上有名的话,比赛之间的间歇可能很短,但对运动员在体力和精力上的要求却在逐渐增强。因此,运动员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能更快的恢复体力,从而以更好的竞技状态去迎接新的比赛。所以,运动员是否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体力,对于一天要打多场比赛,比赛激烈但间隔时间较短的乒乓球运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4. 心理类
乒乓球比赛时球的速度快,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而规则的变化又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因此,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是选材中的关键环节,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1)注意集中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保持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在一定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集中性是指注意能长时间集中于一定的对象或活动没有明显的松弛或分散的状态特征,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称为注意的集中稳定性。目前大多数女子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特色为每个球来回板数较多的两面摆速的技术风格,因此运动员的集中稳定性好可以保证运动员在一个回合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有利于赢得比赛的胜利。
(2)注意力转移能力
该指标是被试有意识地根据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目前国际乒坛技术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比赛球速快,对方运动员的回球千变万化,场上局面瞬息万变。要求运动员能够根据场上的情况,提前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个具体的对象上,并提前做好准备,否则将无法打出高质量的回球,并有效地控制场上的局面。所以,在选材时应注意挑选那些注意转移能力强的运动员。
(3)注意瞬脱
该指标是指在多重任务的RSVP中,被试对目标刺激的正确辨认阻碍其对后继刺激的辨认现象。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始终对场上的情况进行正确地判断,如果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注意瞬脱就会影响运动员的判断能力,从而丢掉这一分、这一局,甚至整个比赛。因此这一个环节能力强的运动员更适合从事乒乓球运动。
(4)思维测试个人正确率B
该指标表示拍触球瞬间受试者判断对方运动员该球落点的准确性。该时间如果运动员能准确地判断出对方来球的落点,就能赢得较多的准备时间,从而使运动员能及时地跑动到位,获得最佳的击球时机。同时,由于回击球较从容,运动员还可以赢得观察对方位置,判断自己回球最佳落点的时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本次回球的质量,并保证迅速还原,提高下一板的判断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既提高了击球的质量和命中率,又提高了相持能力,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能够在比赛中得到充分地展示。因此,运动员的专项思维能力对乒乓球运动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5. 技术
技术是指在乒乓球比赛中,为了得分或者不失误而运用的一切专门的合法击球动作(王则珊,球迷之友,1992),比赛中每一分的争夺都离不开包含力量、旋转、速度、弧线和落点五个竞技要素的一板球的技术质量,它是战术的基础。而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讲实战中的基本技术指标更能反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第3板得分率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发球后第三板的得分情况,该比率越高说明运动员发球后抢攻的技术越好,也是中国运动员的传统优势所在。在规则变化限制发球的今天更应该给予重视。
(2)第2板得分率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接发球的得分情况,该比率越高说明运动员接发球的技术越好。在新规则实施的今天,发球的优势已有所下降,仅靠发球和发球抢攻还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因此,一定要重视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多样化和质量,主动上手,争时空、抢落点,获得比赛的主动权,以便达到赢得比赛最后胜利的目的。
(3)正、反手得分率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实战中正手技术或反手技术的得分情况,该比率越高说明运动员正手技术或反手技术越好。目前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趋势表明:运动员正、反手一板球的技术质量越高,基本技术越全面,技术漏洞越少,在比赛中就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技术,抑制对方的进攻。但由于在实战中的每一板球的得失,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一板球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弧线等技术质量,更主要的是依靠运动员根据自身的优点,利用战术组合为自己创造进攻的机会。同时,也依靠将球打到对方的死角上,从而达到牵制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战术意识行动,以便赢得比赛。因此,比赛中的技术和战术是不可分割的,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没有全面的技术和较高的技术质量就不能更好的体现战术。而没有战术意图的技术是盲目的,是事倍功半的,它必须通过良好的战术才能达到取得比赛胜利的目的。
