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春季养生老偏方(6)

老偏方:①虎刺鲜根或花30克(干根10~15克),煎汁用酒冲服,有清热通络之效。②牡丹藤1500克,牛膝30克,钻地风60克,五加皮250克,红糖250克,红枣250克,烧酒5000毫升,密封1个月。每次30毫升,日服3次,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③珍珠莲根(或藤)、钻地风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克,丹参30~120克,水煎服,兑黄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效,主慢性痛风。

药理:痛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在春季非常容易诱发。以上三方通过合理配伍,均有清热祛风通络的功效,对痛风有非常好的疗效。

痛风早期典型表现为单关节炎,且导致多关节发病,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病情反复发作,则可发展为多关节炎或游走性关节炎。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可伴有发热、寒战、疲倦、厌食、头痛等症状。由上可知,痛风的危害是很大的,需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争取尽早恢复健康。

痛风最易侵犯的关节是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其次是踝关节及跗间关节等,这与人的双足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本身温度偏低有关。据了解,痛风的发病原因是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过高,形成尿酸结晶沉积在组织中。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痛风发作时,拇趾、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关节都有可能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形成“痛风石”。

痛风发病有家族倾向,遗传模式尚不清楚。关于痛风性关节病的发病机理,许多学者普遍认为与多形核白血球有关,这就是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之一。

痛风时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释放的尿酸钠晶体被关节液的白血球吞噬。白血球又破坏释放出蛋白酶和炎性因子进入滑液,这也属于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酶炎性因子使关节中的白血球增多,于是有更多的吞噬了尿酸盐结晶的白血球相继破裂释放出酶和炎性成分,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导致急性滑膜炎和关节软骨破坏。而这些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都是较为常见的。

痛风不仅仅让患者感到剧痛,更是一种难以根除的、纠缠患者一生的疾病。

而且吃海鲜、喝啤酒、吃动物内脏乃至豆类,都会引起痛风病发作。在早春季节,寒冷和潮湿也是不可忽视的发作诱因。痛风的治疗越早越好,以避免病情恶化,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急性发作时,初多发生在踝、手、腕、膝、肘关节,极少发生于盆骨、脊柱、肩等躯干部各关节。患者第一次发作一般多数在夜间,开始时常为单个关节呈红、肿、热、痛与运动障碍,关节疼痛如同撕筋裂骨,甚至不能忍受被单的重量,若室内有人走动,较重的震动也觉得受不了。患者还可出现高热、头痛、心悸、疲乏、厌食等症状,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每100毫升血中尿酸,男性超过6毫克,女性绝经前5毫克以上,绝经后多于6毫克。急性发作一般持续3~10天,也有数周后才缓解的。病情缓解后,关节外形及运动功能也随之恢复。少数患者在一次急性关节炎后几十年不再发作,但大多数病人经过1~2年会再次发作,而且常常是多处关节同时发生肿痛。痛风一年四季均会发病,但以春、夏、秋季多发。

痛风反复发作次数一多,就逐渐演变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进入慢性期后,关节呈现肥大,活动逐渐受到限制,其程度则随着发作的次数而增加,后可形成关节畸形、僵硬。有少数病人初期发作症状轻微而不典型,等到出现关节畸形、痛风结节或肾脏损害等症状时才发觉。痛风结节活检、关节液偏光镜检查,均可发现尿酸盐结晶。X片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嗣后关节附近的骨呈钻孔状或虫蚀样骨质缺损性改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疾病肆意地袭击着人们,其中痛风性关节炎就是一个典型。日常预防痛风必不可少。首先,不进高嘌呤饮食,如动物的心、肝、肾和脑。要避免肥甘厚腻之味,体重超重者应限制热卡摄入,必须限制饮酒或禁酒。

其次,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消除紧张情绪。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固定冷敷24小时后可热敷,注意避寒保暖,宜大量饮水迅速中止急性发作。有痛风家族史的男性应经常检查血尿酸,如有可疑,即给予预防性治疗。为了防止复发,可长期服用小剂量秋水仙碱,也可服用小剂量丙磺舒。

