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1)

如果你感到泄气,想想又瞎、又盲、又聋但一生过得充实快乐,著书鼓励无数人的海伦·凯勒。

——哈佛格言

拒绝抱怨训练营

抱怨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它表达的是消极信息。抱怨给生活贴上负面的标签,从而让心态变得消极。抱怨之后非但没有轻松、释怀,反而会使心情更加灰暗、更加抑郁、更加沉重。因此,当我们心生抱怨时,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自我调适:

1.想抱怨的时候吃块口香糖。停止对一件事情抱怨的最好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心烦意乱,想抱怨时,不妨赶紧吃块口香糖,占着嘴巴的同时也让负面情绪在口香糖的泡泡中被吹走,心里也就自然不想再继续抱怨了。

2.想说“我没有”的时候,赶紧换成“我有”。抱怨的时候,人往往只会看到自己没有的东西,“我没有她漂亮,我工资没有她多”这样的话只会让你对自己更失望。此时,不妨试着把“没有”变成“有”,想一下你拥有的东西,你的心理就会适当平衡一些,进而恢复生活的斗志了。

3.心情不好时,到水边去散散步。研究指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就置身在羊水中,所以人与生俱来就是亲水的。

烦恼来临想要抱怨时,不妨到水边去散散步,放松一下身心。即使烦恼再多,在绿树流水的环境中,你也能暂时抛开一切,为自己“偷”得片刻悠闲。

4.周末去吃一顿大餐。吃一顿大餐的美妙之处在于,不但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还能让你感觉自己受到了特别礼遇,心情也会不知不觉地变好。这时候,即便你还有抱怨,也不那么想说了。

5.一有空闲就锻炼身体、吃喝玩乐或看书。让自己忙起来,这样你就没有时间抱怨了。但是如果你忙不起来的话,那就让自己多参加锻炼,多出去玩,或者多看书等,从书中发现另外一个世界。

6.对每个帮助自己或没帮到自己的人都说“谢谢”。

很多时候,别人是没有义务为你做任何事的,人家不做是本分,做了你就应该心怀感恩。拥有这样的心态,你就能慢慢懂得感恩,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抱怨不如改变

抱怨往往都是来自错误的心理暗示,也就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总是抱怨的人看待问题很消极,认为生活不美满,与自己的理想有很大差距,抱怨情绪便由此产生。

太多的思想家和教育者一再强调不抱怨的重要性,但他们却没有明确指出,不抱怨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可以通过自我暗示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哈佛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的生活十分糟糕,为此他怀疑自己的能力。在纽约听著名心理学家墨菲讲了几堂心智科学的课之后,他对墨菲抱怨说:“我一生中的每一样事情都乱七八糟的。我失去了健康、财富和朋友。每一件事情一碰到我,就会出毛病。”墨菲告诉他:“在你的想法中,应该先建立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潜意识,它会用无限的智慧引导你,使你在精神、心智和物质各方面,都朝着好的方向走。然后你的潜意识就会自动地在你的投资、决心等方面给你睿智的指导,并且治好你的身体,恢复你心灵的和平和宁静。”

墨菲为这位哈佛毕业生建立了前提,其实是为他提供了这样一种暗示的方法:“无限的智慧在各方面引领、指导我,我会有健康的身体;调和的定律在我的心灵和身体方面发挥作用,我会有美、爱、和平和富足;正确行动的原则和神圣的意旨,将控制着我的整个生活。我知道我的前提是置于生命永恒的真理之上,而我更知道并且相信我的潜意识,会根据我意识的想法的性质而产生反应。”

过了不久,这位哈佛毕业生写信告诉墨菲:“一天有好几次,我都会带着爱心缓慢而静静地重复着前面的几句话,知道这些话会深入到我的潜意识中,而结果必定会跟着出来。我非常感激你跟我的谈话,而我的生活及各方面都已经向好的方向发展了。这种办法真有效。”

确实,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的能力、理想、愿望等无一不受着他的心理支配。积极的暗示产生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又会让人们积极地面对一切。

不同的心理暗示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我们大多数人的境遇,既不是一无所有、一切糟糕,也不是什么都好、事事顺利。这相当于在沙漠中的半杯水,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告诉自己:“嘿,真好,还有半杯水呢。”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却让自己垂头丧气:“唉,只剩下半杯水了。”

显而易见,前者必然会以乐观的心态接受那半杯水,怀着积极的心态穿越沙漠;而后者往往会抱怨自己命苦,生活不公平,从而失去了走出沙漠的信心。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而这个自我意识,就是我们提到的心理暗示。

