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信用——金融市场的基石(1)

个人信用——请妥善保管“经济身份证”

个人信用,指的是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于个人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提供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反映个人信用状况有两种形式,即个人信用报告,信用评分。

个人信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个人的“第二身份证”。千万不要轻视了个人信用,良好的信用记录是你的宝贵财富,可以在你申请信贷业务、求职、出国等诸多方面带来便利。不过,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在你的信用报告中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信息,例如,信用卡没有及时足额还款、贷款逾期偿还等,这些信息都会如实展示在个人信用报告上,当这些记录数量较多或金额较大时,可能在你申请信用卡或贷款时,金融机构会认为你的信用意识不强或还款习惯不好而拒绝给你贷款或降低贷款的额度。这就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刘小姐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每个月收入有8000元人民币,在2010年上半年楼市逐渐回暖的情况下,刘小姐担心房价继续走高,于是动了买房的念头,但当她来到北京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准备向银行申请房贷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自己已经上了银行征信系统的黑名单。

原来,银行在核实她的信用记录后发现,刘小姐名下有三张信用卡,并都有过几次还款逾期记录,这样一来,一些银行就拒绝了刘小姐的房贷申请。

刘小姐抱怨,因为我的工作性质是经常要到外地出差,可能无法按期还款,谁想到会影响以后的贷款。

从参加工作开始,刘小姐就陆续办理了三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但在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费之余,她并没有意识到按时还款的重要性,产生了多次逾期记录,最长的一次逾期长达一个多月。

后来经过贷款公司工作人员的努力,最终有一家银行受理了刘小姐的贷款申请,但银行要求她必须支付30%的首付款,这样一来,刘小姐预期的首付从37万元一下子增加到了46万元,并且不能享受七折的优惠利率。工作人员还告诉她,信用不良记录将会一直存在下去。对此,刘小姐感到非常担心。

在刘小姐身上发生的这一案例,就是一个关于个人信用的案例。个人信用标准取决于契约约定的精心化程度。建立准确的个人信用衡量标准,加强个人信用管理是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

只有建立准确的个人信用衡量标准,才能正确地判定个人的信用记录,并准确地使用逾期率、违约率、不良贷款比率等概念指导工作。

个人信用的出现是很有必要的,它也是金融信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国家,个人信用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在信用体系发达的国家,个人信用记录应用非常广泛,在贷款、租房、买保险甚至求职时都会用到。一份良好的信用记录会给个人带来许多实惠,他可以享受到更低的贷款利率,获得更高的信用额度,可以更加方便地办理各种手续,由此信用也变成了一笔切切实实的财富。为了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机制,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该系统又称消费者信用信息系统,主要通过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它主要包括三类信息:第一类是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的姓名、证件号码、家庭住址、参加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等信息;第二类是个人的信用活动信息,包括贷款、信用卡、担保、电信缴费、公共事业缴费等信息;第三类则是个人的公共信息,包括欠税、法院判决等信息。

个人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市场主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市场交易中所有的经济活动,与个人信用息息相关。一旦个人行为失之约束,就会发生个人失信行为,进而出现集体失信。因此,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个人信用不仅是一个国家市场伦理和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资源。开拓并利用这种资源,能够有效地推动消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越发展,个人信用所发挥的功能越重要,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否已成为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显著标志之一。

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该如何有效地利用信用产品,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呢?首先,要尽早建立你的信用记录。可能有的人会说,为了免除信用污点,干脆就不借款好了,这样就可以一清二白了?这里要说明的是,不从银行借钱不等于就有好的信用,没有信用的历史记录,银行就难以判断个人信用状况。所以,建立信用记录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

其次,要努力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这就是说要重视信用,树立诚实守信观念,及时归还贷款及信用卡透支款项,按时交纳各种费用,否则就会对个人信用造成影响。

最后,要多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生活繁忙,金融交往也很频繁,由于一些无法避免的原因,你的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一定要及早发现。一旦发现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内容有错误,应尽快联系提供信用报告的机构,及时纠正错误信息,以免使自己受到不利的影响。

银行信用——把钱财存入银行,最靠谱

生活中,当人们手中有了一部分闲置资金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存入银行。如果你问大家为什么,答案一定是“银行安全啊!”银行究竟为什么安全呢?这就要归因于银行的信用了。

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把钱存在银行的安全意识,只不过当时不叫银行而是钱庄。理论上,二者几乎是相通的。到底金融学上怎样定义“银行信用”呢?

