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

什么是天灸

天灸又称“自灸”、药物敷贴疗法、药物发疱疗法。原指将朱砂等药物点涂于穴位的方法。运用本法时,应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和适时的敷贴时间,发疱后需注意防止感染。此外还有毛茛灸、斑蝥灸、白芥子灸、旱莲灸、蒜泥灸等。

分类

白芥子灸

【概念】白芥子灸是用白芥子研末调敷有关穴位,使之发疱,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灸前准备】白芥子,研钵,醋,橡皮膏等。

【施灸法】白芥子适量放入研钵中研为细末,然后用醋调为糊膏状,每次用5~10克贴敷在穴位上,再用油纸覆盖,最后用橡皮膏固定,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疱为度;或将白芥子细末1克,放在直径3厘米的圆形橡皮膏中央,直接贴敷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疱为度。

【适应证】白芥子灸法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关节炎、周围性面瘫、胃脘冷痛、梅核气等病症。

【注意事项】

1.可根据贴后的反应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若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可提前去药,以防过度损伤皮肤;贴后微痒舒适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

2.在临床上,根据个人体质异同,若贴处皮肤痒,充血过敏者,应慎用或相应减少药量,缩短贴敷时间。

3.贴敷时勿洗冷水澡,勿过劳。除个别疼痛较重对症处理外,其余不配用任何疗法。

复方白芥子敷灸

【概念】复方白芥子敷灸是用复方白芥子膏调敷有关穴位,使之发疱,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灸前准备】白芥子,元胡,甘遂,麝香,细辛,研钵,醋,橡皮膏等。

【施灸法】复方白芥子膏制备,取白芥子21克,元胡21克,甘遂12克,细辛12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储瓶备用,此为1人3次用量。一般在夏天使用。敷灸法为,每次用上药末之三分之一量,加鲜姜汁调成糊膏状,并加麝香少许,分别摊在6块直径为3厘米的油纸上,贴敷在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以橡皮膏固定即可。每次贴灸4~6小时,10天1次,每年共敷灸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连续治疗3年共敷贴9次。

【适应证】因本法具有逐瘀血、散痈肿、除痹痛等作用,所以该法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呼吸道感染、胃脘冷痛等。

【注意事项】

1.敷药后,要固定好,防止脱落,导致敷药时间不够,影响疗效。敷药时间:一般大人4~6小时,儿童(14岁以下)2~4小时,特殊情况除外。

2.局部有过敏现象(皮肤瘙痒、皮疹、发热过甚等),可暂停敷药;若已出现水疱,也无须惊慌,可按烧伤处理。出现小水疱,外搽甲紫溶液即可;若水疱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水疱,排出液体后,再外敷无菌敷料即可。

3.敷药当天禁食海鲜、冷饮、辛辣食物或肥肉等油腻食品。

4.本方中含有麝香,孕妇和欲怀孕妇女禁用。

蒜泥灸

【概念】蒜泥灸是用生大蒜捣烂成泥敷贴穴位上,使之发疱,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灸前准备】大蒜,研钵,醋,橡皮膏等。

【施灸法】取大蒜若干(最好为紫皮蒜),捣成泥膏状。以3~5克贴敷于穴区,外以消毒敷料固定。每次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发痒发赤及起疱为度。若不需发疱可先涂凡士林保护皮肤,或缩短敷贴时间。如水疱较大,用消毒针引出疱液后,涂甲紫溶液(紫药水),加盖消毒敷料,以防感染,直至其愈合。或用大蒜适量,去皮捣泥,平铺于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上,宽厚各约6毫米,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然后用黄豆大的艾炷分别放在大椎穴及腰俞穴上,施灸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为止,这种方法称为长蛇灸。民间用以治疗虚痨。

【适应证】该法主治咯血、血证、痈疽、瘰疠、牙痛、咽喉肿痛、白癜风、疟疾、顽癣、乳蛾、咳嗽、气喘、喉痹、鼻出血、扁桃体炎、肺结核病、虚劳、痢疾等。

【注意事项】

1.小儿皮肤娇嫩,故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贴药;孕妇(尤其是早孕者)不宜使用,防止伤胎或早产。

