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信任少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好习惯让你拥有好的人际关系(2)

在你拒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附带考虑到对方可能产生的想法,尽量明快而率直地说明实情,这才是恰当的拒绝法。

第二,留给对方一个退路。

有些人喜欢自以为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总以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是最高明的。当你遇到这种人,想要拒绝时,一定要先好好考虑一番。

你必须自始至终,很有耐心地把对方的话仔细地听过一遍。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一定也留有一个空间来容纳对方所讲的话,当你完全听完对方的话后,心里应该就有了打算,知道怎样说服对方、拒绝对方,才最巧妙而又不使对方难堪。

坦然面对指责

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指责和抱怨的事常可碰到。遭人指责抱怨,是件极不愉快的事,有时会使人觉得很尴尬,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中受到指责,更是不堪忍受。但若从提高一个人的处世修养角度讲,无论你遇到哪种情况的指责,都应该从容不迫,对者有则改之,错者加以耐心解释,泰然处之。为摆脱指责的尴尬局面,不妨采纳心理学家提出的以下建议:

保持冷静。被人指责总是不愉快的,但面对使你十分难堪的指责时,要保持冷静,最好暂时能忍耐住,并作出乐于倾听的表示,不管你是否赞同,都要等听完后再作分辩。

让对方亮明观点。有些指责者在指责别人时,往往似是而非,含糊其词,结果使人不知所云。这时,你可向对方提出讲清问题的要求,态度要和气。

消除对方的怒气。受到指责,特别是在你确实有责任时,你不妨认真倾听或表示同意对方对你的看法,不要计较对方的态度好坏,这样,对方指责完毕,气也消了一半。

平静地给恶意中伤者以回击。也许,大多数指责者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指责别人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有极少数人为了其个人目的而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对于这样的寻衅挑战者,应该坚定地表示自己的态度,不能迁就忍耐,更不能宽容而不予回击,但应注意态度,以柔克刚。这样,会使你显得更有气魄,更有力量。

慎重交友

朋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工作朋友,即由于工作原因而结识的朋友,如同事、客户等等;另一类是生活朋友,即是以前在学校或生活中结识的朋友;第三类就是一般性的“点头”朋友。前两类朋友都应有个限度,如果滥了,就会全部变成第三类朋友,所以滥交朋友必导致无真正的朋友。

滥交朋友的人会给人一种生活缺乏原则的感觉。如果你以认识的朋友多为荣,那你肯定会主动去拉拢各种各样的人,只要有机会,你就会热情主动地结识。其实人际交往最忌讳大献殷勤,不卑不亢才是交际的首要原则,因为自尊是交往中首要的吸引力,如果抛弃自尊去讨好别人,肯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喜欢滥交朋友的人往往缺少真正的朋友。和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需要各种努力,首先是要花一定的时间,即使你们青梅竹马,若干年不联系也可能形同陌路。因为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不经常交流肯定会产生隔阂。所以,我们交朋友宜精不宜多,要悉心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工作朋友和生活朋友,而且要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工作上能鼎力相助,而不是建立在纯利益基础之上的关系。一些生活中的朋友要多加联系,因为这些朋友都是些有着共同经历、经过时间考验的知心朋友,要留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加深友谊。这部分朋友是最可靠的,因为你们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是一份最纯的友谊,任何时候,他们都能给你帮助。

当然,交友时要有一定戒心,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一个人交往时要判断对方和你交往的动机是什么,是看重你的人还是其他,如果纯粹看重你的钱和势或其他利益,那么就不必深交。如果能形成互利互惠,当然也不妨交往一下。

不要总说“我很忙”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会感觉要做的事很多。上班时忙,下班时也忙;单位忙,家里也忙。孩子的学习如能自觉些,似乎还能省点事,但自己的学习充电也挺忙,所以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我很忙”!但正因为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才需要寻求朋友的帮助。有了朋友的帮助,我们会感受好些,朋友也一样。

