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慢慢制造有利的成长因素(3)

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在过年期间燃放鞭炮——他们在市郊的树林子里玩得很高兴。路人说:“放冲天炮容易引来树林大火。”这位爸爸却护短说:“不会啦!怎么会烧起来呢?”他自己又点了几支。我看着他的孩子一脸茫然,陷入正确与执拗的交战。

一位母亲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要求孩子学习许多才艺,重视其表现和作品。只要孩子做得好、表现杰出、考了高分,她就喜形于色、赞美孩子;但当孩子表现不如理想时,就没什么值得她称赞了。这孩子在小学六年级时开始厌学,对于原先有兴趣的事物,也变得索然无味。

大人对待孩子,若抱着随兴或任性的态度,往往会造成不当对待孩子,种下以后许多教养上的困难;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偏差行为,惹来许多麻烦。

父母一时的随兴和任性,可能在教育子女上产生危机!孩子因父母的意见不同而不安,或者就因此而在节食计划上前功尽弃,更严重的是孩子莫衷一是的茫然和无奈。

父母有时候免不了会品评孩子的作品,对于他的图画、美劳作品、弹琴、写作、演讲等表现,要注意的是他做了什么,而不是他做得有多好。前者引导你对他的工作产生鉴赏,后者牵引你对其表现批评。

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心情,是随着学习成绩而起伏的,那是因为他只求好、只看成绩,而未看孩子所做的努力,以致疏忽孩子杰出或特别的表现。

成绩只是一个总品评,而仔细去看孩子的表现,却能鉴赏出他的努力、特色和值得珍惜的创意。找出孩子的优点,欣赏他,鼓励他克服所面临的困难,才是正确之道。

孩子生病或在运动场上受了伤,往往令父母焦灼不安,于是便同情他,给他许多额外的方便。在孩子面前,对事实做过度的渲染,孩子反而会变得软弱不振。孩子是看大人的反应来估计自己受伤的程度的,当孩子受到重创时,如果大人表现出“这是无可弥补的伤痛!”的表情,孩子的心理重创会更加深。

对待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要实事求是。我们既须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他生活规范,也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既须注意他的成绩,更要欣赏他的努力和优点。当然,孩子难免会有病痛和挫败。这个时候,你应该关心他,而不是一味的同情,否则会使孩子变成一蹶不振的人。

【不当的教养行为影响很大】

一位儿时受到父亲严厉批评和贬抑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一直与主管对立,把他的情绪和敌意转移到男性主管身上,跟他可谓水火不容,与同事也相处得不好,几乎要被开革。

他回忆起儿时的际遇,谈到父亲的严厉批评和贬低。他说:“父亲什么都挑剔,经常骂我‘笨得像猪’。我既愤怒,又觉得自己笨。”

朋友说:“你是不是把你的主管看成了‘父亲’?”

“怎么会?”

朋友接着解释说:“你的主管在指导你该怎么做时,你有一种被贬抑或凌辱的愤怒。”

他沉默了良久说:“嗯!嗯!是这样吗?好像是。”

“你把对父亲的愤怒转移到他身上了。”朋友说。

“啊!好像是。无论他说什么,我都会反驳他,甚至抗议,所以我跟主管相处不好,几乎为此而丢了工作。”

这时,他才大梦初醒,开始用自己的理智去看清生活现实,才从许多抱怨和反抗中醒觉过来。

有许多人一辈子都在不适应的状况下生活和工作,他们愤怒、沮丧和情绪化,这实际上是创伤在作怪,而不是别人在找他麻烦。

父母亲要注意防范这类不经意的童年创伤害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亲都爱护子女,不过却常会有不经意、不自知的伤害行为。有些人以为教育子女就是管理、支配和批评:孩子跟他一起生活,自尊经常受到践踏和伤害,久而久之,孩子心智发展便有了问题。

儿童是很脆弱的,父母教导的方法过于专制、粗暴,动不动就对他体罚和喝斥,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父母们不妨自问,你是否出现过以下的情形:

1、经常对孩子动怒、喝斥、发脾气或以粗暴的态度相向。

2、讨厌孩子身上某些令你不愉快的特质,重复批评或凌辱。

3、从不称赞孩子,当别人称赞他时,却说“哪有这回事!”

