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先秦与秦朝(6)

乐毅见到对齐战争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又估计了战后燕国与齐国的形势,觉得可以遣还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国的军队了。所以,他就打算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消灭齐国。这时,燕国的另一位大臣剧辛则认为,燕军还不能独立灭齐,反对燕军长驱直入。乐毅听了他的意见后,给他分析了齐国的形势,乐毅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吃了败仗之后,国内必然纷乱不已,燕弱齐强的形势已经逆转了,燕军可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在充分讨论和分析战况之后,乐毅得到了大部分谋士的支持,就率燕军乘胜追击齐军。战局果然像他所预料的那样发展了,齐军一败涂地,燕军一直杀到了齐都临淄城下。齐湣王见都城临淄孤城难守,就率少数人马逃往莒城(今山东省莒县)去了,后来被楚国人所杀。而乐毅则马不停蹄,采取了连续进攻,分路出击的战法,陷城夺地。攻入齐都临淄后,将齐国珍宝、财物、祭器抢掠一空,然后运往燕国。燕昭王得知燕军大胜的消息后,大喜过望,亲自到济水前来犒赏将士,同时重重封赏了乐毅,将昌国(在今山东省淄川县东南)城封给乐毅,号昌国君。

随后,乐毅率燕军半年内打下齐国七十余城,仅剩聊城、莒城、即墨三城仍顽强抵抗,燕军久攻不下,而其余齐国土地全部并入燕的版图。见三城久久不能攻破,乐毅考虑再三,认为单靠武力,并不能服齐国军民的心,要是这样,就算能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想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田单复齐

就在被围的莒城之中,齐国莒城的太史竟然发现了逃亡的太子法章,便推举他为王,是为齐襄王。襄王即位后,通告全国齐王室未灭,号召齐国人团结起来,抗击燕国。襄王尚在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即墨。可是当时,即墨的齐国守将因受伤而死,使得即墨城里人心惶惶。这时候,即墨城里有一个齐王远房亲戚,叫做田单,曾率族人抗击过燕军。大家觉得田单有勇有谋,就公推他做将军,带领大家守城。田单接任以后,能够体恤士卒,和他们同甘共苦,深得将士们爱戴。后来,田单又把族人和自己的家人都编在队伍里,共同抵抗燕军,他的一言一行都得到了即墨人的钦佩,守城的士气逐渐旺盛起来了。而燕、齐这一战就是五年,即墨也守了五年。

就在乐毅伐齐的期间,燕昭王周围曾有人给乐毅造谣,但昭王十分信任乐毅,始终没有让别的将领来替换乐毅。可是,到了公元前278年的时候,燕昭王去世了。燕国的政局发生了改变,太子即位,是为燕惠王,燕惠王做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所以当他即位以后,就对乐毅用而不信了。这时,田单探听到了这个情况,乘机进行反间,派人到燕国散布谣言称:“乐毅伐齐,除莒城和即墨几处城池之外,已经夺取了齐国大片土地。而乐毅能在短时期里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难道用几年工夫还打不下莒城与即墨等地吗?其实,乐毅是想用自己的恩德收服齐人之心,为他叛燕自立作准备。”果然,没有多久这些谣言传到了燕惠王耳朵里,本来他就猜疑乐毅,听了这些话竟然信以为真,于是下令派骑劫为大将去齐国接替乐毅领兵。乐毅得到消息以后,感到惠王如此听信谣言,必然对自己不利。他觉得“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就决定不再回燕国而向西投奔赵国去了。

而骑劫自从燕惠王拜他为大将,接管了乐毅的军队以后,他就自满起来。本来,骑劫有勇而无谋又骄狂自大,到了齐国以后,他更是颐指气使,燕军的将士看了都有些不服气,可大伙儿敢怒而不敢言。在齐国,骑劫一反乐毅原来的战略部署和争取齐人的正确政策,而残暴地对待齐国百姓,激起了齐国百姓的强烈反抗。为了能向燕惠王表功,骑劫下令立即围攻即墨城。燕军把即墨围了好几层,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

隔了不多天,燕国的将士发现军营附近有很多齐国老百姓在议论纷纷。

他们有的说:“以前乐将军太好了,抓了咱们齐国的俘虏还好好对待呢!其实,我听说咱们齐国人最怕的是被燕军俘虏后让人家把鼻子割去。如果那样的话,燕军和我们交战,即墨守城的士兵早就会被吓得逃跑了。”

有的说:“可不是嘛,我听说城里人为什么不怕燕国大军,就是燕人对咱们齐国人比较仁慈,所以他们不必太担心呢!”

