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殖民政策新阶段对印度的影响

殖民政策新阶段的特点可归结为:通过对印度进行开拓和殖民主义改造,积极地为实现英国工业资本的剥削和统治创造条件。开拓和改造在经济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同时进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印度成了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资本家得以通过不平等交换无穷无尽地榨取印度财富;政治上,殖民统治得到强化,并在印度人中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基础。

这种开拓给印度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

英国商品进军打垮了印度一些传统的、获得相当发展的手工业部门,破坏了原有的生产力,同时使千百万手工业者失去了谋生手段。昔日著名纺织中心达卡,到19世纪40年代,人口由15万减至2万。另一纺织中心贝拿勒斯,到50年代至少有15万人成了无固定职业的赤贫。连总督丙丁克也承认,纺织工人的尸骨漂白了印度斯坦平原。土地兼并和高利贷盛行使成千上万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承受地主的苛重剥削。在17世纪的西方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失去生产资料的手工业者和农民被吸收到新兴工业部门。在印度,大量财富外流而不是用于在国内扩大生产投资。既没有新工厂创建,就没有大量吸收失业手工业者和失地农民的途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悲惨的色彩”。

商业是发展了,但其背后是印度更多财富被掠走。由于英印贸易是不等价交换,贸易越发展,印度受榨取越重。从贸易构成上说,也是不平等的。印度提供的是原料,输入的是工业制品,形成了工业英国、农业印度,城市英国、乡村印度这种人为的不合理的分工,使印度成了英国的农业附庸。就内贸说,其发展不是城乡间、地区间社会分工自然增长的结果,而是围绕着销售英国产品和收购出口原料这个轴心进行,传统的互通有无的商业联系被打断或遭削弱。这样一种内贸的发展实质上是为外贸服务的。外贸发展不是内贸发展的延续,内贸倒成了外贸的附属品,这是反常的、畸形的。无论外贸内贸,占统治地位的都是英商,印商只取得一个小伙伴的地位。

殖民者的开拓、改造作用也带来了另一面结果:印度社会长期保持的自然经济被冲垮,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农业、手工业的直接结合一向是自然经济赖以维持的枢纽,这个枢纽无论在家庭范围,还是在村社范围都遭到破坏。村社是自然经济的外壳,对自然经济的保持起维护作用,这个组织形式也因地税制的实行、商品经济渗入农村以及土地买卖的发展而成为过时之物,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交通建设的进步使内地开放,地区闭塞局面开始打破。这一切,正像马克思所说,深深触动了印度社会的根基,造成了印度历史上一场空前未有的、真正的、最大的“社会革命”,没有这场革命,印度社会的较快速度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拓和改造同样产生两面结果。对印度文明不加分析的鄙视、排斥,通过各种途径把民族虚无主义、自卑感和崇洋媚外心理灌输到人们心田,对年轻一代,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成长产生了严重的毒害作用。有不少从学校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成了这一攻势的俘虏。这个危害是深远的,影响到印度后来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和对封建陋习的批判,对推动印度知识界实现思想变革,又有积极意义。30—50年代英国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政策形成了一股西方资产阶级文明对印度传统思想的强大冲击波,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进攻,是新价值观对旧价值观的进攻。正像商品进军深深触动自然经济的根基一样,西方文明的冲击也深深触动印度传统观念的根基,为未来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土壤。

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把殖民主义推上东方国家历史的前台。对殖民主义的作用究竟应怎样看待?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正是伟大的理论家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第一个对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和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作了精辟分析。1853年,他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提出了殖民主义双重历史使命的科学论断。他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就为学术界研究殖民主义提供了一把入门的钥匙。运用这个观点考察、分析英国统治印度以来的殖民政策及其影响,就可以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实现对印度的剥削、榨取过程中,已经不自觉地在开始实现马克思所说的双重使命。如果说在前一段原始积累性质的政策中,人们看到的主要是表层掠夺,其影响还模糊不清,那么,殖民政策新阶段使其双重使命都得到了初步显现。到50年代,显现最突出的是前一种即破坏性使命,但是后一种即建设性使命也初见端倪,正像马克思所说:“他们的建设性的工作在这大堆大堆的废墟里使人很难看得出来。不过这种建设性的工作总算已经开始做了。”两种使命这是西方殖民者无论意识到与否都必须去实行的,因为舍此殖民主义的剥削目的就无法实现。他们能够做到这点(或多或少),因为与以往的外来侵略者不同,他们的文明水平高于被侵略国家,不会被当地文明同化,而会以自己的文明影响被征服者(各殖民国家会有不同)。殖民主义者在东方国家所实行的一切都是为它的“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但是在追逐私利中,却促进了东方社会的变动、发展,甚至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革命”,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是我们从事研究工作时必须很好把握的分析方法。

§§第七章 早期反英起义和资产阶级启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