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足是智慧常乐是境界
四十岁的女人要学会知足与感恩,这是构筑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即便你的境况不那么尽如人意,但只要你把知足与感恩放在心中,就能够找到幸福。
《达到经济自由的九个步骤》一书的作者奥曼,自己买得起劳力士手表和名牌服饰,开得起豪华跑车,也能够到私人小岛度假,却坦白承认她没有满足感,甚至有好友在旁,她仍然感到孤独。
奥曼说:“我已经比我梦想的还要富裕,可是我还是感到悲伤、空虚和茫然。财富居然不等于快乐!我真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才能带来快乐。”
像奥曼那样,为钱奋斗了大半辈子才悟出“有钱买不来快乐”道理的人不在少数。她如果肯在圣诞假期当中静下心来读读普拉格的《快乐是严肃的题目》这本书,就会感悟出感恩之心是快乐的秘诀。
普拉格的书中引述了一个观点: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人本身出了问题,把有问题的部分修理好就行了。根据他的看法,不知感恩是造成不快乐的一大原因。特别是在布施礼物的“快乐假期”里,他提醒做父母的应该好好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与满足。他认为,“如果我们给孩子太多,让他们的期望越来越大,就等于把他们快乐的能力给剥夺了。”他认为做父母、做长辈的有责任要求孩子们学会从心里说“谢谢”。
知足也是快乐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家多易居说,佛家早就指出,人类不快乐的最大原因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与期望得不到实现,而美国文化培养出来的普拉格则详细区分了“欲望”与“期望”。他说:“虽然欲望也许有碍快乐,却是‘美好人生’不可缺少和无法消除的成分;期望则是另一回事,例如,我们期望健康,但得付出代价。”
比如,某一天你发现身上长了个瘤,你心怀忐忑找医师检查。一个礼拜后,当听到诊断结果为良性瘤时,你会感到这一天是你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事实上,这一天和你怀疑身上有瘤的那一天一样,生理上的健康情形并没有改变,但在精神上你却快乐得不得了。为什么?因为今天你并没有期望自己会很健康。
因此我们能够也应该“欲望”健康,但不应该“期望”健康!就好像我们不应期望人生当中许多事:求职面试顺利,投资策略成功,甚至所爱的人长命百岁。他说,如果我们分不清“欲望”和“期望”,我们便会感到“失望”。期望得不到实现,不但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也会破坏我们的感恩之心,而感恩心情是快乐的必要条件。
所有快乐的人都心怀感恩,不知感恩的人不会快乐,而你期望越多,感恩之心就越少。在期望获得满足的一刹那,我们必须想到那绝不是必然的事。既然如此,感恩之心会增加我们的愉悦,也会使我们将来不致于不快乐。
如果你仍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幸福的女人,那么就看看下面的内容:
假如将全世界各种族的人口按一个100人的村庄且按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个村庄将有:57名亚洲人,21名欧洲人,14名美洲人(包括拉丁美洲),8名非洲人;这其中有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30名白人和70名非白人;30名基督教徒和70名非基督教徒;89名异性恋者和11名同性恋者;6人拥有全村财富的89%,而这6人均来自美国;80人住房条件不好;70人为文盲;50人营养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拥有电脑;1人拥有大学文凭。
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认识世界,那么忍耐与理解则变得再明显不过了。
