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恺章跪辞皇太子,北京的三月仍然是春寒料峭,他一袭武官戎服,并不厚实,被寒风吹的胸口冰冷,但快马加鞭之时,心头却是一片火热。
只是,京师街头巷尾的情形,也是慌乱不堪,远远的见一个武官快马加鞭的过来,百姓的脸上也就是一片惊惶!
这么一路赶至王家彦的府邸,在下马石处翻身下马,自有王府下人迎了上来,将冯恺章的坐骑牵住。
今日不是常朝,但王家彦是京营副总戎,所以人是极忙的,冯恺章一下马来就问门政:“怎么样,你家老爷在不在?”
“在,也是刚回来不久。”那执事答道:“总宪李大人也是刚过来。”
“哦,他在……”冯恺章沉吟了一下,笑道:“不碍事,你带我进去吧。”
他现在在王家彦这里也是常来常往的熟客,所以家人也不通报,直接就带他进去。
天气还很冷,王家彦又一清如水,待客用的大客厅里极冷,因而家人也是熟门熟路的将他直接引人到了内书房。
还没进门,就听到里头说话的声响,似乎还是动了意气的模样。
“这个时候,我不知道守城还有什么用?”
“怎么没用?不守城,放闯贼进来么?”
“守兵不足万人!”
“就是这样,此所以用吾辈处啊!”
两个声音,似乎是李邦华对守城有疑问,而王家彦却不紧不慢,身调不高,却是丝毫不让。
等他昂然直入,里头李邦华正一脸惶急,这个老臣最近也是饱受打击,南迁之事,他是挑头的人,后来被光时亨质疑用心,已经很丢颜面,后来被皇帝疑心要拥立太子监国,更是不受信用。
现在这会儿,这老头子却是一脸倔强,丝毫不以自己的处境为意,心心念念,却是来劝王家彦即刻奉太子出城。
“实话说吧……”王家彦对这个前辈老臣也没有办法,只得道:“太子殿下另有安排,已经交待下来,叫吾听令行事。”
李邦华惊疑不定,问道:“当真?”
“当然当真。”其实王家彦也并没有真凭实据,此时被李邦华逼问,也只是咬牙苦撑罢了。
冯恺章一笑而入,将怀中所藏太子密谕往王家彦面前一递,笑道:“大人,学生奉殿下令谕,将此令送至。”
王家彦展开一看,见是明白无误的太子手迹……等了数月光景,却是终于在此时看到东宫下定决心,甚至不惧被当成乱臣贼子!当下他面色发白,身形也是一晃……冯恺章连忙将他扶住,王家彦站直身体,冷然一笑,道:“学生现在就要上城,宗社大事要紧,这里就不奉陪了。”
他所奉之谕令确实是最为要紧,此时兵锋将至,也已经是图穷匕现之时,太子这数月帮他经营,手中也颇有实力,此时此刻,是再也不需隐藏什么。
“孟公!”冯恺章向着李邦华道:“学生奉命要出城去了,就在朝阳门外等候出城的人,孟老也是太子名单上有份的,尊府家小最多用两三辆车,三天功夫可以到天津……孟老何如?”
“君上未行,老夫怎么敢说走?”
“老大人不必担心,”王家彦也道:“寒舍三十余人,已经约定今天出城了。原本我也是与老大人一样的说法……但殿下却加以斥责……君子事君以忠,但也要以仁对自己家人,若是家中不安,为国效力时又岂能心中安稳?学生一想是这个道理啊……所以,尊府家人,也送出城去吧。”
“好,心感之至!”
李邦华自己打定主意,要带着府中健壮仆人和壮年子侄一起上城头,不死不休,但家中也确实有些老弱,于今听这话十分有理,倒不妨真的送出城去为好。
当下拱一拱手,以示谢意,不过,他又问道:“车马够不够?”
“尽够的。”冯恺章此时就要出城,今天开始,每一时一刻都是最后关头,因此匆忙答道:“殿下拨资购买了二百余辆大车,车夫和更换的辕马都很充足,往天津路途中还有几个打尖补给的馆舍驿站,备用的车马骡子都很充足……请孟公不要犹豫了。”
“好,如此,今晚舍下就会派人出朝阳门。”
“我在城上照应。”王家彦道。
冯恺章也站起身来,急道:“学生现在就出城预备。”
他的叔父冯元飙也是奉命到天津协助海船和运兵之事,他的父亲天津巡抚冯元飏准备了二百余艘大船,太子一直在用,又出资一直补齐,至于护卫兵马,天津的抚标兵有一千余兵,太子安排了在途中几处接应的护卫的职责,也是全用了出去,沿途之间,大车数百,光是车夫就有三百余人,还有搬运的夫子,沿途的驿丁,这些全归冯恺章照应,这几个月,他已经忙的又累又瘦,说话的声音也发虚发飘,已经看不出当初进京时的那种雍容华贵的世家公子哥模样了。
但越是如此,心中却越是宁静安稳,此时此时,虽然可能是决别,而且三人年纪相差甚大,但均是觉得莫逆于心,当下王家彦只是笑道:“殿下赐我的手书上有一句话,我要和两位共勉。”
李邦华极有兴趣,道:“说来听听!”
