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教程
-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
- 26717字
- 2020-08-27 11:06:24
第2章 千古风骚 溯源探胜
要点:
1.了解《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2.了解《离骚》艺术成就及影响
2.1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多少少男少女耳熟能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多少有情人的美好追求。这些诗句虽经过几千年岁月的洗涤,依旧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依旧穿越时空的隧道,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为之感动,为之震撼,这就是《诗经》的魅力!
你知道吗?(小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与特色,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叠复沓的章法,以四言句式为主。《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首诗歌,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按内容和乐调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风”是民间歌谣,指地方音乐,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所以又称为“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宫廷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其中《小雅》存诗74篇,《大雅》31篇。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2.1.1 开篇之作——爱情,永恒的主题
【记】
关雎[1]
关关[2]雎鸠[3],在河之洲。窈窕[4]淑[5]女,君子[6]好逑[7]。
参差荇菜[8],左右流之[9]。窈窕淑女,寤寐[10]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1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2]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1]选自《诗经• 国风• 周南》。[2]关关:指雌雄两鸟相对鸣叫。
[3]雎鸠(jūjiū):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雌雄终生相守。[4]窈窕:娴静端正的样子。[5]淑女:贤德的女子。[6]君子:对男子的美称。[7]好逑:好的伴侣。
[8]荇(xìng)菜:一种根生水中、叶浮水面的可食用植物。[9]流之:随着水流而摇摆的样子。[10]寤寐(wùmèi):指日夜。寤,睡醒。寐,睡着。思服:思念。服,想。[11]芼(mào):采摘。
【译】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地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
以一首恋曲《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爱情在生命中确实处于重要地位。诗中传达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以及渴望永结伴侣的美好情感。
《关雎》所绘的爱情之美妙,美在“窈窕”的赏心悦目;美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思念;美在“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温情与希望;美在那份最初时候的“求之不得”。正是有了这个“不得”,使爱情的力量一下子被鲜活地激发起来。
男子从煎熬难挨中跳出,终于明白要靠自己去争取个人的幸福生活,要大胆地采取行动去对心仪的姑娘表白。
【悟】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情是最美的神话,对于青春期的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该如何永存那份美好呢?
【时光隧道】
伟大的爱
一天女孩过生日,男孩在她生日的聚会上送给她一只可爱的毛毛熊,在各种生日礼物中,这根本算不上是礼物。女孩有些生气,也许更多的是愤怒,没想到自己男朋友这么小气:今天是她的生日,还来了这么多朋友。
去年男孩在她生日的时候送给她一把很名贵的藏刀。男孩发誓说,如果有一天他背叛了女孩,女孩可以用刀划破他的胸膛。
今年,两个人一直在讨论他们的未来,这么多朋友都来为女孩庆祝生日,是男孩说在生日那天会给女孩一份终生难忘的礼物。结果似乎一切都出乎大家的意料,当然主要是女孩!
面对女孩愤怒的眼神,男孩只是坏坏的笑,这份礼物真的让女孩终生难忘。
女孩在聚会中喝了很多酒,而男孩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喝着可乐。
聚会结束后,他们要回到自己的小家。上了三环,女生一直很愤怒,一直在埋怨,车的后排座放了很多名贵的礼物,当然还有那只毛毛熊。女生开始抱怨男孩不爱她,不珍惜他们的爱,男孩只是静静地开着车,什么也没有说,偶尔会有一丝笑容在脸上。
由于心情糟糕和酒精作用,女孩吐了。男孩靠边停了车,女孩大发脾气,说了一些很伤感情的话语,指责男孩给了她这样一个不愉快的生日。男孩一直无语,只是一只手拿着纸巾,一只手拿着矿泉水。女孩突然跑到了三环主路,男孩没有拉住她,两个人就这样在公路上拉扯着。
突然,一辆飞驰的快车直奔两个人过来,男孩想都没想扔掉了手中的东西,推开了女孩,女孩的头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等她苏醒的时候,她已经躺在了医院,头上绑着绷带。
那辆飞速行驶汽车的司机是酒后驾车。事后查明,男孩被撞出了15米。当120到的时候,他嘴里一边涌着血一边不停地说着:“别管我,看我女朋友怎么样了?”
到了医院,男孩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毛毛熊。毛毛熊在他的要求下,被医护人员带上了救护车,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段路,就是这只小熊一直陪着他。
女孩得知男孩离去的消息,一直在哭,哭得昏过去了好几次。一个有心的护士把小熊送到了她的枕边。女孩再一次从昏厥中醒来,看着小熊,上边留着男孩的血,似乎还有着男孩的体温,她紧紧地把它抱在了胸前,轻轻地抚摸着。
突然,女孩摸到一件很硬的东西。她从小熊的口袋里摸出了一个盒子,一个装戒指的盒子,里面有一枚漂亮的钻石戒指。女孩看到这一切,彻底崩溃了,她拼命地哭,用力地撕着自己的头发和头上的绷带,但是一切似乎都没有意义了。
女孩去了太平间,那时,男孩身上的血迹已经被擦干,他干干净净的,安详地躺在那里,嘴角还是有着一丝坏坏的笑意。
第二天女孩就出院了,回到了他们爱的港湾。打开房门,她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满屋子都是玫瑰,桌子上有一个大大的蛋糕,旁边放着一个保温餐盒和一张卡片。
打开餐盒,里面是她最爱喝的汤。
卡片上是男孩端庄的字迹:
“嫁给我,你一辈子都不会后悔,你一辈子都会感觉温暖,我会一辈子让你幸福,我会一直守候在你的身边。我会每天叫你起床,为你做你喜欢的早餐,送你上班,时刻惦记你,随时给你电话或发信息,不让孤独的感觉伴随你一时一刻;我会接你下班,为你做晚饭,然后让你在我的怀中再静静睡着。家里事情你做主,但是家务还是我来吧,我身体比较好点。如果应酬,我会在11点前回家,如果出差我会把你这几天的食物准备好,当然还有你爱吃的零食。其实爱情就是简简单单两个人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才刚刚开始,希望……”
女孩再也看不下去了。她仿佛看到了房间里满是他们的欢声笑语,满是他们的蜜语甜言,往日的情景,一下子涌上了她的心头。到底是谁背叛了那曾经美好的一切?曾经的幸福在这个时候变得尖锐,曾经的欢笑在这个时候变得灰色!她在自责,在懊悔,在埋怨……
好好珍惜吧!也许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圆满的爱,但是这个世界有着最爱你的人和你最爱的人时,你就是幸福的。
喜欢《关雎》的你应该还喜欢这些诗吧?那就诵读一下吧!
