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封建割据的形成与西北邻国的入侵

奥朗泽布去世后一二十年内,印度就形成了封建割据局面。莫卧儿朝廷依然存在,但实际管辖范围越来越小。30年代时在北印、西印还保有大片领土,到50年代只剩下德里、阿格拉一隅。奥朗泽布的后继者们对到处崛起的分立势力无力征剿,所能做的,只是设法多保留一些地盘和尽力抵御马拉特人的势不可挡的袭击。伊斯兰教大札吉达尔们效忠朝廷者极少。奥朗泽布之子巴哈杜尔·沙在位期间(1707—1712年),把剩下不多的王室领地尽量地分给他们,以换取支持。贾汉达尔·沙随后的暂短统治(1712—1713年)由于其挥霍无度和滥赐权臣,把帝国全盛时期积累的财富耗费殆尽,结果国库空虚,维持军队和行政机关的经费枯竭。大封建主们拉帮结派,明争暗斗,争夺对皇帝的控制权。主要有三派:一派是从中亚来的逊尼派贵族,称为土兰派,一派是从伊朗来的什叶派贵族,称为伊朗派,这两派统称为莫卧儿人;另一派称为印度穆斯林派,主要是在印度定居已久的穆斯林。三派相互倾轧的结果,是接连不断的废立皇帝。从1707年到1837年,换了14个。1719年就四易帝位。这14个皇帝中被杀、被废、被弄瞎眼的就有4个。至于因争夺王位而在兄弟间互相杀戮的,更屡见不鲜。这些贵族派别在相互斗争中有时还利用帝国以外的势力,以壮大自己一派的力量。莫卧儿后期诸皇帝既多是被作为傀儡举立起来,也就多为懦弱无能之辈或沉溺酒色之徒,个别想自主的,也被废黜。朝廷被残留下来,并不是因为它还有生命力,而是因为它还有作傀儡的价值。在宫廷权贵间、割据势力间的争夺中还没有哪方具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每一方都要利用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朝廷事实上只是个空躯壳。

通过不同途径出现的独立、半独立的封建国家18世纪20—30年代就有了一批,40—50年代更多。这时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一些新出现的封建国家由于对外征服,疆域越来越大,如马拉特联盟、迈索尔等;另一方面,在统一瓦解后的极端无政府主义局面中,大小封建首领和冒险家只要有可能就霸踞一方,坐地为王。昔日大一统的国家到50年代真正成了群龙无首的一盘散沙。

50年代较大的封建国家有:

马拉特联盟它是在反对莫卧儿帝国统治的起义中立国,在对外扩张中发展,由单一的马拉特国家演变成马拉特联盟的。40—50年代其统治范围已包括几乎整个德干高原和印度斯坦大部分地区,一度连德里的朝廷也在其控制之下,成了印度封建割据势力中领土最广、势力最强的国家。

马拉特人17世纪处于比贾普尔国家统治下,大部分是农民,有部分小封建主,少数人在比贾普尔朝廷中担任高中级官职,被授予札吉尔。比贾普尔与邻国在马哈拉施特拉连年征战,使农民破产。17世纪后半期莫卧儿帝国开始征服这里,对马拉特农民的剥削更加沉重,马拉特小封建主的利益也受到损害。农民要求减轻负担,小封建主要求维护和发展他们的经济力量,这一切只有摆脱外来封建主的统治才有可能。这样,他们便在建立马拉特人独立国家的口号下联合起来,西瓦吉成了他们的领袖。奥朗泽布打击印度教的政策只是加强了他们反抗莫卧儿征服和统治的决心。

西瓦吉的父亲在比贾普尔朝廷中做官,获得了大片札吉尔领地。西瓦吉住在浦那领地上,正是在这里,他反映小封建主和农民的要求,开始采取了行动。17世纪中期,他用谋略把周边封建主的领地夺过来,建立了连成一片的领地。这种行动自然为比贾普尔统治者所不容,也是正在征服这里的奥朗泽布所不愿看到的。两者都派来大军征讨。西瓦吉一度失败,割地求和。到1670年又恢复作战,收复失地,转入进攻,打到莫卧儿帝国境内,占领部分地区,同时又给予比贾普尔军队多次重创。1674年,西瓦吉隆重宣布建立马拉特国家,自己加冕为国王,以赖加尔为首都。他利用莫卧儿帝国忙于与比贾普尔交战之机,继续扩大领地,把势力伸展到南印坎纳拉和卡尔纳提克等地。奥朗泽布征服了比贾普尔和高康达后,倾其全力进攻马拉特国家。这时西瓦吉已去世(1680年),他的儿子和继承人沙姆布吉抵挡不住,国土大部分被占领,他本人也被俘并被处死。但是,马拉特人不久又恢复了元气,再度开始对莫卧儿帝国的战争。马拉特军队到处出击,不断取胜。奥朗泽布亲率大军夺取一个个堡垒,但只要他离开,堡垒就又失去。这场战争无止境地迁延下去,耗尽了莫卧儿帝国的财力物力。

