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还内心一份自由,给生活一份快乐(1)

漫长的岁月中,伸出手来只想抓住外物,却很难摆脱内心的束缚,用一份快乐的心情去点缀快乐的生活,心便自由起来。

让选择顺从内心

世俗规矩有时候会成为一个人做出选择的障碍,不循规蹈矩,顺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心就不会被束缚,就保持了一颗自由之心。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做着各种选择。有时候,这选择是自己内心愿意的,有的时候事与愿违,如果有些时候我们不能顺从自己的内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想做到这种境界是很难的,因为这种自由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慈悲,它是像活泉一样涌现的喜舍,像云卷云舒一样的自在。

人们会失望痛苦,是因为有时候很多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如何让自己的选择顺从内心。世人总是以为自由就是没有束缚,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而实际上这样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心灵上的自由与生活条件的自由相隔甚远。

那些原本清纯的本性和智慧,误入歧途。虚云大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批商人,要到远方去做生意,由于路途不熟,大家商量办法,最终请来了一位向导,于是浩浩荡荡出发了。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旷野,那儿有一座供奉天神的庙。依照他们的习惯,必须杀掉一个人来祭祀才能通过这个地方。

身前行,可是由于没有向导,却迷失了方向,走来走去,一直都在旷野里打转,终于大家都困死在旷野里。

这些商人最心底的想法是找到路,但在做决定时他们忽略了这一想法。只有顺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才能引导我们走向自由的本性,作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否则我们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辨别的能力,陷入泥潭之中。

要想活得自由和快乐,就只能顺应自己的内心。顺从内心的前提是必须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所以要顺从自己的内心就要奠定自己的智慧之心、坚固之心和清净之心。

虚云大师为了实现真正的智慧之心、坚固之心、清净之心,他的做法就是做一个活死人,什么叫做活死人呢?就是当自己已经死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再与我相关了。肉体不管在做什么事,心都不动,这叫活死人。要是心动了,跟着念头跑,就不是活死人了。想不生念,就是要不断地念佛。不断地念佛,能打掉一切妄想。念佛,也可以入定。念而不着,自性即空。念佛的人是谁?自性既空,那么谁在念?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念到不知道自己在念佛,名为真念佛。要是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心无杂念,才能洞见自己的本性和真心所在。才能更清楚如何作出顺应内心的选择。

在虚云大师的指导下,我们得到了心灵的洗涤,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如何选择,这让我们在面对生活,面对工作的时候不再随意地作出选择,而是做一个坚定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进步的人。

别被名缰利锁绑去了自由

在名利面前,人们常常被奴役,因此疲惫不堪,只有割断绳索,打开心锁,不为名利所累,才能让内心得到舒缓。

在名利面前,人们常常被奴役,言必谈名利,为了名利弄得身心俱疲、烦恼不断、生趣全无,甚至见利忘义、六亲不认,因此疲惫不堪。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然而人往往贪图名和利,以至于陷入争斗的漩涡中。一旦陷入争斗的漩涡,就会行为反常,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名与利,对一些人而言,可谓如魔如障,为了得到这些虚幻的东西,什么阴谋都想得出,什么手段都使得出,得之则沾沾自喜,喜而忘形,失之则郁郁怀恨,恨而生邪。陷入这种漩涡,殚精竭虑,争斗不休,久无所得,且闹得与竞争者视若仇寇,不共戴天。

这些虚头名利,难道这就是人生的目标吗?当然不是的。虚云大师曾说过:“现代人确确实实正是谚语里头所说的‘利令智昏’,真可怜!钻到名利里面去了,智能完全没有了,他们追求财富、享乐、权力、地位,以为这个东西就是人生最高的追求,其实错了。天天追求这些物质上的享受、名闻利养的享受,以为这个东西是乐。实在讲这个乐是什么?这个乐是吸毒!世间最毒的是什么东西?佛说是贪、嗔、痴三毒。财色名食睡等也都是细菌病毒。这个多么严重!几个人觉悟,几个人明白?唯有佛明白,唯有佛觉悟。”

我们要学习这些佛家的精神。我们要尽快从名利之中退出来,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即便跳出这些争夺,仔细一想,仍有许多领域可以供我们施展才华,干出成就。何况这些名利不过是一时之荣,若名利一摘,什么都不是,若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说不定可以饮誉于当代,传名于后世,要比那一时之荣有价值得多。要真正有所作为,就要摆脱金钱的诱惑与困扰,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图名利,把自己的追求变为现实。

