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迈索尔被征服

经过一段时期巩固和积蓄力量后,从1790年起,公司开始了在南印的征服行动。从这时起,他们总结以往教训,采取集中力量集中打击主要目标的战略,首先要征服的是迈索尔。

从第二次英迈战争中英国人看到,像迈索尔这样坚决抗英的国家,要征服它只有借助印度王公的力量,特别是马拉特联盟的力量。用印度王公打印度王公,是它的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政策的进一步运用。

第二次英迈战争后,迈索尔又和马拉特联盟、海德拉巴为争夺领土发生战争。英国人乘机插手,以共同瓜分迈索尔的领土为诱饵,把马拉特联盟、海德拉巴拉过来。1790年7月与两国签订了反迈索尔的盟约。马拉特联盟、海德拉巴答应各派1万人和英军一同行动。有了这样的准备,英国人于1790年发动了第三次英迈战争(1790—1792年)。提普苏丹率迈索尔军民英勇抗敌。他作战勇敢,有“迈索尔虎”之称,但由于四面受敌,寡不敌众,在首都被围困的情况下,不得不求和。1792年3月订锡林伽帕丹条约,赔款3300万卢比,割让领土一半,由英国人、马拉特联盟和海德拉巴瓜分。在签订条约时,提普痛切地对马拉特联盟军队统帅哈里帕恩特·拉奥说:“你应当明白,我并不是你的敌人,你的真正敌人是英国人,你必须提防他们。”可惜马拉特人听不进去。英国人获得了库尔格、马拉巴尔、丁迪古尔、巴拉马哈尔等大片领土,将其并入马德拉斯和孟买管区。马拉特联盟、海德拉巴各分得一部分,不久两者又自相火并,海德拉巴被打败,割出一半领土给马拉特联盟,从此失去南印三强之一的地位。海德拉巴为对付马拉特人,接受英国驻军,订立了军费补助金条约(1798年),成了英国公司的附属国。

第三次英迈战争后,英国人由于要取得时间消化这次征服成果,又重弹不干涉政策的老调,有几年时间没有新的行动。在这段时期里,提普励精图治,大力扩充军队,革新内政,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准备最后决战。他改编军队,进一步扩充步兵,配备火枪,在法国军官帮助下,建立军事工场,制造火枪、大炮;由于缴纳赔款和供养大量军队的需要,把地税提高了30%,关税提高7%以上;设立各种国营作坊,生产紧缺商品;力图把商业置于国家监督下,打击走私,稳定市场;鼓励扩大耕种面积以增加农业收入;没收了一部分有叛乱行为的封建主的地产。这些措施使国库得到充实,军力得到加强。提普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谋求法国和伊斯兰教国家的支持。他派使者去法国,为取得革命的法国的好感,特地在锡林伽帕丹成立了雅各宾党人俱乐部,在提普本人参加下,这个俱乐部成员栽种自由树,向“公民提普”表示祝福。提普苏丹还向阿富汗和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求援,希望得到穆斯林世界的帮助。但所有争取外援的活动都没有成功。提普这些内外措施表明,他是一位有作为的、抗英最坚决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所以至今一直被印度人民尊崇为民族英雄。他的措施得到人民拥护,但是封建上层中的一部分人由于特权受到损害,心怀不满。

英国人在几年时间内为新的进攻作了充分准备。1799年2月新任总督威尔斯莱借口法国已派出舰队来迈索尔而发动了第四次英迈战争(1799年)。英国政府全力支持,让他掌握一切可以拨归他使用的政府兵力。海德拉巴作为英附庸参战。马拉特联盟虽未出兵但表示支持英人。迈索尔领土在1792年已缩小一半,此时三面受敌,形势极为险峻。但全国军民准备誓死战斗,抵抗侵略。这一次,英国人除军事进攻外,还采取了在孟加拉的做法,从迈索尔内部收买不满的封建主做内应。结果,出现了一个内奸集团,为首的是首相普尔纳亚和轻骑兵司令卡马尔-乌德-丁。战争开始后,尽管提普奋力领导抗战,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这个盘踞高级指挥岗位的内奸集团用隐瞒军情,提供假情报,故意违抗军令等手段破坏提普的军事指挥,对前线将士抗击敌人有力者不仅不鼓励,反而申斥。结果使英军得以长驱直入,提普军队两次迎敌都被击败,不得不退守首都。英军5月4日用大炮轰开城墙,冲入城内。当提普苏丹指挥军队与敌人肉搏时,这个内奸集团竟下令关闭内城城门断绝他的退路。提普力御强敌,战死沙场。内奸们在塔楼竖起白旗,向英军投降。迈索尔最终沦亡。迈索尔宫廷史家认为,这最后的决战不是败于战场,而是败于内奸集团的叛卖,是这个集团“把提普苏丹出卖给英国人,到处阻碍他的行动”。迈索尔领土大部分被英人兼并,海德拉巴得到一些,少部分留下,扶植原印度教王公的后裔——一个幼童为王。作为犒赏,普尔纳亚被任命为摄政王,保留首相职位,事实上成了无冕王,其他叛徒也一一加官进爵。迈索尔与英人签订资助条约,一支英军驻此,由迈索尔供养。

迈索尔的沦亡使英国人实现了对德干地区以南的印度的征服。这一成功,把他们推上了与马拉特联盟最后争夺德干地区和印度斯坦统治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