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三剑客: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乔纳森传+沃兹传(套装共3册)
- (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吉娜·史密斯
- 6754字
- 2021-03-23 13:57:04
22
玩具总动员 巴斯和胡迪救场
Toy Story Buzz and Woody to the rescue
杰弗里·卡曾伯格
“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乐无穷。”沃尔特·迪士尼曾经这样说。这种处事态度很合乔布斯的口味。他赞赏迪士尼对细节和设计的执着,感觉皮克斯跟迪士尼创建的电影制片厂是天生的一对。
沃尔特·迪士尼公司已经获得了皮克斯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的使用授权,并由此成为皮克斯公司计算机的最大用户。有一天,迪士尼电影部的负责人杰弗里·卡曾伯格邀请乔布斯到伯班克的工作室观看制作技术。当迪士尼的一行人陪同参观时,乔布斯突然转身问卡曾伯格:“迪士尼对皮克斯满意吗?”卡曾伯格兴高采烈地说满意。接着乔布斯又问:“那你认为我们皮克斯对迪士尼满意吗?”卡曾伯格说他觉得应该满意吧。“错,我们不满意。”乔布斯说,“我们想跟你们合作一部电影,那样我们才会满意。”
卡曾伯格很愿意。他很欣赏约翰·拉塞特制作的动画短片,也曾经想诱惑他回迪士尼,但没有成功。于是,卡曾伯格邀请皮克斯团队来讨论合拍电影的事宜。卡特穆尔、乔布斯和拉塞特在会议室一落座,卡曾伯格就看着拉塞特,开门见山地说:“约翰,既然你不愿意来为我工作,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来合作吧。”
不仅迪士尼公司跟皮克斯彼此之间有一些共同点,卡曾伯格跟乔布斯也是如此。两人都善于施展魅力,当兴之所至或情绪高涨时也都富有攻击性(甚至更糟)。即将离开皮克斯的阿尔维·雷·史密斯当时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卡曾伯格跟乔布斯之间的很多共同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忆说,“他们都是具有惊人口才的暴君。”卡曾伯格对此自鸣得意。“所有人都认为我是个暴君,”他告诉皮克斯团队,“我也确实是个暴君,但我通常是正确的。”可以想象,乔布斯也会这么说。
同样富有激情的卡曾伯格和乔布斯,两人之间光是谈判就用了好几个月。卡曾伯格坚持要皮克斯授权迪士尼使用其专利技术制作3D动画。乔布斯说不行,最终他胜利了。乔布斯也有他自己的要求:皮克斯要对制作的电影及其角色拥有部分所有权,并要和迪士尼共同控制影片版权和续集。“如果那是你想要的,”卡曾伯格说,“我们就不用谈了,你现在就可以走。”乔布斯没走,而是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两位同样瘦削的公司首脑剑拔弩张、针锋相对,这给拉塞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单单看着史蒂夫和杰弗里那个架势,我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回忆说,“那就像是一场击剑比赛,他们都是高手。”但在当时,卡曾伯格拿的是重剑,而乔布斯拿的只是把花剑。当时皮克斯濒临破产,远远比迪士尼更需要这次合作机会。另外,迪士尼资金雄厚,可以负担整个项目,而皮克斯不能。1991年5月达成的协议是:迪士尼将完全拥有影片及其角色的版权,并控制创作权,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很少的违约金为代价停掉这部影片,有权利(而无义务)制作皮克斯接下来的两部电影,也有权(不一定跟皮克斯一起)使用该影片的角色制作续集;而皮克斯则获得票房分成的大约12.5%。