也请记住下列信息: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其他五亿人更好;
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或寺庙而没有任何被恐吓、暴行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银行里有存款,钱包里有票子,那么你属于世上8%最幸运之人;
如果你父母双全,没有离异,且同时满足上面的这些条件,那么你的确是那种很稀有的地球之人;
如果你读懂了这些信息,那么你刚刚得到了一个双重的祝福,因为至少有发这些信息的人在想着你,而且你不属于那另外20亿文盲。
因此,为你现在所拥有的幸福欢呼吧,当然也不要忘记随时为幸福加温:
①保持健康,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快乐的心情。
②充分休息,别透支你的体力。累则心烦,烦易生气。
③适度运动,会使你身轻如燕,心情愉快。
④爱你周围的人并使他们快乐。
⑤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和人们打招呼,你将得到相同的回报。
⑥遗忘令你不快乐的事,原谅令你不快乐的人。
⑦真正地去关怀你的亲人、朋友、工作和四周细微的事物。
⑧别对现实生活过于苛求,常存感激的心情。
⑨享受人生,别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忧虑上。
⑩身在福中能知福,也能忍受坏的际遇,且不要忘记宽恕。
献身于你的工作,别变成它的奴隶。
随时替自己创造一些容易实现的愿望。
每隔一阵子去过一天和你平常不同方式的生活。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自己澄心静虑,使心灵宁静。
回忆那些使你快乐的事。
凡事多往好处想。
为你的工作做妥善的计划,使你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自由支配。
追求一些新的兴趣,但不是强迫自己去培养一种习惯。
抓住瞬间的灵感,好好利用,别轻易虚掷。
在生活中制造些有趣的小插曲,制造新鲜感。
如果心中不愉快,找个和平的方式发泄一下。
泡壶好茶,找三两知己,随心所欲地畅谈一番。
偶尔忘记你的计划或预算,随心所欲吧。
重新安排你的生活空间,使自己耳目一新。
搜集趣闻、笑话,并与你周围的人共享。
安排一个休假,和能使你快乐的人共度。
去看部喜剧片,大笑一场。
2.让自己的攀比之心再淡一些
一些四十岁的女人坦言,不喜欢参加同学聚会,因为女人聚在一起就要攀比:比事业、比地位、比房子、比车子、比银子……于是,我们越比越急、越比越累,老实说这种烦恼都是自找的,放下攀比之心,你的生活一定会轻松很多。
尽管我们都知道“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可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中的各色人物进行比较,比得过的便心满意足,比不过的便在那儿生闷气发脾气,这其实都是我们的攀比之心在作怪,说白了还是虚荣心在那里作怪。
有这种心理的人,会将别人的任何东西都拿来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家里住多大的房子、有什么样的车子、老公的样子、花钱的派头、地板砖的质料、孩子的学习,当然更多的就是比谁家住的、吃的、用的、玩的更阔气!
历史上常有权贵们互相攀比的例子:
北魏时期河间王琛家中非常阔绰,家中珍宝、玉器、古玩、绫罗、绸缎、锦绣,无奇不有,常常与北魏皇族的高阳进行攀比,要决一高低。有一次王琛对皇族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而石崇本身就是一个又富贵又爱攀比的人。
元融回家后闷闷不乐,恨自己不及王琛财宝多,竟然忧虑成病,对来探问他的人说:“原来我以为只有高阳一人比我富有,谁知道王琛也比我富有,唉!”
还是这个元融,在一次赏赐中,太后让百官任意取绢,只要拿得动就属于谁。这个元融,居然扛得太多致使自己跌倒伤了脚,太后看到这种情景便不给他绢了,当时人们引为笑谈。
南北朝时有一个叫符朗的官员,当时朝中官员们有一个时尚:用唾壶。符朗为了攀比、炫耀,让小孩子跪在地上,张着口,符朗将痰吐进去,攀比到了用孩子作唾壶的地步!