冯恺章是看过的,此时只是默不出声,只等着王家彦来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王家彦仰天大笑,眼角也是隐有泪花,他是主人,自己却昂首先出,只道:“殿下这么夸我,还有什么话说?哈哈,上城门!”
……
……
大事将近,朱慈烺的心中却是一片宁静。
所有的事都做了,没有什么可怕可后悔的。如果说他算无遗策,那也是没有这回事。但如果说他把自己能做的全都做了……应该就是这样了吧。
他将往乾清宫去,做最后的游说,到了日精门附近,倒正好遇着了乾清宫的掌事太监吴祥。
“叩见主儿!”
宫中已经是一片慌乱,不过因为崇祯还在宫中,所以各宫还保持了最基本的运作,甚至光禄寺还在动用着储备来供应内廷,尚膳监一样在管浣衣局犯罪宫女的饭食……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份量不足和粗糙。
“不要多礼了。”朱慈烺皱眉道:“父皇在哪儿?”
“回禀小爷知道:皇爷在奉先殿。”
“咦!”朱慈烺先觉诧异,然后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带我过去。”
这个时候,崇祯心中确实是一片慌乱,到奉先殿去,恐怕是去哭庙了。
“是,奴婢头前带路。”
奉先殿除非是在年节或是特定的日子,朱慈烺是不会过来的。比如某个皇祖皇宗的诞辰,会由崇祯自己,或是指派他这个皇太子前往祭祀,平时打扫上香什么的当然也不必皇帝操心,这里是在内廷的祖庙,谁猪油蒙了心也不敢在这里放肆轻忽。
从乾清宫旁边的永巷过去,到了奉先殿外时,果然看到几个一直贴身伺候崇祯的乾清宫太监。
若是别人,自然不能近前,各人见是太子过来,便都是躬下身去。
朱慈烺自己轻轻推开殿门,却见崇祯果然跪在明间大殿的金砖地面上,正面是大明高皇帝和成祖皇帝的画像,而当今皇帝却象个受尽委屈的孩童,趴跪在地下,却是正在痛哭陈词:“二位皇祖,你们身经百战而有大明天下,于今不肖子孙被一误于文臣,再误于武官,即位一十七年,有心中兴,无力回天!现下贼兵已经犯境,数日之内就会到达京师城下,现在城中无兵无将,孙臣已经下手诏召集援兵,不过相隔甚远,缓急难至……孙臣误国自误,如今死志已决,甘愿身殉社稷!但恨无脸见二祖列宗于地下……”
崇祯先前哭泣时,还是语调软弱,有好几次哭泣的声响大过了他的话语,而殿外听到的太监们无一不是泪如雨下,嚎啕大哭起来。
自明朝修建太庙,又在宫中修筑奉先殿,供奉列祖列宗的神主画像以来,还从来没有过皇帝在奉先殿中大哭,然后数百宫女太监一起失声痛哭的情形。
哀哭声中,大群的乌鸦被惊飞起来,发生声声怪叫,在殿顶天空来回的飞掠,这般情形,更增加了几分凄凉!
吴祥双眼含泪,在朱慈烺身边哭道:“皇爷不是亡国之君,怎么会有这种惨痛之事发生!”
朱慈烺却只是面色冷峻,一语不发。
崇祯的悲剧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现在的他,还要继续着他的悲剧性格下的悲剧人生么?
眼看崇祯哭告完毕,站起身来,只是仰面看向二祖画像,然后经过其余列宗画像和神主,有的神主他会拜一拜,比如孝宗皇帝,有的神主他连看也不看,比如他的哥哥天启皇帝的神主,在崇祯心中,误国之始,就是他那个不理国事的哥哥开始的。
只有到了他母亲的神主面前,崇祯的脸上才满是柔和的亲情,呆立半响后,整张脸才又渐渐恢复了“刚毅”的色彩,崇祯连叩了三个头,起身之后,虽然热泪滚滚,情绪已经平和的多,他缓缓道:“儿臣将不久与地下,与母亲和田妃等相见了,田妃还孝顺否?皇后周氏、袁妃,儿臣也会一起带到地下,侍奉母亲的……”
崇祯的话极轻,极低,但语气中的坚决与肃杀之气,却是叫朱慈烺听了个清清楚楚。
到此时,他唯有轻轻关上殿门,叹息一声,却是大步而行,向着坤宁宫的方向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