马拉特人所以能取胜,是因为西瓦吉采取了减轻农民负担,依靠农民作战的政策。他驱逐了伊斯兰教札吉达尔,废除了包税制,改为国家直接征税,建立地籍簿,防止收税中的营私舞弊。这些措施把地税额减少到只占产量的30%—40%,国家的收入反而稍有增加。西瓦吉的军队由农民构成,战争的解放性质和西瓦吉的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使这支军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它打起仗来相对机动灵活,能深入敌后,能随时分散与集中,应付自如,出奇制胜。马拉特人获胜还因为它内部相对团结一致,这不仅因为这时马拉特人还很少大封建主,还因奥朗泽布实行的宗教压迫政策大大加强了他们团结对敌的决心。

进入18世纪后,马拉特人的战争性质发生变化,成了侵略和掠夺战争。他们利用莫卧儿中央政权衰落,深入莫卧儿帝国腹地,掠夺财富。莫卧儿统治者抵挡不住,只好与之订约,同意马拉特人在德干征收乔特(四一税)。马拉特人在马哈拉施特拉以外的统治,并没有采取任何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其军队的侵袭掠夺,激起各地人民的憎恨。

随着战争性质的变化,马拉特国家也演变成了马拉特联盟。在对外扩张中,马拉特军队的高级领导人(原来多为小封建主)上升到权力高峰,贪婪欲望也急剧膨胀。1713—1720年,马拉特国家由佩什瓦(首相)巴拉吉·维斯瓦纳特执掌大权,他去世后其子巴吉·拉奥一世继任佩什瓦。佩什瓦职位变成世袭,佩什瓦事实上成了马拉特国家的统治者,并把马拉特人居住的地区变成自己的世袭领地。此前,马拉特国家恢复了札吉尔制,那些在战争中征服大片领土的军事首领们,其征服土地都被作为札吉尔分封给了他们,且授予世袭统治权力。这样,这些首领变成了有统治权的大封建主,从而也就成了马拉特国家内的半独立王公。他们对中央政权的义务是纳贡和提供军事服务。而在事实上,纳贡几乎没有实现,至于提供军事服务,那仅仅是在与自己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才实行。这样的半独立王公有信地亚(在瓜辽尔)、霍尔卡(在印多尔),朋斯拉(在那格浦尔)和盖克华(在巴罗达)。这个转变发生在18世纪20年代,从这时起,马拉特国家就演变成马拉特联盟,在浦那的佩什瓦成为联盟的最高领导人。

马拉特诸王公为了掠夺目的分别四出征战,使马拉特联盟的国土越来越扩展,德里也在它控制之下。然而,这个极大地膨胀起来的国家,其不可一世只是外表,内部却已蕴藏着深刻危机。札吉尔是世袭的,这满足了大封建主的土地私有倾向,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国家的分裂。对外大量掠夺虽使他们在内部压迫农民方面稍有放松,却使广大非马拉特居住区的人民陷于极端困苦之中,阻碍了那些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到处掠夺也腐蚀了军队,军官热衷挥霍,士兵纪律松弛,军队出征,跟随的各种仆役越来越多,机动性丧失殆尽。莫卧儿帝国后期的许多弊端都在马拉特联盟身上重演。它的政治前景阴霾密布。

