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领导者最绝妙的得人心法则(1)

1 低调管人,以情感取胜

以情感取胜,是低调管人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是一个“情”胜于“理”的民族。在中国人眼里,不重情义的人就不成其为人,不能知恩图报的人也不是君子。情义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是领导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情义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如果一个人没有人情味,不讲情义,那根本就没有和他交往的必要。“情”更是天下“治”与“乱”的原因。《淮南子·缪称训》中说:“舜不降席而天下治,桀不陛而天下乱,盖情甚乎叫喊也。”认为领导者大呼大叫,不如心行真挚。在这种“以情动人”的领导思想下,历代统治者都特别注重对下属的情感投资。

所谓感情投资,就是指不用一切形式上、物质上的手段,而用一种精神上、感情上的手段对下属进行鼓励和奖赏。

所谓感情投资,就是指不用一切形式上、物质上的手段,而用一种精神上、感情上的手段对下属进行鼓励和奖赏。比如做一些关切的举动,两句动情的话语,几滴同情的泪水……这些东西不像物质的奖赏那样可以拿过来就用,但是它对人的影响要比物质奖励更深远。它不但可以使受奖者感激涕零,也会使许多人对你另眼相看!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对里面的一个小片断印象深刻——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当阳常阪坡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的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厮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到刘备之子阿斗。之后,赵云历尽艰险,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呈交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此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由此,一个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流传了下来: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作为刘氏统治集团继承人的阿斗,刘备是不会轻易掷地的。而出于爱将之心,激情所至,作为对赵的精神赏赐,这是可以理解的。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激发了赵云誓死追随刘备的忠心。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各统治集团都尽力搜罗人才,壮大自己的实力,可谓是得人才即得天下。刘备清楚若能让赵云这个难得的将才誓死报效自己,那对自己大业的建立举足轻重。因此,后人诗曰:“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心,故把亲儿掷马前。”

刘备从一“织席贩履之徒”成长为一代风流人物,得力于他杰出的笼络人才法。

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

仁爱兵卒,仁爱部下,无非也是要求为将者如何动之以情,统一军心,达到制胜的目的。刘备对此是有深深的体会的。要不,就不会有这样惊世骇俗的举动。

人类经济的发展,已经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而一个高知识、高智商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高情商、高情感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任务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要从重视物的管理、钱的硬性管理转变为重视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的核心则是对人的情绪与情感的软性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实惠,带来了物欲上的满足。但不可否认的是,金钱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冷漠感、虚伪感,客观上造成一种唯利是图的心理趋向。人们的内心深处在需要钱的同时,更渴望得到真诚、友善、关怀、理解、信任、温暖和发展,渴望真情的润泽。人的感情,更是一种无形、奇异、敏感、具有巨大潜力和激发性效应的隐形市场。

以真诚友善而炽热的情怀亲近人,才能缩短企业管理工作中领导、下属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下属感受到被尊重、理解、信任、关怀,并产生接近、倾诉的愿望,从而达到感情的相通、相融,并以之作为解决思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从而摆脱金钱诱惑,激发下属对工作、事业的激情、热情,使其产生积极向上心态和行为。

讲原则也要讲人情,该闭眼时要闭眼

古人告诉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历代的领导者都讲究一个“宽”字,不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通常都是一笑了之,给下属一个改过的机会,不会去斤斤计较的。

一个领导者如果过于精明,斤斤计较,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粒,则不可能得到部下的真实拥护。

一个领导者如果过于精明,斤斤计较,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粒,则不可能得到部下的真实拥护。

俗语云:宽一分是福。只有心田似海,不计较下属犯错的领导者,才会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并在关键时刻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低调管人的领导者们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他们清浊兼容、善恶并包,能容人之短,容人小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必难成大事。明成祖朱棣能从当时还颇得人心的建文帝手里夺得皇位,并非偶然,他的很多才能确实在他的侄子皇帝之上,比如他容人的雅量。