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具体来说就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在产品赊销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买方提供融资支持,并帮助卖方扩大销售。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方式授予企业信用,贷款和还贷方式的确定以企业信用水平为依据。商业银行对不符合其信用标准的企业会要求提供抵押、质押作为保证,或者由担保公司为这些企业作出担保。后一种情况实质上是担保公司向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了信用,是信用的特殊形式。

银行对贷款部门或个人进行严格的审批,降低了银行收回贷款的风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保证储户存款的安全。试想,如果银行放松了对贷款的审批,人们不管是买房还是买车,只要向银行申请就能贷到款,但贷款人却没有能力去偿还银行的贷款,长期下去,银行所面临的将不仅是储户的存款不保,甚至还有可能倒闭。马先生看中一套价值400万的房子,按照首付四成的比例,他需要拿出160万的首付款。虽说马先生夫妇年收入不算低,但他表示最近股市比较好,不太想动用股市里的钱支付首付款,而是想通过抵押自己现有住房去支付首付款,然后再办理住房按揭贷款。也就是说,400万元的房款全部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支付。

马先生这一算盘打得不错。但他向建行、招行、工商银行等银行工作人员咨询了一圈下来,发现银行根本无法满足他的要求。所有银行均表示抵押贷款不能作为购买房子的首付款,也有银行直接告知,房屋抵押率最多只能做到7成左右。有的银行还表示利率上浮10%。

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只要是用于购房、买车、装修、旅游等消费,均可以申请办理个人抵押贷款,但是必须出具贷款用途证明。例如,抵押贷款用于购房,客户需要提供购房合同、首付款收据等。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和控制放贷规模,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停办个人贷款业务,虽然有些银行仍然可以办理个人贷款,但对贷款的用途审查得更加严格。

银行的安全性在于其对风险的防范,同时也在于国家信用对银行的支持,这使得银行信用要高于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其他一些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是存贷款人的中介。但银行作为中介人与一般商业经纪人、证券经纪人不同,存款人除按期取得利息外,对银行如何运用存入资金无权过问,正因如此,银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由简单的中介人逐步发展成“万能的垄断者”。在资本主义社会,银行信用是主体,但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银行贷款一般是针对商业票据进行抵押或贴现,银行直接对企业发放的不要任何担保品的信用贷款只占一定比重。从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关系来看,直接信用是基础,间接信用是后盾。没有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票据就不能转化为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等直接信用的运用和发展就会受到极大削弱。

一般来说,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银行贷放出去的已不是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它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规模上的局限性。

2.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是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由于提供信用的形式是货币,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使用方向上的局限性。

3.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往往不相一致。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银行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是连接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作用。一旦银行信用缺失,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金融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给金融发展环境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可以说,银行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社会金融体系的基石。

国家信用——国债热销背后的重要因素

20世纪80年代,为平衡财政预算,财政部开始恢复发行国债,发行对象是企业、政府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和个人,到2000年国债已连续发行了19年。在这期间,国债逐渐为老百姓所接受并喜爱,以至经常出现排队争购国债的现象。

后来,随着股票、基金等新型理财工具进入投资市场,人们购买国债的热情大减。但是,当2009年经历了股市震荡和基金缩水的惨痛后,老百姓对国债重拾热情,国债依旧魅力不减,有的营业网点甚至重现了排队购买国债的景象。

金融危机影响市场的金融机构,资金缩水,投资市场遇到“冰冻”期,可就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选择购买国债,甚至是大批购买。这是为什么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信用。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由国家发行的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通俗地说,国债就是由国家担保的债务,只要国家还在,国债就不会像股票一样出现“退市”的情况。所以它具有最高信用度,代表的是国家信用,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券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资金,说白了,国家信用其实是一种国家负债。国家信用既是国家为弥补收支不平衡、建设资金不足的一种筹集资金方式,同时也是实施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措施与手段。

2009年11月27日,备受国内关注的200亿元50年期国债正式招标,这意味着中国迄今为止发行期限最长的国债启航。之所以在当前这个时点出来,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当前存款利率和CPI 均较低,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CPI 则为负值。从财政学角度来看,在市场利率高的时候,政府倾向于发行短期国债;而在市场利率较低时,则倾向于发行长期国债,以便减少负债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朱青说,2009年初,中国财政预算赤字一再修改,最终由财政部提出的2800亿元调整为9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为7500亿元,要弥补如此大的赤字,中央政府必须发行国债。

这就是国家利用国家信用发行国债弥补国家收支不平衡的典型例子。

国家信用影响金融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国家信用是强有力的杠杆之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政府债券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大银行或在公开金融市场上发行的,银行不仅可以从中取得大量回扣,而且政府发行的各种债券还为银行的股份公司提供了大量虚拟资本和投机的重要对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加深,通过国家信用取得的收入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弥补亏空的主要手段。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国家信用已不单纯是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而且已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经济杠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信用甚至从国内发展到了国外,即一国政府以国家名义向另一国政府或私人企业、个人借债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它既成为弥补一国财政赤字的手段,也成为调节国际收支、调节对外贸易的有力杠杆。这种国家信用主要不是用于弥补经常性财政收支出现的赤字,而是聚集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的手段。特别是对国外发行政府债券,一方面可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对外贸易,调节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