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我检测:你的工作为什么不到位

1.浅尝辄止:只懂得工作中的皮毛

工业革命给现代社会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专业化。

在专业化的今天,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会面临倒闭;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则注定一辈子碌碌无为。而你是否会成为这种人?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否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你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地研究自己工作的每个细节?

——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了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有关的专业书籍吗?

——你是否对你的每一份工作都尽心尽力了呢?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那就说明你并不比别人做得好,也无法超越别人。你也不必疑惑为什么自己明明比别人聪明却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在发展和加强自己的新特征以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获得生存空间。生命的演化如此,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从前有两个商人,结伴去南方旅行,由于天气十分热,阳光很强烈,不一会儿,两个人都觉得非常渴,于是便去买水喝。

买完水后,一位好心的小贩向他们推荐了一种可以解渴避暑的水果——橄榄。

甲商人非常精明,为了防止被骗,就要求小贩先拿出这种水果让他尝尝。

小贩同意了,但给甲商人品尝的不是天然的橄榄,而是加工过的橄榄。小贩解释说,加工后的橄榄,容易保存,不易腐烂,放在嘴里,越嚼越香。

甲商人尝了一口,觉得太苦涩了,立马就把它吐了,还说小贩骗人。为证实小贩是否是骗子,乙商人也要求尝一下这种水果。刚咬一口时,确实苦涩,但细细咀嚼,却是一阵奇香,而且刚才的口渴也消除了。于是,乙商人立即买了一大包橄榄。

对于乙商人的举动,甲商人十分得不解:“你发疯了啊?你要买这个回去?”

乙商人神秘一笑,并不作答。

旅行结束后,各自回到家里,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联系。有一天,甲商人看见自己的儿子手里竟然拿着一包橄榄,正嚼得津津有味。甲商人马上把橄榄夺了过来,正想把它扔掉时,却突然看见这包橄榄的生产商标就是乙商人注册的商标。甲商人大为惊奇,赶紧打电话问乙商人:“你在生产橄榄吗?”乙商人如实奉告:“是呀!这已经为我赚了很多钱了。真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欢在夏天嚼这种橄榄。”

听完乙商人的话,甲商人后悔不迭,最后细细地尝了一颗橄榄,方才发觉这种水果真的是越嚼越香。

其实,工作也就是和尝橄榄一样,我们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否则就会失去很多机会。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多才多艺往往使许多人失去成功的机会。许多有前途、有思想的年轻人一开始无法果断地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结果到老依然徘徊不定。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这样说道:“‘万事通’在我们那个年代或许还有机会施展,可如今已是一文不值了。”企图掌握好多种职业技能,还不如精通其中一两种;

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

在工作中,每个人必须不停地加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依靠艰苦的训练和努力以强化自己的专业地位,直到比你的同行知道得更多。只有你比别人做得更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把你与别人区别开来,从而使自己变得不可取代。

在现代社会,我们对工作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比别人更专业,在工作上更精通,你就有可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升职和加薪的机会。浅尝辄止和不求甚解,只会让我们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功败垂成,抱憾终生。

2.虎头蛇尾:不能把工作做完整

所谓虎头蛇尾,是指工作时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以至给人留下一种对工作有始无终、只重开始不管结果的印象。这也是工作不到位的突出表现。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的情况。

已布置的工作,如果没有督促就不会有积极的反馈。譬如许多单位年初列出一系列计划目标,并且将之细分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甚至每个人,而且所做的工作也1、2、3、4、5地排序了。但是到了年底,这些目标、计划、任务完成得如何?哪些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完成?离目标值还有多少距离?无法完成计划的原因何在?要么统统没有下文了,要么就被放在了包含着大量“大约”、“可能”等含糊语言的总结里。

做工作半途而废,损失的不仅仅是工作没有完成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给你带来心理上的挫折感,甚至可能使你养成虎头蛇尾的工作习惯,而这将是个人最大的损失。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

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如果获得了成功,她将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女性。这个女人名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是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人。

早晨的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几乎连护送自己的船只都看不到。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千千万万的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她仍然坚持游下去。对她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寒冷。

15个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冷,几乎全身都麻木了。她感觉到自己无法再坚持下去了,想让人将自己拉上护送船。此时,在另一条船上坐着她的母亲和教练,他们则告诉她离海岸已经很近了,希望她不要轻易放弃。然而,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朝前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见。几十分钟之后,她便让人们把她拉上了船。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其实只有半英里之遥!