还有的说:“还有哪!我听说城里人很担心他们在城外的祖先坟墓,他们怕燕国军队刨坟,侮辱到自己的祖宗亡灵,那可真是让人魂飞魄散的事情啊!你说真要是这样,城里的人该怎么办呢?”

不久,这些议论就传到骑劫耳朵里,骑劫信以为真,就命人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即墨城外的齐国人的祖坟都刨了。即墨城里的齐国人看到齐国众多的俘虏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义愤填膺,更是全力坚守城池。后来,他们在城头上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更是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战,表示要跟燕国人拼个死活。

田单看到出战的最好时机已到,就亲自拿着夹板铲锨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家里的全部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他下令将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打发几个人装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谎称:“城里的粮食已经完了,不出几天就要投降。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性命。”骑劫听闻,哈哈大笑,觉得自己可以很快完成燕王的使命了,就高兴地接受了财物,满口答应。

这样一来,燕军就等着即墨人投降,围困即墨的将士更加松懈了。

田单看到时机到了,就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给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红红绿绿、稀奇古怪的图案。然后,他命人在牛角上捆上两把尖刀,牛尾巴上系上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即墨城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一刹那,牛尾巴被点燃了,一千多头牛被烧得性子发作起来,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早已安排好的精锐“敢死队”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着牛队,冲杀上去。这时,城里无数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一时间,一阵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士兵的睡梦。他们睡眼蒙眬,只见火光闪耀,只看到有成百上千只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向自己冲过来了。顿时,燕军军营大乱,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根本组织不起抵抗,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逃命。

闻听营中嘈杂,骑劫也从睡梦中爬起来,慌乱中抓了一匹战马,想杀出一条血路。可是,哪能冲得出去?结果他被齐兵围住,一通砍杀,最后丢了性命。齐军乘胜反攻,大破燕军。田单破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齐国,那些亡国之民们都轰动起来了,那些被燕国占领地方的将士百姓也都纷纷起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大军。可以说,田单的军队打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群起而响应。不到几个月的工夫,田单就收复了被燕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

不久,田单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这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

完璧归赵

战国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那纷乱变幻的时代里,许多有才之士纷纷登台亮相,各展其能,在丰富多彩的战国英雄谱上,留下了各自辉煌的一笔。到了战国末年,赵国的蔺相如便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国宝和氏璧。不久,这件事被秦昭襄王知道了,他很想将宝贝据为己有。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计策,就是假装要以城池换取和氏璧,然后霸占宝玉。昭襄王闻计大喜,立刻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赵国见赵惠文王,说秦国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池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惠文王收下秦王的国书,打发走使臣以后,赶忙召集大臣前来商议此事。赵王和大家说:“秦国要以城池换取和氏璧,我看他们居心叵测,不是真心想交换。可是,如果我们把和氏璧送给秦国,肯定就会白白地受到他们的欺骗;如果不给,现在秦强赵弱,秦国是个虎狼之国,一定会找借口出兵攻打赵国。这可真让寡人左右为难啊!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既能不让秦国来犯,又能保住和氏璧呢?”众大臣也是十分为难,只是说应该派个得力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然而一时又无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赵王宠信的缪贤走出来说:“大王,我有个家臣,叫蔺相如,此人智勇双全,不如派他到秦国去。”

赵王听了感到很纳闷,就问:“你怎么敢说他就可以出使秦国呢?”

