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没钱时如何办事(7)
-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 涵予
- 5615字
- 2014-11-26 16:37:30
如果你很任性,那么你的朋友和同事中就有很多你看不顺眼的人。总之,“以恶为仇,以厌为敌”是不行的,久而久之,你会无路可走,自身也会成为众矢之的。不任性,“不以爱恶喜厌定交往”是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穷人的处世金律。
所以说,交朋友要保持弹性。所谓弹性,也可以说是对人的一种容纳,大部分人交朋友都“弹性不足”,因为他们交朋友有太多的原则,比如:看不顺眼的不交,话不投机的不交,有过不愉快的不交……
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问题在于原则的弹性。这是所谓的弹性是指没有不能交的朋友。你看不顺眼的人并不一定是小人,甚至他们还有可能是对你有所帮助的人,你若拒绝他们,未免太可惜了。你会说,话不投机又看不顺眼还要“应付”他们,这样做人会太辛苦。是很辛苦,但你就是要有这样的功夫(除非你想受一辈子穷,或者看破红尘),并且不会让他们感觉你是在“应付”他们。要做到这样,惟有敞开心胸,别无他法。
(1)不是敌人,就是朋友
有些人以“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作为个人交往的界限和原则,这样做会使你的敌人一直增加,朋友却一直减少,最后让自己孤立。应该改为“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这样你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敌人会变成朋友,朋友也会变成敌人,这是社会上的现实。当朋友因某种缘故而成为你的敌人时,你也不必太忧伤感叹,因为有一天他有可能再度成为你的朋友!有这样的认识,才能以平常心来交友。
(2)和小人交往并没有降低你的人格
或许你会觉得对于那些性格观点不一致的人,固然不应该以爱恶喜厌来处理同他们的关系;但有些人对于那些品质不太好、行为不太检点的人时,却总会这样想:和他们过不去又有何妨呢?而且,如果和他们交往岂不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就感情而言,这种人的确很令你憎恶和讨厌,但这并不等于一定要和他们过不去,更不应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只要他们不是讳疾忌医、不可救药的人,你就应当尽量和他们沟通,并满腔热情地接近他们、团结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这并不是降低人格,而恰恰是你具有高尚人格的表现。相反,要是人家一有错误和不足,就把人往死里打,往坑里推,这不但暴露了自己人格的低下,而且显得心胸也太狭窄了。
(3)放下你的身份
身份和地位是交朋友的一大障碍,也是树立敌人的一个原因。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博士,就不去理会一个工人。在“交朋友的弹性”这件事上,身份、地位也会使你交不到朋友。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完美主义”用在与人的交往上实在是不明智之举,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你一旦盯住这些不放,那无疑就会放大了对方的这些缺点,你自己也变得爱挑剔令对方无法容忍。试想这样的人你会愿意与他交往吗?这种弹性不足的人,在我们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因此,要想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就应该多着眼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这样你也自然会变得宽容许多。许多看似不可交往的人,也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看看那些在社会上好友多多、到处吃得开的人,都是那些心胸宽广、随和豁达的人。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结交的朋友指的是广义的朋友,因为普通朋友和知己还是要有所分别的,对知己可能要更“挑剔”一些,而且知己毕竟是少数。但知己也是由朋友发展而来的,泛交的朋友多多者,拥有知己的机会也会多于常人,因此无论是想拥有更多的朋友还是知己,都实在少不了掌握交友的弹性。
11、无事也登三宝殿
中国人串门落座之后常爱说这样一句话:“无事不登三宝殿”,言外之意是有事相求了。其实这正是台下功夫不到家的一个明显例子。会处世的人常常无事也登三宝殿,平日里很注意与人保持联系——哪怕是一个电话也好,让别人知道,他们在自己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非到有事才找人,未免显得太过功利主义,未免惹人反感,这也是许多穷人之所以贫穷的重要原因。一个很久未与你有联系的昔日同事,突然打电话请你帮他贷笔巨款,恐怕你感到的不仅仅是为难,还有极大的不快吧?
