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别为人有己无而埋怨,因为你不可能拥有一切——关于心灵的修行(2)

人类社会是一个共生共存、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网络体系。任何一个人的事业,都离不开他人的协作、帮助和支持。做人、做事、建功、立业,无不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相融、互助友爱的人际环境。而发牢骚、说怪话、抱怨不止、议论不休,是对良好人际关系的极大破坏,这会使你远离组织、远离朋友、远离帮助,最终远离成功,而且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赛娜是一家大型超市的收银员,从进超市的第一天起,她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站得那么久很累啊,活太脏了”,“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每一天,赛娜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她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赛娜每时每刻都注意着同伴和顾客的眼神与行动,稍有空隙,便偷懒耍滑,对手中的工作总是应付了事。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赛娜一同进厂的三个收银员,各自凭着积极的工作态度,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去培训以担当更重要的职务,唯有她,仍旧在抱怨中做着让自己讨厌的收银员。

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在工作中,有很多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才华横溢,但却长期得不到提升。而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却总是怀疑环境,对工作抱怨不休。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们认为主动、独立地完成工作不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而与此同时,机遇也随着抱怨悄悄溜走了。

比尔·盖茨说过,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机遇、眼光和行动。可是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面对机会却无动于衷,那只能说明这些人没有眼光,更谈不上有什么行动了。这些人整天抱怨、指责,口中喊着要机会,但是在机会面前,却又很茫然,还要说三道四。殊不知,机会常常是悄悄地来,如果你不抓住它,它就会偷偷地溜走。

菲尔德年轻聪明、拥有雄心大志。他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他渴望名声、财富和权力,因此他常常抱怨: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我的头上?那只藏着“老子珠”的巨贝怎么就产在巴拉旺而不是在我常去游泳的海湾?拿破仑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我却总是没有人垂青?

上帝想成全菲尔德,于是,也照样给菲尔德掉下一个苹果,结果菲尔德把它吃了。上帝决定换一个方法,在菲尔德闲逛时将硕大无朋的卡里南钻石偷偷地放在菲尔德的脚边,将菲尔德绊倒,可菲尔德爬起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最后上帝干脆就让菲尔德做拿破仑,不过像对待拿破仑一样,先将菲尔德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菲尔德身无分文地抛进塞纳河边。就在上帝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到河边时,远远地听到“扑通”一声,菲尔德投河自尽了。

菲尔德错过的仅仅是机会吗?

其实,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时,我们不妨先试一试,一旦感觉这样的机会适合自己发展,再付出巨大的行动。如果对一个新的机会开始就说“不”,“我不行”,甚至看都不看一眼,那这样的人一生中都不会有辉煌和成功,因为他选择的是平庸。

那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幸运之神的宠儿,而只是一些工作在平凡岗位的普通人。但不同的是,他们从不抱怨,而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终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当下的觉醒

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机会,而应该扪心自问,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认真分析过你的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成就吗?你认真思考过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成为行业精英吗?你是否把对别人职位和薪水的羡慕,转化成努力工作的动力,而不是抱怨呢?

很多时候,“宝贝”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而改变自己的机会就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你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进取、全力付出,相信机会降临在你头上的时候,一定不会轻易溜走。

嫉妒,不会让他贫穷,更不会让你富有

关于嫉妒,哲人们对它有过很多深刻的论述。

斯宾诺莎说:“嫉妒是一种恨。”

巴尔扎克说:“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更大,因为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痛苦万分。”

雨果说:“凡是嫉妒的人都很残酷。”

一个被嫉妒烧昏了头的人,内心的痛苦肆虐奔涌,他恨不得自己的头颅就是一块陨石,好把别人深深地砸倒在地。

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对嫉妒都进行了抨击。但丁说它是“灾星”,培根称它是“恶魔”,希腊的安提斯德把它贬为“腐蚀剂”,我国诗人艾青比喻它为“心灵上的肿瘤”。

嫉妒是一种情感状态,是把强于自己的人看做为对自己的威胁,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因而对他感到不悦,甚至产生愤怒、怨恨的紧张情绪。嫉妒可以模糊认识,使认识变窄。如果这种情绪不断地加强,会使自己的行为危害社会、危害他人,也危害自己。

