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 邓明编著
- 5634字
- 2014-11-24 13:20:14
明宪宗朱见深,初名朱见深,是明朝历史上第八位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明英宗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病死后,明宪宗朱见深继位,改年号为“成化”,史称“成化皇帝”。
明宪宗朱见深于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时奉皇太后之命,被立为皇太子。谁知命运与明宪宗朱见深开了个玩笑,他的叔叔明代宗朱祁钰即位后,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就开始考虑如何废掉他,而用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经过一番精心的谋划,朱见深被废为沂王。但是上天好像只垂青于朱见深,此后不久,先是被立为太子的朱见济早夭,然后是著名的“夺门之变”。这样一来,不仅朱见深的父亲夺回了皇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复得,他父亲改元天顺,也将他改名朱见深。但由于朱见深幼年卷在皇位之争的漩涡中,精神压力非常之大,因此留下了口吃的毛病。明英宗天顺八年(公元1461年),明英宗朱祁镇去世,朱见深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成化”。
明宪宗朱见深一生共在位23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又不顾明代宗朱祁钰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明代宗朱祁钰的帝号,重修明代宗陵寝,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明宪宗朱见深任用李贤为相,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
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曾特别宠爱自己的贵妃万贞儿,重用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致他们擅自专权,败坏朝纲,使明朝弊政横生,危机四伏。
皇帝个人档案
幸运天子——明纯皇帝朱见深
姓名:朱见深,庙号:宪宗
本名:朱见深,年号:成化
生肖:兔,陵寝:明茂陵(今北京十三陵)
职业:皇太子——沂王——皇太子——皇帝,祖籍:今江苏句容
生日:明英宗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出生地:今北京
死亡时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当皇帝机遇:父亲复辟,以太子身份继位
寿命:42岁,父亲:朱祁镇
身高:不详,母亲:周贵妃
体重:不详,配偶:吴皇后,王皇后及三宫、六院众多妃子
学历:皇家教育,初婚年龄:18岁
性格特点:生性宽厚,子女:皇子14人,皇女5人
谥号:纯皇帝,继承人:儿子朱祐樘
武功
平广西瑶族叛乱,攘荆襄阳山区流民
终成化一朝,除了南方广西的瑶族叛乱、荆襄郧阳山区的流民以外,政局基本上比较平稳。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为太平盛世。
平广西瑶族叛乱在明代,云贵各地经常爆发各族人民的起义,景泰、天顺、成化年间时,广西大藤峡的壮族和瑶族人民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这次起义的发生,主要是反对“衣食租税”的汉族地主和卫所军官。起义军“堕城杀吏”,“劫库放囚”,军烽遍及于两广各州郡。广西规模最大的瑶族、壮族农民展开了反明斗争。