2.穴位处有皮损、皮疹、溃疡者禁用。

3.贴敷时勿洗冷水澡,勿过劳。除个别疼痛较重对症处理外,其余不配用任何疗法。

4.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本法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易发疱,皮肤过敏者忌用。

斑蝥灸

【概念】斑蝥灸是用斑蝥研末调敷于有关穴位,使之发疱,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灸前准备】斑蝥,研钵,醋,橡皮膏等。

【施灸法】将斑蝥若干研成细末备用。取约10毫米×10毫米见方的橡皮膏,中央剪一直径6毫米左右的圆孔,敷贴在所选的穴区上,取斑蝥粉0.05~0.08克或少许,放在孔中,外用橡皮膏固定,患者不可随便取下。也可用适量斑蝥末,以甘油调和外敷;或将斑蝥浸于醋中或95%乙醇溶液中,10天后擦抹患处。一般贴膏药后4~6小时左右,局部即成灼热,待10~15分钟后从药膏上方轻轻揭开,皮上有芝麻大无色透明的小水疱3~5个,即可将药膏撕去,在揭橡皮膏时不可将水疱弄破,让水疱自然吸收结痂。3~5日后,痂皮自行脱落而无任何瘢痕。便可待小水疱融合成大水疱后,用消毒三棱针在水疱上针孔放水l~2次后,即逐渐结痂愈合。同一穴区6~7日后可进行第二次治疗。一般7~10次为1个疗程。亦可用斑蝥浸于醋中或浸于95%乙醇溶液中,10日后取液,涂抹穴区或病所。

【适应证】斑蝥灸对治疗内、外、儿、皮肤、五官等科的多种疾病均有一定疗效。对银屑病、头痛、周围性面瘫、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小儿咳喘、痛经等疗效更为确切。

【注意事项】

1.斑蝥含有斑蝥素,有剧毒,禁止口服,敷药时防止误入口、眼内。另外皮肤过敏及皮肤溃疡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年老体弱者禁用。

2.贴药后不能在强烈日光下曝晒,睡觉时必须俯卧、侧卧,防止损伤灸处而感染。倘若无意将水疱擦破,切记不能包扎,可涂点甲紫溶液,暴露局部,1~2日自愈。

3.适当休息,忌服生、冷、辛辣、海鲜等刺激物。

4.贴药后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防止出汗后,使药物脱落,影响疗效。

5.在临床上,根据个人体质异同,若贴处皮肤痒,充血过敏者,应慎用或相应减少药量,缩短贴敷时间。

6.贴敷时勿洗冷水澡,勿过劳。除个别疼痛较重对症处理外,其余不配用任何疗法。

葱白灸

【概念】葱白灸是取葱白适量,洗净后捣如泥膏状,敷于穴位或患部,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灸前准备】葱白,研钵,醋,橡皮膏等。

【施灸法】取葱白适量,洗净后捣如泥膏状,每次用5~10克贴敷在穴位上,再用油纸覆盖,最后用橡皮膏固定,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疱为度。

小贴士

或与生姜、鲜疳积草合用,共捣如膏状,于晚上临睡前敷于涌泉穴,翌日清晨取去,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或取士适量葱白捣烂,炒熨,用蜂蜜或醋调敷。

【适应证】葱白灸可治疗急性乳腺炎、小儿营养不良、小便不通、腹水、喉痛、呕吐、疥疮、牛皮癣、疮痈疔毒、术后尿潴留等。

【注意事项】

1.该疗法的施灸时间成人一般是3~4小时,小孩则贴1~2小时。

2.一般遇到起水疱,可以回医院处理。如果自行处理,则必须注意要用消毒过的针将水疱挑破。排出液体后,要涂上甲紫溶液(紫药水),再覆盖消毒纱块,或者搽烫伤软膏,防止局部感染。

3.贴敷时勿洗冷水澡,勿过劳。

食盐灸

【概念】食盐灸是将食盐研细炒热,待稍温时纳入有关穴位敷灸,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灸前准备】食盐,研钵,醋,麦麸布袋等。

【施灸法】取食盐适量,研细炒热,待稍温时敷在穴位上,每次用5~10克。再将麦麸适量加醋炒热,装入布袋中,置于盐上敷灸。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为度。

【适应证】因本法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止呕、温中散寒等作用,所以该法适用于休克抢救、胃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注意事项】