当别人把这事实告诉她后,从寒冷中慢慢复苏的费罗伦丝·查德威克变得非常沮丧,以至于后来她多次带着悔意地跟人讲起这件事。

大家知道,这是一个有关“坚持”和“放弃”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罗伦丝·查德威克的最后放弃导致了她的工作虎头蛇尾——放弃自己既定的目标,没有把工作做到位!

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热情不足,而是缺乏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工作时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事东拼西凑、草草了事。

他们对自己目标容易产生怀疑,行动也始终处于犹豫不决之中。譬如他们看准了一项工作,充满了热情开始去做,常常在刚做到一半时又会觉得另一份工作更有前途。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又低落沮丧。可以说,这种人也许能短时间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一定会是一个失败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做事虎头蛇尾、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开始做一份工作,需要的是决心与热情;而完成一份工作,需要的则是恒心与毅力。缺少热情,事情无法启动;但只有热情而无恒心与毅力,工作是很难做得完整、到位的。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和行为规矩,譬如私塾先生教子弟写字,无论有什么事打扰,也不准写字只写一半。即使这个字写错了,准备涂掉重写,也要将它写完。而其中的寓意就在于,教育孩子从小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将来工作起来才不会半途而废,轻易放弃。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应继承这种善始善终的做事态度,并将它应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来。

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有一些未完成的工作,如未缝完的衣服,未写完的稿件等等。那么请赶快将它们找出来整理整理,静下心来继续完成它们,一旦你把它们完成后你就会觉得非常快乐。

很多工作未完成时它们不过是些废物,而当你坚持到底,用全部的心力去完成时,它们就会变成漂亮的成品和值得骄傲的业绩。许多工作并非我们无法做,而是我们不愿意继续去做。把每一件美好的工作和设想坚持到底,做到位,你会发现工作原来是这样的美好。

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只有坚持把事情做到位、做完整、善始善终,个人才不会失业,企业才不会被淘汰。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想法,工作起来虎头蛇尾,那么就会永远处于寻找“下一份工作”的过程中,而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正所谓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

在一些公司内常常笼罩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员工抱怨老板太苛刻,整天像监工一样监督自己;老板则抱怨员工不能尽职尽责,一转身的工夫就投机取巧,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

确实,有些老板过于苛刻,他们时刻盯着员工的一举一动。但是,作为员工,我们是否也应该自我检讨一番呢?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投机取巧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于各个公司和组织之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痼疾。

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很少,绝对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人都具有正常的能力与智慧。但是,为什么许多人却无法取得成功呢?

世界上到处都是一些看起来很有希望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成为而且应该成为各种非凡人物,但是,他们最终并没有成功,原因何在呢?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做事总是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顶峰,却不愿意经历艰难的道路;他们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作出牺牲。投机取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而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这种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牛和骡子一起耕地,耕作工作相当辛苦。年轻的小牛对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老骡却答道:“不行呀,我们还是努力把工作做好吧,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呀,做完了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但小牛不听,最后还是装病休息。为此,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等老骡耕种回来,小牛便向老骡询问地里的情况,“没有我们俩在一起时耕种得多,”老骡回答道:“但也耕种了不小的一段距离。”小牛又问老骡:“主人说我什么没有?”“没有。”老骡回答。

第二天,小牛还想偷懒,就再次装病。当老骡从田间回来时,小牛又问老骡:“今天怎么样?”“还不错,我认为。”老骡答道,“但耕种得还不是太多。”小牛又问道:“主人说我什么了?”“啥也没有对我说,”老骡说,“但是,他却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

的确,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好处,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你则是有百害无一利。

在古罗马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它仿佛在告诉人们: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而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排斥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投机取巧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踏实地工作才是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有些人本来拥有出众的才华,前途充满了光明,但在工作中却总是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所以往往一事无成。生活中的无数实例都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工作中,如果总是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起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却往往是浪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一个人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他的品格也会大打折扣。工作中总是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人,不懂得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无法坚定,因此很难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些工作必须去做,便积极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师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千万不能投机取巧!”