旁遮普锡克教徒国家锡克教原是印度教的异端,后形成为独立的宗教。它产生于16世纪,是虔诚运动的一支,当时主要是反对印度教的弊端如偶像崇拜、婆罗门特权地位、种姓制度等,主张人人可对神祈祷,在神面前人人平等。还认为印度教、伊斯兰教没有根本区别,主张团结、亲近。最初,得到阿克巴大帝支持,被赐予土地,阿姆利则城和著名的金庙就是那时建立的。宗教首领称为古鲁。第一位古鲁也即锡克教创始人叫那纳克。教徒居住区被划分为教区,由古鲁的代表领导。由于教徒日益增多,古鲁权势增大,开始觊觎世俗政权,古鲁职位也由传让制改为世袭制。哈尔·哥文德(1606—1644)任古鲁后,自称真理国王,以腰佩双剑象征拥有宗教和世俗全权,建立了骑兵队伍,结果遭到莫卧儿统治者镇压。后来的古鲁继续斗争,有的被处死。1675年,戈宾德·辛格被立为第十任古鲁后,积极准备与莫卧儿帝国作战。这时正是奥朗泽布实行宗教迫害时期,戈宾德·辛格坚决反对这种政策。成千上万农民手工业者加入锡克教,不但反对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也反对教派内日益发展的宗教封建势力。在群众推动下,1699年戈宾德·辛格宣布建立锡克教徒公社,把古鲁的权力转交公社,公社内部实行民主制度,所有成员一律平等。他要求每个锡克教徒在名字上加上“辛格”(狮子之意)一词,要求人人蓄长发长须、佩剑、穿短裤、戴梳子和铁手镯,以此来加强教徒的教派自我意识和认同感。戈宾德·辛格宣布要粉碎压迫者莫卧儿帝国,建立一个从白沙瓦到拉合尔的锡克教国家。在他领导下,锡克教徒英勇作战,武装力量最多时达8万人,多次打败奥朗泽布派来镇压的军队。然而,他本人1708年被帕坦人杀害,起义受挫。他是最后一位师尊。此后,被推举为领导人的班达继续领导反对莫卧儿帝国的斗争。参加起义的下层人民数量更多。1710年锡克军队大败莫卧儿军,占领了锡尔欣德全境,赶走莫卧儿帝国官吏和当地封建主。班达又率军向拉合尔逼近,但未能攻下这座城市。莫卧儿统治者接连派大军前来征讨,锡克教军队最终战败,班达被俘并被残酷处死。锡克教徒的宗教狂热妨碍了他们吸收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农民参加斗争,这是起义受挫的重要原因。但是锡克教徒的起义只是暂时被镇压下去,到18世纪30年代他们又重新开始了斗争,在阿富汗人入侵时不断给侵略军以打击,60年代逐渐占领了旁遮普全境。军事领袖们在领土上建立了锡克教国家。

孟加拉、奥德、海德拉巴、卡尔那提克这些都是莫卧儿帝国的省督据地自立形成的国家,虽未公开宣布脱离莫卧儿帝国,实际上都是独立国家。孟加拉国家的奠基人是穆尔希德·库利·贾法尔汗,他是1717年被朝廷任命为省督的。他实行一系列内政改革,加强他的中央权力和军事实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取消札吉尔制,把札吉尔变成国有土地;保留柴明达尔制,依然让柴明达尔负责征税;军人改为由国家供养,统一指挥。他的王朝1740年被阿利瓦迪汗篡夺,但政策依旧。孟加拉是印度经济较发展的地区,孟加拉国家的版图还包括比哈尔、奥里萨。马拉特军队年复一年袭击,阿利瓦迪汗抵抗不住,只好同意缴纳120万卢比的年贡,并把奥里萨部分地区的岁入让与他们。奥德王国的创立者是萨达特汗,他是1724年被任命为奥德省督的。奥德和莫卧儿朝廷还保留较多关系,后来的省督苏查-乌德-朵拉名义上是莫卧儿帝国的首相。海德拉巴王国的创立者是米尔·卡马尔-乌德-丁。1713年他被莫卧儿皇帝法鲁克西雅尔任命为德干总督,并被授予尼扎姆-乌勒-穆勒克·巴哈杜尔·法特·姜格的称号。1722年,他在朝廷中任首相,因与朝臣不和,1723年未经皇帝允许,擅自离开德里去德干,后迫使皇帝承认他为德干副王。大约从这时起,他就事实上处于独立地位,奠定了海德拉巴王国的基础。卡尔那提克原为德干副王统辖下的一个省,由省督治理。在海德拉巴事实上成为独立国家后,卡尔那提克事实上也获得半独立地位,不过海德拉巴的尼扎姆仍力求保持对它的控制。上述这些国家在实际独立后基本上遵循以往的政策,实际上是莫卧儿帝国的缩影和碎片。只有孟加拉有些变化,但其改革成效有限,没有特别的起色。