但是很多人仍然在为名利烦恼,甚至为之丢掉性命。对于们曾为齐国立下许多功劳,但是这三位傲慢无礼,不仅对大臣们无礼,也不把国君放在眼里,而且时常顶撞国君。当时晏婴在齐国做宰相,他看着这三人的行为很担心。因为他们勇武过人,但是却没有什么头脑,对国君也不够忠诚,万一有一天受人唆使,就会成为齐国大患。晏婴便与齐景公商议除掉这三个人。一日,鲁昭公来访,齐景公设宴招待,晏婴献上一盘鲜美的大桃子,宴会结束,只剩下两个桃子。齐景公决定赏给功劳最大的两位大臣,当然这是晏婴的计谋。论功劳大,当然是三位勇士了,可是只有两个桃子,三人各摆功劳,互不相让,各争荣誉,后来有两个人吃掉了桃子,没吃到的自觉无脸面,自杀而死。吃了桃子的两个人也自觉惭愧,觉得对不起朋友,也自杀而死。就这样,齐景公除掉了心腹大患。

三位勇士本已成名,到最后却为虚无的名利丢掉了性命,他们各自退一步又何妨呢?

总而言之,当我们被缚于名缰利锁,醉心于权力的追逐,受到欲望的羁绊时,要跳得出。能跳得出,方可摆脱忧烦愁惧的困扰,成为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自在之人。

不计琐事常开怀

对琐碎的小事斤斤计较,就会把大部分心思放在这些烦人的小事中,搞得自己被这些小事牵绊,多是发愁和陷于其中,很少笑口常开。如果多一份包容和谦让,少一些计较,心就能从这些小事中解脱出来。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情况,街里街坊、邻里邻居不能和睦相处:王宏和李清是邻居,但总是因为一丁点公摊面积谁付钱而争吵,记仇记恨,在过道面对面时都要骂上几句,这在王宏眼中是个难题,既不想吃亏也不想争吵,两家就这么僵着,这逐渐成为了王宏的心病,天天为此事愁眉不展,于是他在日积月累的郁闷和不爽中渐渐病倒了。

像这样的情况并非罕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琐碎的事情,经常为这些小事斤斤计较且烦恼不已。人们把大部分的心思用在了这些烦心的小事中,整天被琐碎的小事弄得日子总组长为了些小事闹口角,与僧值不和,再三劝他,他才放下。现在,又翻腔,又和生产组长闹起来,我也劝不了。昨天说要医病,向我告假。我说:‘你的病不用医,放下就好了。’人不能总在烦恼中过日子,切不可执著,应当放下。”

几十年中所作所为,人我是非,今日回想过去的事,尽觉全非。为人为法,不是结冤仇,就是闹是非,脱不了烦恼,因此要放下烦恼,不要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想放下就要多一些包容和谦让,少计较一些,心就能从这些小事中解脱出来。

在遇到矛盾时适时地放下,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放下能渐渐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面貌。放下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

虚云大师为了大众不在烦恼中过日子曾说过:“人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财物都要放下,这些都不要挂心里,对于人和事都要宽容对待。身心世界都要放下,因为这些都是如梦如幻,如电如泡,无可留恋。补人之过,容人之短,让心不再为琐事计较,使心得到升华。

重情,但不为情所累

重感情、但不要把感情看得过重,过犹不及,如果重情到放不下,就会被拖累、被伤害,让心变得不自由,所以想让内心自由就不要为情所累。

人们之间的交往有热情似火的友情,有海枯石烂的爱情,有温暖如春的亲情……感情无时无刻不渗进我们的生活中,在感情的桥梁下人们的关系日益升温。重感情,但不要把感情看得过重,否则就会为情所累。

虚云大师说:“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所以沉沦苦海。”大师十四岁时,便有了出尘之心。十七岁偷偷出家却被中道截回。为了断除其出家的念想,父亲给他迎娶了两房妻子,一为田氏,一为谭氏,虚云虽心中百般不愿,无奈于父命难违,只好假装答应。据《虚云法师年谱》记载:“婚后三人同居却无染,每日间,虚云都为田、谭两人讲说佛法,两年以后,虚云决志离俗,作《皮袋歌》留别田、谭两人,歌曰: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百六十筋连体,八万四千毛孔在。分三才,合四大,撑天拄地何气概。知因果,辨时代,鉴古通今犹蒙昧,只因迷著幻形态。累父母,恋妻子,空逞无明留孽债。

