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2交友的基本原则(1)
- 智慧交友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 林可行等主编
- 5478字
- 2014-11-28 16:18:26
4.交朋友的原则
人们都需要朋友,但是,要如何认识和选择良友呢?
具体说来,择友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力戒势利
人们在择友时,喜欢与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相识、相交,这是趋利心理所致。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并从他人尊重的程度和尊敬者的地位中,获得自尊心的不同满足。一个人与有名望的人交往,无异标志着此人受人尊重程度的提高,因此,人们在择友时,自然会产生趋利心理。问题是,若把与有名望乃至有权势的人交友作为自己惟一的交友选择,会使自己成为势利族的一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人喜欢围着高级主管打转,只和主管“交朋友”,却对身边的同事、下属不屑一顾,这种类型的人最终必将落得“众叛亲离”的结果。
□力戒庸俗
交友的目的为的是寻求友谊,与朋友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如果你把交友理解为互相利用,并以此来选择朋友,这就使得朋友交往一开始就步入了庸俗的轨道。
在生活中,有些人把别人可能提供给自己的“好处”作为择友亲疏的根据。有一段相声中的主人翁,绰号叫“万能交”,此人什么朋友都交,他和布店、肉店和饮食店的店员交朋友,和医院里的工作人员交朋友……看来他似乎交友广泛、喜好交友,其实,他交朋友的目的很明确:为己所用,有利可图。朋友给他“实惠”,他就给朋友“好处”;或者说,他给朋友“好处”,就是为了得到朋友的“实惠”。此种择友目的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现实中,有些人虽然没有达到“万能交”的地步,但是,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实际上也是以交往的人对自己是否有利以及有利的程度如何。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这是友谊发展的重要条件。古希腊政治家伯利克说:“我们交朋友的方法是给他人好处,而不是从他人身上得到好处。当我们真的给予他人恩惠时,不会先估计得失才去做,乃是由于我们的慷慨,并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
□力戒轻率
慎重是交友的第一原则,无论你交哪种类型的朋友,都应慎重。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管对方是什么底细、性格和类型的人,就盲目地与对方称兄道弟,这样往往容易吃亏上当,后悔莫及。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确实需要慎重。
5.交友不是打猎
友情的基础是互惠的。商人之间的友情基础是利益的互惠;挚友之间的友情基础,是心灵上的互惠。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却误把友情的基础建立在利益的互惠上,这样的人交朋友的标准,在于对方对于自己有什么利用价值,与之交往会带来什么好处。当对方能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为他们自己提供便利时,便与他形影不离,仿佛情谊深重。而一旦对方没了利用价值,或者遇到麻烦事,他们便推诿责任,退避三舍,甚至落井下石。这只是一种自以为聪明的行为,他们这么做,无疑是向别人表明:自己是多么的无情无义,又是多么地虚伪无耻。
很多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似乎不像朋友的人,其实正是你千金难求的人。真正的朋友,是那些不刻意接近你的人。真正的朋友之间,并不会开口向对方需求什么,却会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默默地助他一臂之力。真诚的友情在什么时候都是真诚的,正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经得起时间和地域的考验,经得起变故的冲刷而不褪色。虚假的友情,表面上和真的一样,但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便会显现出它本来的面目。
对于虚假的友情,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你绝不会一看见相互玩耍嬉戏的小狗,便说他们友谊弥坚吧?因为只要在它们之间丢一块肉,就可以明白它们之间的友谊究竟是什么?”