【读】
褰裳[1]
子惠[2]思我,褰裳涉溱[3]。子不我思[4],岂无他人。狂[5]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6]。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
[1] 选自《诗经•郑风》。[2]子:你。惠:爱也。一说真心实意。
[3]褰(qiān):揭起,用手扯起。裳(cháng):下身衣裳。古时衣服,上曰衣,下曰裳。溱(zhēn):水名。出于河南密县,下与洧水合流。[4]我思:思我。[5]狂:通“狡”。狂童:同“狡童”,坏小子。也且(jū):语气助词。[6]洧:水名。
【译】
你要是爱我思念我,就提起衣裳趟过溱河。
你要是不思念我,难道就没有人喜欢我?轻狂的小子呀,狂妄又笨拙!
你要是爱我思念我,就提起衣裳趟过洧河。
你要是不思念我,难道就没有男子喜欢我?轻狂的小子呀,狂妄又笨拙!
【读】
子衿[1]
青青子衿,悠悠[2]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3]嗣音!
青青子佩[4],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5],在城阙[6]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
你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牵挂的心。即使我不去找你,难道你就不给我消息了吗?
你那青青的佩玉,我悠悠思念在怀。即使我不去找你,怎么你就不肯来找我呢?
我走来踱去多少趟啊,在这城门的楼台上。一天不能见到你啊,漫长得就像三个月一样。
注释
[1]选自《诗经·郑风》。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衿(jī n):衣领。即系佩玉的带子。《颜氏家训·书证》:“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 [2]悠悠:忧思貌。《集传》:“悠悠,思之长也。” [2]宁不:犹“何不”。嗣(sì):《释文》引《韩诗》作“诒(yí)”,就是寄。音:谓信息。这两句是说,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不给我消息吗?[4]佩:指佩玉的绶带。[5]挑兮达兮:往来貌。[6]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
【深海探月】
《汉广[1]》赏析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2]。汉有游女[3],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4]之永矣,不可方[5]思。
翘翘[6]错薪[7],言刈其楚[8]。之子于归,言秣[9]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10]。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一个人的单恋,抒怀的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摆脱,面临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情歌,来倾吐满怀愁绪。
“南方有乔木,不可休息哟。汉水崖上有游女,不可求的哟。汉水的宽呀,不可游过哟。江水的长呀,不可筏子渡过哟。多翘翘的杂树林,我就割取它的黄荆。这个女子出嫁,我就喂好迎她的大马。汉水的宽呀,不可赤身泅过哟。江水的长呀,不可筏子渡过哟。多翘翘的杂树林,我就割取它的长蒿子。这个女子出嫁,我就喂好迎她的小驹子。汉水的宽呀,不可赤身泅过哟。江水的长呀,不可筏子渡过哟。”
有种距离叫作爱情。“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四句,仿似从故事的开始就看到了定格的结局。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树荫满地,应该是很好的倚靠,为何不可以去乘凉?只因它不是自己的。同样,汉水对面那位美丽的女子,樵夫与她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与距离。尽管他有一颗柔软细腻的心,尽管他热恋着这位姑娘,但他清醒地知道,他和她之间如同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有交集。
樵夫隔着一条并不浩荡的江水,隔着世上最远的距离,心甘情愿地思念着心仪的女子。
你爱或者不爱,我就在这里。
那个在水一方的姑娘啊,那个魂牵梦萦的姑娘啊,你若能够嫁给我多好啊,我现在就去喂肥马儿,赶着大马车去迎接你,给你幸福。这当然是樵夫痴情的幻想,只有痴,才凸显了他的真。
樵夫为什么不去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呢?或许是他内向自卑,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满腔情意的樵夫,一边挥着斧子砍断荆棘,一边痴想着对岸的美丽女子,一边念叨着“不可求思”、“不可方思”,把他的爱慕、他的痴情深深埋藏于心底。从此,任由世事变迁、斗转星移,这份纯洁的情愫,这份最初的美好,在这个最不容易碰触的脆弱地带,在这个别人永远无法企及的角落,驻成无怨无悔的永恒。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周南》。[2]休思: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无实义。
[3]汉有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4]江:指长江。
[5]方:渡河的木排。这里指乘筏渡河。[6]翘翘:高出仰起的意思。[7]错薪:杂乱的柴草。[8]楚:荆木。“翘楚”,原指高出一般灌木的荆树,引申为超群出众、出类拔萃的意思。[9]秣(mò):喂马。[10]蒌(lóu):草名,即蒌蒿。
一切归于平静。他继续自己平淡的生活,劈柴、喂马。只是,这一次,他喂的马,是要送他心仪的这个女子出嫁,但他还是如往常一样平静,有条不紊。
其实,故事从未开始过,何尝又有故事发生?但是,结局却已写好。
这个可望而不可求的女子啊,樵夫的无奈、无望,成为记忆。在某些时刻,比如独处之时,比如伤感之时,呼啸而出,悄然绽放,含着微笑与安详。
从此,任由世事变迁、斗转星移,这份纯洁的情愫,这份最初的美好,在这个最不容易碰触的脆弱地带,在这个别人永远无法企及的角落,驻成无怨无悔的永恒。
一切归于平静。他继续自己平淡的生活,劈柴、喂马。只是,这一次,他喂的马,是要送他心仪的这个女子出嫁,但他还是如往常一样平静,有条不紊。
其实,故事从未开始过,何尝又有故事发生?但是,结局却已写好。
这个可望而不可求的女子啊,樵夫的无奈、无望,成为记忆。在某些时刻,比如独处之时,比如伤感之时,呼啸而出,悄然绽放,含着微笑与安详。
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近代哲学家金岳霖教授,用一生来痴恋林徽因,为她终身未娶。他用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毗邻而居,是他们终生真诚信任的挚友。此后这也成为了一段爱情佳话。
当得知林徽因去世的消息时,年迈的金岳霖像孩童一样恸哭不已,并撰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的暗恋之情,让人动容。这种执著的过程,为梦想而坚持的忠贞信念,把纯洁的爱升华到了最高点。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
“何为爱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桃夭[1]》赏析
桃之夭夭[2],灼灼[3]其华[4]。之子于归[5],宜[6]其室家[7]。
桃之夭夭,有[8]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9]。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在婚礼上演唱的祝福女子出嫁、新婚幸福美满的贺歌。
“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密色葱绿。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周南》。[2]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3]灼灼(zhuó):鲜明貌。[4]华:同“花”。[5]之子于归:之子,指这位姑娘;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6]宜:适宜,和顺。《尔雅》曰“仪:善也”,此句说欢喜高兴成了家。[7]室家、男子有妻曰有室,女子有夫为有家。指女子所嫁的人家,与下文“家室”“家人”义接近而略有不同。[8]有(fén):有,语气助词,无实义;,果实将熟的样子。此句指它的果实十分繁盛。[9]蓁蓁(zhēn):草木茂盛貌。
