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道家所称“阴阳相生相克”一般,自无线电通信诞生之日起,通信电子战(或称通信对抗)即相伴而生,这也使得通信电子战成为最早用于实战的电子战手段。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通信侦察监听的应用拉开了真正意义上的通信电子战大幕,尽管当时还只是停留在通信情报获取这一简单环节上。自此,通信与通信电子战就在电磁频谱空间展开了激烈冲突,双方在技术、战法、装备等各方面也不断促进,互有消长。
21世纪初,美国军方提出网络中心战(NCW)理论以后,世界各国的电子信息平台纷纷实现组网。这一网络化浪潮为通信电子战在信息战中脱颖而出创造了契机:以网络化电子信息系统为作战目标的战场网络战(或称战场网络对抗)为通信电子战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比特战”等网络对抗新概念、新思想更是为通信电子战与网络战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更多的人对通信电子战有较全面的了解,编写了《通信电子战——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网络杀手》一书。本书不是一本教科书或科学论著,不向读者灌输数学公式、专业术语,本书是一本颇具知识性但不乏趣味性的科普读物。
本书共分5章,从通信电子战的产生背景、历史沿革、作用地位、鲜活战例、内涵机理,以及发展的新阶段、新领域、新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第1章回顾了通信电子战的发展历程,再现了通信与通信电子战之间的“矛”与“盾”之争;第2章概述了通信电子战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即通信侦察、测向与定位、干扰,还介绍了综合性通信电子战系统;第3章概述了通信电子战发展现状,介绍了空天通信电子战、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侦察、灵巧干扰、软件无线电等最新的技术与装备;第4章介绍了通信电子战新领域,包括卫星通信对抗、卫星导航对抗、测控对抗、数据链对抗、敌我识别对抗、引信对抗;第5章展望了通信电子战的未来——网络战,阐述了网络化战场、战场网络对抗的内涵、层次等内容,重点阐述了比特战这一战场网络对抗新概念、新思想。
参与本书编写的主要人员有张春磊、曹国英、唐秀玲、陈鼎鼎、李子富、周宜俊。另外,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张锡祥院士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领导和众多科技人员的支持、帮助,在此深表谢意;同时,还要特别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刘宪兰女士,没有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书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与读者见面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杨小牛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