从《皮袋歌》来看,虚云表达的意思就是佛教的“无常无我”“诸行皆苦”等观念,这些观念无疑对冲淡和化解妻其实真正能做到像虚云大师一样不为情所累的人又有几个?答案是少之又少。情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对我们很重要,没有感情我们的生活将缺乏色彩,变得乏味不甘,但是又不能把情感看得高于生活的一切,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掌握好感情的程度,不要让它失衡。

生活原本无常,抱怨不如接纳

抱怨自己的人,应该学着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祈求你的愿望。接纳无常,心就会快乐自在。

人们总以为生活应该像自己希望的那样,当事实与希望不一致,人们就习惯于抱怨,在这种情绪下,心就会被抱怨奴役,变得不再自由自在。所以应该对生活的无常有清醒正确的认识,接纳无常,这样抱怨的情绪没有了,心就会自在快乐。

总是听见周围的人在抱怨:“本来不应该我值班的,上级来检查安排上我了,真倒霉;我明明都说不让他来了,他非得来,结果我错过了时间,真是郁闷;我已经很用心地做这个案子了,领导还是觉得不满意批评我……”生活就如大杂烩,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人们总是以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应该顺着自己,当现实与想象中的不一样时,人们就会抱怨,就会感到不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祈求你的愿望。虚云大师说:“世界变幻无常,说一切皆空,理甚明白,世人不悟,迷惑颠倒,真可怜悯。无知就是福。”当成为不抱怨的人时,你会在无知的福气中开始穿越转化,获得真正的福乐。很多人都习惯在意伤害而喊痛,你如果在意痛,在意伤害,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到更多要抱怨的事情。

抱怨不是让你事事如愿的万能钥匙,有一则古老的寓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船,给另一个村子送自家产的农产品,那天,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很着急地想把农产品送到然后赶快回家,突然,农夫发现对面有条船向自己的船迎面驶来,农夫大喊:“快让开,快点让开,不然你的船会撞到我的船的。”不管怎么喊,对面的船都没有反应,农夫慌手慌脚地摆自己的船想让开水道,可是已经晚了,两只船重重地撞在了一起,农夫不住地埋怨着,却发现撞上自己的船居然是空的。

在这个故事当中,农夫在碰上另外一条船的时候就不停地抱怨着,可是他也没有想到那条船是空的,如果他知道那条船有一位女医生的做法恰恰与上文中农夫的做法相反。她的丈夫在回家的公路上出了车祸,送到医院时已无呼吸。女医生没有实施抢救措施,反而是让急救室停止进行胸压,女医生说:“我要带他回家。”院长看着她冷静的样子,问她不急救了吗,她说:“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没有希望的。”在回家的路上她不断地对老公说话,“现在要拐弯喽”,“我们过去这个桥就到家了”。她不停地喊他,和他说话。回来的路上,他老公原来冰凉的身体慢慢变软变暖,脉博曾经恢复到80次/分钟,回到家后才完全停止呼吸。

她一面安排着各种事宜,一面接待着祭拜的人,甚至对于来安慰的人说她很好,不用担心。后来提起这事问她为什么如此坚强,她说事已至此,悲伤抱怨也于事无补,不如面对它、接纳它。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女医生的这种精神,学着不抱怨,并且用积极的心态去接受。这样才能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世间的良善与美好。

人们要明白,世间万事如幻,在面对变化无常的生活时要积极,让自己去适应社会。让心开阔些,接纳现实中的无常。只有积极地接纳才能得到自由。

你可以不祝福,但最好别嫉妒

你是否祝福对方不重要,重要的是别给自己带来麻烦,失去了自己的好心境。

真心祝福自己的竞争对手是种高境界,接近于理论上的东西,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但没关系,只要不生嫉妒心就可以。嫉妒常让人心生恨意,事端也由此而起,所以谁若有嫉妒心就会把自己卷入麻烦之中,麻烦一来人就变得不开心,也就失去了自由的心境。你是否祝福对方不重要,重要的是别给自己带来麻烦,失去了自己的好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