“夭夭”写出桃花怒放的样子,尤其是“灼灼”二字,写出花朵色彩鲜艳如火的情形,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甚至只是读了起头这一句,已让人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如桃花的女子?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美好快乐的气氛,充溢于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睦的家庭的追求。
全诗看似短短几句,虽然中间只变换了几个字,但通过反复咏唱,却传达出了浓浓的喜气。第一章写“花”,第二章写“实”,第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红灿灿的桃花,郁郁葱葱的桃叶,结出累累硕果。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的一派兴旺的景象。
诗歌用“灼灼其华”写女子出嫁时艳如桃花的美貌;用“有其实”写女子出嫁之后成熟持家;用“其叶蓁蓁”写婚后多子多孙的美满幸福。
《桃夭》明写女子的容颜美丽,实赞女子的品行出众。自古以来,人们对女子的要求就不只美貌而已,多数时候,人们认同的是一个女子的品行更胜一些的内在的东西。“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外表很美,艳如桃花,但光有这外在美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有内在美才完美。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这种美的观念,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被推崇和重视的。
由此联想到黛玉作《桃花行》,叹“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而宝钗作《临江仙》,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野心不掩,豪气不减,等闲男子也比不过。难怪黛玉早夭,而她咬着牙活下来。宝钗所不适合的只是做宝玉的妻子,假如换一个世俗之气的男人,说不定怎样相配!
《桃夭》一诗,看似写一个女子很平淡庸俗的一生,却反映出一个女子因循的道路,也是世间女子正常的人生轨迹。
三千年前的婚姻的确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看上去如图画一般美好。
一位女子出嫁了,日子自然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那摇曳多姿的桃枝之上,桃花似新娘的脸,鲜嫩、青春、妖娆,甚至闭上眼睛,依稀可见“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幸福日子。新婚迎亲的队伍还在进行,吹吹打打的喜乐响彻云霄,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
桃花盛开了,女子要出嫁了。当这桩美满的婚姻瓜熟蒂落之后,祝福吧,女子带着美好的祝福开始新的生活。从此以后,她将成为贤妻,成为慈母。
这位花一样的女子要出嫁,祝福你建立一个美满的家!
《采葛[1]》赏析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3]。
彼采艾兮[4],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现代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他情人的思念。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他对情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那么长啊。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那么长啊,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那么长啊。”
诗共三章,每章三句,短小精悍,脍炙人口。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相守,耳鬓厮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那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的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后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此诗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曾有人剖析此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是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歌抒情角度来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王风》。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2]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3]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即九个月。[4]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绒灸病。
《击鼓[1]》赏析
击鼓其镗[2],踊跃用兵[3]。土国城漕[4],我独南行。
从[5]孙子仲[6],平[7]陈与宋。不我以归[8],忧心有忡。
爰[9]居爰处? 爱丧[10]其马? 于以[11]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12],与子成说[1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14]阔兮,不我活[15]兮。于嗟洵[16]兮,不我信[17]兮。
这是一首爱情的誓约——一个被迫参战戍边的士兵含泪对远方妻子唱出的爱情誓约。
一个战士,远赴陈国、宋国,服役了很长时间都不能回家,他思念妻子,心中充满了忧伤,于是在失望中写下这首诗。
“战鼓擂得镗镗响,官兵踊跃练刀枪。别人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跟随将军孙子仲,调停纠纷陈与宋。常驻边地不能归,留守南方真苦痛!住哪儿啊歇何方?马儿丢失何处藏?到哪儿啊找我马?丛林深处大树旁。‘死生永远不分离’,对你誓言记心里。我曾紧紧握你手,和你到老在一起。可叹相隔太遥远,不让我们重相见!可叹别离太长久,不让我们守誓言!”
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士兵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紧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太过有名,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依然击中后人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
此时不禁让人想起三毛和荷西。
曾经有刊物嘱三毛写稿,题目是指定的“——如果你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你将会去做些什么事?”荷西听说了这件事情,也好奇地问她:“你会去做些什么呢?”当时,三毛正在厨房揉面,举起了沾满面粉的手,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发,慢慢地说:“傻子,我不会死的,因为还得给你做饺子呢!”荷西说了他的愿望——“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两个人都走不动也扶不动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一起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说:好吧!一齐去吧!”