散居在今桂平、武宣一带大藤峡地区的瑶族、壮族人民,不满明朝统治者的压迫,多次武装反抗。明太祖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罗渌山农民起义军杀广西布政司参议汤敬恭,控制大藤峡一带,垄断桂平至武宣的黔江水路数十年。明英宗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蓝受贰、侯大苟率众起义。蓝受贰遇害后,侯大苟继续领导斗争。明英宗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侯大苟分兵作战,队伍壮大到万余人,建步、骑、水3军。明代宗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公元1456年),义军控制梧、浔、柳3府10多个州县。明英宗天顺七年到成化元年(公元1463年~公元1465年),义军一路沿浔江下梧州,攻广东肇庆、罗定、阳江等地;一路北流,陆川、博白、化州;一路经富川、贺县入湖南江华、宁远、桂阳。
明朝政府对起义军进行了多次“围剿”,并且还派兵深入山区。明军所到之处,大肆杀戮焚掠,受到了瑶族和壮族人民顽强的反击。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明金都御使韩雍纠合16万官兵分5路围剿,杀义军万余人。侯大苟率众退守九层楼山(今桂平境),与官兵激战多次,全部牺牲。明军砍断江上大藤,改名为断藤峡。次年十二月,侯郑昂率众起义,夜袭浔州(今桂平)府城,攻占容县、北流、苍梧、博白等地,坚持斗争4年之久。
攘荆襄阳山区流民荆襄流民是元代以来困扰中央政府的一个大难题。明代荆襄地区位于湖广、河南、四川三省之间。那个时期,从河南、山西、山东、北直隶等地,因战乱、荒灾或不堪赋役而流亡到荆襄的民户,史称“流民”的特别多。仅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年5—公元1487年),就多达数十万。自明宣宗宣德年间至明宪宗成化年间四十多年,到荆襄的“流民”已多达150万人。明朝对“流民”采取的是驱赶、“散遣”的政策,结果引起了“流民起义”。为了镇压流民起义,明朝廷派兵前来镇压。
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在荆襄这一带活动过。
流民现象的背后自然是经济动因,或逃避战乱灾荒,或寻觅更佳生路。所以,尽管当时官府严令禁止,但中国农民为了生存,即使在小农经济时代,也不乏“闯关东”、“走西口”、“湖广填四川”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迁徙壮举。
《中国通史》载:“明初对户口的管理,极为严格。无路引私渡关津,要从严治罪。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和赋税的繁重,无地少食的农民被迫逃流外乡,寻求生路,被称为‘流民’或‘逃户’。荆襄一带是流民聚集最多的地区。所以,成化时,这里的流民已达150万人以上。郧阳地区,在湖广、河南、陕西、四川四省交界处,延蔓数千里,山深地广,有大量空闲荒地,外地流民多来这里屯聚开垦,官府难以禁止。”
为土地兼并或租税徭役所迫而逃往荆襄山区谋生的农民﹐又名棚民。荆襄地区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东有熊耳山﹐中有武当山﹑荆山﹐跨连陕西﹑河南﹑湖北三省﹐谷阻山深﹐人烟稀少,为封建统治的薄弱环节。该地资源丰富﹐且可逃避赋役﹐明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渐有流民进入。他们千百为群﹐开垦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故称棚民,官府视之为“盗贼渊薮”﹐欲加制裁。
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三月﹐流民首领刘通(号刘千斤)联合石龙(号石和尚)﹑刘长子等﹐在房县大木厂立黄旗聚众起义﹐称汉王﹐国号汉﹐年号德胜﹐攻略襄﹑邓﹐屡败官军。明廷派工部尚书白圭为提督湖广军务﹑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会合湖广总兵李震﹑河南巡抚王恕入山进讨。次年闰三月﹐刘通兵败被擒﹐死于京师。十月﹐刘长子﹑石龙被俘。起义失败﹐白圭在流民中推行强制附籍与发还原籍的政策﹐导致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刘通余部李原(号李胡子)与小王洪﹑王彪为首的流民第二次起义。李原称太平王﹐攻掠南漳﹑内乡﹑渭南一带﹐流民归附者近百万。
朝廷为防事态扩大﹐于明宪宗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派左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流民﹐设置郧阳府与湖广行都司﹐并由都御史吴道宏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流民附籍后,垦辟老林﹐从事农作﹐开发药材﹑竹木﹑铁﹑炭等资源﹐荆襄山区逐渐民户稠密﹑商旅不绝。
