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征 辽海文化的多面性

辽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因牤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牛河梁是五千年“古文化、古国、古城”之所在,是中华五千年古国的象征。它的出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中华文明史新曙光”。从文化成因来看,辽宁省的地域文化是由生活在这里的多民族创造的文化和移民文化相结合,经过长期的融会贯通而逐渐形成的多元结构地域特色的文化。其中的外来移民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海上。“辽海文化”这一标志可以连接辽宁的历史与未来,更能够蕴含更积极的文化精神。

多源一体,开放兼容

辽宁文化是一个移民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地域特色文化。移民是现今东北人口的主体,人是文化的载体,人在空间的流动意味着所负载的文化的流动。可以理解为移民实质也是一种文化的迁移。辽宁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这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史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地域文化现象,这种移民现象,对于辽宁地区历史文化的沉淀影响,至今仍然潜移默化地表现在辽宁地域文化的表象特征之中。

辽宁是中国移民比例很高的一个省份,它带有周边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的某些特征,是一种后起的、混合的文化形态。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潮发生在18世纪初到20世纪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颇为壮观的大范围自发性的移民现象。山东、河南、河北等省,持续性地、大规模地向东北移民,就是所谓的闯关东。

从口音甚至生活方式来看,至今在辽宁大连、瓦房店、丹东、本溪一带都保持着明显的山东地方特色。锦州、葫芦岛一带居民的语音有着明显的河北内部腔韵,而辽西的朝阳一带则与河北北部的承德等老热河地带的语音相似。

这些移民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东北经济的发展,大量增加了辽宁的农业劳动力,使辽宁乃至东北成为中国的粮仓。通过这次群体性的壮举,他们将自己出生地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到了一个新的地区,并和辽宁原有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创造了文化的繁荣,辽宁文化特征的特点很明显。

一方水土一方人

A沈阳康平冬捕节

沈阳康平卧龙湖冬捕节现场最壮观的要数上万名游客在“大辽第一锅”前品尝鱼汤。据悉,此锅直径4.6米、锅深1.5米、总高2.4米,这样的大锅共装下2吨重、约2000条活鱼,在熬制鱼汤过程中用掉了250公斤姜、100公斤大料、100公斤花椒,共用3吨木炭烘焙汤12个小时。

B舞剧《红山女神》演出照

2013年9月25日晚7时,国内首部以牛河梁红山文化为题材的大型原创舞剧《红山女神》在辽宁大剧院举行,在连续4天的演出中,观众可以了解到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红山女神”的起源,也能欣赏到舞蹈演员们如何用优美、动人的舞蹈表现出立体、艺术的“红山文化”。

辽宁独特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对辽宁地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即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辽宁地域文化是一个丰富的文化构成系统,潜在地影响了辽宁人的性格和心态。在民族融合和多种移民文化碰撞之中,辽宁人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豪爽仗义、友善热情、开朗包容、吃苦耐劳、坚韧勇敢的性格。

在辽宁生活的51个少数民族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满族、锡伯族和蒙古族。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和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满族文化丰富而绚丽多彩,全省5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多都与满族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沈阳故宫、关外三陵等。现存满族历史档案、古迹文物、碑刻、书画、民间文学等,除北京之外,辽宁是保存最多的省份。世居辽西的蒙古族长期处于农耕生活、生产中,形成了与蒙古族草原文化不同的别样的独特文化。阜新素有“歌海”之称,迄今已经收集到300多首蒙古族民歌。阜新县蒙古族作家恩克特古斯创作的小说和故事集达210万字;北票市的尹湛纳希创作了《清史演义》等4部小说;凌源市的罗卜桑却丹著有《蒙古风俗鉴》。许多具有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如朝鲜族的荡秋千,满族的双飞舞、溜冰车,锡伯族的“打螃蟹”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满族舞剧《珍珠湖》、神话舞剧《白鹿额娘》、电视剧《努尔哈赤》,蒙古族歌剧《苍原》、舞蹈诗《满乡情韵》、京剧《酒魂》等为代表的民族精品艺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除此之外,还涌现出李默然、萨仁图娅、原野等一批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人才。

斯地斯民,天地人和,精彩地演绎着辽宁风物,辽宁地域文化中灵动着浑然大气、具有多元张力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辽宁区域由古而今的繁荣发展正是基于这块黑土地上生机勃发的人文精神鼓舞驱使所致。辽宁的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和合天地,自力更生,勤劳协作,破旧立新,开放兼容,自强不息。

A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周活动

B沈阳关东庙会

正月十五,辽宁沈阳举行关东庙会,吸引八方游客。在关东庙会上,表现清末的“闻家大婚”实景戏成为庙会的一台大戏,让市民和游客亲身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