朋友之间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使友情长久。过于亲密的友情,最终会因物极必反,而走向双方所希望的反面。你自己是独立的,你的朋友也是独立的,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留着一个只给自己的空间,一个拒绝其他人探究的禁地。所以,你不要奢望占据朋友的全部身心,否则,只会在彼此之间设下一层看不见的屏障。
朋友落难的时候,你应主动伸手去拉他一把;自己走恶运的时候,尽量不要去麻烦朋友。这是交友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且严正的朋友。”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好感是友谊的基础,但是却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在欢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与我们一起笑过的人,我们可能会遗忘,但是与我们一起哭过的人,不要轻易忽视。
不要用礼物收买朋友,因为当你停止给予,友情也就消失了。
怜悯你的人,不是朋友;帮助你的人,才是朋友。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要尽力使你的朋友不致于成为你的仇人;而使你的仇人变成你的朋友。你与其结交可靠的人做朋友,不如使你结交的人更可靠。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利益的负担。
6.交朋友要有选择性
东汉末年,华歆和管宁原是两个好朋友。但不久,两人便“割席而坐”了。起因是两件小事。有一天,两朋友在一起锄地。忽然,管宁挖出了一块金子,他却视而不见。而华歆看见后,就急忙拾了起来,据为己有。管宁表面上仍装做什么也未看见,心里对华歆的贪婪已极为不满。过了些时日,又一天,两朋友在一起席地而坐着读书。管宁全神贯注地读着,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华歆心不在焉,似乎在寻找和期待着什么,刚好此时,有一官吏乘着华丽的马车从门前经过,管宁不为所动,仍在读书,华歆却随手扔下书本,前去观看,一副十分羡慕的样子。
通过以上两件小事,管宁看出华歆与自己的品格完全不同,于是,便割席而坐,毅然与之断交了。
管宁看重的是朋友的品格,而非别的。
“清浊必异源,凫凤不并翔。”晋人傅玄的诗,道出了择友的重要,就像水之所以有清浊之分是因为源头不同,就像野鸭和凤之所以不愿结伴飞翔是由于志趣各异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人与人的主张和追求不同,是不会在一起合作的,更不会成为朋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就是志同道合者。只有共同的事业,把彼此连结在一起,那才会长久,才会牢靠。否则,即使成为朋友,也难以保持。因此,交朋友一定要交心。“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杨雄《法言·学行》)貌合神离的朋友是不宜交的。
“友也者,友其德也。”(《孟子·万章下》)交朋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交品德。
“益者之友,损者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论语》)朋友的品质如何,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结交一个好朋友,会终生受益;结交一个坏朋友,不仅贻害无穷,而且很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一定要结交品德高尚的朋友,于己于社会都是有利无害的。正如大诗人哥德所说的那样:“真诚、活跃而富有成果的友谊表现在生活的步调一致;表现在我的朋友赞成我的目标,而我也赞成他的目标,因此,无论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有多大差异,都始终不渝地共同前进。”
同时,结交朋友一定要结交比自己强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和提高。清朝人申涵光在《荆园进语》中说:“凡奕,与胜己者对,则日进;与不如己者对,则日退。取友之道,亦然。”交朋友和下棋一样,能与比自己棋艺高超的人对阵,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朋友结交,其实是一个不断互相选择的过程。品格高尚的人,即使一时被误会、被埋没,最终还是会赢得朋友的信赖的,因为惟有高尚的品格是无价和永放光彩的。而品格低下的人,可能会一时被朋友信任,视为知己,但其劣迹一旦暴露,就会被朋友唾弃。过去,有一师傅,每招新徒弟,必先让其扫地,然后,再查问。如果他问“扫干净了吗?”新徒弟答“扫干净了。”再问:“真的扫干净了吗?”再答:“真的扫干净了。”那这个新徒弟他肯定不收了。如果回答刚好相反,那这个新徒弟必然会留下。为什么呢?原来,扫地是这位师傅所出的考题。他事先在墙角已放了些硬币和树叶。目的在于一考新徒弟是否能吃苦耐劳,二考新徒弟是否细心、仔细,三考新徒弟是否贪婪钱物。如果三关都过了,那他才肯收这个徒弟。
这位师傅的考法很值得借鉴,想交知心朋友的朋友,不妨如此这般也考考自己的朋友。
7.穷朋友富朋友均不可少
在繁华的都市的角落,人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镜头:有跪地的乞丐在向行人乞求同情。那些大腹便便的富翁模样的人,趾高气扬地走过,视而不见,好像那不是一个与自己一样的人,而是一堆垃圾,或者一块石头。他们似乎连看一眼都怕脏了自己的眼睛。即使偶而看了一眼,也会像触电般地躲开,惟恐弄脏了自己,更不用说施舍分毫了,而那些纷纷慷慨解囊的人,其实都是一些没有多少钱的穷人。他们之所以愿意掏出自己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一点儿活命钱给这个素不相识的乞丐,完全是把他当做一个穷朋友对待。他们深知,挨饿的滋味,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有过落难的窘迫,因此,帮助乞丐,就等于帮助自己医治穷困造成的心灵创伤。这种帮助,完全是超功利的,无怨无悔的。
“苟富贵,勿相忘。”穷朋友穷时,一般不会忘和自己一样的穷朋友,穷朋友一旦变成了富朋友,是否还惦念着昔日的穷哥儿们,那就很难说了。中国人很注重念旧情,把那些不念旧情,不认老朋友的人称为忘本之人。这里所说的本,指的当然是根本了,即一个人曾经安身立命的所在。如果忘记了,那他将会在何处生存呢?而任何时候,穷人毕竟占着绝大多数,代表着人心的向背,如果不认同穷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那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天下穷人是一家”,穷人与穷人自然都是哥儿们,若忘了一个穷哥儿们,不就等于忘了天下的穷哥们儿吗?