郧阳巡抚的设置,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明政府与该地流民相妥协的产物。设置了郧阳府,将流民用户籍的形式固定在当地,又设置了郧阳巡抚,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生平最得意之事
太子位失而复得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朱见深出生了,他是皇位未来的继承者,用今天的话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岂料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带兵出征,却一去不回。明英宗朱祁镇战败被俘,明代宗朱祁钰即将顶替他哥哥的位置,老谋深算的孙太后早已料到这个弟弟是不会就此罢手的,为防止皇位旁落,她急忙拥立明宪宗朱见深为太子,并以此作为支持明代宗朱祁钰登基的交换条件。
于是,在大明王朝的最关键时刻,当时,朱见深毛遂他荐,被挺而出,在牙还没长全的情况下被光荣任命为皇太子,时年两岁。
虽然孙太后成功地将明宪宗朱见深立为太子,但她深知深宫之中,人心险恶,保不准明代宗朱祁钰什么时候来一个斩草除根之类的把戏,而她自己也不可能时刻与宝贝孙子在一起。为确保安全,孙太后派出一个姓万的亲信宫女无微不至地照料幼童朱见深,这个女人后来对朱见深乃至大明王朝的影响极为深远。
事实证明,孙太后的考虑极为深远,当上了皇帝的明代宗朱祁钰越来越不安了,自从他的好哥哥明英宗朱祁镇意外归来后,他一直都处于担惊受怕的精神状态之中。明代宗朱祁钰已经习惯了被人称为皇上,已经习惯文武百官向自己朝拜,他害怕自己已经得到的一切再次失去。所以,明代宗朱祁钰囚禁自己的哥哥,并寻找一切足以致其于死地的机会。
为了斩草除根,免除后患,明代宗朱祁钰已经打定主意,就算不杀掉明英宗朱祁镇,也要废掉他的儿子——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把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换成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可这件事情不是一般的难,因为早在明代宗朱祁钰被临时推为皇帝之前,老谋深算的孙太后早已立了明宪宗朱见深为太子,并言明将来一定要由明宪宗朱见深继承皇位,当时明代宗朱祁钰本人也是同意了的,虽说明代宗朱祁钰本人可以翻脸不认账,但他眼前还有一道难关必须要克服,那就是得到大臣们的支持。
可是自古以来,废太子之类的事情都是不怎么得人心的,要大臣们支持自己,谈何容易!明代宗朱祁钰苦苦思索着方法正在这时,明代宗朱祁钰的亲信太监兴安为他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不久之后的一天,明代宗朱祁钰召集内阁成员开会,当时的内阁成员共六人,分别是首辅陈循,次辅高毂,阁员商辂、江渊、王一宁、萧鎡。
他们进宫拜见明代宗朱祁钰,行礼完毕后,等着听皇帝陛下有什么吩咐,可是等了半天,皇帝陛下终于支支吾吾地说话了,可是说得完全不得要领。幸好,答案马上揭晓了,散会后兴安分别找到了他们,给他们每个人送钱。具体数额是:首辅陈循、次辅高毂每人一百两银子,其余四位阁员每人五十两银子。
只要具备基本的常识,应该已经猜到那位太监兴安给皇帝陛下出的“好主意”就是行贿。皇帝向大臣行贿,可谓是空前绝后,而行贿的数额也实在让人啼笑皆非,竟然只有一百两!
这六位大臣拿着这点银子,着实是哭笑不得,他们怎么会把这点钱放在眼里,但他们明白,别的钱可以不收,这笔钱不能不要,不收就是不给皇帝面子。更何况是皇帝的钱,六位大臣就算再吃黑也不敢黑皇帝陛下,于是他们纷纷表示同意,并建议马上再立太子。
兴安搞定了这六位大人,便继续在群臣中活动,具体说来就是送钱,当然数额和之前差不多。出乎明代宗朱祁钰意料的是,事情竟然十分顺利,群臣纷纷收下了钱,同意了改立太子的倡议。这自然不是因为收了那点钱的缘故,只是大家都知道明代宗朱祁钰的目的,不敢去得罪他而已。
倒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没骨气,吏部尚书王直就发威了。王直万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出此下策,公然向大臣行贿。所以,当别人把王直那份钱拿给王直时,他拍着桌子,捶胸顿足喊道:“竟然有这种事,我们这些大臣今后怎么有脸见人啊!”