分析人之所以乐于攀比不疲的原因,实际上是一个面子问题。
人生在世,但凡是个正常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虚荣,虚荣本来无可厚非,但虚荣过火之时便是让人讨厌之时。这攀比就是因过度虚荣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让人讨厌的性格特征。
攀比有以下害处:
(1)让人情绪无常
当攀比之后,胜了别人,立刻情绪高涨,自大狂妄,以为天下惟有我是最了不起的;可是比得过甲,不见得比得过乙,不如乙的时候立刻情绪低落,感觉脸上无光,一点面子没有,恨不得找个缝隙自己钻进去。像元融,见别人的财富珍宝多过自己,立刻满脸忧虑,甚至都愁出病来。
(2)易伤害交际感情
人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如果你在群体中不是去攀比甲,就是攀比乙,在攀比之中会伤害和你交往的对象。比得过,你便轻视别人,看不起别人,从而不尊重别人,别人只能对你不置可否;比不过的,你会满含妒意,或造谣、或诬陷,对人用尽一切诋毁之手段,同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破坏良好的交际关系。大家最后都懒得与你来往。
(3)攀比会使一个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这种人无非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扩大自己的财富,提高自己的名声。当你所使用的手段不是那么正大光明时,比如你通过贪污挪用、行贿受贿来扩大自己的财富,好去虚荣地攀比,那么总有一天你会锒铛入狱的。
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攀比,而认为自己花钱多、购物多、上档次、穿名牌、拿手机、玩掌上电脑是讲究生活品质,自诩自己的那些一掷千金、一掷万金的举动是“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实际上,那些真正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并不是体现在表面上,也不是纯粹表现在物质这个浅层次上,“讲究生活品质”只不过是为自己肤浅的攀比行为打掩护。你只要在镜中照一下自己眼角的那处不屑、那处自满,你就会明白“生活质量”不过是攀比、炫耀的代名词!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失去了求好的精神,而将心灵、目光专注于物质欲望的满足上。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中,人们误以为摆阔、奢侈、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质,进而使人们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攀比着追逐名牌,追逐金钱,追逐各种欲望的满足。难怪人们在物质欲望满足之际,却无聊地在那儿打哈欠,无聊地在夜里互相攀比着烧钱玩!
但很多女人还是在羡慕那些住大房子、开名牌车、穿着入时的女人,以为那才是生活,那才是生活的本质,于是这些人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甚至到心力交瘁的地步。
如果你是一个试图攀比的人,那么停下你的脚步吧!
(1)别让虚荣阻碍了你享受生活
攀比让你的虚荣心满足,可为了这满足你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焦头烂额、心神交瘁,更大的代价是你忘了生活中还有比攀比更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
(2)创造你自己的生活品质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地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从而有自信、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外可以依靠敏感的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饮粗茶、吃淡饭而依然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3)思考攀比的意义
与别人攀来比去,你最后除了虚荣的满足或失望之外,还剩下什么?有没有意义?是徒增烦恼还是有所收获?最后思考的结果即毫无意义。你感到无意义,自然就会停止这种无聊的行为。
生活是自己的,只要自己过得开心、舒适就好,何必让有害无益的攀比损害自己的幸福呢?
3.从林语堂的半半哲学中感悟点什么
四十岁女人常常觉得生活和工作不相容,她们既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又想过着自由惬意的生活,但结果,她们总是两头不讨好,顾此失彼。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工作可以使一个人高贵,但也可能把他变成禽兽。”这句话也可能是你的写照。意气风发的时候,你觉得自己仿佛可以征服天下;沮丧疲惫的时候,你看你自己可能连一只小蚂蚁都不如。
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为了生计又不能辞职,那么别忘了,下了班之后,记得把自己拉回来!除了工作之外,你应该还有其他人生的目标,一些希望完成的事,例如,你真的想在阳台上种番茄,想到海边钓鱼,不要迟疑,赶紧动手吧!除了工作之外,生活依然属于你自己,不要忘了为自己的快乐奋斗!
做“双面人”时同样可以将自己塑造成“双赢人”。工作是赢家,生活也是赢家。不管你有过多少丰功伟业,不管你是不是受人注目的偶像,回到生活里就把它忘掉吧!其实,世上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都很简单:平安地活着,拥有幸福的家庭,做一点让自己开心的事,就足够了!
