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有艺术:如何选择好闺蜜

闺蜜,是能在相互接触中,没有压力地吐露心声、不会难为情地分享情感的令人感觉甜蜜、可靠、温馨的一种“蜜”。

——拥有闺蜜的女人是幸福的

作为女性,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事情不便和身边的他分享。这个时候,闺蜜就自然成为最佳的情感分享对象,一起讨论个人生理隐私、倾诉心理秘密、分享兴趣爱好以及唠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

有闺蜜的女人是幸运的,可以互相倾诉、化解生活中的不快和挫折;有闺蜜的女人是幸福的,遇到高兴和好笑的事情可以一起笑到前仰后合;有闺蜜的女人是充实的,可以沉醉在心头的小资梦想中不醒来……

鱼盼晴和黄寄翠是彼此的闺中密友,从幼儿园开始直到中学毕业俩人一直是同班同学。

虽然俩人个性迥异,鱼盼晴开朗大方,黄寄翠心思细腻,但俩人相处融洽,从没红过脸。她们俩人的日常沟通也不存在任何隔阂。有的话不愿意跟父母说,而愿意彼此倾诉,简直就是一个家庭长大的孪生姐妹。

躺在一个被窝里,趴在床上看小说,两人经常聊天直到深夜。她们对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态度极其吻合,都喜欢美食,遇到好吃的就迈不开步子;热衷漂亮的衣服,能够逛一整天直到商场打烊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俩人在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面也保持了完全一致。

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和睦相处,心心相印,将彼此当做最重要的感情寄托。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不好意思和身边的男朋友或者家人沟通,比如生理周期、初恋的男生、邂逅的浪漫等。

而像购物、做白日梦等又不适合和男友分享,在与男友的相处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不愿意或者不便于和家人沟通,却可以一五一十地告诉闺蜜,与她分享喜悦、分担忧虑。这就是闺蜜在女人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获得情感支持。

在中学时代,两个人总是可以猜透对方的心思。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让对方清楚地知道她现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她们不愿意回自己家吃饭,而赖在一起,甚至养成了躺在一个被窝睡觉的习惯。

鱼盼晴开朗大方,经常嘻嘻哈哈和身边的人开玩笑。而黄寄翠心思细腻,经常会对身边的人和事做出敏感的判断。两个人的性格迥异,思维方式也不同,但是又有共同的爱好和一样的生活环境,因此,感觉不到彼此的性格差异而和睦相处。

通常来讲,闺蜜身上一定有诸多相同因素,比如共同的成长环境、饮食习惯、兴趣爱好,甚至审美观等都保持一致。鱼盼晴认为漂亮的小饰品肯定也是黄寄翠钟意的,因此两人经常共用一些物品,往往不知道这件物品到底属于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闺蜜给女性的生活添加了乐趣和被理解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为每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充实感和满足感。因此,有闺蜜的女人更喜欢相互倾诉和分享。

因为经常转学,肖羽灵和每一个朋友相处的时间都不长。虽然她也善于人际沟通,人缘较好,但是每次搬到另一个城市,都使她和之前的好友失去联系而无法继续发展友谊。

不在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很快就让他们失去了共同话题和心心相印的感觉,所以联系愈来愈少,直到不再联系。

这种生活环境下,肖羽灵选择了独自承受一切,不再渴望和他人交流,因为她知道说不定哪一天这些好友又会因为自己的转学而成为陌路人。

渐渐地,肖羽灵变成了大家眼中的“冷美人”,独来独往、形单影只,所有的愉快和不愉快都自己承受。

没有闺蜜的女人无人倾诉,是孤单的、苦恼的、缺乏安全感的,甚至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障碍。而有闺蜜的女人则会在生活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暖流!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遇到高兴或者伤心的事情,自然会产生想要和他人分享的念头。如果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人,则会发现高兴的事情也不那么令人兴奋,变得索然无味,生活失去乐趣;伤心的事情则积压在心底,成为解不开的心结,酝酿成抑郁和苦闷。

有闺蜜的女人是幸福的,若是一个女人只有普通朋友,在特殊时期没有闺蜜可以敞开心扉,则会严重影响其心理的发展和成熟,甚至造成性格的孤僻和冷漠。

闺蜜是我们心灵的伴侣,可以毫无顾忌地交流,没有不好意思,不会难为情,和闺蜜在一起没有丝毫的顾虑和心理负担。那么,如何选择自己的闺蜜呢?

具备共同点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闺蜜。通常的情况是,具备相同爱好、共同的性格特征、一样的生活习惯的女性更容易成为闺蜜,因为她们的心理距离小,心理共鸣感强烈,容易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不谋而合、心心相印的感受。

比如,喜欢阅读抒情散文的女孩,都希望和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心灵感受,这个人可以是男友,也可以是闺蜜。而男孩可能很难理解一个女孩为什么会因为这些文字而牵肠挂肚、多愁善感,更有可能惧怕和女孩交流散文。这个时候,女孩需要一个跟自己具有同样情愫的同性朋友。

另外,心态开放的女孩会接纳另一个和自己不完全相同的女孩,和她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同寝共食。从这个角度来讲,想要寻找闺蜜的女孩需要善于跟他人沟通,互通有无,擅长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也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如此才能取得彼此的信任和心理认同。

如果你已经有了闺蜜,把她当做最亲近的朋友看待是维持闺蜜关系最重要的法则,经常沟通,保持心理共鸣,理解彼此的内心需求则会为友谊不断注入保鲜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