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以待己心待人,以爱己心爱人(1)

这种感觉,是一份难以言传的惬意和舒坦。这份惬意和舒坦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接纳和理解。

以貌取人不如诚心待人

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同,自己受到的影响也不同。看重外貌的人只看到表面现象,能托起你一生的,除了你的智慧,还有你的诚恳。

以貌取人是一种流于肤浅的、表面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偏离了尊重与平等的衡量标准,而诚心待人是一种真诚的待人心态,是基于尊重和平等的标准来对待他人。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接触衣着光鲜相貌俊俏的人,对于那些衣衫褴褛相貌丑陋的人,很多人都会远离,这是一种以貌取人的做法。

仅仅依靠外貌判断一个人是不对的,佛说:众生皆平等,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所以对待别人的态度也就不同了。

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同,自己受到的影响也不同。看重外貌的人只看到表面现象,怎么能平等待人呢。

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求文殊菩萨现身,为他加持。

有一天,迦罗越准备了丰盛的斋宴来供养僧众,并在宴席的最前方放置了一张高大精致的座椅,希望庄严的文殊菩萨慈悲应供。没多久,在前来应供的僧众中,有一位其貌不扬的跛脚老人,身上披挂着破破烂烂、长短不齐的衣服,他的衣着如此地邋遢不堪,脸看起来也很脏。这位跛脚老人正一拐一拐地走向前方的华贵座椅,准备就坐。迦罗越看到这个情形,觉得这个座位应该是文殊菩萨坐的,一个邋遢的乞丐不能坐上去,他就把老人从座椅上拉下来,要他到旁边的座位去吃饭。

不一会儿,老人又一拐一拐地上去坐。迦罗越再次上前把老人拉下来。可是不到一会儿,老人还是拐回到大座椅上去坐。就这样拉拉扯扯了七次,老人不再走回高座,找了一处角落席地而坐,迦罗越终于松了一口气。斋僧之后,迦罗越就到佛寺中恭恭敬敬地礼拜,并用今天供僧的功德,虔诚祈愿:愿以斋僧功德回向今世即能得见文殊菩萨现身加持,令自己得大智慧。

整整忙碌了一整天,疲惫的迦罗越从佛寺回家后,就倒头见到我,希望我去应供吗?为了满你的愿,今天我亲自现身应供,可是你却每次都把我从椅子上拉下来,一共拉了七次,为了不让你起烦恼,我只好到角落去用斋了。”

此刻,迦罗越猛然从梦中惊醒,坐了起来,想到斋僧时一直要坐上高座的跛脚老人。原来那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慈悲的示现,自己不但没上前礼拜,还有眼不识泰山,将菩萨一次又一次地请下座来!迦罗越愈想愈懊恼,愈想愈后悔:“唉!都是因为我习惯从外表去分别,才会当面错过大善知识。今天文殊菩萨以这样的外貌示现,不正是在教化我不能以貌取人吗?教化自己心性才是真实可贵的。能够面对种种外境不起任何分别、执着、便是真正的大智慧。”

迦罗越想求得文殊菩萨的大智慧,对文殊菩萨顶礼膜拜,一心祈求菩萨现身为自己加持,后来却因为以貌取人便错过了见文殊菩萨的机会,因此任何时候都要切忌以貌取人,我们应该以诚心待人。

虚云大师说过:“天堂地狱息,心皎月圆孤。了兹平等性,凡圣本无殊。”只不过圣人们平等、诚心实意地待人,以真心换来了真情,从而得到了众生的尊重。虚云大师还曾说:

真心自显,自佛即证。”诚心待人就像植一棵树能给世界一片绿荫,给人心一片清凉。在我们诚心待人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才不会为虚假的感情所激动,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心去体会内在,我们因此才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虚云大师的弟子具行大师是个其貌不扬的人,时常受到其他佛僧的欺负,虚云大师并没有因此而瞧不起他,反而教他佛法,具行大师在师傅的鼓励和帮助下,依靠自己的悟性成为了众人景仰的僧人。就是因为虚云大师不以貌取人,使得具行更进一步接近佛祖,诚心念佛成就了自己。

虚云大师曾云:“众生因迷住真心,故起惑作业,纷纷扰扰,此纷扰中有无量痛苦在。”

只有诚心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才会免去纷扰的痛苦。

切莫仗势欺人

得势时得人心,失势时得人助;得势时仗势欺人,失势时遭人唾。做人要懂得给自己留后路。

得势时得人心,失势时得人助;得势时仗势欺人,失势时遭人唾。这是得势之时两种不同的待人态度造成的不同影响与后果。所以即便人此时有势力也不要欺压别人,要以平等心待人。

仗势欺人给人的印象极不好。比如,力气大的人依仗自己的力气,对别人进行欺辱;权势大的人摆官架子,利用职权去欺辱人;有金钱的为富不仁,利用钱财欺辱人;有名声的借助自己的名气制造声势,利用自己的声望去欺压人等等。

人们就是因为有了权势荣誉后,才出现了高人一等的心态。有的人在得势后,称王称霸仗势欺人。但是,他们也会有失势的时候,在得势时欺辱别人,失势后就会遭人唾弃。

势都会如云烟般随风消散,所以请不要去计较那些荣誉权势,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虚云大师曾开示:“除人我,无彼此。冤亲平等忘誉毁。”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不要因为有了荣誉、地位、钱财和权势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并且依仗着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去欺辱别人。平等不变,离差别相,无圣无凡,非善非恶,真实如常,不变真如也。即使很有势力也不要欺压别人。

