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细节观念篇(2)

周恩来总理以一丝不苟的精神,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同样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尊敬。尼克松说:“对于周恩来,‘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既能看到森林,也能够亲自照料每棵树。”尼克松回忆道:“我们在北京的第三天晚上应邀去看乒乓球表演,当时天已下雪,而我们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离开了一会儿,通知有关部门清扫通往长城的路上的积雪。”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任何一位成功者都是磨炼出来的,人的生命具有无限的韧性和耐力,只要你始终如一地脚踏实地做下去,无论在什么处境,无论大事小事,都不应放松自我。专注做好每一个细节,你便可以创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惊的成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想成就一份功业,必须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你想凭侥幸靠运气夺取丰硕的果实,运气永远不会光顾你。也许你勤奋地工作,到头来却家徒四壁,一事无成。但是,你如果不去勤奋工作,你就肯定不会有香车豪宅,不会有所成就。所以,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去做,马上做,即使是小事也当如此。

成事之始,事无巨细

人生在世,做大事不拘小节,固然是一种处事态度。但这往往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不拘小节有时会误大事的事例不胜枚举。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做事认真仔细,才能把事做得尽善尽美。很多时候,透过一件小事,足以看出一个人的态度和能力。

有3个人去一家公司应聘采购主管。他们当中一人是某知名管理学院毕业的,一名毕业于某商院,而另一名则是一家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很多人认为这场应聘的结果再明确不过,然而事情恰巧相反。经过一番测试后,最后留下的是那个民办高校的毕业生。

在整个应聘过程中,他们在专业知识与经验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随后招聘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这样一道问题,题目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4999个信封,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几分钟后,应试者都交了答卷。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30元。总经理问:“你是怎么计算呢?”“就当采购5000个信封计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杂费就算30元吧!”答者对应如流。但总经理却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15元。对此他释道:“假设5000个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总经理对此同样没表态。

当他拿到第三个人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419.42元时,不觉有些惊异,立即问:“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当然可以,”这名毕业生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8分钱,4999个是399.92元。从公司到某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0元。午餐费5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后总费用为419.42元。”

总经理不觉露出了会心一笑,收起他们的试卷,当场决定录用给出“419.42元”的那个民办高校的毕业生。

工作就是用无数琐碎、细致的小事组成的,人们也是在这无数平凡的小事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的。这种重视细节的态度无论对个人和企业都是有益的。

在1996年海尔快速发展时,张瑞敏一再强调:“目前,我们的一些中层干部目标定得很大,但工作不细,只在面上号召一下,浮浮夸夸,马马虎虎,失败了不知错在何处,成功了不知胜在何处,欲速则不达。”他的行动风格是,凡欲成就大事,事先都要做艰苦、周密的策划工作,对过程还要进行严密的监控。这种注重细节的严谨精神,使海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细节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现代社会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益空间逐步缩小,整个经济进入微利时代,因此,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善于从细节处发现问题。

1957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了一场全国博览会,大名鼎鼎的美国五十七罐头食品公司经理汉斯却忧心忡忡。原来,他的层位被分配在全场最僻静的一个角楼上。尽管汉斯多次与筹委会交涉,但筹委会坚持说这项安排是集体做出来的,任何人都没权利改变。

汉斯没办法,只好转向全公司职员征求意见,以求改变公司不利的状态。这时,会议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突然,一个小小的响声打破了宁静——不知哪位员工袋里的硬币掉到地上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到了地板上。这时,汉斯的大脑里闪出了一个念头——做一种类似刚才落地的硬币这样的东西招揽参观者。

他没有怪罪那位失态的员工,而是微笑着说:“谢谢你投了这枚硬币!我找到了一个力转乾坤的办法!”