迈索尔这是莫卧儿帝国解体中印度教首领建立的一个印度教国家。在随后的演变中,王公逐渐被剥夺了实权,大权掌握在军队司令手中。1760年起,军队司令由一个穆斯林将领海德尔·阿里担任,他成了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海德尔·阿里实行军事改革,废除了札吉达尔养兵制度,由国家招募军队,统一发饷,统一训练,统一指挥;用高薪聘用欧籍军官,教授新的战术,按欧洲军队方式训练;除增强骑兵外,重视步兵,配备火炮,又建立炮兵部队。结果迈索尔军队成了印度诸王公中装备最优良的军队,人数约为55000人,内步兵26000—31000人。海德尔·阿里用这支军队积极向四周扩张,兼并很多小封建首领的领地,使迈索尔成为南印最强的国家之一。势力最盛时,北抵克里希那河,南跨科佛里河,东部与卡尔那提克接壤,西部到达海岸。

这些封建国家无论是印度教的,还是伊斯兰教的,没有哪个再搞宗教迫害了,但也没有哪个采取了符合经济发展新趋向而又能保持国家统一的政策。所以,它们和莫卧儿帝国后期一样缺乏生气。

18世纪上半期,这许多封建国家在不同地区彼此无休止地征战,争夺领土、资源和地区霸权。大国周围的小国首先是牺牲品,大国之间也直接交锋。争夺最激烈的地区是印度斯坦和南印度。在印度斯坦,主要的争夺对象是莫卧儿帝国残存的领土。马拉特联盟是主要觊觎者,洛希尔坎德、奥德也参与争夺。在巴吉·拉奥任佩什瓦时(1720—1740年),马拉特人占领了古吉拉特、马尔瓦、比拉尔和冈德瓦那,劫掠了京畿地区。1758年马拉特人又发动进攻,一度占领德里。在南印,争夺主要发生在马拉特联盟、海德拉巴和迈索尔之间,三者除争夺周边小国领土外,经常互相征伐,占领对方领土。马拉特人军事力量较强,海德拉巴屡遭失败。马拉特军队还曾蹂躏卡尔那提克。迈索尔对外扩张不可避免地与马拉特冲突。1757年马拉特军攻占迈索尔大部分地区,迫使对方割地赔款。马拉特联盟兼为南北两个争夺中心的主角,其雄心是重新征服和统一印度。正如1720年佩什瓦巴吉·拉奥所说,要让马拉特国旗“从克里希那河飘扬到印度河”。然而,它其实是色厉内荏,只能在侵袭、掠夺上逞威风,绝没有征服和统一印度的力量。

印度的内乱对西北方邻国伊朗、阿富汗统治者是个极大诱惑。1738年,伊朗国王纳狄尔沙率5万大军入侵印度,占领白沙瓦,翌年兵抵德里。莫卧儿军队战败,皇帝穆罕默德沙投降。纳狄尔沙纵兵洗劫德里,屠杀居民2万,抢走财富价值7亿卢比,包括沙·贾汉的那个价值连城的孔雀宝座。10年后,阿富汗国王阿赫迈德沙·阿卜达利又步纳狄尔沙后尘大举入侵。1748年起的10多年中,阿富汗军队先后12次侵入,多次到达德里,其劫掠破坏程度较狄纳尔沙更为严重,运走的掠夺物价值无法估计。兵祸连年的印度又遭此反复洗劫,国穷财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阿富汗人入侵对希望在北印度建立霸权的马拉特人是个严重挑战。为了挽回威望,为了把阿富汗人驱逐出印度,马拉特人组织了一支45000人的大军,在萨达西夫·拉奥·巴奥统率下北上,迎战阿富汗人。马拉特军队已丧失了昔日的战斗力,又无任何盟友可资依靠,而阿富汗人却得到北印一些穆斯林王国统治者的支持。1761年1月14日,马拉特军与阿赫迈德沙·阿卜达利率领的阿富汗军(加上印度盟友提供的军队共6万人)在帕尼帕特决战,马拉特军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主帅阵亡。这次战役使马拉特人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这个雄心勃勃要统一印度的国家从此无力再振雄风。阿富汗人也未能在印度立足,由于国内政局不稳,也由于不断受到锡克教徒军事力量的袭击,侵略军最后不得不撤出印度。

印度的割据势力互相削弱,这种形势正好为英国侵略印度提供了便利。正如马克思所形象地描绘的:“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特人打倒,马拉特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

§§第三章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进入印度与英国征服印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