6. 战术
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自己和对手的具体情况,正确而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运用所掌握的各种技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限制对方的长处,紧紧抓住对方的弱点,为战胜对手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乒乓球,1992)。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较量获得胜负,虽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是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准确性的较量,但指挥着这种表现力的却是智慧。中国乒乓球队多年的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而较高的战术训练水平无疑是攀登高峰、保持优势的重要因素,而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必须有较高的战术水平。因此,实战中运动员战术水平的科学诊断是优秀运动员选材的必要基础。
(1)发抢段得分率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发抢段的得分情况,该比率越高说明运动员发抢段的战术水平越高。发抢段是指运动员发球和发球后的第一板,目前新规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球的质量,因此,在比赛中运动员如何能根据对手的情况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发球技术,并将其与发球后的抢攻技术合理地衔接,从而形成具有杀伤力的发抢段的战术是一名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必须在选材和平时的训练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2)接抢段得分率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接发球段的得分情况,该比率越高说明运动员接发球段的战术水平越高。接抢段是指运动员接发球和接发球后的第一板,目前新规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球的质量,使得接抢段的战术显得更为重要,它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较好的战术意识和能力,以便于能成功地根据对手的情况,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抑制对方的进攻。从而有效地保证取得整个比赛的胜利。
(3)相持段得分率
该指标反映运动员相持段的得分情况,该比率越高说明运动员相持段的战术水平越高。相持段是指运动员一个回合在双方运动员每人各击两板球之后还没有结束,从第五板开始就进入了相持。相持段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各项技术的衔接能力、攻防转换的能力、准确把握比赛和对手的能力。此外,实战中的得分率高除了依靠包含力量、旋转、速度、弧线和落点五个竞技要素的一板球的技术质量外,更多的是要依靠两板以上的技术组合,如:拉后冲、搓中起板、调左压右、削中反攻等等,这种组合在乒乓球比赛的胜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衔接得好可以大大提高运动员的技术质量,从而达到赢得比赛的目的。反之,会降低运动员一板球的质量,使运动员的技术实力大打折扣。因此,选择那些头脑清楚,战术意识强、衔接技术好的运动员就显得尤为重要。
7. 教练员经验评定
教练员经验评价是教练员根据自己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诸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来区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种方法。对于目前测试手段还不完善,而在乒乓球运动中又十分重要的竞技能力要素,让教练员根据平时的观察进行评定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乒乓球这样技术性很强的项目。但必须把握的是对每个运动员进行经验评定的教练员必须是该运动员的主管教练,并且至少接管该运动员三个月以上。
(三)评价标准
1. 单项评分标准
对选材方案中所有的指标,按照国家青年集训队男、女运动员各项指标的实测数据,确定不同类型打法运动运动员的测试标准。具体方法为:首先检验数据是否是正态分布,对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离差法确定标准,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标准,具体标准见表1-9。
表1-9 单项评分对照表
表1-10至表1-21为男子、女子运动员不分打法类型的各项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使用时可根据运动员每项指标的具体数据查表,以确定该运动员该项指标的得分。
表1-10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选材初选指标单项评分表
表1-11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选材初选指标单项评分表
表1-12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粗选指标单项评分表
表1-13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粗选指标单项评分表
表1-14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再选指标单项评分表