人们生而有欲又从不加以限制,致使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追求欲望的满足,于是,无休止的竞技争斗和自我欲望的无限膨胀也就应运而生。有人将获取无限财富,并跻身于世界富豪的排行榜,视作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有人声色犬马、日耗斗金,过着奢靡得不能再奢靡的生活;还有的人为了名声地位、出人头地,以至于竭思尽虑、无所不用其极。林语堂也是一个充满欲望的人,无论工作、金钱、感情和饮食上他都有着强烈的需求,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对这些欲望常常加以限制,这就带来了林语堂人生追求的“中庸”性质,即半半哲学的人生观。
林语堂深受儒家学派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孔子,所以林语堂对中庸思想推崇备至,他说:“我像所有的中国人一样,相信中庸之道。”林语堂还非常喜欢清代李模(密庵)那首《半字歌》,认为它最形象地反映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这首《半字歌》写道:“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这是对中庸哲学的形象阐释,它将天地人生的种种现象与关系写得绘声绘色,一览无余,其中在对天地万物的悲悯中又有着达观超然的人间情怀。没有对世界、人生的本质性理解,如何能深刻、透彻以至于此。作者也将天地间的冷暖、得失、出入、是非、进退、悲欢描述得入木三分。
其实,人生中存在着多个矛盾体,对每个矛盾体都应采取一种“半半哲学”的调和方法。因为人生永远有两个方面,工作与消遣、事业与游戏、应酬与燕居、守礼与陶情、拘泥与放逸、谨慎与潇洒。其原因就在于人之心灵总是一张一弛,若海之有潮汐,音之有节奏,天之有晴雨,时之有寒暑,日之有晦明。
林语堂将“半半哲学”运用到人生上,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有力的支点。他说:“我们承认世间非有几个超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探险家、征服者、大发明家、大总统、英雄——不可,但是最快乐的人还是那个中等阶级者,所赚的钱足以维持独立的生活,曾替人群做过一点点事情,可是不多;在社会上稍具名誉,可是不太显著。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名字半隐半显,经济适度宽裕,生活逍遥自在,而不完全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人类的精神才是最为快乐的,才是最成功的。”这里所提到人生成败得失的问题,也涉及到人生的最终目的问题,也可以这样说,是将人生的欢乐删除掉而一味追求所谓的创造,还是在创造之余保有一颗快乐、幸福之心?因此,在生活中一无所求,就没有忧虑。心态从容平静,精神饱满丰盈,生命充实内在,此种人生才值得一活。
人生苦短,最长命者亦不过百岁。以往我们的人生观可能比较注重不断地奋斗、获得,扼住命运的咽喉并与之抗争之精神,但却相对忽略了充分地体会人生,细细地咀嚼生命中的每一时刻。
《菜根谭》中有这样几句话:
花看半开,酒喝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若至烂漫烂醉,便成恶境。经历盈满者,慎思之。
凡事适可而止,欲念只求适度而已,不宜过火,太过犹如不及。对事情过分追求,效果反而不美。不如放宽胸怀,追求另一种残缺的美,这更能将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僵化的观念,只会把自己活生生地钉死在框子里,生命遂变得呆板乏味。曾有心理学家说:“若不能改变眼前的事实,则改变自己对这事实的看法。”正如一句歌词中唱的一样:“人生就像一场戏,又何必太在意。”不要对此过分的认真或操心。
儒家讲“中庸”,佛教则提倡“随缘”。胆憨山大师的醒世歌,大有哲理,合乎中庸、随缘之道。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正常。
语气何等踏实,不愧为真参实学的箴言!
