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食补方案

气虚者宜常食用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性平、味甘的食物或甘温之物,以及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物。

大米

大米性平,味甘,可补中益气。尤其是浓米汤营养丰富,补气作用显著,有“穷人的参汤”的美誉。《本草纲目拾遗》称“米油滋阴长力,肥五脏百窍”,因此老年人、妇女产后和病后体弱者尤其适合食用大米粥。

黄芪大米粥

取黄芪、党参各15~30克,大米50克。先将两味中药加水煎煮3次,每次沸后用小火煎20分钟,合并3次药汁1000克,加入大米煮粥食用。

牛肉

牛肉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本草纲目》认为牛肉能“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其补气作用尤为显著,古代医家就将牛肉的功效等同于中药黄芪。用牛肉炖汤,或用牛肉加红枣、南瓜等炖汤服,都能补中益气,去除虚弱,增进健康。

南瓜牛肉汤

南瓜700克,牛肉500克,盐适量。水烧开,放入牛肉焯水至变色;锅里放热水倒入牛肉大火煮开改小火煲2小时;南瓜去皮、切块,放入锅中,加盐调味炖熟即可。

鸡肉

鸡肉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气虚、血虚、肾虚者都适宜食用。特别是老母鸡,肉多、钙质多,用小火熬汤更具补益功效。用黄芪煨老母食用,补气效果更好。

黄芪煨老母鸡

老母鸡1只,去内脏、洗净后入沸水中焯一下。黄芪30克,用纱布包好,装入鸡肚内,入锅加水及盐适量,炖至鸡烂熟即可。

红枣

红枣性温,味甘,是常用的补气补血食物。《本草纲目》认为其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历代医家常将其用于气虚病人。唐代食医称“红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将红枣煨烂食用,对气虚者更具补益功效。

煨红枣

取红枣10颗,去核,加适量水一同煮,煮至枣烂即可食用。

鲢鱼

味甘、性温,《本草纲目》谓其“温中益气”,有温中补气、祛除脾胃寒气的功效,为温中补气、暖胃泽肌肤的佳品。

鲢鱼炖豆腐

鲢鱼750克,北豆腐500克,鲜香菇3朵,油菜心30克,火腿20克,盐、料酒各适量。鲢鱼宰杀,去鳞、内脏,洗净,鱼身两侧划十字刀备用;豆腐切厚片,香菇、火腿切片。炒锅注油烧热,下入鱼煎至变色,加香菇、火腿、油菜心、豆腐及适量开水,大火烧开,改小火炖至鱼熟烂,加料酒、盐调味即可。

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滋肾,故可以补肺、脾、肾气。《本草纲目》记载其“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延,润皮毛”。因此,中医上凡是肺气虚或脾气虚或肾气虚的方剂中都常用到山药。气虚体质或久病气虚的人经常煮山药粥食用,不仅能补中益气,还能益肺固精、壮筋强骨、生长肌肉。

山药粥

取淮山30克或鲜山药150克,大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

人参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既是中医最常用的有力的补气中药,更是众所周知的补气食物。《本草纲目》记载“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医书中记载其“补五脏气不足”,可见人参能大补元气,气虚者适当食用,补气效果明显。此外,党参和太子参功效也与人参相近,且食用更安全,也适合气虚体质者食用。

人参红枣粥

人参6克,红枣(去核)5颗,与大米60克加水一同熬成粥。经常食用此粥可补中益气,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