大家都惊愕地看着汉斯。汉斯接着说:“刚才,我看到了大家低头观看硬币的眼神,里面都有一种好奇。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下观光者的这种心态。”大家听了汉斯的话后纷纷称妙。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在会展中投一种小铜牌。

几天以后,展览会隆重地开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们可以不时发现一种精致的小铜牌,小铜牌上有一行字:“请您凭这块小铜牌到展览会阁楼上的汉斯食品公司陈列处换一件可心的纪念品。”

原来僻静的小阁楼顿时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不绝。在小阁楼内,汉斯公司集中了最好的罐头食品。这些罐头食品经过了最精心的包装,还有最漂亮的姑娘担任销售员。

在本届博览会上,汉斯出尽了风头。到博览会结束,汉斯获纯利55万美元。

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小小的铜牌,为汉斯立下汗马功劳。其实,在商业大潮中,某些微小的细节就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朴素的格言,包含了深刻的真理。有时候,面对同一个机会,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它溜走。这是因为抓住机会,只是一瞬,但是准备的时间十分长久,而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李嘉诚的故事给我们很多教益。

1950年,李嘉诚倾其积蓄成立了“长江塑胶厂”,由此开始了创业之路。凭着自己的勤学和商业头脑,他发了几笔小财,但由于经验不足和过于自信,工厂转而严重亏损,这一惨淡经营期一直持续了5年。

经过一连串磨难后,李嘉诚痛定思痛,开始冷静分析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向,在种类繁多的塑胶产品中,他生产的塑胶玩具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了。这意味着他必须重新选择一种能救活企业的产品,从而实现塑胶厂的转机。

机会来了。有一次,李嘉诚从杂志上注意到这样一则信息:用塑胶制造的塑胶花即将倾销欧美市场。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使他马上联想到,和平时期的人们,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之后,必定在精神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种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浇水、除草,而且花期短,这与人们较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如果生产大量塑胶花,则可以达到价廉物美,美观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们的生活。他兴奋地预测到,塑胶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接着,李嘉诚四处奔波,不辞辛劳,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生产出了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胶花,并通过各方面的促销和广告活动,使塑胶花为香港市民所普遍接受,也使“长江塑胶厂”为人们所熟悉。

李嘉诚密切注视市场的动态,抓住每一个变化的细节,并开始逐渐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他非常希望接洽到资金雄厚的大客户,以图稳步发展。

这年秋天,李嘉诚意外地收到一家北美大公司的电报。电报说这家垄断公司将派一名经理视察李嘉诚的工厂,以及香港其他塑胶花企业,决定从中挑选一家最有实力的进行长期合作。他预测到这个机会将带来令人振奋的前景。于是,连夜在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并决定马上寻求一切机会向银行申请贷款,以便购入全新的塑胶花生产设备,租赁新厂房。

李嘉诚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再小不过的机会。他与全体员工一起苦战7个昼夜,终于在一周内将一切准备完毕。在北美经理到达的那一天,李嘉诚亲自开车去迎接这位“财神爷”。当这位经理参观完之后,深感此公司实力雄厚,气派非凡。经过会晤恳谈之后,这位经理同意与李嘉诚签订长期合约,因此成了长江公司的最大主顾。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还与加拿大银行界有了互相信任的友好往来,为日后拓展海外市场埋下了“伏笔”。

从此,李嘉诚的事业蒸蒸日上,饮誉世界。

李嘉诚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抓住每一个小机会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无怪乎,有人感叹说,细节就是金库的钥匙。

细节有时正是事物的关键所在

王老板最怕淹水,因为他卖纸,纸重,不能在楼上堆货,只好把东西都放在一楼。

天哪!还差半尺。天哪!只剩两寸了。每次下大雨,王老板都不眠不休,盯着门外的积水看。所幸回回有惊无险,正要淹进门的时候,雨就停了。

一年、两年,都这么度过。这一天,飓风来,除了下雨,还有河水泛滥,门前一下子成了条小河,转眼水位就漫过了门槛,王老板连沙包都来不及堆,店里几十万的货已经泡了汤。

王太太、店员、甚至王老板才十几岁的儿子都出动了,试着抢救一点纸,问题是,纸会吸水,从下往上,一包渗向一包,而且外面的水,还不断往店里灌。

大家正不知所措,却见王老板一个人,冒着雨、着水出去了。“大概是去找救兵了。”王太太说。而几个钟头过去,雨停了、水退了,才见王老板一个人回来。这时候就算他带几10个救兵回来,又有什么用?店里所有的纸都报销了,又因为沾上泥沙,连免费送去做回收纸浆,纸厂都不要。

