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好心态才是强大的正能量(3)
- 好身体,从改变德性开始
- 何裕民
- 2819字
- 2015-06-19 10:55:47
类似的案例太多了:如一肺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已十分稳定地度过了三年余,一次剧烈争吵后,下午即发现左锁骨上原已缩小的淋巴结变成了鸡蛋大小;一女性胶质瘤患者,自我感受和各种检查都已正常,唯颅内有残留瘢痕与少量积液,安全生活了两年多,因情感生活问题与先生大吵一通后,又连续争吵数日,即头痛发作,用脱水剂没能改善症状,3个月后复查,又见复发;一患食管癌的老人,用过放疗,自我感觉尚可,眠安纳佳,两年多后与人发生争吵,当即胸闷痛,且疼痛彻背,止痛剂无效,影响进食,施以中医药也未见有明显改善;一肝癌患者,康复有年,避雨时被人推倒,说了几句,反遭羞辱,一气之下,刚想发作,尚未发作,只感到恶心,旋即胃痛,呕出大口鲜血,及时送医院,发现胃底出血,住了两周医院,总算出院,哪知半年后发现肝癌复发……
总之,大怒、情绪骤然剧烈波动,对处于癌症治疗期和康复期的患者来说,都是十分危险之事,极有可能诱发难以收拾的败局。因此,须慎之又慎。
一句话:怒,绝对不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而节怒又不是简单的问题,须在认识上加强,对周遭环境做些调整,自我也要学会调控,再加上适当的中药调理。随着个性的优化,将有助于癌症的更好康复。
六、“我爱你”比什么药都强
夫妻和睦,大病变小
我指导的研究生李某曾在通州市做过一个癌症康复的社会学调查,发现家庭关系和谐、夫妻和睦的患者康复就要好得多。临床的确如此。
我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每次妻子陪丈夫、丈夫陪妻子、子女陪父母来求诊的癌症患者,以及家属倾注了全部爱心的癌症患者,其治疗效果往往要较初次陪来以后就只有患者独自一人自行求诊的要好得多。
我们追踪了40多位生存期超过3年的胰腺癌患者,90%以上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在我们看来,家庭关爱在癌症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特别是初期的癌症患者度过手术、化放疗等医疗难关中,起着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重要呵护与支持作用。
因此,适度的家庭关爱是帮助患者走出癌症阴影,追求长期稳定康复的重要一环。故要对家属强调康复期给予患者合理的家庭关爱的重要性。
多说几句“我爱你”
这里有个动人故事:2001年春节前,我应邀与上海市癌症俱乐部的同志一起赴山东教育电视台做“肿瘤康复”专题电视节目。当我们走进直播室时,一对中年男女突然走到我们面前,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是您啊!谢谢您!谢谢您!”妻子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说:“几年前就是您的一句话,激起了我们共同抗击癌魔的信心。这几年,我天天不断地对我丈夫说‘我爱你,你一定能坚持下去的’!”丈夫也激动地说:“这几年,我老伴每日鼓励我,我们的关系从来没像这些年这样好!老伴让我增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一定要活下去!”原来,他们就是几年前让我看病的那对山东夫妇。
1995年身为副主任军医的丈夫张某是内科医师(妻子则是医院护士长),被确诊患了原发性肝癌,手术后进行了介入等规范治疗。1997年6日再次被确诊为肝内复发,伴可疑的转移。当地医院认为已没有“控制”的可能,夫妻俩失望之极,前来上海求治。补做了一次介入后,主治医生告诉他们,西医治疗就此结束,只能一切听天由命了。
无奈中,他们找到了上海市癌症俱乐部,俱乐部同志建议他来找我,由我给予他中医药诊治。而第二天,也就是7月19日,我正好在上海市科协会堂做“肿瘤康复”的公益讲座。他们夫妇俩也来听了。我在讲到亲情、关爱对癌症患者战胜癌魔的作用时,强调说:“当丈夫生了癌以后,妻子不妨多说几句‘我爱你’,反之亦然。夫妻间恩爱,可以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此言一出,激起了全场400多名癌症患者的会心大笑和一片掌声,没想到这竟给他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他们完全照此践行了,而且大获成功!这对山东夫妻相濡以沫战胜疾病的事迹,让在场所有做节目的人无不感动。电视编导当即表示改编原节目脚本,把这段感人的真情故事加了进去。节目播出后,据说在全城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个故事之外,还有一个小插曲。2006年间《健康报》展开了“怎么做一个好医生”的讨论笔会,邀我写第一篇文章。我当时就讲了这个故事,强调人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我的人认为我说得很对,很有道理,包括很多医学专家和医院院长。但是,也有很多人对我的观点持否定态度,也包括一些医生与院长。有人甚至嘲讽我说:何氏认为只要用宗教方法,就能解决医学问题。其实,他们恰恰就是忘了医学一个很根本的基准点:医学,不仅仅是门科学,不仅仅是种技术,更是一门人文关爱的学问,更需要精神呵护!谁都知道:人是靠精神而活着的,这一点怎么说都不过分。因此,我最欣赏的医学格言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癌症患者来说,给予精神的支持、给予心灵的关爱,尤其重要。有的时候,这些关爱胜过一打药物。这点永远不会错!
早就有研究表明:亲人的关爱,对帮助癌症患者战胜癌魔举足轻重。在我主编的规划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中,列有专门的篇章《家庭:特殊的“医疗护理机构”》来讨论这一命题。癌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治疗较为困难,而且癌症的治疗康复要坚持很长时间。癌症的特殊性决定着患者需要有长期治疗和坚韧的思想信念。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除依赖患者本人的精神外,还需要亲人的关爱与不断激励。夫妻恩爱、亲属支持,对癌症患者能否康复至关重要。
好朋友也是“灵丹妙药”
早在1999年,L.S.Manne就应用结构方程模型(一种先进的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癌症患者配偶的支持、心理应对及心情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发现配偶的态度、行为明显影响癌症患者对待治疗的态度。配偶的支持会使患者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对待治疗。
此外,社会支持因素与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也密切相关。Karen和Weighs通过9年的随访发现: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继续得到有效社会支持的,其死亡率远较没获得有效社会支持的患者低很多。我们在通州地区对癌症患者所做的调查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所谓社会支持,这是心身医学从社会学中引进的理论。此理论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之中,人与人交往的数量与质量影响着他的心身健康及社会适应的良好与否。
就个人而言,是否有关系密切,有可以随意倾诉郁闷、交流感情、表达真实思想和苦恼,并获取情感支持、得到理解帮助的亲友,以及这类亲友数量的多与寡(6个以上为多,3~4个为中等,2个以下为寡),常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心身状态与健康水准。
如一个人有较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亲戚、朋友关系,能得到较多人的理解、支持,那他在挫折、失败、失落或生了癌以后,可以随时找亲朋好友倾诉,获得理解与情感的帮助,寻求必要的支持。如此一来,自我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就大,自我调适能力就强。反之,很容易罹患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心身疾病。而康复期的患者,若能有相应而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对他的长期康复产生积极的支撑作用。这也是我们积极倡导患者一旦身体许可,就应该及时、适度地投身有益的社会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的缘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