表1-15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再选指标单项评分表
表1-16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粗选指标单项评分表(削球)
表1-17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粗选指标单项评分表(削球)
表1-18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粗选指标单项评分表(反胶)
表1-19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粗选指标单项评分表(反胶)
表1-20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粗选指标单项评分表(颗粒胶)
表1-21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粗选指标单项评分表(颗粒较)
由于乒乓球不同类型打法运动员的竞技特征特别是在技战术方面略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为不同类型打法运动员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目前国际乒坛以弧旋结合快攻、快攻结合弧旋、弧旋类的打法为主。削球类打法的运动员可谓凤毛麟角,而长胶、生胶球板则是亚洲人的专利,这些类型打法的运动员目前在国家队也不是主体打法,样本较少。所以,在使用不同类型打法的单项评分标准时一定要慎重,能够使用总体样本时应尽量使用总体样本。此外,由于教练员经验评价时,一般已考虑到了不同打法类型运动员的差异,以及国家队对不同打法类型运动员的需要。所以,在此不再列出不同类型打法运动员的教练员经验评价标准,使用时无论是什么打法类型的运动员均使用总体评价标准。
2. 综合评级标准
(1)权重
由于乒乓球属于技能类项目,因此,要在乒乓球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目前国际乒坛的形势来看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均有问鼎国际乒坛的可能。例如,王励勤身体素质好,技术实力雄厚,但心理素质和技巧略显不够。而刘国梁虽然身体素质较差,但头脑清楚,战术变化多端,也曾获得大满贯。所以,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上,由于许多测试手段不完善,在进行乒乓球运动员的优秀选材时必须考虑教练员多年的经验,在实际测试评定的基础上对运动员进行教练员经验评价。而教练员经验评价所占的比重主要依据对该指标的测试手段是否全面、科学,该测试的累积贡献率是否达到统计学标准,以及教练员的调查结果,最后确定的各项一级指标的主客观比(表1-22)。
表1-22 教练员经验评价评定和实际测试指标权重(男、女运动员)
依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每项指标的方差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即得到每项三级指标的权重(表1-23)。
表1-23 男子、女子运动员选材三级指标权重
因为三段得分率片面地强调了得分,评价体系中少了三段使用率的制约使得整个体系变得不完善,但三段的使用率并不是一个单一方向的指标,也就是说当得分率很高时该段的使用率才是越高越好,但当得分率很低时该段的使用率则是越高越不好。因此,在评价时必须将得分率和该段的使用率综合考虑进行评价,因此,特计算三段综合评价指标,设得分率大于该段得分率全样本平均值的数值为正值,得分率小于该段全样本平均值的数值为负值,用该段得分率乘以该段使用率得到该段综合评价值。
接抢段综合评价指数=接抢段使用率×(+,-)接抢段得分率/1000
(2)综合评级标准
将国家青年集训队每个运动员的实测数据按单项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将实测数据转换成分数。再按每个指标的分数乘以它在该级指标中的权重,将各个分数相加得到每位运动员的总分。最后计算样本总分数的P10、P30、P50、P70、P90百分位数,最后按表1-24得到综合评价标准。
表1-24 综合评分对照表
具体综合评价女运动员见表1-25,男运动员见表1-26。
表1-25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选材综合评价(分)
表1-26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选材综合评价(分)
六、测试细则
(一)形态类
1. 身高
【测试仪器】身高坐高计。使用前应校对0点,并用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红色刻线的高度是否为10.0厘米,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测试方法】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 °。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进行读数。记录员复诵后记录之。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1)身高坐高计的生产厂家应有国家计量局颁布的质量论证合格证书。(2)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3)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要与压板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要垫高。(4)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5)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6)测量身高前,受试者不应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7)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舍。(8)所测数值若超过“复测参考表”的数值范围时,需予复测,两次结果若相同,记录测试值后,在旁注明“已复测”字样。该受试者的数据不能随意舍弃。
【记录方法】以厘米为单位,将读数(含小数点后一位)填入方格内。
2. 上肢长
【测试仪器】长度测量仪。