约翰·拉塞特的创意被称为“玩具总动员”(Toy Story),灵感来自他和乔布斯共有的一个理念:产品是有灵魂的,是为了一个使命才被生产出来的。如果物体也有情感,它的情感应该是基于它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例如,杯子的使命在于盛水;如果它有情感,那么它会杯满则喜杯空则悲。计算机屏幕的使命是跟人互动。独轮车的使命是在马戏团供人骑行。而玩具,它们的使命就是供孩子们玩耍,因此它们的恐惧就是被抛弃或被新的玩具取代。所以,一个最受喜爱的旧玩具和一个闪闪发亮的新玩具联袂出演的兄弟电影极富戏剧效果,尤其是所有活动都围绕着同孩子们分离的玩具展开。如原脚本开篇时所说:“每个人都有在童年时失去玩具的痛苦经历。我们的故事从一个玩具的视角展开,他一度失去并努力尝试寻回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跟孩子们玩耍。这是所有玩具存在的意义,也是他们存在的情感基础。”
经过反复讨论,两个主角的名字最终定为“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和“胡迪”(Woody)。每隔两周,拉塞特和他的团队就会把最新的脚本或片段给迪士尼的合作伙伴看。在早期试镜时,皮克斯制作的动画显示出了惊人的技术水平。例如有一幕,胡迪在一个梳妆台上,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影子投在他的格子衬衫上——这个效果几乎是不可能通过手工渲染来实现的。但是,要让迪士尼对情节方面满意,就难上加难了。对于皮克斯每次的演示,卡曾伯格都会推翻大部分情节,大声道出他的具体评论和意见。旁边总有一群手捧记事本的随从,确保卡曾伯格说的每个建议和奇思怪想都能得到后续落实。
卡曾伯格着力推动的一点,是要让两个主角的个性更尖锐。他说,虽然这是部叫“玩具总动员”的动画电影,但是它不应该只以儿童为目标观众。“开始的时候没有情节,没有真正的故事,没有矛盾冲突。”卡曾伯格回忆说。他建议拉塞特看一些经典的兄弟电影,例如《逃狱惊魂》(The Defiant Ones)或《48小时》(48 Hours),其中都有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不得不同舟共济的故事。另外,他一直强调他所说的“尖锐”,这意味着胡迪这个角色要对巴斯这个游戏箱里新来的入侵者更充满嫉妒、更刻薄尖酸、更带有挑衅性。“这是个玩具吃玩具的世界。”在一处情节中,胡迪把巴斯推出窗外后说。
经过卡曾伯格和其他迪士尼负责人的多轮修改,胡迪几乎被去掉了所有的魅力。有一幕,他把其他玩具扔下床,还命令弹簧狗(Slinky)来帮忙。正当弹簧狗犹豫不决的时候,胡迪吼道:“谁说你的工作是思考了,弹簧香肠?”然后弹簧狗问了一个不久以后皮克斯团队总会自问的问题:“这牛仔为什么这么可怕!”正如给胡迪配音的汤姆·汉克斯有一次感叹的——“这家伙实在太讨厌了!”
停!
1993年11月,拉塞特和他的皮克斯团队做好了电影的前半部分,并到伯班克给卡曾伯格和其他迪士尼管理层看。动画长片部门的总监彼得·施奈德(Peter Schneider)对卡曾伯格让外人为迪士尼做动画的想法一直不满,他当场宣布这个电影简直一团糟,命令停止制作。卡曾伯格也同意了。“为什么会这么糟糕呢?”他问同事汤姆·舒马赫(Tom Schumacher)。“因为这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电影了。”舒马赫直言不讳地说。他后来解释说:“他们遵从了杰弗里·卡曾伯格的所有修改意见,因此这个项目也就完全走样了。”
拉塞特意识到舒马赫说得没错。“我坐在那儿,屏幕上放映的东西令我感觉很尴尬,”他回忆说,“那个故事里充斥着一群我见过的最不开心、最尖刻的角色。”他请迪士尼给他一次机会,回皮克斯去返工。卡曾伯格同意了。