总对别人说“我很忙”,似乎也是一种自私。有时候你确实有很多事要做,但并不是每件事都非常重要,也不是每一件事都得立即完成。而此时,朋友有事请你帮忙,虽然那样会耽误你的时间,但如果你想着朋友需要你,想着你应该帮助朋友,那么你会把一些自己不太重要的事先放一边。相反,如果只想到自己,那么就会随口一句很简单而又挺有面子的“我很忙”加以拒绝,有时也会假惺惺地加上一句“对不起”。不管朋友的事大小如何,如果把对朋友的帮助放在最后一位,放在自己所有小事之后,那么可以想像朋友在你心里的位置。

有时候,推说“我很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有的人头脑里塞满了各色各样的事,当朋友有事相求时,虽有心相助,但自己弄不清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事,不知道哪件事重要,哪件事紧急,无法分身,所以只能无奈地对朋友说声“我很忙”。如果是领导吩咐有事,聪明的人会安排好自己手头的事,尽可能抽空完成领导的任务;而无能的人面对自己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事,只能对这个表现自我的机遇说“我很忙”。

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尽量少说“我很忙”。应尽可能地热心帮助朋友,满足他人的愿望,要知道,尽可能地帮助他人,也一定能得到他人无私的帮助,而我们很多事情光靠自己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

与朋友保持适当距离

交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彼此气质相互吸引的过程,因为你们有共同的“东西”,所以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了好朋友,甚至“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两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试图改变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的挑剔、批评,甚至结束友谊。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对人和人的关系有过精彩的描述,他说人和人之间就像是一群寒夜里的豪猪,因为太寒冷想要靠在一起取暖,但是距离太近了又会被彼此身上的利刺扎痛,所以总是处在两难的境地,试图找到最合适的距离。人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总想贴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了却又太过苛求。人总在无意中伤害着他们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因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有些人自以为朋友和自己亲密无间,说什么他都不会计较,便常在朋友面前诉说对他的不满。如果这位朋友心怀宽广,知道你的良好用意还好,但如果他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度,则很有可能记恨在心,甚至找机会报复你。因此,你在坦言之前,最好是认真思考一下这样做的后果,看对方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会产生逆反心理,是否感到你的行为过于轻率,是否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友谊。

常言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不要轻易把自己完全暴露给对方,过于坦诚,对友谊并无多少好处,何况你把自己完全“交给”对方,对对方本身就是一种负担。什么事情都有限度,如果和朋友走的太近,太过不分彼此,只能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与朋友适当保持一点距离,让彼此都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你们的友谊便会更进一步。

远离与人交谈时的不良习惯

1、与人交谈时不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经常以不悦或对立的语气说话。

2、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偏偏爱说话。

3、打断别人的话。

4、滥用人称代词,以至在每个句子中都用“我”这个字。

5、以傲慢的态度向下属提出问题,给人一种只有他最重要的印象。

6、在谈话中插入一些和自己有亲密关系,但却会使别人感到不好意思的话题。

7、自吹自擂。

8、在电话中谈一些别人不想听的无聊话题。

9、不管自己了不了解,而任意对任何事情发表意见。

10、公然质问他人意见的可靠性。

11、以傲慢的态度拒绝他人的要求。

12、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横加指责。

13、评论下属的无能。

14、请求别人帮忙被拒绝后心生抱怨。

15、与人交谈措词不敬或具有攻击性。

这些缺点意味着你缺乏感受和细心体谅的能力,并且很容易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在与人交往中,要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请你先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培养良好的交际性格

要想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得到更多的朋友,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好的性格。但是相当数量的人发现自己的性格很暴戾,脾气很暴躁,极易和别人产生摩擦,这种不良的性格对以后的学习、交往、工作等都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要想矫正这种不良性格表现,改变暴躁的脾气,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充分认识暴躁易怒的危害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因为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而发怒,最终导致后悔莫及,所以发脾气并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