缪贤拜答道:“我以前因为冒犯了大王,怕被治罪,打算偷偷逃到燕国去。后来是蔺相如劝阻我,问我为何知道燕王能接纳我,我告诉他是因为曾经跟随大王与燕王相会过。当时,燕王曾私下表示愿意和我交个朋友,我才有到燕国去投靠燕王的念头。蔺相如听了以后,便给我作了具体分析,他觉得当时赵强燕弱,而我又是大王的宠臣,所以燕王才愿意和我交朋友。而一旦我得罪了大王,即便逃到燕国去,燕王因害怕赵国,也绝不敢收留我,反而会把我送回赵国。就是在他的建议下,我才自缚了去见大王认罪请求处罚,而大王您确实宽厚仁慈,宽恕了我。这一次,我觉得蔺相如能够出使秦国,也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赵惠文王听了缪贤所说,便要见一见蔺相如,想要对他进行一番考查。于是,赵王派人把蔺相如召来,问道:“现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和氏璧,你看可以答应吗?”

蔺相如回答说:“回大王,秦强赵弱,我们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一听,面带忧惧地问道:“要是秦王得了璧,却不肯把城交给赵国,又该如何呢?”

蔺相如略加沉思,说:“大王的担心确实有道理,但秦国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如果赵国不答应,那就是我们理亏,秦国肯定会借口攻打赵国。要是赵国把璧送到秦国,而秦国不肯把城交给赵国,那么就是秦国理亏了。这样看来,我觉得还是应该答应秦国,把璧送去。一旦有变,我们就会让秦国负不讲道理的责任。”

看到赵王和群臣态度还有犹豫,蔺相如就接着说:“大王如果还没有选出出使秦国的人选,我倒是愿意出使秦国。假如秦国真的把城池交给赵国,我就把宝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交城池,我一定会把宝玉完完整整地带回赵国。”

就这样,赵惠文王任命蔺相如为使臣,带着和氏璧西使入秦国。到了咸阳以后,秦昭襄王得意地在章台宫里接见了蔺相如。和氏璧献上之后,秦王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不住地称赞“宝玉啊,真是宝玉!”许久,秦王又把和氏璧递给身边的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众人跪倒齐呼万岁。

过了很久,秦王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绝对不会以城换璧,就心生一计,上前拜奏道:“大王,这块璧虽是宝玉,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一般人不容易看出来,请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看,如何?”

那秦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宝玉,顺势向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瞪着眼睛,正色对秦王说道:“大王,您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我们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宝玉送来。可是,大王您却没有交换的诚意,不仅只在偏殿接见我,而且礼节还如此傲慢。这么一块宝玉,您就这么不当回事地传给周围宫女和大臣观看,这是对我的戏弄。如今这块玉在我手上,大王要是逼我,用武力抢夺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玉一同砸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寡人看宝玉入神,所以没来得及谈到换璧之事。您放心,我一定说话算话!”说完,连忙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装模作样地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明知秦王有诈,便又说道:“我们赵王派我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曾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有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王想了想,觉得蔺相如在秦,一时也难以逃脱,也就顺情说:“好,就依先生所言办理吧!”之后,便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馆驿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馆驿,考虑了一会儿,觉得秦王虽然答应了自己的条件,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于是,便叫一个随从打扮成商人的模样,把和氏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赶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果真在朝堂举行了隆重的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并叫蔺相如上朝献璧。这次,蔺相如还是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王行了礼。秦王见到蔺相如来到,赶忙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请先生把和氏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微微一笑道:“请大王恕罪,我没带宝玉前来。这个原因很简单,你们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但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宝玉,我就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地说:“你好大胆子,竟然敢欺骗寡人?”

蔺相如却镇静地回答:“请大王息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绝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如果大王要那块宝玉的话,就请先把那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璧。我们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池以后,绝不敢不把宝玉交出来。”

秦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词,就强压怒气说:“先生说得有理,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结果,在朝堂坚持行礼完毕,最后放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不辱使命,就任用他为上大夫。

秦、赵这次“和氏璧之争”,实际上是战国末期强国对弱国进行的一场政治讹诈。强秦借机试探赵国之虚实,赵国君臣明知是讹诈,却也奈何不得。这就是战国时代强国弱国之间进行外交的大体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