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时间还很多,不如趁机会研究研究这个会走的铁块是什么样的原理。
抱着旅行袋我找了个干爽的台阶坐了下来,留下足够的精神力在本体内,意识浸入“入微”状态。
找到一辆正在排队等候客车的“的士”,我先是对它的外壳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由于只是一块铁片被压制成不同的形状,不一会我就对它失去了兴趣。
进入车内,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值得重视的物体。随便在里面转了一圈后,我顺着驾驶杆渗入了发动机内部。
这里倒是比较复杂,以全车而论,制做最精细、构造最紧密、结合最精密的就要算是它了。而且我发现,全车启动的动力就是从这里传出的,能量波动最大的也是在这里。
虽然暂时我还搞不清楚它具体的运作,但是仅仅在发动机转了一圈,我就发现它的工作是依靠着火后产生的气压,推动几个塞子状的物体而产生能量,再通过一些机械零件传递到其他部位。这些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不停地带动着其它的金属部件,又使这些部件再次带动其它一些部分运转,如此生生不息,产生了动力,再通过一件明显是转向的装置,让车辆完成了向前、向左、向右、向右的动作。
原理虽然不复杂,但制作的思路却极为巧妙。但令人遗憾的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损失极大,让本来就不多的能量需要经过不停的燃烧才能支持移动的需要。
由于是在公众场合,我也不是专门来研究汽车的,所以我简单了解、分析了一下,就退了出来。
抬头看看火车站大楼墙壁上那大大的钟,已经快16点了。我不敢耽搁,提出旅行袋走进售票大厅,在预订窗口购买了早就订好的车票。
在候车厅等到18:05分,我随着人流第一次登上了火车。
这个家伙运动的原理其实和早先观察过的汽车差不多,只是燃烧的原料不同,动力更强大,以至于拖了一大串铁皮车厢,也一样能奔跑如飞。
一路上我就是这样东看看、西瞧瞧地打发着时间,顺便看看窗外的景色,也不觉得时间难过。
值得一提的事,在半路上,我见到了一条黄色的大河,在我的印象中,应该叫黄河。
虽然不如我刚出洞府时看到的海那么的宽广,但也波涛汹涌、波澜壮阔,更与海不同的是,黄河里的水是黄色的,不愧黄河之名,也让我长了不少的见识。
2058年9月29日晚上23时05分,我从广州搭乘T118次列车来到了中国的首都---BJ。
因为天已经很晚了,在火车站的清华大学新生接待站已经关闭,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我,不得不滞留在火车站附近。
BJ盛夏的夜灯火辉煌、亮如白昼,而且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各家商铺的门口都挂出了火红的灯笼和鲜艳的国旗,到处笼罩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走在街上,灯影摇曳,飘香流蜜,路灯、车灯、信号灯交相辉映,流光溢彩;现代化的立交桥上流影飞光,跳动着时代的韵律;古老的建筑也在现代技术照明的衬托下,显得份外的神秘醉人。
荷城虽然夜晚的霓虹灯也整晚通明,但绝对无法与京城的夜景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