因此,自古以来,谁能讨穷哥们儿欢心,为穷哥们儿谋利,谁就得人心;谁若忘了穷哥们儿,或瞧不起穷哥们儿,那谁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早年与穷哥们儿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躬耕垅亩”,后揭竿而起,被穷哥们儿拥戴为陈胜王,但这时的陈胜已不再是汗流浃背的穷小子,而是一个躲进高楼深院之中享受豪华富贵的王侯了。当一起扶犁耕田的一帮穷哥们儿前来找他时,陈胜竟避而不见,让乘兴前来的穷哥们儿伤透了心。陈胜呢,忘了本,也就失去了人心,他怎能不失败呢?相比之下,万世师表孔圣人在穷乡党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亲切和诚惶诚恐,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他无论做乡村教师,还是贵为操生杀大权的司寇,皆能不忘穷哥们儿。尽管他老人家的语录中,也有一些鄙视劳动和穷哥们儿的话,但毕竟从总体上他还是为穷哥们儿着想的。比如,他老人家认为,民为邦本,把穷哥们儿当做天下的主人。他老人家竭力倡导的仁,就是要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和谐,这也是他老人家之所以被一直尊崇的原因。
穷人虽然财富少,但穷人人多。穷人往往代表着社会的主导力量,因此,若忘了穷人,实际上就等于忘了社会的主体,那自己还会有什么呢?更何况,穷人也会变富人,富人也会变穷人,天下的财富和好运一样,也在流转。今日的穷人,也会一夜暴富;今日的富翁,可能转身身无分文,谁也不要把谁看死。那总在变的是财富,那总不变的是良心!
穷朋友帮穷朋友,不只在施舍,更在“护群”。保持穷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朋友今日有难,你伸出了援助之手,明天你若有难,朋友也同样会帮助你渡过难关。这里的前提是互相的。如果你不愿意帮朋友,朋友怎会帮你?即使有的朋友愿帮你,但从你的自私自利中,看到了你灵魂深处的丑恶,也会望而却步的。如果你已帮了朋友,朋友却不愿帮你,那自然不是你的错,自然会有人和事让不愿帮助朋友、不知报答朋友的人受到惩处。他若再有难时,肯定没有一个朋友去帮他。那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
而富人,不愿帮穷人,并非吝啬几个钱,而是错误地认定,穷人是“低层次”、“素质差”,若帮助穷人就等于降低了自己的品格,并坚信自己永远是富人,不会再落难,再变为穷人。因此,他们觉得,帮不帮穷人,对自己并无什么影响。不给街上的乞丐施舍几枚硬币,并不会降低他公司的利润,何必为此去屈尊呢?至于可能出现的落难,富人并不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百钉呢,自己怎么也不会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
富人们即使偶而帮帮穷人,也不是像穷人帮穷人那样,把对方当朋友对待,点滴之恩是无私的,不附带任何条件,更不会通过帮人为自己捞取些什么,连这种想法也没有。富人就不一样了,富人的帮助是有很多条件的。富人是为自己才去帮助穷人的。富人把穷人看成一种“会说话的商品”去经营,他们付出九牛之一毛,想得到的是九牛,没有巨额的利润回报,富人是不会掏出一枚硬币的。
可怜很多穷人,并不知道自己在给富人富上加富,反而对富人表面送给自己的一件衣服、一袋面粉、几张钞票而感激涕零,孰不知,富人通过向自己“奉献爱心”,已在脸上贴了多少金了。而这些“奉献”又以几何级数换算成了他们公司的利润,在给富人源源输血呢!
富人富有财富,也富有了精神;
穷人物质穷,精神若再穷,那还会有什么希望呢!
不忘穷朋友,是为了不忘那并不穷的精神!
穷朋友多固然好,富朋友更不能少,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越来越成为财富时代的今天,尤其如此。
财富是实力的标志。穷朋友做不到的事富朋友就能做到,穷朋友成就不了的事业富朋友就能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富朋友可以抵上很多穷朋友。
比如当你想办一家自己的公司的时候,很多穷朋友只有热情,却拿不出实实在在的资助,这当然不能苛求于他们。他们仅有的一点点积蓄,可以说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岂能轻易借用给朋友?如果朋友万一出现亏损,那极有可能会血本无归,这样的冒险不等于在要他们的命吗?所以,当你向穷朋友伸手时,穷朋友大多只是表示在口头上支持,很多不会拿出一枚硬币来。而富朋友就不一样了,富朋友的一句话就可以使你数年数十年的好梦成真,富朋友一个人的支持胜似数十数百个穷朋友的帮助。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至少一个富朋友的帮助是难以成功的。
富朋友的价值在于有穷朋友根本无法比拟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