4、当着众人面给孩子难堪,数落他的不是,而不是等回家再纠正告诫他。

5、以体罚作为教育孩子的方法。

6、对孩子冷漠或疏远。

以上所列的行为或教养子女的方法,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副作用之大,甚至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成人任性的作为会为教养带来反效果】

有一次,一位教师在机场候机,因为距离飞机起飞还有一些时间,所以旅客们便排排坐着。几位看来是亲友关系的成人男女,带着孩子也在候机,他们兴奋地说些什么。后来,教师被他们的一段对话怔住了。

“孩子!没关系,吃吧!你妈妈不会生气的。”一个人说。

“妈妈说我不能吃太多的糖。”孩子迟疑地坚持。

“没关系,妈妈如果骂,告诉她是我给你的。”然后把一大把巧克力糖塞在孩子胸前的口袋里。孩子的妈妈在一旁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别以为给孩子吃糖就是表现你的善意,其实,你可能已经破坏他的生活规矩。

我们虽疼爱别人的孩子,但更要尊重孩子及其教养的需要。即使孩子向你要什么,也要保持分寸,不妨对他说:“你要先问问妈妈或爸爸。”慷慨大方有时会让孩子养成陋习,造成背地里不守规矩的现象。

一般而言,我们对别人的孩子都会表示友善;跟他说话、逗他玩、赞美他,给他奖赏等等。不过,我们很少留意自己的作为是否得当。我常在许多场合观察大人对别人的孩子,做出错误的响应,而影响其成长。

看到别人家孩子说话偶尔带点乳味腔,你学他的话跟他逗趣;或者拉拉孩子的耳朵,捏捏他那可爱的两颊。这看来饶富人情味,实际上孩子会觉得是侮辱。有时你对朋友的孩子呵痒,用手指逗他的脖子或腋下,让他咯咯笑,以为那是亲密、好玩,然而仔细观察,这些受骚扰的孩子容易因此而浮躁不安,表现出调皮鬼的模样。他们到学校去,也会摹仿这些动作来骚扰别的同学。

跟别人家孩子说话,要用他听得懂的成人语言,因为孩子必须从成人那儿学到正确的表达能力。当孩子拿他所做的美劳作品或其它作业给你看时,要认真的欣赏:无论它的水准如何,要表示你对作品的领略和肯定,例如:“嗯!手工真细。”“颜色搭配得很好。”“线条很柔和。”切忌漫无边际的夸奖,例如:“你是艺术家。”“你是科学家。”这会造成孩子的不安,或者给孩子带来过高的抱负水准,而失去努力尝试的勇气。

最后,我要提醒所有的成人,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持持平的态度。尤其是孩子受到伤害或生病时,你不能用可怜的态度对他说话,这会使他变得脆弱。你应该欣赏他的勇气和坚毅,并表示对他的信任。欣赏别人家孩子做得对的事,能给他带来莫大的鼓励。

【有计划的假日活动给家庭带来幸福感】

一位母亲,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她依然要上班。虽然当时的工作很繁重,但她和朋友依然很珍惜假日的生活。

她们带着孩子登山,在郊外的森林里欣赏昆虫、观察鸟类、攀爬陡峭的岩壁。到了中午,我们找个地方野餐——带个油炉煮热食,一起喝茶聊天。老祖母也跟着孩子在树底下乘着凉,说着她的往昔回忆……我们在假日里上山下海,留下许多美丽的回忆,这些回忆都培养了孩子们乐观坚毅的性格。

周末她常有演讲,地点总是选在风光明媚的海边,或者幽静的乡下。她们租一辆车,一路赏景而去。到了目的地,她上台演讲,孩子们就在附近游玩:在小溪里捉鱼虾、往森林小径踏青……他们沐浴戏水、迎风逗趣。这时,她的朋友总是带着孩子们玩得很高兴。她我演讲完毕,一家人又高高兴兴地赏景而回。

孩子很快就会长大,他们只有在童年的时候才愿意跟着大人一起去玩。这段黄金时光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不过,这段时间的付出是值得的——孩子们不但学会了生活,还懂得了如何去计划假期,更重要的是留下许多甜蜜的回忆。

对儿童而言,假日不是休息,而是要积极地运用它。因此,为孩子安排娱乐、学习和增加新鲜的生活体验,是相当重要的事。

在儿童的心灵里,假日可不是什么放松心情、消除疲劳的日子,而是有兴致地活动、试探、观察和领受大自然的新奇。孩子们在假日所学得的东西,往往要比教室里多。

从假日活动中,孩子学会更多待人接物的态度,处事的技巧,发展其思考和情绪控制的能力,并奠定学习多方面能力的基础和兴趣。

所以,父母要善用假日,帮助孩子安排活动;要陪伴他们,指导他们,并试着给他们主动尝试的机会。既可以安排户外活动,如登山、郊游和田径活动等,也可以安排参观访问,如参观博物馆、科学馆、美术馆,探访亲友或想拜访的人物。有时,参加社区活动,带着孩子参与公益事务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安排孩子的活动,得好好预先做准备。从引发孩子兴趣、搜集资料、讨论和决定,进而考虑邀请哪些人同行,而后进入活动准备。孩子在准备和期待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自动自发的习惯。

做准备的孩子,心情好、兴致高,在活动时比较能遵守规范,也能拥有良好的容忍力。

父母亲有计划地安排孩子的假日活动,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有益;同时,自己也得到了良好休闲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