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 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 李慧敏等编著
- 2681字
- 2015-06-06 16:09:53
2009年12月7日,19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丹麦哥本哈根,参加第15次气候大会,以及第5次《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代表们在12天的时间内,探寻未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办法,并决定2012—2017年的全球减排协议。由于哥本哈根会议将对今后全球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被视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气候变化无国界,对抗全球变暖,从根本上大幅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需要各国共同行动,需要全人类共同关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就曾表示:“我们已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为了达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新协议,各国需要拿出合作与妥协的精神。”事实上,中国早在1990年就参加了《框架公约》的谈判,并且是第一批签署《框架公约》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批准《议定书》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始终认为,节能减排是世界的需要,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从为人类负责、为国民负责的高度,中国承诺不重复发达国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发展老路,并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寻求减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客观地看,在应对气候问题方面,中国用行动表现出了最大的合作诚意。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他在讲话中表示:“中国愿同各国携手努力,共同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在降低碳排放工作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为——2009年度报告》,我国在1990—2005年间,单位GDP能耗已经下降了47%。“十一五”前三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了10.1%,2010年上半年又下降了3.35%,2010年年底有望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两成的约束性指标。如果完成这一指标,意味着“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节省6.2亿吨标准煤,并至少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作出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一减排目标远高于美国白宫前一天所提出的17%的减排承诺。
西方媒体普遍把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作出的这一承诺,视为中国为对抗全球变暖而作出的贡献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项目负责人基姆·卡斯滕森表示:“中国宣布这一碳减排目标是个极受欢迎的消息。”绿色和平组织中国分部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认为:“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在于,中国希望努力以低碳方式发展经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言人约翰·海伊说:“这将大大增强人们的信心。”
总体来看,中国正在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大踏步向低碳经济迈进。但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还较为薄弱。比如,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造成了我国资源消耗强度大,低碳产业比重低的现实;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我国在碳减排技术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并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容易受制于人;在碳交易市场,我国所占的份额还很小,没有碳交易定价权,相关的碳交易金融衍生品极度缺乏。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8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已达1264亿美元,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交易额只有约54亿美元(按交易量占比估算),只占全球市场的4.27%。同样代表一吨二氧化碳减排额的EUA(欧盟排碳配额)的价格,在2008年8月价差达到10欧元,即使因为金融危机两者的价差缩小,目前两者2012年到期的期货价格还有3~5欧元的价差。按我国2008年所占碳市场的份额粗略计算,我国光因价差(按10欧元计算),一年中便有约33亿欧元的碳资产流失了。
当“低碳”这个词汇成为评价城市及国家实力的新标准时,低碳生活也悄然向我们每一个人走近。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白领们开始尝试用形形色色的方法给予支持,无论居家、出行还是购物,都在身体力行“低碳生活”准则。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碳”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如果使用了100度电,就排放了78.5克二氧化碳;如果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其实,我们这里的“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
人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并进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生活”并不是让大家回归原始生活,而是合理适度地使用能源,有意识地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其实许多节能的做法只是一个习惯而已,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使用塑料袋等包装物;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减少电器待机时间;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既能省电又能保护视力;缩短电脑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冰箱要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解冻的食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得太暖或者太冷;使用双键马桶,尽量按“少量”键;购买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每周少开一两天汽车,多步行、骑自行车、乘坐轻轨或地铁;能够自行上下楼的人就不乘电梯;少吃生产时碳排放量高的肉类,如猪、牛、羊肉;不购买远程运输而来的食品……其实,在生活中做到这些并不难,当每个人将这些作为一种习惯时,这个世界的碳排放量自然降低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也就能更好了。
低碳革命势在必行,低碳革命已经开始。从政府机构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将被深深卷入其中。以新能源的开发和高效使用为核心的这场革命,究竟将把我们带进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它将如何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巨变面前,企业和机构如何应变求存并乘势而起?个人如何适应即将来临的低碳世界?为了适应这个新世界,哪些固有的观念需要被重新审视?根本而言,绿色低碳不仅仅是需要去郑重承担起来的一份责任,它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新的生活时尚,以及新的更好的可能性。
低碳离我们远吗?不远,它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低碳离我们近吗?不近,至少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各国切实有效的减排效果,而普通民众的生活习惯,离低碳标准还相去甚远。
那么,低碳,首先从“我”做起吧,对于人类社会,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书主要由李慧敏编写,其他参与编写的人员有昊燃、黄叶新、李增辉、刘聪、龙志标、孟劼、米爱中、秦侠、冉剑、任潇、谭励、王大亮、伍云辉、于重重。在此表示感谢!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