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在一个方向上一丝不苟,要比草率分心,在多个方向发展更有前途。因为对工作一丝不苟能够培养一个人的优良品格,使人获得智慧;尤其是它能带领人向好的方向前进,鼓舞人不断追求进步。大凡那些有所作为的人,都是那些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力求把工作做到位的人。

4.马虎轻率:工作不能精益求精

工作中,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就是因为他们马虎大意、鲁莽轻率。泥瓦工和木匠如果用半生不熟的技术建造房屋,也许用砖块和木料拼凑而成的建筑在尚未售出之前,就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同样,有些医生因为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努力钻研医学,结果做起手术来手足失措,把病人的生命当儿戏。有些律师只顾死记硬背法律条文,却不注意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而等到真正处理起案件来则难以应付自如,白白花费当事人的金钱……

可以说,这种工作的疏忽,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而由于疏忽、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沉痛惨剧在人类历史上更是随处可见。

2003年1月1日,上海《文汇报》上有一篇题为《英雄虎胆震长空——“飞豹”战机惊心动魄试飞故事》的文章,文章热情讴歌了我国试飞员谭守才为了试验我国的新型飞机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文章中说:“……当高度降至1540米时,只听‘嘭’的一声巨响,前座舱盖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强大的气流将他(试飞员谭守才)压在座椅靠背上动弹不得,气流的呼啸声震耳欲聋,谭守才既看不到前方的空域,也听不到耳机里地面指挥员的声音。而且,由于前座舱盖飞掉,使弹射跳伞系统失去了保险,谭守才随时都有被弹离飞机的危险。这种故障在飞行中是很少见的,死神正一步步地向他逼近!”

“……事后查明,工厂的工人在安装座舱盖时将活门螺钉装反了。”

看到这里,所有坐过飞机的人都会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说这样的飞机都敢把螺丝装反,那么普通的民航飞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就更不应该感到意外了。

当人们都在讴歌我们的虎胆英雄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据有关报道记载,中国民航的致命事故,在国际航线中至今只有两次,而其余的都发生在国内航线。为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国际航班飞机大,国内航班飞机小;国际航班飞机新,国内航班飞机旧,国际航班机长老,国内航班机长嫩。

这些都不是理由,真正的原因是,国际航班遵循的是国际标准,工作人员都比较认真;国内航班呢,能马虎一点儿就马虎一点儿,所以工作常常没有做到位。

在企业里,许多员工做事不讲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来看,他们也很努力、也付出了很多,但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没有人能认认真真地把工作做到位。

这些人从小就养成了马马虎虎、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的坏习惯。他们习惯于使用一些小伎俩,譬如上学时用抄袭、作弊等手段来欺骗老师,蒙混过关。上班后则用推脱、做样子等方式来应付上司。他们总是很难主动把工作做到位,外出办事时总是迟到,与人约会时总是延误,工作时则缺乏条理和周密性,思维一片混乱。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一旦染上这种恶习,就会变得不诚实,就会遭到他人的轻视——不仅会轻视他的工作,而且还会轻视他的为人。

这种人一旦成为领导,其恶习也必定会传染给下属——看到上司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员工们就往往会竞相效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每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公司,从而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如果他是作家,文章必定是漏洞百出;如果他是管理者,部门工作必定是一塌糊涂。

在一家公司的墙上曾经有这样一句格言:“在此一切都应精益求精。”的确,如果公司每个人都能恪守这一格言,那么他们的自身素质不知要提高多少!同时也不知道会避免多少灾祸!

无论做什么事,都应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5.眼高手低: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

记得曾有人这样说:“浮躁是国人的致命要害。”一开始听起来很不以为然,但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却感觉颇有深意。

现实生活中眼高手低的人的确有不少,他们不屑于扫一室,天天梦想着干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尤其有些刚参加工作的新人,他们常常对事务性的工作不屑一顾,认为这些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称,干这些工作是大材小用,委屈了自己,但是等到真正给他重要工作干的时候,又没有能力把工作做好,做到位。

在一个高档办公写字楼里,有一个开电梯的年轻女孩,因相貌酷似某位演员。大家乘坐电梯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说起她像女演员之事,但她一直默不作声。一天,下班高峰时间,挤在电梯里的人又开始谈论这件事情,有人说:“真的,你长得太像某某演员了,何不去试试演电影呢?”言外之意,开电梯委屈她了。这位姑娘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您说的那位演员我知道,她只是位三流的演员,而我是一名一流的电梯工。”听了女孩的回答,电梯里顿时鸦雀无声,从此,乘坐电梯时,再也没有人议论此事了。

世间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之事,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用心去做,把工作做到位,都是优秀的,都值得尊敬,都能给社会创造价值,给自己带来回报。作为职场中人,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踏踏实实地工作,努力去追求到位和一流。

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应该摆正做事的心态。无论多么宏大的工程,都可分解成细小的具体小事,而要想做成大事情,就必须要把分解后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到位。任何事情都需要从一开始做起,只有从一做起,才能做到二、三,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不做一的人,永远做不成二,同样,不能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