究竟要多少名、多少利,人才会有所满足?媒体的广泛传播,使人们很容易了解各种阶层各种身份的人如何争名逐利,又如何为了名利而身陷江湖,身不由己。看到那么多宦海浮沉、人情冷暖,应该想到,在名利之外,女人总是要为自己保留一些尊严。一介布衣不见得一定清寒,但绝对可有万丈豪气。
4.快乐是简单的姊妹篇
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地把各种有形、无形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好让自己富有、充裕,让自己壮大、盈满,人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幸福。然而,事实是我们想拥有的越多就会越烦恼,而简单的生活才能让我们快乐。
在报上读到一篇报道:信用卡滋生欠款一族,美国青年开始花“退休”后的钱——
约翰·唐纳德是休斯顿大学的一年级学生,他第一次用信用卡支付签了名,得到了一件T恤衫。20年后,他发现自己已经用24张信用卡支付签了字,总计消费高达16万美元。
四十岁的米娜·霍尔度完蜜月回来,发现自己已经被老板炒了鱿鱼。她和丈夫不得不开始盘算如何偿付旅行以及购置新房家具的46万美元的现金。
与以往其他年代的人不同,现在二十岁至四十岁的美国人都是伴随着债务文化成长的。这种文化是由方便易行的信用卡产品、持续繁荣的经济以及奢华的生活方式组成的。有关人士指出,现在许多美国人往往是靠欠单生活,利用信用卡和贷款,来支付餐馆费用,来购买高技术玩具,以及新款汽车。有很多学生在他们大学毕业之前,就已经债台高筑。因债务缠身,不少人发现自己现在已经很难买得起房了。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得竭尽全力来偿还我们的欠款。
那么,这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信用卡不好,是“超前消费”不对,还是经济繁荣、高科技发展有罪?你看,什么手机、寻呼器、语音邮件、配有第二部电话线的计算机或者DSL的接头、因特网服务产品和掌上电脑等等,可不都是高科技的产物?而这些东西又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尽管它们价格昂贵。
还是一位美国女人自己说出了问题所在: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广告都在鼓吹这样一种观念——现代人有权享受丰富的生活方式。“在那疯狂的紧跟时髦生活的浪潮中,我们便不知不觉地陷入了金融麻烦中。”
睿智的中国古人早就指出:“世味浓,不求忙而忙自至。”所谓“世味”,就是尘世生活中为许多人所追求的舒适的物质享受、为人羡慕的社会地位、显赫的名声等等。现代人追求的“时髦”、“新潮”、“时尚”、“流行”,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一样忙碌——或拼命打工,或投机钻营,应酬、奔波、操心……很难再有轻松地躺在家中床上读书的时间,也很难再有与三五朋友坐在一起“侃大山”的闲暇。忙得会忽略了自己孩子的生日,忙得没有时间陪父母叙叙家常……
可怜的美国人,在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广告的强大鼓动下,“世味”一“浓”再“浓”,疯狂地紧跟时髦生活,结果“不知不觉地陷入了金融麻烦中”。今日的美国人尽管也在努力工作,收入往往也很可观,但收入永远也赶不上层出不穷的吸引你的消费产品的增多。如果他们不克制自己的消费,不适当减弱浓烈的“世味”,他们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生活。
菲律宾《商报》登过一篇署名陈美玲的文章。作者感慨她的一位病逝的中年朋友一生为物所役,终日忙于工作、应酬,竟连孩子念几年级都不知道,留下了最大的遗憾。作者写道,这位朋友为了累积更多的财富,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终于将健康与亲情都赔了进去。那栋尚在交付贷款的上千万元的豪宅,曾经是他最得意的成就之一。然而豪宅的气派尚未感受到,他却已离开了人间。作者问:“这样汲汲营营追求身外物的人生,到底快乐何在?”
这位朋友显然也是属于“世味”浓的一族,如果他能把“世味”看淡一些,像陈美玲那样“住在恰到好处的房子里,没有一身沉重的经济负担,周休二日不值班的时候,还可以一家大小外出旅游,赏花品草……”这岂不是惬意的生活?