这么多年过去了,总是想起荷西这句可爱又让人心酸的话。这位比三毛小六岁的大男孩,他们携手走进了撒哈拉沙漠,开始了风雨相伴的人生。他们用了七年的时间相互依偎,再用一生的时间来离别。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殊不知,红尘万丈的繁华中,我们要的就是在所有的苦难和彷徨里,能有一个人,会一直在身边,两个人依靠着活下去。
时间飞逝,青春老去,身边却有一双可以握住的手,这也许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邶风》。[2]镗(tā ng):击鼓音,象声词。[3]踊跃用兵:踊跃,双声联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4]土国城漕:在国都服役。漕:地名。[5]从:跟随。[6]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7]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8]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9]爰(yuán):发声词,犹言“于是”。[10]丧:丢失。[11]于以:于何,在哪里的意思。[12]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13]成说:订立誓约。[14]于嗟:吁嗟,叹词。[15]不我活:不和我相聚。活,通“佸”,相聚。[16]洵:远,遥远。一说孤独。[17]信:守约,指不能自己信守“与子偕老”的誓言。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平凡朴实却坚定无比的誓言,足以震撼每一个人!一个战士与他深爱的妻子爱恋得如此纯净,真诚得没有一丝渣滓,他希望在自己的家乡,牵着自己心爱的女子的手,跟她平安到老。
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各种各样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更多的是“我独南行”的不忍;“不我以归”的忧心;“爰居爰处”的飘零;失去战马或战友的凄凉与别离亲人的哀伤。这个别离也许很短,也许很长,甚至长至一生。
《击鼓》只是一个士兵小小的心声,它无关国家社稷,只因心中的情结,表达的是人最本能的思念,远离的是亲人和爱人,走不上的是回家的路。
许多时候,爱情不是一个可触摸可把握的东西,它太容易为造化所弄,大至战争和遥遥在望的功名,小至一个念头的改变,总有这样那样的事,让爱情失足。人生有太多的变故,敌不过命运;死生契阔的誓言,挣不来一个现世安稳。
《半生缘》里,曼桢和世钧彼此相爱,她手上已经戴上了他送的戒指,看上去一切都甚为妥当,只是一夜之间,命运便让可以窥见的未来灰飞烟灭,他和她各行各路,许多年后再见面,拥抱之后,也只能叹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相爱的人,一定要守在一起,有你的手在我的手中,有你的眼眸映在我的眼眸,就能忘记之外的整个世界,包括那种惘惘的恐慌。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依旧是人生最有分量的情话。滚滚红尘中,尽管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但总该有一种感情可以天长地久。
《草虫[1]》赏析
喓喓[2]草虫,趯趯[3]阜螽[4]。未见君子,忧心忡忡[5]。
亦既见止[6],亦既觏[7]止,我心则降[8]。
陟[9]彼南山,言[10]采其蕨[11]。未见君子,忧心惙惙[12]。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13]。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14]。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15]。
这是一首情诗,描写一位女子怀念丈夫时的忧伤情绪以及她与丈夫会面时的喜悦心情。
“秋天蝈蝈喓喓叫,蚱蜢蹦蹦又跳跳。长久不见夫君面,忧思愁绪心头搅。我们已经相见了,我们已经相聚了,心儿放下再不焦。登到那座南山上,采集蕨菜春日长。长久不见夫君面,忧思愁绪心发慌。我们已经相见了,我们已经相聚了,心儿欢欣又舒畅。登到那座南山上,采集薇菜春日长。长久不见夫君面,忧思愁绪心悲惶。我们已经相见了,我们已经相聚了,心儿平静又安详。”
从秋思到春思,丈夫仍然未归,旷男怨女,何其悲伤!这种忧思悲伤和烦躁不安何以消解?“我心则降”、“我心则说”、“我心则夷”,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世界辽阔而多彩,女子却无可选择,大脑空白,呼吸停顿,日常杂念皆向后隐遁,她紧紧地抓住一个念想,就是要见到他。
诗共三章,每章都是从季节景物写起,再写到人物行动和内心变化。总体来看,三章虽然都是写女子由“未见君子”到“亦既见止”,但各章所描写的忧和喜的具体形态各有不同。表现出了女子由忧到喜、变痛感为快感的心理过程,看得出来这位思妇对爱情是那么真挚。
“忡忡”是些微的疑虑,“惙惙”是巨大的不安,到了“伤悲”,则是沉重的绝望,一个也许并不漫长的时间段里,她的内心跌宕起伏。
两地分离,横亘在二人世界里的,不只是无尽的思念和煎熬,还有无可卜知的“死生契阔”。许多时候,人们的烦躁、不安、恐惧、担心等,竟然都是因为思念!
这个被思念囚禁的女子,一次次登上南山采薇,在春日融融的风景里站成望夫石。她的心里是哀伤焦虑而灰暗的,周围的热闹与她无关,只有见到他,她才能是四季的热闹中笑靥如花的另一种灿烂。“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上哭一晚。”于女人而言,终其一生,追求的不过是爱情的归宿。陷入思念桎梏中的女子,她低首蹙眉之间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风情,她对自身的关注和柔情令人动容。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见到你”成为《草虫》中这位女子唯一的救赎之路。
坚定不移地站在原地,等待命运的救赎是多么无望的事,可是,为了你,我愿意。
注释
[1]选自《诗经·召风·周南》。草虫:一说是蝈蝈。[2]喓(yāo):虫鸣声。[3]趯(tì):跳跃。[4]阜螽(fùzhō ng):蚱蜢。[5]忡忡:心神不宁的样子。[6]止:同“之”,指情人。[7]觏(gòu):遇见。一说通“媾”,情人相会。[8]降:心降意为放心。[9]陟(zhì):登高。[10]言:乃。[11]蕨: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湿环境,孢子繁殖,嫩叶可食,根茎可制淀粉。全株入药,有解热利尿功能。春季采蕨时节也正是日暖花开、男女求爱之时。[12]惙惙(chuò):忧愁的样子。[13]说:悦,欢喜。[14]薇:巢菜,草本植物,嫩茎和叶可作蔬菜,种子可食,通称野豌豆。[15]夷:安心。
《卷耳[1]》赏析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2]。嗟我怀人,置彼周行[3]。
陟[4]彼崔嵬[5],我马虺聩[6]。我姑[7]酌[8]彼金罍[9],维以不永[10]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11]。我姑酌彼兕觥[12],维以不永伤[13]。
陟彼砠矣,我马瘏[14]矣。我仆痡[15]矣,云何吁[16]矣!
这是一首描写别后相思的诗歌。
诗歌开篇就描写了女子怀念征夫的情景,接下来就写征夫旅途劳顿,饮酒遣愁的情景。
“鲜嫩满地卷耳菜,采来不满斜口筐。一心想我出门人,搁下筐儿大路旁。
行人上山高又险,我的马儿腿发软!且把酒壶来斟满,好让心儿宽一宽。行人过冈高难爬,我的马儿眼发花!牛角杯儿斟满它,喝一杯儿莫想家。
行人上山石头峭,我的马儿晃摇摇,我的伙计快累倒,这份儿忧愁怎得了!”
