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苦乐皆由心生,一切苦乐都是心在作怪(3)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见,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

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你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没有什么能破坏心中的凝重。

心灵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识去浇灌。胸中贮书万卷,不必人前卖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知识真正成为心灵的一部分,成为内在的涵养,成为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大气魄。只有这样,你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才能指挥若定挥洒自如。

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修养心灵,要用一生去琢磨。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洒脱面对生活的刀风剑雨,还心灵以本色。

8.满腔欢喜,常怀一颗欢喜心

能够快乐地过一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自私、贪婪、卑鄙、懒惰所笼罩,不论我们富甲天下或是位极至尊,也不可能求得快乐。但如果我们的心灵能不断得到坚韧、顽强、刻苦、纯朴之泉的灌溉,不论我们一贫如洗或是位卑如蚁,也可以求得快乐。

有一个天生乐观的人,从不拜神,令神不开心,因为神的权位受到挑战。

他死后,为了惩罚他,神便把他关在很热的房间。七天后,神去看望这位乐观的人,看见他非常开心。神便问:“身处如此闷热的房间七天,难道你一点也不辛苦?”乐观的人说:“待在这间房子里,我便想起在公园里晒太阳,当然十分开心啦!”

神不甘心,便把这位快乐的人关在一间寒冷的房间。七天过去了,神看到这位快乐的人依然很开心,便问他:“这次你为什会开心呢?”这位快乐的人回答说:“待在这寒冷的房间,便让我联想起圣诞节快到了,又要放假了,还要收很多圣诞礼物,能不开心吗?”

神不甘心,便把他关在一间阴暗又潮

湿的房间。七天又过去了,这位快乐的人仍然很高兴。这时神有点困惑不解,便说:“这次你能说出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我便不为难你。”

这位快乐的人说:“我是一个足球迷,但我喜欢的足球队很少有机会赢。可有一次赢了,当时就是这样的天气。所以每遇到这样的天气,我都会高兴,因为这会让我联想起我喜欢的足球队赢了。”

神无话可说,让这位快乐的人自由了。没有什么能打败乐观的人,因为他总会在生活中找到开心的窍门:烦恼和快乐都是自己的感觉,只是自己的感觉。因此他才会轻而易举地找到快乐,甚至让烦恼也变得快乐起来。

常在商店中见到一尊佛像,但这尊佛像与其他的佛像大异其趣。他光着大肚皮坐卧于地,咧嘴露牙地捧腹大笑,看起来特别具有亲和力及喜悦感。他便是“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的弥勒佛。弥勒佛之所以令人敬服,就在于他的“豁达大度”。一件事有许多角度,如:有好的一面,亦有坏的一面;有乐观的一面,亦有悲观的一面。就好比一个碗缺了个角,乍看之下,好似不能再用;若肯转个角度来看,你将发现,那个碗的其他地方都是好的,还是可以用的。若凡事皆能往好的、乐观的方向看,必将会希望无穷;反之,一味地往坏的、悲观的方向看,定觉兴致索然。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自然会心胸宽大,也较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宽大的心胸,不但可以使人由别的角度去看事情,更能使自己过着其乐自得的日子。我们应该效法弥勒佛笑口常开的个性,并学习他用积极开朗的态度去解决一切问题。在这充满争斗的繁华世界之中,唯有以最自然无争的态度,并处处流露服务他人的意念,才能散发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光明面。西谚有云:“当你笑时,全世界都跟着你笑,当你哭泣时,只有你一人哭泣。”日谚有云:“笑门福来。”如果你想要福气的话,在每天出门时就多练习笑容吧!常怀一颗欢喜心,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好的心情与自己结伴而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情绪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感受和体验,是可以自己支配的。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进入洒脱通达的境界,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就能感受和体会到生命和生活中的无穷乐趣。

生命的艺术舞台只有喜剧和悲剧两种剧场。如果你选择喜剧,恭喜你,你将赢得人生的大奖;如果你选择悲剧,对不起,你将过早地被逐出艺术的殿堂。如果你对生活微笑,那么快乐便会成为你生活的格调,你的生命中便会充满幸福,你会感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艺术在于取悦于人,在于令人赏心悦目,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在于快乐。人类存在的总目标就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悲观的人总是在大叹:我的快乐在哪里,谁抢走了我的快乐?事实上,快乐是一种心情,一种心态,是自己控制并给予的,外人如何能剥夺你快乐的权利呢?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快乐便能常驻你的身边。心态的调节作用是巨大的,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心态下,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乐观的人总是能够看到美好,看到希望,从而心情愉快;悲观的人总是看到黑暗,看到绝望,从而哭泣和厌世。

贫穷也好,富贵也好,都无法和快乐等价。一个快乐的人生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没有不带伤的船,只有不快乐的心。选择快乐,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

9.修一颗禅心,让心灵回归宁静

我们常说,淡定的人生没烦恼。如何做到内心的淡定?先要修炼一颗禅心,让心灵得以宁静。不急不躁,心清如水,简单生活,就不会因外物的迷惑和杂念而让心灵迷失。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是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有首古诗写道:“但愿此心春长在,须知世上苦人多。”现实中真的是有许多人感到自己活得很辛苦,生活中没有一点乐趣。正因为世人心中无“春”,所以才无快乐可言。常常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因为竞争残酷而备受煎熬,因为前途渺茫而心烦意乱,当我们被种种思绪所困扰和束缚内心的时候,不妨静下来,放松一下心情,调节一下情绪,修炼一颗禅心。

如果在现今繁杂沉重的社会重压下想更好地生活,心绪必须时时平和恬淡、安宁悠闲。这种恬淡与闲适不是老庄的“无为”,不是脱离现实世界,也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自我创建一片心灵的乐土,适时地自我调解和自我放松。寻三五志同道合者,利用双休或节假日,爬山涉水,融入大自然,宠辱皆忘,物我合一,其乐陶陶。踏遍密树幽林,崎岖险径;看遍清溪静泉,飞瀑流涧;聆听几声鸟鸣,几声猿啸;或者就静静地看着野兔跑跳,小鹿嬉戏……得遇此境,置身自然,心灵被荡涤得清新纯净,哪里还有烦恼可言?当然,对不喜欢户外运动的宅人,找一个清居闲雅之地,与琴棋书画为伍,也是追求闲适的好方法。喜好音乐者,可随手弹吟哼唱;爱好读书者,可选一处体验书香。闲暇时可以上网,看电影,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样可以获得闲适的心情,拥有闲情雅致。

修炼一颗禅心,就是让心灵回归宁静,让浮躁、不安、忧虑的情绪得以平静恬淡。处乱不惊,遇事冷静,才是成熟的态度。拥有了闲适与恬淡,你就拥有了快乐与幸福。人生就像坐车,要经受各种未知的颠簸。有的人能从容自信地欣赏到窗外的风景,怀着激情享受和驾驭生活;而有的人即使是一路平稳,也常常会坐卧不安,无故地搅乱了原本清静的心。

所以,让心得以宁静,淡定地直面人生的挑战,才不会大喜大悲,轻松从容地游刃于巅峰和波谷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