明成祖深知容人的重要性,所以他从不会因小过而废大才。他曾对左右大臣说过这样的话:“人孰无过?论不过而废大善,则为善者怠”,是人就会犯错,如果以小的过失就否定了一个有才能的人,那么有才能的人都会失去信心。明成祖也是这样做的。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都督程达守边有过,按常律应正典刑。明成祖念其偶然失事,且“其才足当一面”,故予从宽处理,让他到云南西平侯沐晟那里立功自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现代企业领导者,该如何对待下属的过错呢?正确批评,令其改过绝对必要,但另一条原则就是绝不可揪住下属的过错不放。一个优秀的,深谙低调管人之道的领导者会容忍下属的短处,或者是一时的过错,并给下属机会发挥他们的优势。

无足轻重者,尽可不必计较,不可责之过切。为下属留有补过机会。

对待下属的过失,领导者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性质和现实利害关系,加以区别对待。无足轻重者,尽可不必计较,不可责之过切,为下属留有补过机会。

领导者在工作中不能处处较真儿,过于明细。

在某些场合“装痴作聋”,来个“难得糊涂”,“无为而治”,也许反而会有较为理想的结果出现。

秦国伟在《容人之过,员工干劲更足》一文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范洪在一个规模不是很大的食品公司做销售主管已经四年了,在四年的销售工作中一直勤勤恳恳,好学上进,是其他业务人员学习的榜样。可是一次他出差异地从客户那里拿回公司的货款时,接到了家乡父亲的一个紧急电话,告诉他母亲不幸得了直肠癌急需手术,家里己经尽了全力,也凑不齐手术费,要他想办法弄钱救命。范洪此时脑子一片空白,他没有多想,狂奔跑到邮电局,从公司货款里拿出一万元寄回了家里,在汇款单上的留言处写下了:一万块为了救妈妈。在回公司的路上,范洪害怕了,做为销售主管的他,十分清楚公司的严格的财务制度和铁的销售纪律。挪用公歀是销售人员的大忌,轻则退赔开除,重则是要绳之以法的。四年销售工作中从未出过一分钱差错的他,不敢再往下想了,似乎已看到了一双冰冷的手铐摆在了他的面前……

第二天,销售部办公室的墙壁上贴出了两份新的公告。公告一,《某某总经理向刘志刚的致歉信》大致内容是由于老总对下属的关心不够,导致范洪同志在很急的情况下挪用了公款,主要责任应由老总承担,向范和全体销售人员道歉,并希望大家能够吸取教训,不能再出现第二次。公告二《销售部门新增加三条措施的规定》,第一条,从即日起每月的销售工作汇报不仅是产品的销量,客户的管理,市场信息等情况的汇报与总结,特别增加重要的一项,就是销售人员自己本身的情况,包括父母亲生活状况,身体状况,结过婚的人还要包括他们夫妻之间和子女情况的汇报。第二条,从老总开始,每个人每个月按照工资的百分比,拿出一定数额的钱,建立一个“爱心”互爱互助基金会,以防范销售人员本身或家庭的突发事情。基金会的会长是由销售人员自己选定,老总只是一名会员而已。基金的支出需要向大家完全公开。第三条,如果有人因各种原因离开公司,可以按比例取走相应的部分的钱。这时整个销售部的全体人员被老总深深感动了,其中有一位说道:“我们公司不大,产品也不是很畅销,但是我们有可信的公司做依靠,有‘爱心’基金做保障,我们没后顾之忧,只有一条,大家团结一致全身心地投入市场一线去拼搏。”范洪留下了,销售人员的心更齐了。

当然,容忍也是有原则的,容忍不等于纵容,无原则的宽容只会导致鄙夷和失败。一旦下属的行为确实触犯了部门的利益,领导者就要按原则去办事,和他诚恳地讲清道理,说明缘由,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千万不能姑息迁就。

