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理智VS欲望——自控力认知(3)

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就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幸福。在有些时候,打人都不如无心的恶语严重。“语言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话。“相较于刺刀的伤害来说,语言造成的伤害更加严重”,法国谚语这样说道。对方会因为你刻薄的语言而倍显尴尬。只有具备了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人们才能把这些恶言驱逐出自己的话语。在《家》这本书中,布雷默夫人写道:“那些使人伤心难过的话,它们是上天不准许我们说的话。它对人心的伤害远比刀剑更加厉害,它产生的剧烈痛苦,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

说话不顾后果的人里也有智商高的人,那些人往往缺乏耐心,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易于感情用事,思维灵敏但说话刻薄。他们容易受到欢呼和赞美的蛊惑,因而受到自己夸夸其谈带来的无穷伤害,还有因此产生的后患。那些不能控制嘴巴的人中,还有一些可能被提名的政客。边沁说:“怎样说一句话,这关系着命运或有可能决定着国家的前途。”所以对自己的思想要尽可能地控制住,那些有着尖锐批评观点的文章,最好还是不要去发表。西班牙有句格言是这样说的:“与狮子的利爪相比,一支鹅毛笔会显得更加锋利。”

对于奥利弗·克伦威尔,卡莱尔在谈到他时说:“让人觉得遗憾的是他不会把话藏在心里,他也由此成就不了大事。”对于威廉,他的主要政敌是如此评论的:“他的话语里,找不到一句妄自尊大的话语,也找不到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语。”在这一点上,华盛顿也有着一样的表现,他对自己要说的话极为重视。在进行辩论时,他不会为了寻求短期的胜利而恶意攻击他人。那些得到大家拥戴和支持的人,他们是明智的人,他们懂得要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

一些经历丰富的人会为自己以前的言论后悔,可是他们中绝没有为保持沉默而后悔过的人。毕达哥拉斯说:“只有说话有分寸了才可以不再保持沉默。”乔治·赫伯特说道:“要是不能说出合适的话语,那么就明智地保持沉默好了。”利·亨特称圣弗朗西斯·德·沙列斯为“绅士圣人”,这位“绅士圣人”说道:“把话全部说出来,还不如保持沉默为好,这就如同一道美味的菜品,要是添加了太多调料,这道菜也就毁了。”拉科德尔,这位法国人总会保留一点自己的意见,他会留些话在心里,说完合适的话之后,他就沉默不语了。他说:“演说之后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在合适的时候,一个字也能发挥出宝贵的作用。威尔士有段格言说道:“那些有福的人,他们口中的舌头就像金子一样宝贵。”

16世纪的西班牙,有位杰出的诗人叫德·莱昂,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很优秀。他被宗教法庭关在地牢,在那阴暗的地方待了好几年,原因就是他把《圣经》的一部分翻译成了本国语。他出狱后重新当上教授,成千上万的听众来听他出狱后的第一次演讲,他们都对牢里那些奇闻逸事感兴趣。可是德·莱昂是个明智的人,他没有对宗教法庭发表激烈的谴责,他的演讲在柔和的语气下进行,内容只是五年前演讲的延续。

可是在某些时候,发泄正当的愤慨也是无可指责的。人们会对错误、自私和残忍心存愤慨。佩斯说:“我也知道要愤慨,可是坏人只能得意一时,好人还是比坏人多。我们应该去支持那些坚定并且拥有力量的人。实话实说,有些话,我也后悔曾经说过,因此,我也明白保持沉默是非常重要的行为。”

对错误心知肚明的人都能明辨是非。他们会在激情澎湃时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伊丽莎白·卢卡夫人如此写道:“我们在高贵心灵的指引下学会了做人的方法。那就是不欠钱、不贪得利益、不欺骗、不干坏事、不去给心灵造成伤害,让自己的心灵变得自由。”

要想修正狭隘的脾气,就要不停地增加智慧和获取更多的生活经验。人们要想从无谓的纠葛中脱身,具有良好的修养是必需的。那些公正、理智、谨慎和仁慈地处理日常事务的人,都具有良好的修养。他们对人宽厚,懂得克制自己。一般来说,一个人有多聪明,他对人就会有多宽厚。

◎富兰克林的特殊训练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自律,只有控制自己,才能创造未来,走向成功。

——《积极的人生》

自控力就是一个人驾驭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自控力能让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坚定执着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成功从改变习惯开始,把坏习惯改变为好习惯。苏格拉底说:“谁想转动世界,必须首先转动他自己。”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的缔造者、思想家、科学家,世界公认的伟人。他发明了避雷针,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写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名言,是《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委员,《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同时又是作家、画家,并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富兰克林在众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敬仰。

富兰克林在七十九岁高龄时,回顾自己一生所取得的成就,认为最重要原因是受益于年轻时的一种“特殊习惯训练”,他用十五页纸写下了这项伟大发明,轰动了美国。他说,他的成功与幸福皆来源于此。原来,年轻时的富兰克林缺乏自我约束,很长时间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但他渴望成功,经过深刻地思考,发现成功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于自制、完善人格。于是,他总结出成功所需要的十三种好习惯,然后把它们作为目标,找出自己身上的种种坏习惯,逐一改正。

富兰克林认为,某段时间只专注改变一种坏习惯是有效的,于是他决定一星期只改变一种坏习惯。这样,十三种好习惯三个多月就可以训练一遍,每年训练三次。为此,他为自己准备了一本小册子,每天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并做好笔记,严格监督、循序渐进。这样经过一年的训练,逐步树立起新的行为模式,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富兰克林为自己列举的十三种品德:

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寡言——言少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有序——东西放置有序,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坚持不懈;

俭朴——用钱于人于己有益,切忌浪费;

勤勉——不浪费时间,做有用的事;

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

公正——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适度——避免极端;

清洁——身体、衣服、住所力求清洁;

镇静——勿为小事而惊慌失措;

贞节——切忌房事过度;

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终其一生,富兰克林都认为,人生成功秘诀在于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自我品德管理,二是自我时间管理。为了有效管理时间,他为自己安排了严格的时间表。

清晨5时至7时:起床、洗漱、祷告,规划一天的事务,读书、早餐。在这段时间,要思考的问题是:“我这一天将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8时至11时:工作,切实执行订好的工作计划。

12时至1时:读书或检查账目,吃午餐。

2时至5时:工作,尚未做完的工作抓紧时间做完,已做完的仔细检查。

晚上6时至9时:整理杂物,把用过的东西放置原处。晚餐、音乐、娱乐,并做每天反省;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

夜间10时至凌晨4时:休息。

习惯造就人生,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富兰克林认为,卓越是一种习惯,要让良好的习惯伴随人生,人生才能成功。

Part2 成功从战胜自己开始

人生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

成功要从战胜自己开始。

一个人能战胜自己,便是强者。

战胜自己,就要不断地超越自己。

你不会失败,除非你相信自己失败了。

◎人生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

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的差异。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

——《成功的12种方法》

人的一生,总是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战场,勇者胜而懦者败。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中,所遭遇的许多人、事、物,都是战斗的对象。

莎士比亚曾说:“假使我们自己将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为别人践踏的东西了。”其实,别人认为你是哪种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肯定自己;别人如何打败你,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是否在别人打败你之前,就先输给了自己。很多人失败,通常是输给自己,而不是输给别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利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因企业倒闭而负债累累的流浪者。

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丧的表情、长久未刮的胡须以及紧张的神态。他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

罗伯特刚说完,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罗伯特的手,说:“看在老天爷的分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罗伯特带他站在一块看来像是挂在门口的帘布前,然后把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让他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全身。罗伯特指着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你觉得你失败了,是因为输给了外部环境或者别人了吗?不,你只是输给了自己。”

流浪汉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自己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哭泣起来。

几天后,罗伯特又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但他不再是流浪汉的形象,而是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衰老、不安、紧张的姿态已经消失不见了。

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人生在世,要战胜自己很不容易,一般人失意时自暴自弃,成功时得意忘形,落魄时觉得没有人比他更倒霉。唯有不受成败得失的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无形的情况影响,纵然身不自在,却能心得自在的人,才算战胜自己。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在人的一生中想得最多的,就是战胜别人,超越别人,凡事都要比别人强。然而心理学家告诫我们: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我们不是常常看到有的人想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却战胜不了自己的散漫和懒惰;想谦虚待人,却战胜不了自己的自负与骄傲;想和别人和谐相处,却战胜不了自己的自私与偏见……

关键是我们要懂得:战胜了懒惰,才会有勤奋;战胜了骄傲,才会有谦逊;战胜了固执,才会有协调;战胜了偏见,才会有客观;战胜了狭隘,才会有宽容;战胜了自私,才会有大度。

如果说懒惰、骄傲、固执、偏见、狭隘、自私是人性的弱点,那么勤奋、谦逊、协调、客观、宽容、大度就是人性的优点。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丹尼斯·维特莱把这些人性的优点称为“良好的精神准备”。他指出:“有无良好的精神准备,或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或是封闭成功之门的铁锁。因此,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因为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成功从战胜自己开始

“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战胜自己靠的是信心,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力量。

——《成功之道全书》

我们无法避免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与挫折,如果你将这些挫折当作痛苦去对待的话,疲劳将始终纠缠着你,失望将一直笼罩着你。其实,只要我们的内心更加坚强一些,坚强到可以战胜自己内心一切的弱点,那么,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古老的印度谚语这样诠释人生:“人的一生只有一成是精彩的,一成是痛苦的,另外的八成都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一成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一成的痛苦,在八成的平淡中度过。”

是的,如果我们把日常所体验过的种种痛苦烦恼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大部分痛苦都源自不能战胜自己。

《运动画刊》上登载过一幅漫画,画面是一名拳击手累瘫在练习场上,标题为《突然间,你发觉最难击败的对手竟是自己》——这个标题实在耐人寻味。

德国青年亚尔曼学业优秀,大学毕业后报考一家大公司,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后,亚尔曼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亏抢救及时,自杀未成。不久又传来消息,他的考试成绩是最高的,是统计考分时,录入出了差错,因此被公司补录了。然而,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打击都承受不起,又怎么能在今后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呢?

亚尔曼虽然在考分上击败了其他对手,可他没有打败自己心理上的敌人,他的心理敌人就是惧怕失败,对自己缺乏信心,一旦遇事,就自己给自己制造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

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当然也很少有不可救药的人,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在你遇到一件事情,需要你采取行动去应付的时候,往往会同时出现。而当它们同时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你开始彷徨困惑、痛苦不堪的时候。你怎样决定,完全看这两种矛盾的力量作战的结果。如果是积极和光明的一边战胜,你走向成功;如果是消极和黑暗的一边战胜,你就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