乔布斯跟埃德·卡特穆尔承担了该片联合执行制片人的角色,但他自己没有过多参与这次创作过程。对照他的控制欲,尤其是在审美和设计方面,在这件事上他的自我克制显示了他对拉塞特和皮克斯其他艺术家的尊重——也显示了拉塞特和卡特穆尔让乔布斯保持距离的能力。但是乔布斯还是帮忙协调跟迪士尼的关系,皮克斯团队也对此很感激。当卡曾伯格和施奈德叫停《玩具总动员》的制作后,乔布斯用个人资金支持工作继续进行。他也站在拉塞特他们一边反对卡曾伯格。“他把《玩具总动员》都搞乱了,”乔布斯后来说,“他想把胡迪写成一个坏人。当他叫停这个项目时,我们就把他踢了出去,我们说,‘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然后按照我们一直希望的去做。”
3个月之后,皮克斯团队拿出了一个新版本。胡迪的形象从统领安迪其他玩具的暴君式老板转变成了英明的领导者。他在巴斯光年到来后表现出的嫉妒被描绘得更值得同情,配乐用了兰迪·纽曼(Randy Newman)的歌《奇怪的事》(Strange Things)。胡迪把巴斯推出窗外的那一幕,被改写成是胡迪发起的一个小把戏引起的一场意外,其中还出现了顽皮跳跳灯(向拉塞特的第一部获奖动画短片致敬)。卡曾伯格和迪士尼公司通过了这个新版本。1994年2月,电影恢复制作。
卡曾伯格对乔布斯的成本控制意识印象深刻。“即使是在早期的预算过程中,史蒂夫对成本都非常关注,希望尽量可以低成本高效率。”他说。后来,迪士尼批准的1 700万美元的预算不够用了,尤其是在卡曾伯格要求将胡迪的个性尖锐化以后,必须要做很多重大改动。所以乔布斯只能申请更多经费来完成这部电影。“听着,我们是说好了的。”卡曾伯格对他说,“我们把运营控制权给了你,你也同意了我们提出的资金规模。”乔布斯大发雷霆。他给卡曾伯格打电话或干脆飞去找他,用卡曾伯格的话说,“只有乔布斯能那么疯狂地没完没了。”乔布斯坚持,迪士尼应该对成本超出预算负责,是卡曾伯格把最初的构思搅得一团糟,因此才需要额外返工。“等一等!”卡曾伯格反击道,“我们是在帮你。你得益于我们富有创造性的帮助,而你现在却要让我们付钱给你。”两个控制狂互不相让,争论到底谁帮了谁的忙。
埃德·卡特穆尔比乔布斯要圆滑得多,他能够解决问题。“我对杰弗里的看法比其他一些做这部电影的同事要正面得多。”他说。但是这件事确实促使乔布斯开始策划如何在未来对迪士尼有更大的影响力。他不想仅仅做个承包商。他喜欢控制局面。这意味着皮克斯未来必须把自己的资金带进项目,并且跟迪士尼重新谈判。
随着电影制作的进展,乔布斯越来越为之兴奋。他跟很多公司谈过出售皮克斯——从贺曼贺卡公司(Hallmark Cards)到微软——但是看到胡迪和巴斯的诞生,他意识到他可能即将改变电影业。当电影一幕幕完成后,他会反复观看,并邀请朋友到他家分享他的新爱好。“我都没法儿跟你说我在《玩具总动员》出品前总共看了多少个版本,”拉里·埃利森说,“到最后,这就变成了一种折磨。我还得去他家看最新的那10%改进的内容。史蒂夫执迷于把一切都做好——无论是情节还是技术,任何不完美的东西他都不会满意。”
1995年1月,迪士尼在曼哈顿中央公园一处帐篷里举行了电影《风中奇缘》(Pocahontas)的新闻发布会,乔布斯受邀参加。这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乔布斯认为对皮克斯的投资会有所回报的想法。在现场,迪士尼的CEO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宣布,《风中奇缘》的首映式将在中央公园的大草坪举行,采用80英尺高的巨幅屏幕,观众多达10万人。乔布斯本身就是表演大师,知道如何举办一场成功的首映式,但即使是他都被这个计划震惊了。巴斯光年的那句口号——“飞向太空,宇宙无限!”(to infinity and beyond)——突然看似值得留意了。
乔布斯决定,当年11月发布《玩具总动员》的时候,就是皮克斯上市的最佳时机。然而,即使那些一贯非常积极的投资银行家也都觉得不靠谱,认为那根本不可能。皮克斯烧钱已经烧了5年,但是乔布斯决心已定。“我有些紧张,我认为我们应该等到第二部电影推出之后,”拉塞特回忆说,“史蒂夫否定了我的建议。他说我们需要钱,我们可以用一半资金做电影,然后跟迪士尼重新谈合同。”
飞向太空!