陈美玲写道:“‘生活简单,没有负担’,这是一句电视广告词,但用在人的一生当中却再贴切不过了。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迷惘里,还不如过着简单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满足来得快乐。”
“只有简单着,才能快乐着。”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名逐利,不扮贵人相,过一种简朴素净的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一种外在的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充实富有的生活,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着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自由活动的闲暇,还用去忙里偷闲吗?“世味淡,不偷闲而闲自来。”
“简朴生活”并不是要你放弃所有的一切。实行它,必须从你的实际出发。简单生活不是自甘贫贱。你可以开一部昂贵的车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简化。一个基本的概念就在于你想要改进你的生活品质而已,关键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想想生命中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空闲时,你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处境,因为一味追求繁复的生活,我们吃了多少苦头!因此我们要懂得放弃和放手的艺术,要树立简单生活的观念,这样一来生命就会向你展现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致和局面。
5.不要让名利吞噬了你的心灵
名利,是一种荣誉、一种地位。不仅男人热衷名利,不少四十岁女人为了一时的虚名所带来的好处,也会忘我地去追求名利。结果她们得到了名利,却失去了快乐的心境。
沉溺于名会让你找不到充实感,让你备感生活的空虚与落寞。尤为可怕的是,虚名在凡人看来往往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引诱你去追逐它。尽管虚名本身并无任何价值可言,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虚名而展开搏杀。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的人都不会看重虚名。
几年前,马思尼自己创业当老板,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不料,就在公司的业绩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突然决定把公司交给太太经营,自己则转到一家大企业上班,月薪骤减为6000美元。周围的人都无法理解他:“你到底在想什么?”
马思尼透露,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对方应允他可以拥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旁边摆着一台音响,每天愉快地听着音乐工作,而这正是他一直最想过的日子。
马思尼并不想做大人物,所以,他也从不认为男人就一定要当老板,有些事其实可以让给女人做。不过,他观察到大多数的男人好像都非得做个什么头儿,觉得有个头衔才有面子。
以前,他也有过同样的想法,到后来则发现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于是,他渐渐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就,而不是处处跟别人比。“我跟别人比快乐!”他说,也许别人比他有钱,做的官比他大,但是,却比他活得辛苦,甚至还要赔上自己的健康和家庭。
马思尼说,他这辈子最想做的是当一名“义工”,虽然没有名片、也没有头衔,但却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我希望能在五十岁之前,完成这个心愿”。
曾有一个笑话将“开同学会”比喻为“比赛大会”,看看谁嫁得好,谁赚的钞票比别人多。“嗯!她这几年混得不错,现在已经爬到总经理的位置了!”“那女人更风光,有自己的别墅,老公开的还是八缸名车!”看到别人比自己混得好,就浑身不自在,顿时觉得矮了一截。
有一位四十岁女士,早年费尽心力,终于拿到博士学位,并且在一所著名的大学里任教,在学术界享有盛名。提起自己的成就,她最得意的是:“很多当年的同学都很羡慕我!”
当提及她的生活时,她的表情开始转为凝重。她承认自己几乎没有家庭生活:“我一天只睡5个小时,绝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做研究。我的先生常和我争吵,惟一的女儿也跟我很疏远,我从来没有跟他们出去度过一天假,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工作。”
一个女人非得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吗?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唉!你不知道,干我们这一行,不进则退,后面马上就有人追上来了!”那么,感觉快乐吗?她愣了许久,最后终于说出真话:“老实说,我一点都不快乐,我恨死了我现在的工作!我只想好好坐下来,什么事都不做。可是,我简直不敢回头想。以前,我的愿望只是想当一名高中老师。”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名利”这个词,早已吞食了这位女士的心灵,对她只有伤害,毫无益处。无止境地竞逐成就,只有把女人弄得愈来愈累,很多女人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她们不知道何时该停下来休息。
如果你的心里还在为领导这次提拔了别人而没有提拔你感到愤愤不平,如果你还在因为与你一起购买体育彩票的邻居中了大奖而你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久久不能释怀,那么看了上面的两个例子,你是不是觉得有所悟?其实,名利本来就是那么一回事。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生活,那么即使没有了名利,我们也照样会生活得有滋有味,快快乐乐。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可能事事顺心。或许一生的努力都是徒劳,或许高官厚禄、巨额钱财在顷刻之间就会离你而去,荣耀风光成为黄粱一梦。一些人老谋深算,为了争名夺利,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可在突然之间却已被他人算计。人何必活得这么辛苦?因此,淡泊名利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如果你渴望轻松,渴望真正获得生命的意义,那么请一定记住——看淡名利。
6.超出需要的钱只是一个符号
也许一个女人年少时会把钱看得很淡,但人到四十,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责任日复一日地加重,这时钱的重要性就会越来越明显。努力赚钱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把握一个度,超出了个人的需要,那么钱就是一串数字,一堆废纸而已。
人的欲望是一种本能,不是罪恶。每个人都会有欲望,只不过每个人的欲望都不一样,有些人希望“五子登科”,有些人希望美眷巨宅,有些人希望名与权皆备……过多的欲望,会使有血有肉的人变成机器,少欲的人,才能得闲,无事当看韵书,有酒当邀韵友。
老实说,钱可以买到“婚姻”,但买不到“爱情”;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位”,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丽”;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钱可以买到“帮凶”,但买不到“知己”;钱可以买到“劳力”,但买不到“奉献”;钱可以买到“财富”,但买不到“幸福”……
钱是生活之必需,又是万恶之根源,就看你如何驾驭!