【测试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上肢下垂,手指并拢。测试者站其右侧,将固定尺座上的直尺抵住肩峰中点,活动尺座上的直尺抵及中指指尖点,然后读数。测量误差不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1)要求被测者的手指、手掌和前臂必须保持一条直线,上肢各关节尽量伸直。(2)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舍。(3)所测数值若超过“复测参考表”的数值范围时,需予复测,两次结果若相同,记录测试值后,在旁注明“已复测”字样。该受试者的数据不能随意舍弃。
【记录方法】以厘米为单位,将读数(含小数点后一位)填入方格内。
3. 前臂长
【测试仪器】长度测量仪
【测试方法】被测者自然站立,上肢下垂,手指并拢。测试者站其右侧,将固定尺座上的直尺抵住鹰嘴,活动尺座上的直尺抵及中指指尖点,然后读数。测量误差不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1)要求被测者的手指、手掌和前臂必须保持一条直线,上肢各关节尽量伸直。(2)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舍。(3)所测数值若超过“复测参考表”的数值范围时,需予复测,两次结果若相同,记录测试值后,在旁注明“已复测”字样。该受试者的数据不能随意舍弃。
【记录方法】以厘米为单位,将读数(含小数点后一位)填入方格内。
4. 肩宽
【测试仪器】测径规。使用前校正0点,误差不得超过0.1厘米。
【测试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测量者站在受试者背后,先用两食指分别沿肩胛岗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肩峰中点),再用测径规测量两肩峰中点间的距离并读数,记录员复诵后记录之。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量误差不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1)测试时,受试者两肩必须自然放松,不要紧张、耸肩、驼背或弯腰。(2)测试人员应先注意受试者两肩平行,摸清骨性标志点后再固定测径规,手法不宜过重或过轻。(3)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舍。(4)所测数值若超过“复测参考表”的数值范围时,需予复测,两次结果若相同,记录测试值后,在旁注明“已复测”字样。该受试者的数据不能随意舍弃。
【记录方法】以厘米为单位,将读数(含小数点后一位)填入方格内。
5. 上臂紧张围
【测试仪器】衬有尼龙丝的塑料带尺。使用前必须经钢卷尺校对,每米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测试方法】令受试者上肢斜平举约45 °角,手掌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两上肢自然下垂,平静呼吸。两名测量者立于其侧面或对面,将卷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带尺上与0点相交的数值即为上臂紧张围值。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量误差不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1)两名测试人员应分工明确,密切配合。(2)测试人员应注意掌握带尺的松紧度,做到检测全过程一致,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3)测量时被测者要使肌肉充分收缩。(4)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舍。(5)所测数值若超过“复测参考表”的数值范围时,需予复测,两次结果若相同,记录测试值后,在旁注明“已复测”字样。该受试者的数据不能随意舍弃。
【记录方法】以厘米为单位,将读数(含小数点后一位)填入方格内。
6. 上臂放松围
【测试仪器】衬有尼龙丝的塑料带尺。使用前必须经钢卷尺校对,每米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测试方法】在测量上臂紧张围之后,将卷尺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动,令被测者将上肢缓慢伸直,肌肉放松,自然下垂,松拳。带尺上与0点相交的数值既为上臂放松围值。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量误差不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1)两名测试人员应分工明确,密切配合。(2)测试人员应注意掌握带尺的松紧度,做到检测全过程一致,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3)测量时被测者要使肌肉充分放松。(4)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舍。(5)所测数值若超过“复测参考表”的数值范围时,需予复测,两次结果若相同,记录测试值后,在旁注明“已复测”字样。该受试者的数据不能随意舍弃。
【记录方法】以厘米为单位,将读数(含小数点后一位)填入方格内。
7. 体重
【测试仪器】杠杆秤。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检验方法是:采用备用的10、20、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重的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示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灵敏度的检查方法是:置100克重的砝码,观察刻度尺变化。如果刻度尺抬高了3毫米,或游标向远移动0.1千克而刻度尺仍维持水平位时,说明达到要求。
【测试方法】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呈水平位。男生只着短裤,女生着短裤、短袖衫,站立在秤台中央。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游码至刻度尺平衡。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填入方格内。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1千克。