其次,学习一些克制暴躁脾气的好方法。如在家或是办公桌上贴上制怒的标签,时刻要冷静。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情绪释放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儿。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去干别的事情,找人谈谈心、散散步,或者干脆到操场上猛跑几圈,这样可将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也可以用一个小本子专门记载每一次发脾气的原因和经过,通过记录和回忆,在思想上进行分析梳理,定会发现有很多脾气发得毫无价值,以后怒气发作的次数就会减少很多。

另外,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体谅他人感受。做人应当有必要的涵养,即容人之量,不要总是指责怪罪别人。为区区小事而对别人发脾气,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容忍别人的缺点,不要苛求别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你按照完人的标准去找朋友,肯定永远都找不到。

鲍叔牙和管仲的交往是超凡脱俗的,在他们的交往中,鲍叔牙绝对是唱主角的。很小的时候,鲍叔牙和管仲就是好朋友。当时管仲家里比较穷,而鲍叔牙比较富有,然而这并未成为他们之间的交往障碍。两人早年一起合伙做生意,管仲只愿意出很少的钱,在获得收益后,他总要多拿许多。但是鲍叔牙假装不知道,因为他知道管仲有个老母亲要奉养,负担比较重。很多时候,他还主动问管仲钱是否够用。后来又有几次,管仲给鲍叔牙出主意,主意很糟糕,结果事情办砸了。然而此时鲍叔牙丝毫不生气,他还安慰管仲,认为事情没有办好,绝对不是他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未成熟。后来,管仲做过三次官,然而每次的命运都一样:被人罢免。鲍叔牙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管仲,他认为管仲不是没有才能,而是还没有遇到真正赏识他的人。管仲跑去参军,结果临阵逃跑,很多人都嘲笑管仲怕死。鲍叔牙为管仲解释道:“其实他心中牵挂着他在家的老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出去做官。当时齐国混乱,各个王子为了避免被杀害,于是纷纷跑到别的国家去。这个时候管仲在鲁国帮助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帮助王子小白。后来,齐国暴乱大起,国王也被人杀死,整个国家没有君主了。王子纠和小白知道这个消息后,就立即赶往齐国,希望能抢到王位。然而恰巧的是,这两支队伍在路上遭遇了。管仲为了让王子纠当上国王,很果断地朝王子小白射了一箭。遗憾的是,小白并没有死。不过为了麻痹王子纠,便装死。后来小白日夜兼程,如愿地当上了国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王子小白当上国王以后,立即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同时还把管仲给囚禁了起来。齐桓公特别欣赏鲍叔牙的才能,让他当国相帮忙治理国家。但是鲍叔牙始终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于是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他说治理国家他确实不如管仲,大王如真想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就只能请管仲当国相。齐桓公刚开始并不同意,他认为自己没有报那一箭之仇已经十分宽宏大量了,怎么可能让他当国相呢?然而终于经不起鲍叔牙的再三规劝,勉强同意把管仲接回齐国,任用他为国相。

管仲当了国相以后,鲍叔牙心甘情愿地做管仲的助手。在两人合力治理下,齐国很快就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而齐桓公也如愿地成为霸主。后来鲍叔牙死了,管仲十分伤心,在他的墓前哭得昏天黑地,他想起鲍叔牙对自己的种种行为,很是感慨。养他的是他的父母,而真正了解他的却是鲍叔牙!

正是因为鲍叔牙的大度和不苛求,才使得两人不但有长久、美好的友谊,而且还共同创造了一个大国。

每一个人都有缺点,都有私心。做人是不能太苛求的,如果太苛求,太看重人的纯洁,那么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其实与人相处之道就在于包容,包容他的缺点,包容他的私心。如果你这样对别人,别人自然也愿意这样对待你。在这种互相对待中,两个人的感情不知道会上升到怎样的高度,也不知道以后能一起创造多大的事业。其实很多时候别人的缺点和私心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影响,对此,又何必去斤斤计较呢?

没有人是完人,每一个人都有缺点,大可不必对人过于苛求。

投其所好,人情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