1995年11月,《玩具总动员》共举行了两场首映式。迪士尼在洛杉矶历史悠久的埃尔卡皮坦大剧院(El Capitan)举办了一场,还在隔壁建了一个游乐屋,用来展示所有的电影角色。皮克斯也有一些入场券,但是当晚的活动和邀请嘉宾的名单基本都是迪士尼决定的;乔布斯甚至都没去参加。第二天晚上,乔布斯在旧金山租了与前者不相上下的雷根西剧院(Regency),举办了他自己的首映式。到场嘉宾不再是汤姆·汉克斯和史蒂夫·马丁这些影星,而是硅谷的那些大腕儿:拉里·埃利森、安迪·格鲁夫,当然还有史蒂夫·乔布斯。很显然这是一场史蒂夫的演出。他——而不是拉塞特——占据了舞台,向观众介绍影片。
这种双首映式的安排凸显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玩具总动员》到底是一部迪士尼电影还是一部皮克斯电影?皮克斯只是帮助迪士尼制作电影的动画承包商吗?抑或是,迪士尼只是帮助皮克斯出品电影的发行商和营销商?正确的答案在某个折中位置。问题是其中牵涉到的大腕们——主要是迈克尔·艾斯纳和史蒂夫·乔布斯——能否达成这样的合作关系。
当《玩具总动员》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和业界认可后,抉择变得更为艰难。影片上映第一周就收回了成本,美国国内公映的票房达到3 000万美元。接下来,该影片打败了《永远的蝙蝠侠》(Batman Forever)和《阿波罗13号》(Apollo 13),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美国国内收入1.92亿美元,全球总收入3.62亿美元。根据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es)的统计,接受调查的全部73个影评家100%都给出了好评。《时代》杂志的理查德·科利斯(Richard Corliss)称其为“本年度最具想象力的喜剧”;《新闻周刊》的戴维·安森(David Ansen)赞叹其“不可思议”;《纽约时报》的珍妮特·马斯林(Janet Maslin)认为该影片孩子和成人都要看,是“一部难以置信的智慧之作,体现了迪士尼最好的双层次作品的传统”。
对乔布斯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像马斯林这样的评论家谈论的是“迪士尼传统”,而不是皮克斯的出现。事实上,她的影评里根本没提及皮克斯。乔布斯很清楚,这是必须要加以改变的一个观念。当他和约翰·拉塞特参加《查理·罗斯秀》(Charlie Rose Show)时,乔布斯强调《玩具总动员》是一部皮克斯出品的电影,他甚至想说明这个新制片厂的诞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自从《白雪公主》出品以来,每一家主要的电影制片厂都在试图打入动画产业,而到目前为止,迪士尼是唯一一家制作出动画长片而且大获成功的。”他对罗斯说,“皮克斯现在成了第二家。”
乔布斯立场鲜明地把迪士尼说成只是皮克斯电影的发行商。“他一直说,‘我们皮克斯的人是干实事的,你们迪士尼的人都是笨蛋。’”迈克尔·艾斯纳回忆说,“但正是我们让《玩具总动员》成功的。我们帮着塑造了这部电影,我们集各部门之力,从市场部到迪士尼频道,才让这部电影一炮走红。”乔布斯得出结论:“这是谁的电影”这个根本问题,必须通过合同解决,打口水仗没有意义。“《玩具总动员》大获成功后,”他说,“我意识到,我们必须跟迪士尼重新签合同,这样我们才能建一个电影公司而不是只当个供应商。”但是为了能和迪士尼平等谈判,皮克斯必须有资金。这就需要一次成功的IPO。