思念是青色藤蔓上开出的白色花,纵然纠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艳;像天暗下来独自点亮的一盏烛火,孤凄却温暖;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忧伤而美。
虽然这是忧伤的诗,字字句句如伸展着花刺的玫瑰忧伤地盛开,一不小心就刺得人惊跳。可它也是一首脆弱艳丽的诗,就像大风里的芍药花,脆弱与艳丽散落了一地。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一个女子在思念她远役的丈夫,思念使她无心劳作,在路边采苍耳,很长时间也采不满一小筐,到最后,她索性将筐放下,在大路边张望,惦念着远方的他。
现在他该到了哪里?他在做什么?接下来的一切,好像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时间的另一端出现了女子思想中的男子——他辗转行在路途中,人疲马乏。筋疲力尽的他愁容满面地喝着酒,半是解渴,半是排遣忧伤。遥想丈夫骑马上山的痛苦,思念让人肝肠寸断。思念的滋味简直是要人命的慢性剧毒,最终会把人心烧干甚而烧成灰烬!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声称不咏怀来抒咏怀,以借酒忘忧来写忧思。这种词唯心否,明送实留的婉转写法深深影响了后人。丈夫出征在外,妻子苦等在家。本来不难采满卷耳的斜口筐(簸箕)却老是采不满,可见她是心不在焉。思妇把菜筐放在大道边,其情之真挚神往,足以感人。
接着她又浮想联翩,极力去想象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情形,情真意切,忠贞不渝,动人心弦。女子对丈夫的思念通过动作、想象艺术地表达了出来。正是“己思人乃想人亦思己”。
《卷耳》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是: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全诗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有人就怀疑这是误合思妇之作与征夫之作两首为一首(这种说法难以成立),若依照这种说法,此诗的上述妙处,便成了一种无心插柳,或类似“嫁接”的成功。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周南》。卷耳:野菜名,嫩苗入菜。[2]顷筐:形状如簸箕,前低后高的筐。[3]置彼周行(háng):将它(此指顷筐)放在大路上。[4]陟(zhì):登。[5]崔嵬(wéi):有石头的土山。[6]虺隤(huī tuí):疲惫腿软。[7]姑:姑且。[8]酌:饮酒。[9]罍(léi):青铜铸造盛水或酒的大肚小口缸。[10]永:总是。[11]玄黄:马过度疲劳而视力模糊。[12]兕觥(sì gōng):犀牛角做的酒具。[13]砠:有土的石山,与崔嵬不同的是石多土少。[14]瘏(tú):马疲劳过度而生的病。[15]痡(pū):人疲劳而病。[16]吁(xū):叹气,忧愁。
《木瓜[1]》赏析
投我以木瓜[2],报之以琼琚[3]。匪[4]报也,永以为好[5]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6]。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7]。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是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是男女互赠定情物的歌词。
全诗三章,只换了几个字,意思完全一样。诗人用这种复沓形式,反复歌唱,淋漓酣畅地倾吐自己永结情好的意愿。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在此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
“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虽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它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四字句”句式。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若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律,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因此,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多,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古代采集野果的工作一般由妇女担任,她们在劳动时碰见自己心爱的小伙子,往往随手投掷果子给他传递情意。这首诗中的男子接到姑娘投掷过来的果子,他深深地懂得这不是平常的瓜、桃、李,而是一颗赤诚的少女之心,他高兴地接受了她的爱情,马上解下自己所佩戴的美玉回赠给她,来表示永久相爱。这首诗所写的古代青年男女选择对象的这种社会风俗,大概是从原始社会传下来的,直至今天西南少数民族中还可以看到这一风俗的某些影子。
注释
[1]选自《诗经·卫风》。[2]投:扔。木瓜:属蔷科,丛生灌木,果实椭圆形,可食。姚际恒以为木瓜就是“瓜”,同下两章“木桃”、“木李”就是“桃”、“李”一样。
[3]报:回赠。琼琚(jū):美色的佩玉。[4]匪:同“非”,不是。[5]好:相爱。
[6]琼瑶:美玉。[7]玖(jiǔ):黑色的玉。三章中“琼琚”、“琼瑶”、“琼玖”皆泛指美玉,变换是为了谐韵。
《摽有梅[1]》赏析
摽有梅,其实七兮[2]。求我庶士[3],迨[4]其[5]吉[6]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墍[7]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8]之!
一个青春觉醒的采梅姑娘,期待着她的意中人不要辜负青春,快快来求婚。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有七成。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切莫错过了良辰!梅子落地纷纷,树上只剩三成。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就在今朝切莫再等!梅子落地纷纷,收拾到筐儿中。追求我的小伙子啊,你开一开口我就答应!”
这是一位少女即情即景地吟唱。她徜徉在梅树旁,面对黄熟又日益变得稀少的梅子,敏锐地感觉到了时光的流逝。此时一种珍惜青春年华、希望有人向自己求爱的强烈冲动如涌潮般撞击着她的心扉。这一感情上的层波叠浪使她难以自已。多么真诚,多么动人啊!
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本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从抒情主人公的心态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无觅。从诗篇的艺术结构看,“急”就急在三章复唱而一步紧逼一步。
这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急盼出嫁的呼唤。当梅子纷纷坠落的时候,女孩子不知不觉就成了“大龄女青年”,她巴不得小伙子当天就向她求爱,最好就唱“明天你要嫁给我吗?”
待梅子快落完了,青春只剩下尾巴的时候,她坐不住了,忍不住说:“有心来求的小伙子啊,不要再耽误啦,快快对我说那三个字‘我爱你’吧。”她率性大胆、毫无顾忌地向男子袒露心声,主动求爱,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嫁出去,多像个“结婚狂”!
真的是“求我庶士”吗?不,听她那口气,更像是“我求庶士”。
三段歌词叠印出的是三个相似但并不重复的画面,传达出的是相通而又并不全同的感情。诗情层层递进,由良辰而今朝而此刻,恰似紧锣密鼓,敲出了少女急于求爱的心音!
梅子熟了,落了。真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啊。谁能逃得过忽忽易逝的流光呢?眼看着手里的梅子越来越少,眼看着“绿肥红瘦”,自己青春无多,还不赶紧“绿叶成荫子满枝”,否则怎对得起眼下如此烂漫的春光?
《摽有梅》中最妙的是写出了流光中女孩子心理的微妙变化,随着梅子越来越少,她想出嫁的愿望也越来越急切。无情的时光催人老,一分钟芳华老去!
此时,情不自禁地想到梅艳芳,这位叱咤乐坛的歌者,生前曾那么渴望走入婚姻殿堂,享受家庭生活,可终究成了幻影。在印上她烙印的《女人花》中,她幽怨无奈地吟唱着:“花开不多时,堪折直须折”,这让多少人为之嘘唏动容。
青春是美好的,然而也是易逝的。时光会轻易带走颊上的红霞,时间将无情染白头顶的黑发,因此“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当你妙龄,芳华正浓,你一定要,一定要尽情盛放!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召南》。摽(biào):打落。有:语气助词。[2]其实七兮:梅树的果子只剩下七成了。[3]庶士:庶,即众,多。士:年轻的未婚男子。[4]迨(dài):及时。[5]其:此。[6]吉:大好时光。[7]墍(jì):取。[8]谓:说。
2.1.2 “劳者歌其事”——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也许你很富有,也许你还很贫困,也许你身居闹市,也许你落脚深山,但无论如何,你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在《诗经》中有很多劳动者歌咏劳动情景的诗歌,虽没有留下作者姓名,但他们的真情吟咏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灿烂的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重温三千年前的那幅画卷吧!