王老板收拾完残局,就搬家了,搬到一个老旧公寓的一楼。他依旧做纸张的批发生意,而且一下子进了比以前多两三倍的货。

“他是没淹怕,等着关门大吉。”有职员私下议论。果然,又来台风,又下大雨,河水又泛滥,而且比上次更严重。好多车子都泡了汤,好多地下室都成了游泳池,好多人不得不爬上屋顶。而只有王老板店面的这一段,因为地势高,居然一点都没事。王老板停在门口的新车,也成了全市少数能够劫后余生的。王老板一下子发了,因为几乎所有的纸行都泡了汤,连纸厂都没能幸免,人们急着要用纸,印刷厂急着要补货、出版社急着要出书,大家都抱着现款来求王老板。

“你真会找地方,”同行问,“平常怎么看,都看不出你这里地势高,你怎会知道?”

“简单嘛。”王老板笑笑,“上次我店里淹水,我眼看没救了,干脆着水、趁雨大,在全城绕了几圈,看看什么地方不淹水。于是,我找到了这里。”王老板拍拍身边堆积如山的纸,得意地说:“这叫救不了上次,救下次,真正的‘亡羊补牢’”。

王老板之所以能够成功,与他留意到在大雨中全城哪里不淹水这样的一个细节是紧密相连的,这充分说明了细节有时恰恰是事物的关键所在。当然,“成由细节,败由细节”,就看你能不能充分发现并重视这些细节。

同样,对于营销来说,一个营销方案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就还原创意和实现创意的过程而言,执行过程中的细节绝对是重中之重。

某乳品企业营销副总谈起他们在某市的推广活动时说:“我们的推广非常注重实效,不说别的,每天在全市穿行的100辆崭新的送奶车,醒目的品牌标志和统一的车型颜色,本身就是流动的广告,而且我要求,即使没有送奶任务也要在街上开着转。多好的宣传方式,别的厂家根本没重视这一点。”

然而,这个城市里原来很多喝这个牌子牛奶的人,后来却坚决不喝了,原因正是送奶车惹的祸。原来,这些送奶车用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忽略了维护清洗,车身沾满了污泥,甚至有些车厢已经明显破损,照样每天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人们每天受到这种不良的视觉刺激,喝这种奶再没有味美的感觉。

创造这种推广方式的厂家没想到,成也送奶车,败也送奶车。对送奶车卫生这一细节问题的忽视,导致了原本创意极佳的推广方式的失败。

同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企业的各个营销环节中。很多企业在营销出现问题的时候,一遍遍思考营销战略、推广策略哪儿出了毛病,但忽视了对执行细节的认真审核和严格监督。

这也回答了,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历尽风雨而长盛不衰,而有的企业却只能红火一时便轰然倒下,原因就在于对细节的态度和处理存在着根本的不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细节是管理是否到位的标志。管理不到位的企业很难成为成功的企业,更难以根基牢固。当前,忽视细节,管理不到位是不少企业的通病。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工夫,才能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基业长青,在企业基本战略抉择成形以后,决定企业成败的就是“细节管理”。

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细节成为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有力表现形式。企业只有细致入微地审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注意细节、精益求精才能让产品或服务日臻完美,在竞争中取胜。同样,如何处理好细节,从企业领导方面看,是领导能力与水平的艺术体现;从企业作风上看,是企业认真负责精神的体现;从企业发展上看,是企业实现目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