股票公开发行在《玩具总动员》上映整一周后进行。之前乔布斯打赌电影定会成功,这个冒险的赌局有了巨大回报。和之前苹果公司的IPO一样,早上7点,主承销商在旧金山办公室开庆祝会,届时股票发售开始。原计划股票发行价格是14美元,以确保可以卖掉。乔布斯坚持定价22美元,这样一来如果发行成功,公司可以获得更多资金。然而事实证明,发行之成功甚至超出了他最大胆的想象,一举超过网景成为当年最大的IPO。开盘半小时,股票价格就飙升至45美元,因为买盘太多,交易不得不延迟进行。接下来,价格继续上升至49美元,并在当天以39美元收盘。
当年早些时候,乔布斯还曾经希望把皮克斯卖掉,收回他投资的5 000万美元。而股票公开发行第一天结束时,他持有的公司80%的股票价值就已经涨到原来的20多倍,达到惊人的12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苹果上市时他获得收益的5倍。但是乔布斯告诉《纽约时报》的约翰·马尔科夫(John Markoff),钱对他来说意义不大。“我的未来不需要游艇,”他说,“我做这个从来都不是为了钱。”
IPO的成功意味着皮克斯不再需要依靠迪士尼的资助才能完成电影。这正是乔布斯想要的砝码。“因为我们现在可以承担电影一半的成本了,我就可以要求一半的利润,”他回忆说,“但更重要的是,我想要品牌联合。这些电影将既是皮克斯的,也是迪士尼的。”
乔布斯飞去跟艾斯纳共进午餐,艾斯纳被他的大胆惊呆了。他们之前签的是三部电影的合同,皮克斯刚刚制作了一部。双方都有自己的杀手锏。当时,卡曾伯格在跟艾斯纳决裂后已经离开了迪士尼,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和大卫·格芬(David Geffen)一起创立了梦工厂(Dream Works SKG)。乔布斯说,如果艾斯纳不同意跟皮克斯重签合同,原定的三部影片一旦完成,皮克斯就会去跟另一家电影公司合作,比如卡曾伯格的新公司。而艾斯纳手里的砝码则是,一旦那样,迪士尼就会自己制作《玩具总动员》的续集,并使用胡迪、巴斯以及所有拉塞特创造的角色。“那就像是要猥亵我们的孩子,”乔布斯后来回忆说,“约翰一想到那种可能性就哭了。”
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方案。艾斯纳同意皮克斯为将来制作的电影注入一半资金并享有一半利润。“他不认为我们会制作出很多大片,所以他认为他给自己省了些钱。”乔布斯说,“这个安排最终对我们非常好,因为皮克斯接下来会连续制作出10部大片。”他们也就品牌联合达成协议,虽然经历了很多次讨价还价。“我最初的立场是,这是迪士尼的电影,由迪士尼出品,但是后来我让步了。”艾斯纳回忆道,“我们开始谈判迪士尼的字号多大,皮克斯的字号多大,就像4岁小孩一样。”到1997年初,他们签订了合同——未来10年制作5部影片——甚至还成了朋友,至少在当时是这样。“那时候艾斯纳还是很讲道理的,对我也还公平,”乔布斯后来说,“但是经过10年的时间,我得出的结论是,他是个阴暗的人。”
在给皮克斯股东的一封信里,乔布斯说明,所有电影都赢得跟迪士尼平等共享品牌的权利——包括广告和玩具——是这项合作里最重要的方面。“我们希望皮克斯成长为一个跟迪士尼享有同等信誉的品牌,”他写道,“但为了让皮克斯赢得这种信誉,消费者必须要知道是皮克斯在创作这些电影。”在职业生涯中,乔布斯因创造伟大的产品而闻名于世。然而,他创造伟大的公司和品牌价值的能力同样不凡。他创造了他的时代中最好的两个品牌——苹果和皮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