1.可根据贴后的反应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若贴后烧灼感明显,可提前去药,以防烧伤皮肤,反之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

2.在临床上,根据个人体质异同,若贴处皮肤痒,充血过敏者,应慎用或相应减少药量,缩短贴敷时间。

3.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疱,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擦烫伤软膏,忌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肉、花生、芋头、豆腐等。

4.偶尔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擦抗过敏药膏,并忌食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生姜灸

【概念】生姜灸是用鲜生姜捣烂贴敷有关穴位,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灸前准备】鲜生姜,研钵,油纸,橡皮膏等。

【施灸法】取鲜姜适量,捣烂如泥膏状,敷于穴位或患部,用油纸覆盖,橡皮膏固定。

【适应证】本法贴敷患处可治疗冻伤。

【注意事项】

1.贴药时局部皮肤应保持干燥,贴药后不宜做剧烈运动,以免药膏脱落。

2.施灸后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皮肤过敏可外擦抗过敏药膏,如症状严重,需要去医院处理。

3.贴敷时勿洗冷水澡,勿过劳。

丁桂散灸

【概念】丁桂散灸是将丁香和肉桂共研细末贴敷有关穴位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灸前准备】丁香,肉桂,研钵,橡皮膏等。

【施灸法】取丁香、肉桂各等份放入研钵中,共研细末,放入瓶中备用。敷灸时,取药粉适量,纳入脐窝(神阙穴),使药粉与脐相平,上用橡皮膏固定即可。每日敷灸1次,三日为1个疗程。

小贴士

取丁桂散适量,纳入脐窝(神阙穴),使药粉与脐相平于治,疗上硬置皮黄病豆。大小的艾炷灸之,每次3壮,每日1次,可用于治疗硬皮病。

【适应证】本法用于治疗小儿腹泻,加灸者可用于治疗硬皮病。

【注意事项】

1.14岁以下儿童贴药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年龄越小,贴药时间应相应缩短,但不能少于15分钟。时间难以掌握者,可揭开橡皮膏查看贴药处皮肤有无潮红。若患儿主诉腹部瘙痒、灼热、刺痛,随时移去天灸膏药。老年人贴药时间可适当延长。

2.施灸后会出现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等反应,施灸前应与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3.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白胡椒灸

【概念】白胡椒灸是用白胡椒研末调敷有关穴位,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灸前准备】白胡椒,研钵,橡皮膏等。

【施灸法】白胡椒适量放入研钵中研为细末,每次用5~10克贴敷在大椎穴上,再用油纸覆盖,最后橡皮膏固定。

【适应证】本法用于治疗疟疾。

【注意事项】

1.该灸疗法会使灸处出现疼痛、起疱、瘢痕等现象,因此在施治前,必须对病人解释清楚,并严格把握操作过程,避免感染。

2.孕妇、严重心脏疾患、瘢痕体质者等不宜采用该疗法。

3.施灸后出现皮肤过敏者,应停止使用该疗法,可搽抗过敏药膏,并忌食鱼虾、菠萝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薄荷叶灸

【概念】薄荷叶灸是将鲜薄荷叶捣烂,通过调敷有关穴位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

【灸前准备】鲜薄荷叶,研磨用具,橡皮膏等。

【施灸法】取鲜薄荷叶适量,捣烂如泥膏状,制成拇指头大的药团数枚,敷灸时用手指轻压贴于穴位上,用橡皮膏固定,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日敷贴1~2次,每次4~6个小时,多用于头部腧穴。

【适应证】本法适用于外感头痛的治疗。

【注意事项】

1.敷药后,要固定好,防止脱落而导致敷药时间不够,影响疗效。敷药时间:一般大人4~6小时,儿童(14岁以下)2~4小时,特殊情况除外。

2.局部有过敏现象(皮肤瘙痒、皮疹、发热过甚等),可暂停敷药。若已出现水疱,也无须惊慌,可按烧伤处理。出现小水疱,外擦甲紫溶液即可;若水疱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水疱,使之瘪后,再外敷无菌敷料即可。

3.敷药当天禁食海鲜、冷饮、辛辣食物、肥肉等油腻食物。

4.贴敷时勿洗冷水澡,勿过劳。除个别疼痛较重对症处理外,其余不配用任何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