【记】
《七月[1]》节选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2]。蚕月条桑,取彼斧斨[3]。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4],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5],五月鸣蜩[6]。八月其获,十月陨萚[7]。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8]武功。言私其豵[9],献豣[10]于公。
【译】
七月火星向西沉,八月苇秆好收成。
三月里修桑条,拿起斫柴刀,
太长的枝儿都砍掉,拉着嫩枝儿绑绑牢。
七月里伯劳还在嚷,八月里纺麻更要忙。
染出丝来有黑也有黄。朱红色儿更漂亮,得给那公子做衣裳。
四月里远志把子结,五月里知了叫不歇。
八月里收谷,十月落树叶。
冬月里打貉子,还得捉狐狸,要给公子做皮衣。
腊月里大伙又聚齐,打猎习武艺。
小个儿野猪给自己,大个儿野猪献公爷。
【赏】
《七月》是一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着的周民劳动生活的图画。它再现了三千年前中国远古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在不同的季节,处于社会底层的奴隶们不停息地劳动,男人们下地耕种、上山打猎,女人们采桑养蚕、绩麻纺织,就算农闲季节,还要酿酒、凿冰、修房,但是劳动的成果都被奴隶主们剥夺走了。此诗真实地表现出底层奴隶们悲惨的生活境遇,嗟叹感伤的情绪,反映了奴隶劳动的艰辛与社会的不公平,迫使农奴们发出了“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悲惨的呼号。全诗结构完整,章法严谨,写作上运用对比、烘托、渲染等手法。语言质朴生动,不但善于叙事、写景,而且也善于抒情,突出地展现了诗人驾驭古典诗歌艺术技巧方面所具有的杰出才情。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豳风》。[2]萑苇(huán wěi):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朱熹集传:“萑苇,即蒹葭也。”[3]戕(qiā ng):方孔的斧头。[4]鵙(jú):鸟名,即伯劳。[5]葽(yā o):植物名,今名远志。秀葽,言远志结实。[6]蜩(tiáo):古书上指蝉。[7]陨萚(yǔ n tuò):谓草木凋落。[8]缵(zuǎ n):继续。[9]豵(zō ng):原指一岁的小猪。这里泛指小兽。[10]豣(jiā n):原指三岁的猪。这里泛指大兽。
【悟】劳动者是充满智慧的,让劳动创造价值,在工作中感受快乐!
【时光隧道】
民歌
正月里来是新春呀
青草芽儿往上升唉哟
天凭上日月你就人凭上心唉
凭上心唉
哪哈依呀嘿
三月里来是清明呀
桃花不开杏花红唉哟
蜜蜂儿来去你就忙做工唉
忙做工唉
哪哈依呀嘿
五月里来午端阳呀
杨柳梢儿插门窗唉哟
雄黄儿药酒你就闹端阳唉
五月里来闹端阳唉
哪哈依呀嘿
七月里来七月夕呀
天上牛郎配织女唉哟
织女嘛本来你就牛郎的妻呀
牛郎的妻呀
哪哈依呀嘿
九月里来九重阳呀
黄菊花儿开路旁唉哟
有心肠哎来你就无心肠呆唉
无心肠呆唉
哪哈依呀嘿
腊月里来一年满呀
金脂银粉都办全唉哟
打打呀扮扮你就过新年呀
过新年呀
哪哈依呀嘿
这首民歌有着与《七月》相似的写作风格,看出来了吧?喜欢《七月》的你应该也喜欢这些诗吧?那就诵读一下吧!
【读】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译】
一块桑地十亩大,采桑人儿都息下。走啊,和你同回家。
桑树连桑十亩外,采桑人儿闲下来。走啊,和你在一块。
【深海探月】
《伐檀[1]》赏析
坎坎[2]伐檀兮,置之河之干[3]兮,河水清且涟[4]猗[5]。
不稼不穑[6],胡取禾三百廛[7]兮?不狩[8]不猎,胡瞻[9]尔庭有县[10]貆[11]兮?
彼君子兮,不素[12]餐兮!
坎坎伐辐[13]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14]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15]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16]兮,河水清且沦[17]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18]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19]兮!
《伐檀》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这是一首伐木者之歌。
“伐檀的声音叮当响,砍下树木放河旁,河水清清波荡漾。你们不种不收不着忙,却为什么把那么多的稻谷成捆往车上装?白天黑夜不打猎,却为什么你的庭院里貆肉挂满了墙?那个贵族老爷子啊,白白吃饭饭不香!
锯辐的声音沙沙响,斫下木料放河旁,河水清清碧波长。你们不种不收不着忙,却为什么把那么多的稻谷成捆往车上装?白天黑夜不打猎,却为什么你的庭院里兽肉挂满了墙?那个贵族老爷子啊,白白吃饭脸无光!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魏风》。檀(tán):落叶乔木,木质坚硬,可用以制作家具、农具、乐器,古时常用于造车。[2]坎坎:伐木声。[3]干:岸,水边。[4]涟:水波纹。[5]猗(yī):语气助词。[6]稼、穑:种植、收获。[7]廛(chán):通“缠”,束。下文的亿、囷(qū n)义项相同。[8]狩:冬季打猎。[9]瞻:往前或往上看。[10]县:悬。[11] 貆(huán):猪獾。形略似猪,又似狸。[12]素:白白。[13]辐:车轮上的辐条。[14]直:水流的直波。[15]特:三岁小兽或四岁大兽,或说野猪。[16]漘(chún):水边。[17]沦:小波纹。[18]鹑:鹌鹑。[19]飧(sū n):熟食,此泛指吃饭。
锯轮的声音响四方,做好的车轮岸边放,河水清清闪波光。你们不种不收不着忙,却为什么把那么多的稻谷成捆往车上装?白天黑夜不打猎,却为什么你的庭院里鹌鹑挂满了墙?那个贵族老爷子,不劳而食像个什么样!”