很多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总是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在求职时念念不忘高位、高薪,并常对自己说:“英雄须有用武之地”;他们喜欢在工资上相互攀比,工资似乎成了他们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当他们对工作感到厌倦时,就会对自己说:“如此枯燥、单调的工作,如此毫无前途的职业,根本不值得自己付出心血!”当他们遭遇困境时,通常会说:“这种平庸的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渐渐地,他们开始轻视自己的工作,开始厌倦生活。

有人说:“无知与眼高手低是青年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也是导致频繁失败的主要原因。”的确,许多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然而一旦面对平凡的生活和琐碎的工作,就变得无可奈何了。他们常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一旦面对具体问题,就不知所措。

作为年轻人,我们既要在心目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又必须脚踏实地,衡量自己的实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这样才能一步一步接近并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像哥伦布一样,努力去发现自己的新大陆,沉湎于过去或者深陷于对未来的空想是没有前途的。你正在从事的职业和手边的工作,就是孕育你成功之花的土壤,你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得比别人更正确、更专注、更到位,才有可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有一位刚刚从美国读完MBA回国的男青年,由于自身条件的优越,便毫不费力地进了一家外资企业的上海办事处,然而,在工作中,老板却总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交给他做,对此,他非常不满意。不久,在公司的一次计划书的招标会上,他认为自己干大事的机会到了,于是便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材料交了上去,一心以为可以博得老板的赏识。然而没想到几天后他却收到了公司人事处的解聘通知书。原来,他因为不在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做事情总是马马虎虎、草草了事,以至于在计划书中把“进口”误写成“出口”。因为态度不认真,犯下这种低级错误的人怎么可能得到老板的重用呢?

纸上谈兵的人永远无法取得成功。为什么华盛顿、林肯这样的伟人永远只是少数,其实世界上有着成千上万个和他们一样富有理想的人,但大多数都被眼高手低的毛病给扼杀了。

不要让眼高手低束缚了你的手脚,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不论大小都值得踏踏实实地去做到位。无论你的工作岗位多么平凡,如果你能像伟大的艺术家投入其作品一样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所有的疲劳和懈怠都会消失殆尽。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他们都是从简单的工作和低微的职位上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他们总能在一些细小的工作中找到个人成长的支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恒久的努力打破困境,走向卓越与伟大。

6.循规蹈矩:只会完全按指令工作

爱若和布若同时受雇于一家超市,刚开始时大家都一样,都是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就受到了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一直升到了部门经理。而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始终处在公司的最底层。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

他忽然有了个主意。“布若先生,”总经理说:“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布若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市上去问。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

说完便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爱若从集市回来后,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顺便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布若,说:“布若,现在你明白了吗?”

爱若由于在工作中灵活多想,而不是只知死板地按照条令去工作,把工作做的很出色、很到位,所以得到了比布若更多的薪酬和发展空间。而布若呢,尽管也很听话,但是却只懂得完全按指令工作,没有自己的思想,所以难以把工作做好、做到位。

可以说,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积极主动并且带着思考工作的人。

任何一个老板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员工在工作时积极主动,勤于思考,把交代的工作做到位。

而对于只会依指令动弹的“木偶”员工,没有老板会欣赏,更没有老板愿意接受。在老板眼里,这类员工是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的。对于老板来说,只有那些能准确领会自己的意图,并主动运用自身的智慧和才干,把工作做到位的员工,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人。

有一个人曾到一个政府控制着酒类专卖的国家旅游,在回国以前,他向当地政府经营的酒店询问:“按规定我可以带多少酒出境?”

店员回答说:“这你必须去问海关关员!”

这人回应道:“可是我现在就想知道,我买多少酒才不会因为太多而遭到海关没收。”

店员回答:“那是海关的规定,和我们没有关系。”这人又说:“但你一定知道海关的规则吧!”

店员答称:“没错,我知道。但是我们领导没有吩咐过,这不是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不能告诉你。”

对于很多公司的员工来说,他们循规蹈矩,只知完全按指令工作,而不管那样做是否具有实用的目的。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在他们看来,任何超出惯例的细微偏差和领导指令的事情,都是不能容许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德把上述的行为戏称为“职业性的机械行为”,很显然,对职业性机械行为者而言,方法重于目标,指令重于结果。

应该说,以顾客、客户或受害者的观点来看,职业性的机械行为是工作不到位的表现。一个员工做事到位与否,不在于他是否完全机械地执行上司的指示或公司的规定,而在于他是否完成了交代的任务,是否为公司创造了效益。

一名优秀员工不应是那种只知循规蹈矩、完全按指令死板工作的员工,他应该有敏锐的目光和责任心,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又好又快地把工作做到位,这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的员工,而且也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有可能得到公司的赞赏和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