春季小儿肺炎,老偏方最有效

症状:小儿肺炎

老偏方:①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荆芥6克,半夏6克,莱菔子10克。水煎服,日1剂。体质壮实者,也可日2剂,早晚各煎服1剂。此方治辛温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寒闭肺型肺炎效果最好。②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下)2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黄芩10克,全瓜蒌15克,桑白皮10克。水煎服,日1~2剂。此方对风热袭肺型肺炎治疗最好。③麻黄3克,射干6克,葶苈子5克,杏仁、地龙、钩藤、黄芩、竹茹各10克,生石膏(先下)25克。水煎服,日1~2剂。此方用于痰热阻肺型肺炎。

药理:麻黄具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征候(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以冬、春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发育。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素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壅盛,偶遇风寒使肺气不宣,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在没有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休克或持续高热等情况下,可用中医中药控制病情,且能避免西药可能发生的过敏或中毒等副作用,也不会出现耐药现象。

如果孩子表现为不发热或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或多泡沫,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或淡红,脉浮紧,指纹青红在风关者,辨证属于风寒闭肺型肺炎。

若以发热、有汗为主症,伴口渴,咳嗽痰黏或黄,气促鼻煽,面赤唇红,咽红等症,指纹青紫多在气关,脉浮滑。属风热袭肺型,治宜辛凉解表,宣肺化痰。

当孩子高热不退,咳嗽且伴有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紫绀,面红口渴,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指纹紫至气关时,症属痰热阻肺型。

肺炎后期,或体质虚弱小儿患病时,常见潮热盗汗,颧红唇赤,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吐,舌质嫩红,舌苔光剥少津,脉细数,指纹沉紫。治宜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如果患儿体温不稳定,低热起伏,面色苍白,动则汗出,咳嗽无力,微微气喘,喉中痰鸣,神倦懒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色淡,多见于支原体肺炎。治宜益气健脾,调和营卫。

此外,小儿肺炎患者,若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右下出现痞块,舌质紫,舌苔薄白,脉象虚数或结代,是心阳暴脱之征,需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可用参附汤。高热抽搐,可加用紫雪散或牛黄清心丸。但需注意,由于个人体质差异,上述方药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肺炎高烧患者,一定要清淡软食,宜食鱼豆腐汤、冬瓜排骨汤(去厚油)、鸭子冬瓜汤(去厚油)等,主食以面条、小米稀饭等为好。

春季肝炎偷袭,偏方来帮忙

症状:肝炎

老偏方:①鸡内金10克,生山楂9克,茯苓10克,薏米10克。每日一副,煎熬后,分4次口服,疗程2个月。可舒肝理气、健脾养胃。②桑葚10克,麦冬10克,沙参9克,紫河车9克,圆肉6克。每日一副,煎熬后,分4次口服,疗程2个月。此方有活血养阴、补肾益肝的功效。

药理:桑葚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的功效。补肝、益肾、熄风、滋液。

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鸡内金、生山楂和茯苓、薏米配伍可以舒肝理气、健脾养胃。以上两方活血养阴补肾益肝,对肝炎的防治有非常好的效用,尤其还具有抗癌作用。

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致病原因不同。中医认为肝炎患病的原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由于饮食不节、失节,损伤了脾胃而不能化湿,湿热内生,困脾伤肝,造成肝胆脾胃不和,从而加剧了对正气的损伤,导致肝炎的发生。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特别注意,这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作为一种高发性传播疾病,已经严重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肝炎种类很多,不同的原因导致不同的肝炎。了解肝炎的病因类型,对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

肝炎的诱因多种多样,劳累、烦躁、营救和用药都有可能诱发肝炎,在春季尤其要注意。有些肝炎病人担心病情迁延不愈,害怕会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或苦恼于人们对他们的回避或歧视,因而长期情绪忧郁、脾气急躁,这不仅会使病情加重,甚至会导致治疗失败。

肝脏是人体制造和贮备能量的主要场所,有“火力发电站”之称。发生肝炎后,肝脏产能和贮能的能力显着下降,如果此时机体仍因剧烈运动或劳动消耗过多的能量,势必加重肝脏负担,不利病情好转,甚至导致病情恶化。

酒精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而且对肝脏损害的程度与酒精含量高低成正比。原先没有肝病的人,长期饮酒也会招致肝病,甚者发生“酒精性肝硬化”。