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跟自己的同事团体来往,这个团体才是他们衡量自身成败的参考指标。例如,在一些国家,年收入在2万美元到3万美元间的阶层,有他们自己的社交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一年赚296万的就堪称高收入,2万元的则是低收入。一年赚296万的人如果要采用一年赚10万的人的标准,结果一定是有失落感,而非满足感萦绕。如果人人都和洛克菲勒或唐纳·川普比较,我们的社会一定比现在更动荡不安,许多人也会终生不满,生活在痛苦的深渊。
问题是人的一生要多少钱才够用?只要不是太奢侈,大多数人所赚的,往往多过于自己的需求。
奢侈,可以说是有钱的现代人的最大迷障。
哲学家说,钱有四种意义:钱是钱,钱是纸,钱是数字,钱是冥纸。但一般人都多赋予了它另一个意义:钱是万能。
钱能取来花用,算钱。
赚了钱,但换成数量庞大的房子、车子、土地,守着不能用,叫纸。
把钱全存进银行,以数字的变化为荣,钱是数字。
赚太多了,身体撑不住了,钱则是冥纸,烧给自己用。
很多年前,有一个商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奢侈,用大把百元的大票粘贴成巨大的喜字;后来便有了一群商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之心,开起了什么人体的盛宴;再后来,有了以金箔作为一道菜的黄金宴,有了二十万之天价的年夜饭,这些都是人的奢侈之心在作祟。
这能说明什么呢?我们很难想像它带给人们的是怎样复杂的联想。
要知道,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社会越进步,人们就越提倡简朴,即使是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人们仍然以穿着的随意作为日常生活的时尚,拥有数百亿美元之巨的比尔·盖茨,也会为节省几美元的停车费而宁愿将车多开出一站地。
钱非万能,但没钱万万不能,所以该学会,当用则用,当省要省。
如果你检查一下屋里的后阳台,便明白自己的奢侈指数,满满一箩筐未曾用过的东西,用了一次便准备扔掉的器皿,回收的旧衣全是新衣,还有亲友送来的礼品,这些全是物欲横流的证据。
一顿便餐花了数百元,一件衣裳花了上千元,一双鞋八九百……这样的数字令人惊心。
我们忘了人生是一种矛盾,想奢侈就必须多赚钱,努力工作一定没时间,太过操劳,身体一定不好。
生活果真两难呀!如何两全其美,可是学问。
那么,怎样收起你对金钱的贪念,养成简朴生活的习惯呢?