八小时之外常到同事家做做客以加强联系和沟通,看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也要提醒你一句:要把握一定的分寸,懂得做客的学问。免得落个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1)预约与客户的拜访要严格遵守时间,别忘了“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预约的拜访不能准时赴约,要提前打电话通知,即使责任不在自己,也要道歉。
(2)主人向自己介绍新朋友时,一定要站起来,以示谢意,同时一定要在第一次介绍中记住对方的姓名,免得谈话里不好称呼。对一些自己不认识的长辈或领导同志,要主动站起来,先自我介绍,让对方了解自己。介绍自己要亲切有礼,态度要谦虚,不能自我吹嘘。
(3)在同事家中做客,受欢迎的人绝不大大咧咧地径直坐到度上,直到主人说过才能就座;等人时,不要左顾右盼,主人奉茶之后,先搁下来,在谈话之间安静最为礼貌。
(4)在进同事家门之前,要先看鞋上是否带泥。擦掉之后,先行敲门再走进去。雨具、外衣等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如果主人较自己年长,那么主人没坐下,自己不宜先坐下。自己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要锁好,放在不影响通道的地方,如果放的位置不好或忘锁被盗,不仅自己受损失,也给主人带来麻烦。
(5)要知道吸烟属个人嗜好,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抽烟时一定要征得主人的同意特别是女主人的同意,因为间接吸烟也危害他人的健康。如果主人家未置烟灰缸,多半是忌烟的。如果掏烟打火,让主人匆忙替你找烟灰缸,是不尊重人的举动。
当然,同事应酬中没有永远的主人,也没有永远的客人,做个懂礼之客固然重要,做个能得体待客的主人也要紧得很。事先得知同事来访,要提前准备好茶具、烟具。客人进门后,要热情迎接并请上座。如果客人是从远道而来,要问问是否用过餐。对一般客人,在饭前只给烟茶就可以了,茶壶可以放在桌子上,对尊敬的客人或领导、长辈、同事,要在另外的屋里把茶倒好送进去,每次倒茶要倒八分满,宜于客人饮用。
如果是“不速之客”,也要起立相迎。室内来不及清理,应向客人致歉意。不宜当着客人的面赶忙扫地,弄得满屋灰尘。接待时,要问明来意。比如说:“你今天怎么抽出空来了呢?”对方如答:“有事要麻烦您。”可又不一下子直说出来。就不要立即追问,恐怕是因为还有家中其他人在场,难以启口。那就不妨改变一下接待方式。
总之,在拜访朋友时和接待朋友时,都要注意必要的礼貌,只有这样,你的朋友才能维持得长久,你的关系才能稳固而可靠。
12、不把朋友当拐杖
张超是个很讲义气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分在省级机关工作。自打成家有子之后,他越来越有一种负疚感:自己到底是不是那种薄情寡义之人?
他越来越怕接到朋友或家乡故人的电话或信,内容无非是说“我几时几时要到你那儿,请你帮忙买张卧铺票”、“联系个着名的医生”、“陪我逛逛百货大楼”、“托你带件什么东西”、“帮我……”诸如此类的事。你要说这些事有多难吧,也确实没多难,你要说没多大事吧,可每次总把人折腾得筋疲力尽。更可怕的是朋友到家里来住,地方小倒腾不开,再加上吃喝用拿,自打朋友走后的那几天,妻子的脸色总是怪怪的,阴晴不定,时不时嘴里冒出一句:“狐朋狗友!”弄得张超左右为难,尴尬万分。
张超的感觉其实没有任何错,错出在他的朋友身上。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触动了了交往的几大误区:
(1)误区一:出门靠朋友
人作为主体与周围客体发生联系的时候,总会发现有的客体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有的则满足不了,多数人总是会选择与前者进行交往。
(2)误区二:没有真正为朋友着想
真正的友谊不在于共享欢乐或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而在于危机时的关心、指点、理解与支持。
(3)误区三:滥用他人的友情
关键的朋友要留在关键的时候再用,不要把他们的善意滥用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就像遇到危险之前要保持火药干燥一样。倘若你迫不及待地让朋友为你办事,日后还有什么能让他为你做呢?能够帮你的朋友比一切都珍贵,珍贵之物决不应滥用。
友情确实可以成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动力机器,但它毕竟马力有限,需要不时加油。为了让它发挥正常的功效,正常运转,请注意别让友情超载。
①给别人以爱你的理由。传统的友情总是抱定一种不讲道理的假设:“是朋友就该如何如何”。事实上,任何人都没有这种必须帮助你的义务,假若你够朋友,你就不该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在友情的逻辑中,上述假定应更改为“只有如何如何,才能够朋友。”
②计较得失是正常的。一个健康的个体必然充分注重保护自己各方面的权利,他总是希望得到有价值的东西,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交往。许多人常常为功利与情义而纠缠不清,总想把自己真实的动机掩盖起来,其结果反而是两败俱伤,一无所获。要记住,积极健康的个体并非无私无欲,但能取之有道。
③注意到朋友的另一种付出。都市人的生活就像军营一样,上班、下班、吃饭、熄灯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是,这种秩序不是靠纪律而是靠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的。你找都市里的朋友帮忙时,或许没耗费他们的金钱与精力,但却可能打乱了他正常的生活秩序。为了搞车票,要耽误工作而且欠人情;为了陪你吃饭,没能接孩子,妻子不高兴……朋友也许不好意思说他的付出与牺牲,但你若将这一切视为当然或应该,时间久了,就不会再有朋友了,因为你的心中只有自己。
