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世今生 TD-LTE续写标准传奇
要讲TD-LTE-A第四代移动通信(4G)国际标准故事,首先要讲它的前世——由大唐电信集团提出、研发并推动产业化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3G)国际标准。
2000年,ITU正式确立TD-SCDMA成为3G三大国际标准之一,TD-SCDMA成为百年通信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是中国通信行业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而自TD-SCDMA诞生之日起,其发展就充满曲折。
“在国际标准会议上,讨论到TD-SCDMA时,外国人就都出去喝咖啡去了,认为这个标准不会得到应用,没兴趣参与讨论。”这是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对当时标准境况的回忆。
那时,中国企业只能开发移动通信的系统设备,手机芯片、测试仪表、手机终端等关键环节缺失,多数企业只做低端加工制造,我国运营商也没有对新技术首家运营的经验和胆略。TD-SCDMA就是这样艰难起步的。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新技术产业化规律认识不足、产业链不完善、企业投入热情不高、网络建设没有经验、终端芯片和测试发展滞后等。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规划下,通过技术试验到外场规模试验,一个成熟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大唐、中兴、华为等企业成为TD-SCDMA产业的核心。
2000年,TD-SCDMA标准确立,2009年1月,发放3G牌照,由中国移动正式商用。目前,TD-SCDMA系统设备的核心指标达到或超过其他3G制式同类产品水平,现网的22万个基站稳定运行。2012年,实现了TD-SCDMA智能手机与其他3G制式的智能手机“同时、同质、同价”水平,截至2013年6月底,用户数量已突破1.38亿,实现了TD在中国3G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
TD产业联盟由最初的7家单位发展到90家,已经覆盖了产业链所有环节,带动了200多家企业加入供应链,实现了本土企业群体突破,包括:大唐移动、华为、中兴等设备商,还有大唐联芯、展讯、海思等芯片商,大唐联仪、星河亮点、中创信测等测试仪表企业,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业界称为“中华酷联”)等手机终端企业。爱立信、三星、MOTO、HTC、安捷伦等跨国公司也加入产业链。3种3G制式中,只有TD-SCDMA国产芯片取得规模商用,市场份额超过70%,我国移动通信首次实现了从“无芯”到“有芯”的突破。目前,大唐系企业分别在系统设备、芯片、测试仪表等产业关键环节都占有20%~25%的市场份额。
从一纸标准到一条产业链,再到一个过亿用户的商用市场,中国在标准的提出、推动和应用上,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态度。TD-SCDMA 3G的规模商用,受到了全球产业界和运营商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这也使得TD-LTE-A作为TD-SCDMA向4G演进的关键技术在业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而TD-LTE-A的4G国际标准之路更具挑战,其利益博弈更加复杂。
TD-LTE-A吸纳了TD-SCDMA的主要技术元素,发挥了TDD各项优势,确保了从TD-SCDMA的平滑升级。TD-LTE-A首次与国外标准并驾齐驱,平分天下,使得我国首次在移动通信标准领域实现了从“3G追赶”到“4G引领”的重大跨越。
2010年10月,大唐电信集团庆祝TD-LTE-A成功入选4G国际标准,前排左2为大唐电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真才基,前排左1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马卫国,前排左3为首席科学家刘迪军
作为该国际标准核心技术的创立者,大唐电信集团一直是TDD技术的灵魂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10%,掌握了大量核心基础专利。截至2012年11月,大唐电信集团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1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90%。
“近年来,国际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出现了多次动辄数十亿美元的专利买卖和专利诉讼案件,专利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同时,企业拥有基础发明专利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移动通信领域下一轮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基础发明专利的竞争上。大唐电信集团通过LTE标准实现了在基础发明专利上的提前部署,使我们在未来国际移动通信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陈山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