抱怨是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它使人们对事情产生消极的思想。与其在困难的环境中自怨自艾、驻足不前,或是一味地抱怨命运不公平,倒不如去尝试墨菲教给那位学生的方法,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心理暗示,让生活的各方面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即使在糟糕的境遇中也能否极泰来。

【心灵透镜】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住着一个小人,你告诉他好的信息,他就会照葫芦画瓢做出正确的、积极的行动,从而改善你的现状;你告诉他坏的信息,他就会消沉低落,失去斗志。因此,多给自己好的暗示吧,你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的!

【24小时心理课堂】

约瑟夫·墨菲(1898-1981),哲学博士、法学博士、心理学家,是挖掘人类潜能方面的权威人物。他花了近五十年时间,在世界各地讲学、著书立说,讲述人生的法则和生命的内在含意。他的“心想事成法则”一经发表,便在世界产生了轰动效应。他最知名的著作是《潜意识的力量》,此外,他还著有《想有钱就有钱》、《易经的秘密》、《内在的赚钱能量》等。

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孟子》中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告诉我们:哪怕此时命运多舛,穷困痛苦,都无需抱怨,因为上天是想要磨砺我们的心性,使我们更加坚强,以活出有作为的人生。

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出生在德国波恩的一个贫困家庭中。父亲是宫廷唱诗班的歌手,却整日碌碌无为、嗜酒如命。男孩自幼表现出了对音乐的天赋,这让他的父亲产生了要将他打造成音乐神童的强烈愿望。他的父亲急切地想利用这一点来赚取名利,就逼迫他练琴和演出,稍有不如意就毒打他。在男孩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享受过父爱。清贫的家庭、残暴的父亲、不惹人喜爱的外表,这一切组成了男孩不愉快的童年。

他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有一个善良慈爱的母亲,但她却在男孩17岁的时候去世了。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男孩的肩上,但他却没有被命运的障碍牵绊住前进的脚步。他继续跟很多名人学习作曲,终于赢得了他在音乐上的首次成功。可是,命运又一次与他开了个玩笑——他的耳朵变聋了。就像剑客失去了手臂一样,他的生活陷入了一片绝望之中。

他沮丧过、绝望过,为此放弃到王宫去听他喜欢的音乐会,因为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认为一个听不见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的。但是,他在短暂的消沉后,又重新振作起来,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于是,他用一颗火热的心战胜了命运的不幸,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

这个人就是贝多芬。他一生的命运曲折坎坷,但他没有被命运之网束缚,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仍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音乐作品。也正如他所说:“我只希望自己能给这个世界一些美好的音乐,然后像个老顽童一样,在各位体面的先生面前了解尘世上的事。”

人的一生,难免会经历迂回曲折、坎坷不平,但这就是现实。有些人遭遇不幸,就会把自己当做失败者,整日叹息着人生,让别人觉得自己好似瓷器一样容易破碎。而当看到周围的人做事顺利时,心中就会更不平衡,嫉妒愤恨之心也会随之而来。殊不知,正因为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才交织成了人生,而遭遇苦难或是考验时,最后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人们的态度。

我们要摒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不要总是杞人忧天、自怜自艾。我们要以成熟的心态与命运抗争,战胜困难;再不顺的命运也要用率真的心去面对。当改之事就在今日立即改正,即使我们无法解决,也不要因此而愤愤不平,用宽容来回报命运的不公平,用仁德来回报怨恨之心。

与其整日抱怨命运不公平,抱怨自己不幸运,不如正确地评价自我。遇见困难时,要警惕自己的抱怨愤恨之心,多提醒自己,抱怨再多也是无用的,并且增加信心,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一切,以一种不断挑战自我、永不屈服的心态面对命运为我们设置的障碍。这样才能让我们掌控自己的命运,让未来的路越走越宽。

【心灵透镜】

当生活中充满了坎坷,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时,不妨问一问自己:“是不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果自己实在无法看清自身的缺点,那就找家人或朋友来指出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正。在这段时间里,尽可能地不要抱怨,因为抱怨改变不了任何事情,只会让心情越来越糟糕。从自身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扭转坎坷的命运。

【24小时心理课堂】

自我宽恕定律是指我们对于自己的错误、缺点总是可以很轻易地原谅,而对于别人的却不行。正是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抱怨别人,而不愿意从自身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