另外,四环素、红霉素、雷米封、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汀、磺胺类、麻醉药等许多药物会加重肝脏的损伤。通常用作退热止痛的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对肝脏也有毒性作用。肝病属于慢性病,病程较长,目前市面上的肝炎药物种类繁多且疗效多不确切。患者治疗心切,容易同时服用多种肝炎药物或加大药量,以为这样可以“强化”疗效,其实是错误的做法。

进入春季,天气刚刚转暖,人们逐渐焕发出春天的活力。然而,在各大医院传染科就诊的肝炎病人却明显比冬季要多。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春季是肝炎的高发季节,而且患者的病情也较重,这可能与春天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逐渐活跃有关。甲肝和戊肝有较明显的流行季节,一般是在冬春季,而乙型和丙型肝炎是常年散发,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但慢性肝炎患者常受到气候,特别是春季潮湿气候的影响而容易复发。因此,在春季要特别注意卫生和保健,避免肝炎复发。

防止病从口入: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均为消化道传播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食入被甲肝和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餐具。时下流行的生吃蔬菜、鱼或海鲜,都会让肝炎病毒有可乘之机,导致肝炎的发生。因此,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做到不喝生水;在外面就餐时,要找清洁卫生的餐馆;戒除生吃蔬菜、鱼或海鲜的不良习惯。

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会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状况,促使肝炎病毒的复制,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引致慢性肝炎的复发。因此,慢性肝炎患者要特别注意休息,避免长途跋涉、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以及房事过频等。

肝炎患者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多吃油腻、油炸、辛辣的食物。饮酒是引起肝炎复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肝炎患者必须禁酒。另外,除了蔬菜水果之外要多吃一些酸性的东西如山楂、食醋等,对保护肝脏会有一定的帮助。

早春之时,天气反复无常,人们常容易患其他疾病,如感冒、腹泻、胆囊炎、消化道大出血等,这些疾病往往也会导致肝功能的异常波动。

春季腮腺炎,葱姜蒜就搞定

症状:腮腺炎

老偏方:①去皮大蒜头、醋等量,捣烂如泥,敷患处。每日2~4次。现捣现敷。病之初起时疗效更好。若出现发热、头疼等全身症状者,可加内服药治疗。

②大葱3根,切碎捣烂,敷患处。本方主治腮腺炎。有散肿消结之功。③姜汁、大黄末适量。上药和匀,遍擦腮部,只露一头,不日即愈。本法对腮腺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以起到清热散结的作用。

药理:医学研究证明,大蒜、大葱、姜汁均有清热消肿的功效,合理配伍之后对腮腺炎的治疗有非常好的疗效。以上三方均针对腮腺炎而成,具有散肿消结、清热解毒的疗效。

腮腺炎,俗称“猪头风”、“胖腮”等。它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接触、飞沫等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冬、春交替季节,最容易发病。因此,春季宜谨防腮腺炎。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流行性腮腺炎也是其中之一。此病只在人群中发生,受感染的人、病人和健康带毒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一般病人易发现、易控制,但有约35%的感染者症状不明显,亚临床型者,其排毒时间与显性病人一样长,更有流行病学的意义。流行性腮腺炎是丙类传染病,平时不要求传染病报卡,易造成对本病疫情的忽视。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爆发多是因为发现晚、措施不力而造成传播蔓延。

流行性腮腺炎以直接接触唾液或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等,以及空气飞沫的途径传播。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通过血液传播至腮腺及其他器官,引起该器官的炎症或损害。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倦怠、畏寒、低热、头痛等前躯症状,前躯症状出现数小时或数天后腮腺肿大,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咀嚼时疼痛明显,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流行性腮腺炎时常并发有睾丸炎及卵巢炎,可导致不孕。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脑炎,致死率波动在0.5%~3%。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危害很大,并且每例感染者周围都有一批隐性感染者,使传染源难以排除,故易造成扩散流行,尤其在腮腺炎高发的春季危害更为严重。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最有效的办法是疫苗免疫接种。国内外均已研制出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收到满意的预防效果。儿童时期使用疫苗获得的免疫力,能否长期维持到成人时期,足以防止临床腮腺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等问题,现仍缺乏充分的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数据。丙种球蛋白用于预防腮腺炎,并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曾经使用过剂量达20毫升的混合丙种球蛋白,同样也未显出预防腮腺炎的效果。

现代医学总结和概括出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疼痛或压痛、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3周,先是一侧肿大,接着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在这段时间里,应对病人进行隔离,消肿一周后就不会传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