④要想友谊天长地久,就要相互理解体谅。无论在哪里,都不能一味地“靠”朋友。拿朋友当拐杖则是贬低朋友,滥用朋友的情义。
在交朋友的过程中,这些误区犹如“地雷”,没有碰到它当然平安无事,一旦碰到它,炸响了就会使双方都受伤。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说,要想把朋友交好就千万注意不要去碰这些“地雷”。
13、警惕交际危险期
在交际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际范围和相互了解的增加,人们的态度、行为方式和感觉都会有所变化。交际带来的新鲜的快乐和甜蜜,同样也会慢慢消逝,代之而来的是个体的差异所引起的矛盾和冲突,潜伏着危险。
我们不妨把交际过程的开始阶段称为交际“蜜月”期,在这期间,大家都有一种新鲜感,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并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发展双方的友谊。更有甚者还会“一见钟情”。交际“蜜月”期的长短与交际中个人的社会成熟度、年龄、文化程度、经历及性格有关,也与交际对象和交际环境有关。个人和交际对象的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经历越简单,那么交际“蜜月”期也会越短。
那么交际危险期有些什么表现可以使人们能够加以识别呢?首先从交际中的个人来说,就是个人对周围的环境和人已感到很熟悉了,并已了解和看到环境和个人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不愿再去主动注意与了解环境情况和交际对象的思想要求,开始有一种烦躁不安的感觉。这时,交际中的个人对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怀有某种无所谓的批判情绪,甚至想逃避的敌视情绪。不管处于交际的什么时间,只要你有这些表现和感觉,你大概已经处于交际的危险期中了。
其次是交际对象态度的变化。在交际“蜜月”期中,大家对你会有一种友好的关照和信任,有什么话可以不用回避你,工作上尊重你的意见,即使不同意也会耐心地解释,每天见面总要打个招呼。但过了三四个月或六七个月后则不再这样,首先是对你的询问少了,甚至每天见面了也不太乐意打招呼。许多事不再当着你的面商量或交谈,而是回避着你。有时你会发现你出去一会儿再返回你上班的地方时发现大家正聚在一起说话,见你来了则忽然停下来,然后慢慢散开。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就说明你的交际过程已处于相当危险状态。在这个阶段你可能会从一个或两个人的口里听到这样一类话:你才来不久,在有些地方应该注意一下。或是:大家对你有些事有点看法,说你做得不太好等等提醒告诫之类的话。
再次就是在交际中出现问题、矛盾和冲突。这时你认为有人不喜欢你,并知道是哪些人,同样你也不大喜欢他们。在言谈、工作上别着劲,采取不合作态度,甚至会发生口角和冲突。这是表示处于交际危险期最明显的特征。
如何度过交际危险期,不外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泰然处之。既然危险期来了,就让它来好了,这是一个必须有的过程和阶段,大家都一样。要做到镇定自若,在这个期间要保持与大家的正常交往,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害怕扭捏。与人交往要热情,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第二是公正待人。对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应一视同仁,不能搞感情倾斜。即使看到不同人之间的区别,在态度上也要始终一贯,对上司不要刻意讨好,做到不卑不亢。对你愿接受和不愿接受的人不能表现得“爱憎分明”,尽量做到平衡。不能参与原有的派别之争,要甘于当一个局外人,搞“全方位外交”。
第三是避免冲突。直接对抗和公开冲突对交际中个人的形象损害最大,一定要避免,即使别人找上门来跟你“决斗”,你也要忍辱负重地陪笑脸,并迅速转身走开。罗斯福曾对手下的人说过:“我很少发火,我从不在敌人布下的陷阱上往下跳。”
第四是埋头工作。不要向组织或个人提出什么要求,朝着埋头工作、做出成绩来以站稳脚跟。这时你可能会因为交际上的不如意而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些以前你并不太乐意干的工作。有位特别能干的大姐曾经对笔者说过:“越是你不愿做的事,你越是要努力去做,早点做完,你就不用做了,也得到解脱。”同时也不要对他人的工作提出大的或小的意见或建议,专注于你自己的事,有什么好语音不要说出来,而要干出来。
第五是私下交际。在别人不在意、不注意的情况下随便地谈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以及工作进展情况。只谈工作,时间一般为3~5分钟,听完对方的意见,然后说:“人不说我还真不知道,是该这样,我该去做事了。”然后不动声色地走开。
当你被大家所接受、欣赏,时常有人叫你的名字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的时候,当你认为自己掌握了一些主动权,交际过程变得自如而快乐时,就说明你已经顺利地度过了交际危险期。
三、巧用口
穷人办事之所以难,主要是因为穷人的物质资源太少,或者套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硬件”不够,那就只能从“软件”上下功夫。不是没钱吗,至少还有一张嘴吧,既然有嘴,那就要好好地加以利用,打造一张利口,它将成为你办事时的攻坚利器。
1、奉承之话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