2 低调就是不愠不火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焦灼浮躁、狂妄鲁莽的情绪不会给事情带来一丝的帮助。不愠不火要求领导者能忍、能容,能冷静地分析,能理智地决策。

狂躁者徒有大志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欲速则不达。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焦灼浮躁、狂妄武断则不会给事情带来一丝的帮助,甚至会导致南辕北辙的后果。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冷静分析,理智决策,才是真正的低调领导。

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冷静分析,理智决策,才是真正的低调领导。

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

曾国藩曾讲过:“好问者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

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

凡是狂躁武断的人从没有胜利过,大武断导致大失败,小武断导致小失败。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攻打虢国,但这必须得经过虞国的夏阳,于是献公就派大臣荀息去虞国借路。荀息说:“我想借您那块垂棘产的玉璧和那匹屈邑出的骏马来赂贿虞国,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答应向我们借路。”献公听后,吓了一跳,说:“垂棘的玉璧是先辈传给我的,屈邑的骏马是我最心爱的,这两件东西我都视若珍宝,爱不释手,如果他们收下了东西而不借给我们路,那怎么办呢?”荀息说:“大王您想想,他们若不借我们路,肯定不会接受我们的东西,若是收了我们的礼物,那就肯定会借给我们路。如果我们能借到路,那这些东西不就像从里屋搬到外屋一样简单吗?迟早都是我们的,您还怕什么呢?”献公听后想了一会儿就答应了。

虞公看见宝玉和骏马,不知是计,一时心花怒放,当即就要把借路之事答应下来。虞国大臣宫之奇马上出来劝阻说:“大王您不能答应他们的无礼要求,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要受冻,虢国没有灭亡是靠着虞国,虞国没有被灭亡也还是因为有虢国,如果借路给晋国,虢国早晨灭亡,虞国在晚上就会被消灭,大王您千万要想清楚啊!”虞公因贪恋宝玉和骏马,根本就没把这话当回事儿,执意要借路给晋国。

晋国大臣荀息领兵从虞国经过到了虢国,很快占领了虢国,在返回时,途经虞国,而虞国根本没有防备,被晋军轻而易举的就消灭了。荀息左手拿着宝玉,右手牵着骏马,来向献公汇报战功,献公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宝贝说:“玉璧还没什么变化,就是马的牙齿稍长了一点。”虞公见利而躁,终于武断丧国。

但是,狂躁武断总是很有市场。他们总是理直气壮,任何人的意见都打动不了他,因为他相信只有自己才是惟一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只是从他们自己所处的利益角度出发,因而不能采纳。

武断在许多人脑中根深蒂固,无法去除,这和人的骄傲心理有关。

要克服武断,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学会谦虚,凡事都能安下心来仔细思考,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总结别人的经验,这种谦虚的作风肯定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对于领导者更是如此。

作为领导者经常需要表态,这种表态对于下属来说,则可能是指示、要求,也可能被认为是对某件事的定论。因此,领导者的表态绝不可以随心所欲。表态要有根有据,其角色、地位决定了领导者必须持重练达,不论讲什么话表什么态,不能超越一定的原则限度,也不能无原则地去肯定或否定。

现实中有的领导遇到矛盾冲突和棘手之事,能推则推,需要表态时,也是“慢开口”,在合适的情况下,该表的态不表;在不合适的情况下,不该表的态却表。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表态应该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发挥灵活性,冷静分析,理性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就是讲火候分寸问题。掌握“尺度”,讲究“分寸”,做到语言准确,态度诚恳。尺度感和分寸感,能够体现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

作为领导,对待任何人或事物,都应客观分析,不可主观武断。也就是对待人或事,应从理性出发,不能仅靠感性认识。否则,对于人或事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估计。避免自己的主观武断,必须消除许多心理的障碍。对一些人或事,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去看,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理性地分析之后,再作出客观的判断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