一个人遇见上帝,上帝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一个愿望,但前提就是你的邻居会得到双份的报酬。那个人高兴不已。但他转念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产,那么我的邻居就会得到两份田产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么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他想来想去,总不知道该提出什么要求才好,但他实在不甘心被邻居白占便宜。最后,他一咬牙:“哎,你挖我一只眼珠吧。”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嫉妒心太强,嫉妒使其行为变得毫无理智,甚至表现为一种心理变态。

嫉妒者往往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凡事以自己的利益为重。鄙夷、诋毁、诽谤他人的成就,而自己又求而不得。这样的人自己做不出成绩,也不让别人有所得;自己是庸人,也不许别人施展才华;甚至会做出害人害己之事。

有一只老鹰常常嫉妒别的老鹰飞得比较高。于是,它找到猎人,对猎人说:“我希望你帮我把天空中高飞的老鹰射下来。”猎人说:“你要是提供一些羽毛,我就能把它们射下来。”于是,老鹰从自己的身上拔了几根羽毛给猎人,但猎人却没有射中其他的老鹰,它一次又一次地提供身上的羽毛,直到将身上的大部分羽毛都拔下来了。此时,它已丧失了飞行的能力。猎人转过身一把抓住它,它成了猎人的一顿美餐。

有人请教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心怀嫉妒的人总是心情不快呢?”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是本身的挫折,还有别人的成就。”

嫉妒常潜藏在人们的内心中,而人们不承认自己在某种事情上有嫉妒产生,总是有意无意地掩盖它。结果使嫉妒者整天处在被揭露的焦灼不安的、备受折磨的痛苦中。

被嫉妒心所支配的人,没有进取的愿望和行动,他们对被嫉妒者每一次的成功都感到不舒服。因此,他们内心总是处于极度的压抑状态。嫉妒者总是把自己的心思用于窥探他人的“隐私”,整日寻找别人的挫折和失败。这种无谓的消耗,怎么能活得不累?易嫉妒者,长时间处在紧张的体验之中,结果积愤成疾,严重地损害了身心健康。

那么,该如何对嫉妒心进行调控呢?

首先要防止自私之心泛滥,从“小我”中解放出来。嫉妒心较强者总爱把自己放在与别人对立的位置上。他们目光短浅,气量狭小,似乎他人获得成就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为此,从“小我”中解放出来,拓宽眼界,正确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理性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心底无私天地宽”来鞭策自己,能以对社会进步,对国家做贡献的角度看待他人和自己的进步,就会消除威胁感,达到抑制嫉妒心理的目的。

其次,要对自己有恰当的认识和评估。一个人对某人嫉妒时,总是为该人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所吸引,而自己在这方面恰恰处于劣势。所以,应该把注意力转向自身的优势上,在竞争中使心理重新得到平衡,这将有助于稳定紧张的情绪。

嫉妒,既不会使他人贫穷,更不会使自己富有,那又何必耿耿于怀呢?

当下的觉醒

消除嫉妒的折磨,最重要的是把嫉妒化为前进的动力。要通过努力,扬长避短,用锲而不舍的精神,缩小和赶上甚至超过对方。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用自己的努力对待每一天,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贫穷也罢,富有也罢,卑微也罢,显赫也罢,只要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就比什么都富有。而能够拥有美丽心情的秘密只有一个,那就是少一分嫉妒,多一分宽容,这样,人就会显得坦然而恬静,温柔而平和。

学会为别人而祈祷

“老天保佑我今天别迟到吧!”“希望我能考取理想的大学!”“老天啊!让我过上那种幸福的生活吧!”……这样的祈祷话语我们是经常说的,可对象大都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学会为别人祈祷,就会从中获得一种说不出的快乐。要知道,为别人祈祷的同时也是在为美好祈祷,那就是在把别人的幸福复制,转化成自己的快乐。不过,要学会为别人祈祷,就要学会替他人着想。

有位大师讲过一个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在危难面前,上尉并非心里只想着自己,而是为了小战士的安危舍身相救,结果,上尉也因此救了他自己。

在人生的大道上,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学会祝福别人是智慧的,播撒祝福给别人,自己收获的也将是幸福和成功。

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白天和黑夜对我来说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就都变成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