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重现

考古家们来到克里特岛,在岛上各地考察发掘,试图找出神话中的迷宫。他们挖掘出了一些遗迹,但是真正解开迷宫——克诺索斯王宫之谜的却是英国人亚瑟·伊文斯。

伊文斯生于1851年,其家族富有且多出学者,他的曾祖父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父亲约翰·伊文斯是个有名的地质学家、文物爱好者及收藏家。伊文斯家学渊源深厚,他承袭了曾祖父、父亲好学的志趣,对文物深感兴趣。

米诺斯文明的命名

1904年,在剑桥英国学会会议上,伊文斯提议将他在克里特岛发现的青铜时代文明以传说中的国王米诺斯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米诺斯文明”。伊文斯的建议遭到了一些学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以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来命名一种文明是极其不恰当的。还有学者认为,米诺斯不是克里特青铜文明的缔造者,而是毁灭者,如此命名过于草率,他们建议使用克里特文明、克诺索斯文明或爱琴海文明等名称代替。然而在克里特岛其他区域挖掘的考古学家一致认同伊文斯的方案,这一命名便流传开来,并逐渐为学者所接受。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出于明确的目的,也可称之为克里特文明。

伊文斯曾拜访过谢里曼,在这位令人崇敬的学者家中,他参观了谢里曼收藏的迈锡尼文物,他对这些具有独特风格的器物着了迷。后来,他游览了梯伦斯城堡和迈锡尼卫城遗址,这些建筑与希腊古典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截然不同,那么这些艺术源于何处?他苦苦思索。

1893年,伊文斯在雅典旅行时,在一家古董店发现了一些来自克里特岛的小石头,上面刻着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他敏锐地察觉到克里特岛有可能是解开迈锡尼文明之源的重要环节。次年春天,伊文斯来到克里特岛,当时岛上掀起了反抗土耳其政府的运动,政治的动乱影响了他的进一步考察。不过总算不虚此行,伊文斯抵达克里特岛时,一位当地人已经在克诺索斯挖掘出了壕沟,发现了一堵坚实的城墙和许多石质坛罐,这使他坚定了发掘克诺索斯的决心。

伊文斯买下了克诺索斯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几年后,克里特岛脱离土耳其政府的管辖归入希腊,他又陆续取得了古迹所在地其余土地的发掘权。在正式发掘之前,伊文斯多次来到克里特岛勘察地形,探讨宫殿中心遗址可能的所在地。1900年3月,伊文斯带领助手以及雇工开始了对克诺索斯地区的考古发掘。

伊文斯的前期调查充分到位,因此发掘非常顺利。不久,他便发现了一座大型宫殿遗址,很可能是一座王宫遗址,他很快意识到他发现了一个文明,一个令全世界震惊的文明。

4月5日,值得纪念的时刻到来了。伊文斯在王宫遗址发现了第一幅壁画,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他激动的心情充分体现在了日记中:

“大清早,在大厅左边走廊未被掩盖的地面、靠近走廊的南端发现了两大块迈锡尼式的壁画……一块上面看得清楚头和额,另一块画面上有妇女的腰身和其余部分(后来被识别出是个男性)。像的手中捧着一个长长的‘迈锡尼式’的‘赖腾’(古希腊的一种角形饮器)……画像同活人一样大小,呈现肉红皮肤般的色泽,酷似……埃及画像中的‘克夫提乌’(古埃及人对爱琴海岛上人们的称呼,意为岛民)。面部形象显得高贵,厚厚的双唇,下嘴唇有稍微卷曲的特征。两眼深黑,微呈杏仁形状……”

这幅壁画绘制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它的发现引起了克里特岛乃至世界的震惊,各国报纸纷纷登载了这则新闻。画像的年代是如此久远,保存又是如此完好,简直是奇迹!克诺索斯居民激动不已,他们认为这是一位基督圣徒的画像,甚至为此设置了警卫。发现画像的当晚,守夜的警卫彻夜不能安眠,据他说,半夜醒来时,他听见咆哮和嘶吼,也许是神在显灵,也许是幽灵在作怪……

克诺索斯宫殿的一幅壁画
画面上的人看起来酷似底比斯壁画上的手执礼品者。

伊文斯对王宫遗址展开进一步挖掘,王座室、大阶梯陆续被发掘清理出来。台阶、走廊、宫室、浮雕、壁画……发现一个接着一个,令他兴奋不已。伊文斯在墙壁、柱头、壁画和雕刻印章上,发现了三叉戟,这是海上霸权的标志,表明了克诺索斯王宫的国王们与海洋的密切联系。他还发现了许多具有迈锡尼特征的器物,种种迹象表明,在克诺索斯发现的文明比迈锡尼文明更为古老。伊文斯以神话中国王米诺斯的名字将其命名为“米诺斯文明”,也称“克里特文明”。

克诺索斯的第一期发掘工作只持续了两个多月,到了6月,由于天气炎热、疟疾流行等原因,伊文斯被迫停止发掘。在停工之前,克诺索斯王宫的大部分已得以重见天日。1902年春,伊文斯再度回到克诺索斯继续发掘工作,却面临经费不足的难题。为了避免受到他人的牵制,他决定独立承担起发掘经费,于是向他的父亲约翰·伊文斯请求资助。老伊文斯了解这项工程的伟大意义,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克诺索斯王宫的发掘、修复和出版书刊等工作,一直持续了30多年。这些工作的经费最初由老伊文斯承担,老伊文斯去世后,伊文斯继承了父亲的遗产,这笔费用便完全由他个人支付了。伊文斯为此花费的人力、物力无法准确估价,初步估算,应不少于25万英镑,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笔天大的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