虚云大师也曾说:“妄分人我不平等,害物害生如草芥。每日思量贪嗔痴,沉沦邪僻归淘汰。杀盗淫妄肆意行,傲亲慢友分憎爱。呵风咒雨蔑神明,不知生死无聊赖。出牛胎,入马腹,改头换面谁歌哭。多造恶,不修福,浪死虚生徒碌碌。入三途,堕地狱,受苦遭辛为鬼畜。古圣贤,频饶舌,晨钟暮鼓动心曲。善恶业报最分明,唤醒世人离五浊。不要依势随意地去伤害、欺辱别人,否则会遭到因果的报应。”

有这么个小例子:浙江省的中部有一位书生,靠着申商和韩非的刑名之学在江西非常吃香。他经常接受太守的聘请,去做法律顾问。他跟太守处得非常好。遇到县里的诉讼案,就提到府郡亲自审讯。当时有一位寡妇,被匪徒调戏。寡妇屡次拒就又控告到府衙,太守发现寡妇被冤枉,重重地惩罚了匪徒,这件案子才结。

太守坐堂审案时,那位书生站在屏风背后,看见寡妇的姿色对其动了心,他想要娶那位寡妇为侧室,寡妇不肯,于是书生强行行聘。寡妇因为那位书生是府衙的幕僚,势力很大,无法抵抗,她害怕自己被强暴,所以自缢而死。

寡妇死了三天后的早晨,那位书生不开门,大家撞开门进到室内,发现他手里拿着利刃,砍断自己的脖子,血流满地,倒在地面上死去。

书生依仗着自己是府衙的幕僚,想强行娶那位寡妇为侧室,最后竟然导致恶果的产生,使自己也失去了生命。大师曾对众人说过:“因果不昧,曾种恶因,必感恶果。若明此义,则日常生活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无明贡高习气毛病,都无障碍,自易入道了。”

依仗权势对别人进行欺压,最终导致了恶果,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欺压别人。

先度自己,再度他人

人的智慧不在别处,就在自己心里,只有把自己的事做得事事明了,才能明白什么是智慧。

佛门有句老话,“学佛一年,佛在跟前;学佛二年,佛在西天;学佛三年,佛化云烟。”

智者修行不是走个形式,而是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一天,希运禅师刚刚踏入禅堂,云游的僧众就围了过来,希望可以得到开示。

希运禅师问:“你们想得到什么啊?还是赶紧离开吧!”说着,他用手中的禅杖往外轰众人。

但是慕名而来的众僧却不肯离开。希运禅师只好坐下来,说:“你们这些人根本就不配让人开示。表面上看来,你们在行脚修行,看到有千人的禅院就蜂拥而至,听说某人已经开悟就赶过去希望得到开示。但是这看我是否有所领悟。你们如果真心向佛的话就要振作精神。”看僧众们一脸茫然,禅师继续说道:“如果你们连自己的事情都没有搞明白,只知道一味学习别人的言语,然后将听到的东西大肆宣扬,说自己已经悟道。难道这是真的悟道了吗?”

“你们不应该在我这里浪费时间,更不要轻率从事,空过了一生,要不然只会让人讥笑。如果你们明白我说的话,那就赶紧离开这里。”

智者之所以为智者,并不是因为他们能从外界获得更多的智慧和经验,而在于他们能够挖掘出自己的心智。

很多时候,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他人的成果,盲目地去崇拜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无法看清自己。盲目地追寻不会让你前进,只有肤浅的人才会如此。人要看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挖掘自身的潜力,这才是诚信笃行。

辱人者是自取其辱

一个人对他人说多少侮辱性的话,就映射出自己内心有多少污浊。这世间最美的,永远都是善待。

以侮辱性的语言说别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是种我高彼低的心态,这种不平等的心态恰恰体现了辱人者自己的修养不够,对被辱者说多少侮辱性的话,就映射出自己内心有多少污浊。

世间每一个人的修养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有才能有学问而不显耀,有的人空腹高心,有一点点才干就显耀夸大,并且口出狂言,以侮辱性的语言攻击低于自己的人。

这种我高彼低的心态,引发了侮辱者对别人的不尊重,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虚云大师曾说:“若了知一理平等,透彻诸法空相,云散天空月朗,雨过山溪水涨。照体独立,一道真常。”只有认识到众生平等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他们甚至会用言语来侮辱他人,这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最后会导致自己也得不到尊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年轻的时候收过几个徒弟,因为修行很苦,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徒弟,这个徒弟跟他虔心学佛,老禅师很爱惜这个弟子。后来,一个青年听了几次老禅师讲的佛法,便对佛法如痴如醉,央求老禅师收他为徒,起初,老禅师没有答应他,但是一天天过去了,青年依旧坚持拜老禅师为师,终于,老禅师被青年的虔诚之心所打动,收他为闭门弟子。老禅师先前的徒弟依仗着自己在师傅心中的地位,对青年吆五喝六的,时常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来攻击青年,青年每次都不理睬,一心念佛学佛。先前的徒弟见青年无动于衷,更加跋扈,老禅师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老禅师圆寂前把自己一生的精华传给了青年,先前的徒弟不服,问师父为什么这么处理。老禅师告诉他不尊重别人的人没有资格继承自己的衣钵,先前的徒弟后悔不已。

不管是谁都不要因为自己的优势而不尊重别人,应该用正确的心态对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