诗歌全篇分为三章(每九句为一章)。
第一章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诗歌开头两句是直叙其事,“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描写伐木工人的工作过程。第三句“河水清且涟猗”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的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每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第二章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劳动成果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发出了严厉斥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反诘句愤然而出,直指剥削者要害。
第三层紧承其上,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本篇三章复沓,除换韵反复咏叹,更有力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外,还能起到在内容上有所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便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用,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种猎物名称的变换,则说明剥削者对猎获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深刻揭露了他们的贪婪本性。
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力量。重章叠唱的手法又增强了气势和情感。句式灵活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杂言的诗最早的典型。
对于《伐檀》这首诗的主旨历来就有不同的理解,《毛诗序》中认为此诗意在“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也”。后来很多人也都把这首诗看作讽刺诗,讽刺剥削者的贪婪和不劳而获。不过另一种理解认为这是一首颂扬君子不素餐的诗,朱熹就说过:“此诗专美君子之不素餐。”其中不稼不穑、不狩不猎是批评小人的,借以颂扬君子“不素餐”的美德。反复诵读这首诗,你更赞同哪一种理解呢?
《芣苢[1]》赏析
采采芣苢,薄言[2]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3]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4]之。采采芣苢,薄言捋[5]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6]之。采采芣苢,薄言撷[7]之。诗里歌唱的是妇女们采摘芣苢时的情景和欢乐的心情。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周南》。芣苢(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2]薄言:语气助词。[3]有:取得。[4]掇(duō):拾取,摘取。[5]捋(luō):成把地顺着茎条采下。[6]袺(jié):手提着衣襟兜着。[7]撷(xié):掖起衣襟盛着。
全诗三章(每四句为一章),三章叠咏,十二句反复吟唱,只是更换了六个动词,语言非常朴素,韵律也很简单,似乎了无余韵。然而仔细揣摩,却十分动人,它真切地描写了女人们采集车前子由少到多的过程,表现了原生态诗歌重章叠句的妙处。相同中又有变化,反复咏唱,就把诗中人物内心的欢乐之情表现得非常充分。
这还只是表层的意义。这首诗在劳动情景的生动描绘中,还蕴含着一种较为深厚的民俗和文化内涵。这就涉及对芣苢的认识和理解。那么芣苢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妇女们为什么要采摘它,采摘时又为什么那样充满喜悦之情呢?
芣苢就是车前,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代表一种品性。古人相信它的种子可以治妇人不孕。那就是说,妇女采摘芣苢,是跟生子有关的。据传说古代夏禹的母亲吞食薏苡(即芣苢)而生了禹,我国古籍中也有关于芣苢有“宜子”功能的记载,将妇女采摘芣苢和妇女生子的欲望联系起来,这是一种何等惊心动魄的原始女性的呼声啊!
这样理解开来,这一首单纯的诗歌就不再单纯了,它不只是描写了一个动态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劳动时欢乐的气氛和轻快的节奏,而且还具有了一层更深的含义。
三章诗中只用了“采”、“有”、“掇”、“捋”、“”、“撷”六个不同的动词:“采之”是泛言去采,尚未见到芣苢;而“有之”是见到芣苢动手采取;“掇”,拾取;“捋”,成把地从茎上抹取;“袺”,手持衣襟来盛东西;“撷”,将衣襟掖在带间来盛东西比手持衣角兜得更多些。只用这六个相近而只有细微差别的动词,就将当时劳动的情景、劳动的进程、劳动时的紧张与愉快,都生动地传达了出来。这正体现了《诗经》用语的精练和准确。
2.1.3 崇武尚德、卫国安民的战争篇
人类希望和平,可恰恰有趣的是,和平有时候需要战争来保卫,需要战争来开创。而战争又会给大家带来苦难,带来离愁。每个人对社会的稳定、和平(大家互相体谅、互相尊重的和平)都是一样的向往。在追求和平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也处于痛苦挣扎中。三千年前的人们通过诗歌,让我们听到了他们的心声。
【记】
无衣[1]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
王[3]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4]!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5]。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6]!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7]。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8]。与子偕行[9]!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秦风》。[2]袍:长袍。[3]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一说指秦君。[4]同仇:共同对敌。[5]泽:通“”,内衣,如今之汗衫。[6]作:起。[7]裳:下衣,此指战裙。[8]甲兵:铠甲与兵器。[9]行:往。
【译】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袍。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汗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裙。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赏】
《无衣》是《诗经》中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描写了秦国伐戎的战争,着重表现了士兵们相互号召,相互鼓励,豪放乐观的战斗情绪。
它是春秋前期秦人助周抵抗外族入侵的一首著名的军中战歌。西周的幽王(为了美女褒姒烽火戏诸侯的那位君王)为犬戎所杀,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并接受王命攻打犬戎。《无衣》便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全诗共三章。每章的首二句,都以设问的句式、战士的口吻,豪迈的语气,表现出他们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
【悟】当国家的存亡到了危急的关头时,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爱国激情依然是人们心底的最强音!
【时光隧道】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这个营长向我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音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他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而伤心,我是为他们而骄傲!我感觉我们的战士是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吗?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岗县人。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为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在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原来他的房子被炸毁了,又在山里搭了个窝棚,但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到步兵连去,因为步兵连的需要,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不敢到跟前去。这时,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可是屋门口的火苗呼呼地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边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浓烟滚滚地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用脚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的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一摸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呀。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跳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墙上的纸也完全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了。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再拉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流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跑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地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感动于《无衣》的你,也一定会喜欢下面的诗歌,那就一起诵读吧!
【读】
相鼠[1]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2] 不死何为[3]?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4]。人而无止,不死何俟[5]?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6]。人而无礼,胡[7]不遄[8]死?
【译】
看那老鼠还有皮,做人反而没威仪。做人如果没威仪,为何还不死掉呢?
看那老鼠还有齿,做人反而不知耻。做人如果不知耻,还等什么不去死?
看那老鼠还有体,做人反而不守礼。做人如果不守礼,何不快死待怎的?