有没有脸见人都好,反正事情最终还是办成了。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明英宗朱祁镇的最后希望——皇太子朱见深被废,明代宗朱祁钰之子朱见济继任太子。在明代宗朱祁钰看来,千秋万世,就此定局。但明代宗朱祁钰的命运似乎注定伴随着不安与动荡。明代宗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刚被立为皇太子一年半的朱见济因病去世了。
明代宗朱祁钰只有朱见济这么一个儿子,小小年纪突然死去,不少朝臣借着这位皇太子的死大做文章。礼部郎中章纶上书说:“太上皇帝君临天下十四年,陛下您当初也是作为臣子接受太上皇的册封。太上皇是天下臣民的父亲,陛下您应该经常率领群臣朝见太上皇,以彰显尊崇之道。同时应该复立太子,以定国之根本。”
这份上书专挑明代宗朱祁钰最不爱听的话说,深深刺激了明代宗朱祁钰,于是,明代宗朱祁钰当即将章纶扔进了锦衣卫狱,严刑拷打,体无完肤。但是,大明士子极有气节,章纶虽然入狱,却声名鹊起,弄得明代宗朱祁钰想杀他还得考虑一下舆论影响。胆子不够大的明代宗朱祁钰没找到什么章纶真正该杀的理由,又不想放他出来散布危言,只得无限期地把这个麻烦关下去。
章纶首开上书请求善待太上皇和复立皇太子的先河,朝中很多大臣纷纷效仿,甚至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小官也上奏章指责皇帝。在严守礼教和借上书博得直名的双重肯定之下,朝廷中开始弥漫着对于皇帝朱祁钰的不信任和对太上皇朱祁镇的向往。
这种情绪中,还有一部分朝臣夹杂着对于兵部尚书于谦所拥有的过高权力的不满,逐渐演变为党派之争。比如武清侯石亨,在北京保卫战时曾立下大功,得封侯爵。他见于谦得到明代宗朱祁钰信重,为了讨好于谦,就跟于谦说准备请皇帝封赏于谦的儿子,结果被正直的于谦拒绝了。不但拒绝,而且于谦还斥责石亨说这是一种徇私的行为。石亨由此对于谦由恩生怨,连带着对信任于谦的明代宗朱祁钰也心存不满,心中的天平逐渐倒向了太上皇朱祁镇一边,然后是著名的“夺门之变”。这样一来,不仅明英宗朱祁镇夺回了皇位,明宪宗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复得。
生平最痛心之事
万贵妃去世
明英宗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七月二十日,明宪宗朱见深大婚。所谓大婚,就是专指皇帝的婚娶。明宪宗朱见深当时婚娶的吴氏,是由父亲明英宗朱祁镇选定的。据称,由明英宗朱祁镇选定而育于别宫的女子有三名,即吴氏、王氏和柏氏。皇帝的婚事,自然是隆重的。但是,仅仅还不到一个月,吴皇后就被废。取而代之的是王氏,即后来的孝贞皇后。吴氏被废背后的缘由,一直为人所猜疑。普遍的看法是吴皇后得罪了皇帝宠爱的万氏。
明宪宗朱见深继位时,年方十八岁,万氏已经三十五岁了,很会迎合皇帝的心意。据说每次皇帝游幸的时候,万氏总是骑着马为前驱,或佩刀侍立左右,自然给明宪宗朱见深一种新鲜感。也许,这是万氏邀宠于明宪宗朱见深的关键。不过,皇后吴氏初立时,万氏每次谒见吴皇后时,总是板着脸不给面子,使吴皇后非常生气。起先,吴皇后碍着明宪宗朱见深的面子还隐忍着,到后来实在忍耐不住,免不了斥责万氏无理。可万妃非但不知收敛,却对吴皇后恶语相讥。一次惹得吴皇后性起,命宫人将万氏拖倒在地,亲自取过杖来打了她几下。
这下可不得了,万妃找到明宪宗朱见深,哭闹不休。明宪宗朱见深大怒,发誓道:“此等泼辣货,我若不把她废去,誓不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