【注意事项】(1)测量体重前,应让受试者排空大小便。不要大量喝水,也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2)受试者应站立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时动作要轻。(3)每天使用杠杆秤均需进行校正。测试人员每次读数都应校对砝码重量,避免差错。(4)不得使用弹簧秤,以免产生系统误差或影响测试精度,使前后数据无法比较。(5)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舍。(6)所测数值若超过“复测参考表”的数值范围时,需予复测,两次结果若相同,记录测试值后,在旁注明“已复测”字样。该受试者的数据不能随意舍弃。
【记录方法】以千克为单位,将读数(含小数点后一位)填入方格内。如受检者体重不足100千克,方格首位应加“0”。
8. 皮褶厚度
【测试仪器】皮褶厚度测量仪(皮褶卡钳)。技术指标要求为:(1)钳头面积15 × 16mm2;(2)钳头压力经常保持在10g/mm2;(3)测量范围0~60mm,最小读数1mm。每次测量前后均应及时进行校正。即:卡钳的指针刻度保持在0位;校正压强,使之保持在15~25 mm的刻度范围内,当压强过大或过小时,通过旋转压力调节按钮,使压强恢复到正常水平。
【测试部位】(1)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取右上臂后面肩峰与鹰嘴连线的中点,夹取与上肢长轴平行的皮褶,纵向测量。(2)肩胛下皮褶厚度:取右肩胛下角下方1厘米处,夹取与脊柱成45度角的皮褶进行测量。(3)髂嵴上皮褶厚度:取腋前线向下延伸与髂嵴上相交点处,垂直夹取皮褶进行测量。(4)小腿后皮褶厚度:
【测试方法】受试者着短裤、背心,自然站立,使被试部位充分裸露。测试人员右手紧握卡钳手柄,使其成两半弓形臂张开;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被测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皮褶)夹提起来,两指间相距3厘米左右(如果皮褶较厚,可适当放宽)。将张开的测量计在提起点的下方钳入,松开把柄,待指针停住后即读数并记录。每名受试者测量三次,各次间误差不超过5%,取中间值或两次相同的值。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注意事项】(1)受试者自然站立,体重应均匀落在双腿。(2)测试人员使用卡钳的方法要准确。(3)为避免提起皮褶时连带夹起肌肉,可令受试者主动收缩该部位的肌肉,或将捏起的皮褶向上轻轻提两下,使被夹的肌肉滑脱。(4)当将皮褶卡钳从测量部位钳入时,卡钳不要接近皮褶底部,也不要接近其顶部。要待停住后再读数。(5)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舍。(6)所测数值若超过“复测参考表”的数值范围时,需予复测,两次结果若相同,记录测试值后,在旁注明“已复测”字样。该受试者的数据不能随意舍弃。
【记录方法】以毫米为单位,将读数(含小数点后一位)填入方格内。
9. 瘦体重
计算人体密度采用日本长岭铃木等人的公式。
男子:人体密度=1.0977-0.00146 ×(肩胛下皮褶厚度+上臂部皮褶厚度)
女子:人体密度=1.0931-0.00116 ×(肩胛下皮褶厚度+上臂部皮褶厚度)
体脂% =(4.57/人体密度-4.142)× 100
瘦体重=体重-体重×体脂百分比
(二)身体素质类
1. 十字跳
【场地器材】固定场地及秒表。
【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脚并拢站在起跑线后,当听到“开始”的口令后,跳入“1”号区域,并面向“2”号区域之后,以最快速度跳入“2”号区域,并面向“3”号区域……按1、2、3、4的顺序循环进行,记录顺序正确、不踩线,并面向方向正确的1分钟的跳动次数。
【注意事项】(1)测试前应向受试者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允许其试验。(2)如受试者过于疲劳应允许其适当休息。
2. 扣球击远
【场地器材】乒乓球台及球。
【测试方法】向运动员台面中线附近1/3处,发弹起高度为50 cm左右的球。运动员用正手将球扣到对方球台端线附近的击球区内,测量其打出距离,连扣3次,计其最长距离。测距方法是:以落球点为圆心,分别以2.29米+1米、+2米、+3米为半径,画出若干条半圆弧,并以此测距。共测试十次,记录命中率及距离,精确到厘米。
【注意事项】(1)测试前应向受试者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允许其试验。(2)如受试者过于疲劳应允许其适当休息。
3. 握力模仿(肌肉用力感觉)
【场地器材】握力计。
【测试方法】睁眼用握力器握出一个成绩(男子20公斤、女子15公斤),再闭眼重复握3次,记录每一次闭眼成绩与睁眼成绩的差距,超过计“+”、不足计“-”。
【注意事项】(1)应根据每名受试者手的大小调整握距。(2)受试者用力时身体可转动或下蹲,但不可把手靠在身体或其他物件上借力。(3)握时不可用冲力,也不可第二次用力。(4)一定要问清运动员的持拍手,并测试持拍手的成绩。(5)测试时只能用一种类型的握力计,采用一种新的握力计时,应将其与原用者进行比较或校正。避免造成系统误差,影响对结果的比较。(6)对没有测试经验的受试者进行辅导,提供练习机会,帮助其掌握要领。(7)测试前应有必要的身体准备活动,但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成绩。
记录单位为公斤。
(三)机能类
训练实效测试。由专人测试,由国家队教练发多球。
【测试仪器】计算机、心率发射仪及接受仪
【测试方法】2分钟一组,球速每分钟大约70个,第一组:三点攻,即正手位-中路-反手位-中路-正手位,每点一个球,连续循环进行,受试者全部用正手还击。
休息2分钟。
第二组:推挡侧身扑正手即反手位两个球-正手位一个球,连续循环进行,受试者第一个反手位球用反手回击,其他两个球用正手回击。
休息2分钟。
第三组:正手短下旋球-反手位长球-正手位长球,每点各一球,受试者反手位球用反手回击,正手位球用正手回击。
休息5分钟。
用心率仪记录受试者在运动和休息过程中的心率。记录每50个多球(前两盆球数为50整,第三盆球到时间为止记录其球数)的命中率、步法移动到位情况、击球的质量等,并按照多球试验=符合持续时间(秒)/(运动后第30秒、1分钟、2分钟、3分钟后10秒钟的脉搏数)× 6,计算其多球试验。
【注意事项】(1)教练员喂球时应按照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调整供球速度,应让运动员的运动量达到极限。(2)记录员应准确记录球的命中率,并保证每一盆球的总数为50个。(3)应由专人对运动员的步法到位情况、击球质量等运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保证运动员的运动量达到极限。(4)心率应使用心率发射仪和接受仪,以避免不必要的误差。(5)严格执行运动程序,以保证运动员运动量的准确性。
