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进经济学(1)

报纸杂志整天说着经济形势,什么我国经济增长强劲、美国经济疲软等等,我们也常说,你有点经济头脑好不好?或者这么做经济又实惠。那么,究竟什么是经济学呢?经济到底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本章就先给你扫扫盲,让你对经济学有个基本的认识。

经世济民:经济学到底讲什么

人类社会的核心就是经济,我们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和经济挂钩的,小孩要算着他口袋里的零花钱,工薪阶层要根据一个月的收入来选择适当的消费,创业的人要考虑选择什么行业,怎样获得投资等等。现在的社会里,我们没法离开经济生活,现在无疑就是“经济学的帝国主义时代”,生活中的行为几乎都可以用经济学来分析。经济学的作用就是解释世事。经济学能够解决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你相信吗?不信的话,我们就从经济学是什么、研究什么等方面来看看它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

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古人常说,欲壑难填,就是指人的欲望是不容易满足的,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从前有一个故事:

齐国有个女儿,有两家男子同时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父母犹豫不决,便征询女儿,要她自己决定愿意嫁给谁要是难于启齿,不便明说,就袒露一只胳膊的方式,让父母知道她的意思。女儿便袒露出两只胳膊。父母亲感到奇怪就问其原因。女儿说:“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这就是东食西宿这个成语的由来,这个故事揭示了人们总是贪得无厌,希望得到更多的东西,欲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当一个人的愿望得到满足之后,他肯定不会就此打住,而是会立即生出新的、更大的欲望来。欲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足。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状态,就叫“痛苦”。所以,有了欲望,就要想办法满足,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经济学产生之后,欲望便不再被视作可耻的东西,而认为是人的本性所在。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说白了,也就是怎么满足人的欲望,经济学则把欲望这种东西显性化了,直接用金钱或者说资源来衡量。那什么是资源呢?

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想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表现在现代社会,那就是为了维持你的生活,你必须努力工作以赚取金钱,这样才能用钱来买到你想要的东西。说白了,怎么赚钱、怎么花钱这些跟钱打交道的事情都跟经济学有关系。

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因为毕竟有些东西是有限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无所顾忌的用水、用电?为什么市场上的白菜土豆有时多有时少?这些作为我们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广而言之,连我们自身所能提供的劳动力、还有用作生产基础的原料和土地等等生产资料,都是有限的。把这些东西统一取个名字,就叫做“资源”,资源是有限的,可是谁都想要拥有资源,那么如何分配资源便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那么经济学站出来了,它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资源的特点跟欲望相反,跟人的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做“稀缺”。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穷人的稀缺问题就是缺钱,富人也有稀缺问题,比如想想活得更长久或者生活中有更多的闲暇,也就是说时间这个资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稀缺的。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稀缺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美国是最富裕的国家,难道美国人就不想更安全、更强大了吗?当然不是。所以,稀缺是普遍现象。

欲望人人有,而且还会膨胀,但是资源却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古人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禁欲,压抑人的欲望,让欲望和资源相接近。可是现代社会不这样痛苦的解决,现在解决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却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这就需要经济学来出谋划策了。

经济学的英语Economics是由希腊文而来,意思是家庭、家族、财产权以及法律,从逐字上来看是指家族管理或是政府的管理。一般经济学的教材都会开宗明义地讲,经济学就是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学问。说具体一点,就是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选择,以及这些选择会使社会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

斯密在他的教材里,通过美国汽车工业历史的演变,给出了经济学的定义,即经济学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生产者行为,也研究政府经济政策问题。

先来说说经济学怎么研究消费者。我们都是消费者,我们赚钱是为了花钱,那么在一生中,我们的消费行为是怎么样的呢?经济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收入来决定消费,多挣多花,少争少花,这是最简单的道理。经济学还告诉我们,不要看今天赚了多少钱,而要在一生的时间跨度内来看收入和消费,现在年轻力壮,争的多花的少,但是要想到老了退休了那天是没有收入的,所以定要未雨绸缪给自己留点后路,不要等到老时不名一文,那样的下场可不好。经济学还告诉我们,其实也不必拘泥于按收入来安排消费,只要有实力。你也可以透支一下未来,借款消费,只要你能够在将来还上就可以了。同样的,挣的钱也不必全花出去,有多少用于消费有多少用于储蓄,这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了。消费也有一些特点,比如古人常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说消费是有惯性的,一时半会儿还改不过来。这些都是经济学研究消费时涉及的问题,看看,真的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吧!

经济学也研究生产者。因为欲望太大,而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它永远比欲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发展生产,也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那人类就要决定让哪些欲望得到满足,哪些欲望不得到满足,至少是暂时不能满足。也就是说决定生产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

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欲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欲望得到满足。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你有一张白纸,如果用来折纸鹤,就不能再画成水彩画挂在墙上了。还比如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这都是关于“生产什么”的问题,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怎么生产也就是如何生产的问题。生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同样是一个杯子,可以是流水线统一制作的玻璃杯,也可能是手工制作的陶瓷杯,那么哪一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呢?哪一种更有效率、事半功倍呢?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个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说白了就是价格问题,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价格是最直接的分配方式,但是却不一定是合理的或者说是公平的,所以还有一个为谁生产、如何分配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这些问题的核心思想是讲求效率,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这个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只有达到有效的状态,才是最好的。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而选择是计划还是市场,就是政府的问题了,所以经济学也要研究政府的行为。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可是经济学常常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使得经济学对世界的解释更精确,对于指导人类实践也更有效。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学科,一种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经济学必须回归本质,无条件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古人讲,成大事者要“经世济民”。经,可以当经营讲;济,就是帮助,救助的意思。经世济民就是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意思,这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可以说,这是“经济”这个时髦的外来词在我国古代最早的应用了,经济学就是解决身边问题的科学,就是一门让我们生活的更幸福的学问,懂点经济学,会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国富论》;经济学的起源

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多年,说起现代经济学的起源,不能不提到一个跨时代的巨人,那就是亚当斯密。1776年,他所撰写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震动,这本俗称为《国富论》的书,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学之母。该是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也成为了开展现代经济学科的先驱,该书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论述基础之一,极大的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所以,亚当斯密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学鼻祖。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时期他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5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英国英国可以说是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国,尚且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工业国。18世纪前期欧陆的法国和的德国,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的阶段,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支配生产。但英国却不然,已经走入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工场手工业已在国内各大都市发展起来。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当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大工业的过渡时期。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他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讲述了这样几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协调。

他在书中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是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因为分工使得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劳动者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此外,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第二是货币理论。金钱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