【读】
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9]?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10]?何人不矜[11]?哀我征夫,独为匪[12]民。
匪兕[13]匪虎,率彼旷野[14]。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15]芃[16]者狐,率彼幽草[17]。有栈[18]之车[19],行彼周道[20]。
【译】
什么草儿不枯黄?什么日子不奔忙?什么人哪不从征?往来经营走四方。
什么草儿不黑腐?什么人哪似鳏夫?可悲我等出征者,不被当人如尘土。
既非野牛又非虎,穿行旷野不停步。可悲我等出征者,白天黑夜都忙碌。
野地狐狸毛蓬松,往来出没深草丛。役车高高载征人,驰行在那大路中。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鄘风》。相:视也。[2]仪:威仪,指人的举止作风大方正派,具有尊严的行为外表。一说为“礼仪”。[3]何为:为何,为什么。[4]止:假借为“耻”,廉耻。郑笺释为“容止”,也可通。[5]俟:等。“不死何俟”为“俟何”宾语前置。[6]礼:礼仪,指知礼仪,或指有教养。[7]胡:何,为何,为什么,怎么。[8]遄(chuán):速,快,赶快。[9]将:行,这里指出征。[10]玄:赤黑色。[11]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12]匪:通“非”。[13]兕(sì):古书指雌犀牛。[14]率:循。野(shù):通“墅”,旷野。[15]有:不定指示形容词。[16]芃(péng):这里形容狐毛很杂。[17]幽草:深草。[18]栈:这里形容车高之貌。[19]车:役车。[20]周道:大道。或说周代大路。
【深海探月】
《黍离[1]》赏析
彼黍离离[2],彼稷[3]之苗。行迈[4]靡靡[5],中心[6]摇摇[7]。
知我者谓[8]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9]苍天!此何人哉[10]?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11]。行迈靡靡,中心如噎[1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它作于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面对周室被颠覆的现实,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以此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我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我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我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每读此诗,都会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浓浓的忧郁哀怨所感染,一唱三叹的语式又让感伤的情绪显得格外深沉、强烈。
让诗人“心忧”的到底是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诗人好像很突然地就忧虑起来了。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状态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
从诗的字面看,三章的内容简洁明了:诗人在茂密成行的黍稷之间徘徊,便情不自禁忧伤起来,而且伴随着黍稷的成长(出苗—成穗—结实),那股伤感越来越浓(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郁积在诗人的心里无处宣泄,不得不仰望苍穹,一声长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如此忧郁悲怨却又不能说出只有自己才清楚的“心忧”的缘由?压抑着诗人的显然是一种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抗争的沉重强大的势力。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诗人是不能说?还是不愿说?不敢说?而这一切一切的诱因竟是地里逐渐长熟的庄稼!
注释
[1]选自《诗经·王风》。黍:农作物,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2]离离:繁茂貌。[3]稷(jì):谷子,一说高粱。黍的一个变种,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4]行迈:行的复合词。[5]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6]中心:内心。[7]摇摇:心神不宁。[8]谓:说。[9]悠悠:遥远的样子。[10]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11]实:籽粒。[12]噎:这里指哽咽。
那么诗人究竟有没有相知者呢?如果有,那相知者一定与诗人有着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处境、同样的感触、同样难言的苦衷。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宫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诗歌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抒发情感时,诗人依次运用“中心遥遥”、“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越来越强烈的沉痛之情,痛苦之状跃然纸止。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非常清楚。他不把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还另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彼后稷之苗;一说是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一说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一说是爱国志士忧国怨战的呼声。说法虽多,但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尽管我们不知其背景,但它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
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经过故国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痕迹了。看哪,那一片绿油油的黍在生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它们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承受的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透过此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呢?“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不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吗?
《雄雉[1]》赏析
雄雉于飞,泄泄[2]其羽。我之怀矣,自诒[3]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4]矣君子,实劳[5]我心。
瞻彼日月[6],悠悠[7]我思。道之云[8]远,曷[9]云能来?
百[10]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11]不求[12],何用不臧[13]?
这是一首描写远行在外的亲人久久不归,内心忧思不安的思念感情,并斥责了造成别离的“君子”,表达了诗人的怨怒。
“雄雉飞在遥遥的远方,羽翅舒展真漂亮。我朝思暮想的人儿啊,愁思绵绵音信渺茫。雄雉飞在遥遥的远方,四处响起他的欢唱。诚实可爱的人儿啊,无尽相思使我心伤。遥望太阳和月亮,思念悠悠天地长。路途漫漫多遥远,何时能回我身旁?天下君子多又多,不知他们德行又如何。你不嫉妒不贪心,万事何不结善果?”
诗的前二章都是以雄雉起兴。雄雉就在眼前,能见到它舒畅地拍翅膀,能听到它咯咯的叫声。而丈夫久役,既不能见其人,也不能闻其声。先是怀想,后是劳心,思妇的感情层层迭起。第三章以日月的迭来迭往,来兴丈夫久役不归。同时,以日月久长来拟自己的悠悠思绪。而关河阻隔,怅问丈夫归来何期,亦可见思妇怀念之切。
雉是耿介之鸟,就其品性可比君子。末章“不知德行”从反面伸足此义,就其品性来讽劝君子。第一二章只举雄雉,不言双飞,正道出离别,引出下文“怀”、“劳”的情绪,写雄雉,又是从“飞”这一动态去描写它的神情(“泄泄其羽”)和声音(“上下其音”),突出其反馧不止,意在喻丈夫久役不息,思妇怀想不已。
三章“瞻”涵盖思妇所见。思妇与所见的日月构成意象空间,让人想见思妇正在伫立遥望的情景,加以前文所见雄雉的点染,便传递出强烈的画面感。“道之云远”把思妇的视线指向其久役的丈夫,它与第一章“自诒伊阻”相承为义,分别从空间的距离——“远”和空间的间断——“阻”来说的。“曷云能来”,是对思妇“悠悠我思”的现实回答,也是思妇瞻望的必然结果。道远路阻,丈夫无法回来,这也深深地透露出对当时现实的无奈。
但《雄雉》没有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思念上,而是在最后一章,对造成别离的君子之行为的指斥,显示了新的构思,又更好地表达了诗的主题。
注释
[1]选自《诗经·国风·邶风》。雉:野鸡,山鸡,羽毛美丽。[2]泄泄(yì):慢慢飞的样子。[3]诒(yì)通“贻”,遗留。[4]展:诚实。[5]劳:忧。[6]瞻彼日月:看着岁月流逝。[7]悠悠:绵绵不断。[8]云:作语助。[9]曷(hé):何,何时。[10]百:凡是,所有。[11]忮(zhì):忌恨,害也。[12]求:贪心。[13]臧(zāng):善。
“百尔君子”即“所有你们这些君子们”的意思,应当是指在朝执政、决定并参与征战的人们,也包括了诗人的丈夫在内。“不知德行”一句,表达了这位妇女的态度,她认为执政者们关于征战的决策和行动是不符合善良的德行的。接着她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你们如果不从事这种损人和贪索的战争,那么,定能无往而不利!表达了对道德的尊重与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