(四)心理类
1. 注意力
注意力测试软件,由北京师范大学李永润编写。
2. 思维
乒乓球思维测试软件,由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严春锦编写。
(五)技术
1. 第3板得分率
【场地器材】比赛现场或录像统计,专用统计表格。
【测试方法】由经过训练的统计人员进行现场或录像统计,记录运动员每次发球后第3板的得分、失分数,最后按公式计算得分率:
第3板得分率=第3板得分/(第3板得分+第3板失分)× 100 %
【注意事项】(1)统计人员一定要进过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才能上岗。(2)统计人员在统计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以免记错板数。(3)统计人员要记好得分和失分的板数。
2. 第2板得分率
【场地器材】比赛现场或录像统计,专用统计表格。
【测试方法】由经过训练的统计人员进行现场或录像统计记录运动员每次接发球的得分、失分数,最后按公式计算得分率:
第2板得分率=第2板得分/(第2板得分+第2板失分)× 100 %
【注意事项】(1)统计人员一定要进过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才能上岗。(2)统计人员在统计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以免记错板数。(3)统计人员要记好得分和失分的板数。
3. 正手得分率
【场地器材】比赛现场或录像统计,专用统计表格。
【测试方法】由经过训练的统计人员进行现场或录像统计记录运动员每一回合正手的得分、失分数,最后按公式计算得分率:
正手得分率=正手得分/(正手得分+正手失分)× 100 %
【注意事项】(1)统计人员一定要进过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才能上岗。(2)统计人员在统计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以免记错板数。(3)统计人员要记好得分和失分的板数。
4. 反手得分率
【场地器材】比赛现场或录像统计,专用统计表格。
【测试方法】由经过训练的统计人员进行现场或录像统计记录运动员每一回合反手的得分、失分数,最后按公式计算得分率:
反手得分率=反手得分/(反手得分+反手失分)× 100 %
【注意事项】(1)统计人员一定要进过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才能上岗。(2)统计人员在统计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以免记错板数。(3)统计人员要记好得分和失分的板数。
(六)战 术
1. 发抢段得分率
【场地器材】比赛现场或录像统计,专用统计表格。
【测试方法】由经过训练的统计人员进行现场或录像统计记录运动员每次发球和发球后第3板的得分、失分数,最后按公式计算得分率:
发抢段得分率=发抢段得分/(发抢段得分+发抢段失分)× 100 %
【注意事项】(1)统计人员一定要进过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才能上岗。(2)统计人员在统计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以免记错板数。(3)统计人员要记好得分和失分的板数。
2. 接抢段得分率
【场地器材】比赛现场或录像统计,专用统计表格。
【测试方法】由经过训练的统计人员进行现场或录像统计记录运动员每次接发球和接发球后第4板的得分、失分数,最后按公式计算得分率:
接抢段得分率=接抢段得分/(接抢段得分+接抢段失分)× 100 %
【注意事项】(1)统计人员一定要进过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才能上岗。(2)统计人员在统计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以免记错板数。(3)统计人员要记好得分和失分的板数。
3. 相持段得分率
【场地器材】比赛现场或录像统计,专用统计表格。
【测试方法】由经过训练的统计人员进行现场或录像统计记录运动员每一回合第5板以后的得分、失分数,最后按公式计算得分率:
相持段得分率=相持段得分/(相持段得分+相持段失分)× 100 %
【注意事项】(1)统计人员一定要进过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才能上岗。(2)统计人员在统计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以免记错板数。(3)统计人员要记好得分和失分的板数。
(七)教练员经验评定表
教练员主观评价必须是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3个月后才能对其进行评价,评价时不能一个运动员只有一名教练员进行评价,以避免主观因素过强,影响评价结果。(表1-27)
表1-27 教练员经验评定表
七、选材方法及步骤
(一)选材方法
1. 初选
时间:每年的全国优秀运动员调赛及全国锦标赛、乒协杯比赛等。评价指标见表1-28和表1-29。
表1-28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初选指标体系
表1-29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初选指标体系
将参赛运动员中得分较高的前40~50名运动员名单报中国乒乓球协会,征求各位专家和教练员意见后,确定每年参加国家队集训的名单。
2. 粗选
时间: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国家队集训。集训开始时对每位运动员进行第一次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30、表1-31。
表1-30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粗选综合评价体系
表1-31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粗选综合评价体系
3. 再送
时间:次年1月国家队集训末期。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32、表1-33。