一是要减少越多越好的欲望。
如果不乱花钱,便可以不拼命赚钱,便可以多出许多自在如意的时间,供自己随意使用。开始奉行“少即是多”的哲学吧——贪心少少,时间多多;东西少少,空间多多;工作少少,健康多多。
二是不要盲从于某些流行的产品。
避免追流行,因为它只是一种把你的钱从荷包里勾引出来的前奏,一件衣服只穿一个夏天,但得花掉你半个月的薪水,怎么也不划算呀!换作是我,只买自己喜欢的,而并非流行的。
女人节制浓妆艳抹,也会省去不少钱,许多化妆品里都含有某些伤害人体的物质,浓郁的香气,甚至会破坏呼吸系统的功能,消费也相当惊人。
三是别买那些眼下看来毫无用处的东西。
你的家绝不是垃圾堆置场,千万别把那些买来只用一次,或者根本不用的东西摆在家里,占据一个原本已很小的空间,它往往只会让你心情不好,别无他益。
四是多从关心自我的角度去设计生活和工作。
人生本来就是矛盾的,太会赚钱的人,没时间陪家人;努力工作的人,体力变差;很有钱的人,很会花钱;试图拥有全世界的人,小心赔上一条命。
对财富的追求要有一定限度,一个人即使有1000处房产,也只能睡在一张床上。所以,四十岁的女人,不要让钱迷住你的心,金钱够用就好,把精力全部投注于追求财富上只会伤身而已,别无益处。
7.你已经到了告别虚荣的年龄
人性中有个重要弱点,就是贪慕虚荣,而人到了四十岁后,总是迫切地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表示认可,对自己的人生给予肯定。于是虚荣心膨胀得一发不可收,听到赞扬吹捧就眉开眼笑,没人吹捧就自我吹嘘,总之一定要别人承认自己无所不能,然而这样的虚荣心不但会使人迷失自我,更甚者还可能毁掉一生。
有一个四十岁的国企厂长,她从业务员做起,兢兢业业,加上能力很强,几次受到表彰。后来,由于机会来临,她步步晋升,最后做到一个国有大企业的厂长。在刚做厂长的时候,她还能约束自我。可是,后来她逐渐开始贪污受贿。事发被捕以后,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忏悔说:“本来我是不会这样做的,可我那些部下们天天都在耳朵旁边灌输,说我如何如何的英明、睿智,说我如何如何受人爱戴、受人崇拜,说我应该得到这些,我就给弄糊涂了。”下属的这些溜须拍马的行为,让这个厂长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让她产生盲目的优越感,让她以为虚荣心的满足就是物质上的满足、肉体上的满足。虚荣心实在害人不浅。
还有一些人为了虚荣,毫无主见,甘愿被人牵着鼻子走,吃了亏也偏要“打落牙齿和血吞”。
一些推销员,在向四十岁左右的女人推销化妆品的时候,会故意露出一句:“这种产品你都不知道?大家都在用了呀!”这语气,好像那个女人不懂行情似的。这一来,就激起了那个中年女人的虚荣心。她会说:“谁说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这个时候推销员会说:“不放心?像你这样有眼光的人,肯定不会看走眼,你挑一个,肯定管用。”这种夸奖真是来得恰到好处,那个刚刚差点受损的虚荣心,立时得到了满足。于是,她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个推销员的假冒伪劣产品。而事后,那个女人发觉自己因为虚荣的缘故上当受骗了,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上了当受了骗,所以,她还会说那个产品如何如何好,自己如何如何有眼光,判断准确。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都能得到赞美,得不到赞美的爱慕虚荣者怎么办哪?别急,人家自有“绝招”,嘴不是长在自己身上吗?没有吹捧也可以自我吹嘘呀!
自我吹嘘的学问也很大,例如,你可以跟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大吹特吹,因为他不知道你的底细,但一旦被拆穿,你的尊严就要被踩在脚下了;你也可以为了出名而吹嘘,这种情况下,你多半要提出你有“能力”的“证据”,但“证据”也往往会变成“把柄”,所以你要随时做好夹起尾巴走人的准备!
人有虚荣心是在所难免的,适度的话,它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但太过爱慕虚荣就会使你的心态扭曲,害己害人。虚荣毕竟是一种虚假的荣耀,真想得到赞美的话,何不脚踏实地地努力一番,只有真的成绩,才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看不开的事,鸡毛蒜皮也是天大的事;看开的事,即使重于泰山也能泰然处之。女人到了四十岁应该明白,凡事争个明明白白,只能让自己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相反,多看开一点,既给了别人更大的空间,也给了自己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