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经济“大厦”的基石
- 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 牧之 赵凡禹
- 2793字
- 2014-10-29 17:04:34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什么。在他使用的资本来使其产出得到最大的价值的时候,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对不是他个人所追求的东西。
——亚当·斯密
在他们自私地追求豪华、虚荣的时候,整个社会反倒兴盛繁荣,人人都有工作;在他们不再那么邪恶,舍弃奢侈生活的时候,却带来了生意萧条、民生凋敝。
——伯纳德·曼德维尔
为自己获得最大限度的幸福,是任何合乎理性的行动之目的。
——英国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
人类的欲望是经济上最根本的东西。
——奥地利经济学派创始人卡尔·门格尔
人类动机是经济成长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罗斯托
名言解读
经济人假设,也叫“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中最根本的一个假设,整个经济学“大厦”就是在这个基本假设之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概括。
理性人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对理性经济人有较为清晰的阐述:“我们不说唤起人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的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向我们表明: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交换的关系,能获得食物和饮料,是因为商家们要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
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经济人的“流氓假设”: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的,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虽然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所有的人都是不断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显然,经济人都是自利的,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追求。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着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因此,理性经济人是自利的,但自利并不等于自私。例如,一个虔诚的教徒受到了感化,充满了行善的愿望,他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也幸福——他是自利的,但并不自私。
无论个体的行为是为个体带来正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还是带来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个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社会以及经济活动中,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例如,买一件商品,都希望买到的是既便宜又实惠的商品,绝不会希望买到价钱又高、质量又差的商品,虽然有时候可能事与愿违,但这个不会改变个体是理性经济人这一事实。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故事佐证
微观经济学处处离不开理性人假设。其实,不仅经济学中如此,生活中也同样如此。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有人做事是为了求名,有人是为了求利,有人为感受帮助他人的兴奋和喜悦,有人只是追求一种崇高,但无论如何都是寻求自我的满足。比如爱做好事者,做完好事后,备感欣慰愉悦,可能比得到物质更为享受,得到效用最大化,如果是有难不帮,事后却心存愧疚,那效用就受损失了……
不过,现实世界永远没有理论中那么完美,人们即便想要理性地做出决定,也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而不能表现出完全理性,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从众效应。
一群羊在山上吃草,这时候,如果领头羊移动起来,走到另外的地方,群羊也会不自觉地跟着移动,于是整个羊群都动起来,走向另一个方向。
研究者们还用鲦鱼做过试验,他们将首领鱼控制行动的腺体割除,这样首领鱼就会盲目游动,不分方向,而鱼群竟然也会继续跟随首领鱼盲目行动,而不去自己辨识方向。
这两则现象都说明一个问题,动物天生具有从众的倾向和本能,而人也不例外。投资界有一个有名的羊群效应,就是来源于前一个现象。
有一个晴朗的夜晚,满天星斗,许多人站在车站站台上等待即将到来的火车。此时,一个人仰着脖子晃动着脑袋往天上看,在一旁的人好奇地以为他看到了人造卫星、流星或不明飞行物,也跟着向天空东张西望。顿时形成了众人仰望的场面。
其实,这位先生只是脖颈酸痛,他是在做放松活动,并非观察天空。那些跟着仰望星空的人只是看到大家都在仰头,所以模仿别人做出相同的举动罢了,自然没有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这就是典型的“从众效应”。
在金融市场上,这种从众就表现为,当某一只股票受到追捧,就会有更多的人想要买进,导致它越来越抢手;在投资界就表现为,如果别人发现什么有利可图的机会,大家就会一窝蜂冲进去,都希望在这里掘一桶金。可是如果盲目的群体行为导致市场恶化,就会带来不可想像的灾难后果。
如果真如经济学假设所说的那样,人是完全理性的,那么就不会出现不假思索地跟随别人的情况了,可见,完全的理性只不过是个理想的假设。
人们还有更多非理性的表现,比如冲动之时、酒醉之时、头脑发晕之时,在这些情况下做事都很可能缺乏理智。
理性人假设在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如果我们能够克制内心不理性的因素,那么就能够最大化的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在管理中,理性人假设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从这种观点来看,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这种管理方式叫做任务管理。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后勤部拼命干活。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理性人假设对于人生的启示在于:理性人从来不盲目跟随大家的选择,一拥而上;不关心市场热点;别人做什么与他们无关,他们不会跟着做什么,不会做一个没有主见的跟屁虫。理性人总是相信自己的思考,他们用理性、逻辑性来分析现实问题和现象,决不会简单地拍脑袋,不做只跟在别人后面的“羊”。理性人更会努力去做一只领头羊或者首领鱼,做领导者,做引领风潮的人。因为机遇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利益也总是有限的,谁能够先发现机会,就能够抢占先机,谁能够走在前面,就能够成为更大的受益者。成功,就在于不盲从,有主见。
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可谓是涉及到工作、生活、人生的方方面面。如果你能做一个理性的人,那一定会少犯错误,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