表1-32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再选综合评价体系
表1-33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再选综合评价体系
然后计算每项指标的增长指数,公式为:(第二次测试结果-第一次测试结果)/第一次测试结果;最后将第二次测试结果结合增长指数,再根据每位选手的年龄、训练年限、打法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为:第二次测试结果为原始分,增长指数等为调分因素(表1 -34~表1 -37),分值表述为XX+ -XX。
表1-34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选材调分因素表
表1-35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选材调分因素表
表1-36 优秀男子、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成绩调分表
表1-37 优秀男子、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类型权重表
将集训运动员中得分高的前20名运动员名单报乒协,在征求专家和各位教练员意见后,确定新一年国家队名单。
4. 精选
新的一年,在训练和比赛中由科研人员为队员进行进一步的比赛和训练的技战术统计分析,最后结合教练员的意见和中国乒协、国际乒联的排名确定国家队最终名单,以确保我国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乒坛上的领先地位。
(1)分段效果统计表
经过对三段统计结果的分析,确定各段对胜负影响的大小,利用分段效果统计表对特定段中战术运用的具体效果加以统计分析,再从中找出某段中影响战术训练水平发挥的关键环节(表1-38)。
表1-38 分段效果统计表
(2)环节效果统计表
经过对分段统计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确定影响其效果的关键环节,再利用环节效果统计表,对特定环节的运用效果进行描述,从中确定影响特定环节运用效果的主要原因(表1-39)。
表1-39 环节效果统计表
(3)方位效果统计表
在对击球手段的效果进行分析后,还要对在什么方位运用的击球手段更有效做出判断,才能确定每个环节使用的最终效果。这时就可以运用方位效果统计表进行描述(表1-40)。
表1-40 方位效果统计表
(4)发球效果统计表
发球效果统计在乒乓球的战术统计中有点特殊,它除了要考虑其他技术所涉及的因素外,还要特别注意考虑球的长短和旋转两个因素(表1-41、表1-42)。因为在其他技术中,其技术名称的本身一般就表明了击球的长短和旋转性质。如搓是长球,而与搓相似的摆则是短球;拉和攻是上旋球,而削和搓则是下旋球。
表1-41 发球长短效果统计表
表1-42 发球旋转效果统计表
(5)一板球多维度统计图
对以上各个指标要在一板球上都体现出来,实现一板球的全方位诊断,实践中一般运用的是多维度统计图(图1-2)。
图1-2 一板球多维度统计图
图1-2中记录的结果分别表示以下含义:
4正手摆△指的是,对方先回本方正手位短球,本方用正手摆回击到对方反手位短球,其效果为一般。
3反手拉☆指的是,对方先回本方反手位长球,本方用反手拉钭线到对方的反手位,其效果为好。
6侧身挑X指的是,对方先回本方反手位短球,本方侧身用正手挑直线到对方正手位,其效果为差。
使用这种统计图可以对影响一板击球效果的主要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使观察事物的角度更为全面,更适合于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战术运用效果的综合分析。
(6)训练效果统计表
对战术训练效果的统计,比较特殊的统计表是关于每一个球回合数的统计。回合与有效上台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球练习的回合越多,如果击球质量基本保持不变的话,那么计划总时间中的上台时间就越多,说明训练的效果也就越好,在保证计划要求的击球质量的前提下,每一个球的回合数是诊断战术训练效果的基本条件(表1-43)。
表1-43 训练回合效果统计表
对战术训练效果的统计,除了运用回合数统计表外,前面例举的多数用于比赛统计的表格也可以用在训练中,来统计战术训练效果。如分段效果统计表、环节效果统计表、发球效果统计表等。当然,用于训练的回合效果统计表,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用于比赛的统计。
从上面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方案可以看出:此方案并不是仅限于一次选材测试,而是历时一年分为3个阶段的选材方案,这主要是由于乒乓球项目的特点、选材的目的任务以及目前测试手段的局限性而决定的。因为任何一次测试都不可能没有偶然性,任何一名运动员都不可能随时都保持最高的竞技状态,更何况乒乓球比赛由于赛制存在局限性、偶然性,而使比赛的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每位运动员的真实水平,再加上运动员的年龄、训练年限等因素的影响,就更不可能仅仅通过一次测试就能准确地把握运动员的能力,特别是非智力能力。因此,仅仅通过一次实际测试评定和在教练员没有对运动员施教的情况下进行的教练员经验评价的选材结果大部分是经不起时间推敲的。乒乓球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对于任何项目来讲争金夺银都是比赛的口号,而对于中国乒乓球队来讲,争金才是胜利,夺银就是失败,所以,对于乒乓球队的奥运人选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较多手段的挑选,经过运动员与教练员的磨合,经过大赛的洗礼,才能较准确地判断出一名运动员是否是人才,是否能够担当奥运的重任,因此,此方案虽然能够基本上反映乒乓球项目的特点,但其科学性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对运运动员的教练员经验评价不能滥用,必须是在一名教练员对该名运动员执教3个月以上,且教练员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才能填写,以保证这一测试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选材步骤
在选材方法确定的时间内,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按综合评价方法和测试细则,对符合要求的运动员进行测试。测试的原始数据,按要求输入Excel数据库。按下列方法对每位测试对象进行评价。
1. 初选
(1)整理每位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原始数据。
(2)逐项从男运动员实际测试单项评分表、女运动员实际测试单项评分表中查到其应得的分数。例如:某位女运动员发抢段综合评价为2.93,查女运动员实际测试单项评分表,确定该运动员发抢段综合评价的得分为5分。
(3)将每位运动员的每一项得分乘以这一项指标的权重。例如:某位运动员的发抢段综合评价为5分,查女子运动员初选指标体系表,发抢段综合评价的权重为0.082,计算发抢段综合评价得分为:5 × 0.082=0.41
(4)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技术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技术的总分。
(5)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战术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战术的总分。
(6)将每位运动员初选技术得分加上初选战术得分,即为该运动员初选的最后得分。
(7)将该名运动员初选的最后得分对照女运动员或男运动员综合评价表初选部分,确定该名运动员初选的等级。
2. 粗选
(1)整理每位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心理、素质技能、形态原始数据。
(2)逐项从男运动员实际测试单项评分表、女运动员实际测试单项评分表中查到其应得的分数。
(3)将每位运动员的每一项得分乘以这一项指标的权重。
(4)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形态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形态的总分。
(5)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素质机能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素质机能的总分。
(6)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心理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心理的总分。
(7)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技术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技术的总分。
(8)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战术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战术的总分。
(9)将每位运动员粗选技术、战术、心理、素质机能、形态得分相加,即为该运动员粗选的最后得分。
(10)将该名运动员粗选的最后得分对照女运动员或男运动员综合评价表中粗选部分,确定该名运动员的粗选等级。
3. 再选
(1)整理每位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心理、素质技能、形态的教练员经验评价和客观原始数据。
(2)逐项从男运动员实际测试单项评分表、女运动员实际测试单项评分表中查到其应得的分数。
(3)逐项从男运动员教练员经验评价评定标准、女运动员教练员经验评价评定标准中查到其技术、战术、心理应得的分数。
(4)将每位运动员的每一项得分乘以这一项指标的权重。
(5)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形态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形态的总分。
(6)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素质机能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素质机能的总分。
(7)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心理实测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心理实测的总分。
(8)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心理教练员经验评价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心理教练员经验评价的总分。
(9)将每位运动员心理指标的实测和教练员经验评价最后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心理的总分。
(10)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技术指标的客观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技术的客观总分。
(11)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技术指标的教练员经验评价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技术的教练员经验评价总分。
(12)将每位运动员技术指标的实测指标和教练员经验评价最后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技术的总分。
(13)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战术实测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战术实测的总分。
(14)将每位运动员每一项战术教练员经验评价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战术教练员经验评价的总分。
(15)将每位运动员战术指标的实测和教练员经验评价最后得分相加,得到该运动员战术的总分。
(16)将每位运动员再选技术、战术、心理、素质机能、形态的最后得分相加,即为该运动员再选的最后得分。
(17)将该名运动员再选的最后得分对照女运动员或男运动员综合评价表中再选部分,确定该名运动员的再选等级。
4. 评价结果反馈
将评价结果写成报告的形式、尽快地交给教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