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劝术:烂泥巴也要糊上墙(2)
- 跟诸葛亮学口才:成大事必备的说话艺术
- 高涛编著
- 5400字
- 2014-02-19 11:40:42
诸葛亮这一招看似行险,只身赴吴营,又是在周瑜刚逝世的敏感时期,其实不然。因为诸葛亮敢这么做,他有一项仗恃,那就是自己的口才。诸葛亮对于自己的说服本领是相当自信的。如他所说:“周瑜在的时候我都不怕,如今周瑜已经死了,我还怕什么?”顽固如周瑜者,都曾被诸葛亮说服过,何况那些普通将军呢?事实也确实如此。诸葛亮的一篇祭文读下来,显得情真意切,连那些东吴的将军们都开始反思:“周瑜之死是怨他自己,而非诸葛亮的原因。”达到这个目的,诸葛亮的口才又立了一功。
古为今用:
密苏里州一家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副经理凯利·瑞安说:“我发现让一个人改变他的工作方法或者工作程序的最好方法,是让这个人认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我让他对这种改变负有全部责任,我表彰他的主观能动性和预见性,他也相信那全都是他第一个想到的。这样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他会感到自己的工作更重要、更安全,而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这是我所期望的。但是,我也遇到过不大容易接受这种工作方法的人。就拿我们的生产监督员来说吧,上星期五我对他说:‘杰克,我认为如果我们把3号切割机搬到那边去,然后再加两个电动卷绕站的话,我们的生产速度还能提高。我想听听你是怎么考虑的。’一天后,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凯利,这个周末我有一个最好的主意,如果我们把3号切割机搬到这里,然后再加两个电动卷绕站,我们在组装线上就能少走不少冤枉路,这样我们的生产效率能提高5%~10%。我们不妨试试看。’那正是我想让他发生的变化,这种方法要比告诉一个雇员去做什么要好得多。人们都不喜欢被人家告诉怎样去做他们的工作,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这种建议的方法每次都非常见效,每次我都如愿以偿。雇员由于提出了新方法而受到嘉奖,这样,我们双方都感到很愉快。”
对于这种方法只有一个特殊的要求:时间和耐性。要慢慢地去做,切勿急躁。让他人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你的思想,让它一点一点变成他自己的思想。切记:你的工作是播种,让他去收割,给他生根发芽的机会。你这样做了,会得到巨大的好处。
口才专家总结了许多让别人主动接受说服的秘诀,有些是很值得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事喻理
道理的“理”性越强,越要注意让事实说话、佐证,否则就会因教育对象缺乏感性体验,影响对“理”的消化、理解和吸收。用事实充实大道理,还可以避免说大话,空话,联系实际把道理讲实。现在一些大道理之所以让人听不进,主要就在于讲得虚。
(2)以小见大
思想是有差别、有层次的,讲道理也应有层次。缺少层次,一下子跨越几个台阶,会让人感到道理离得很远,接受不了。讲者应擅长于在小事情中寓含着大道理,于身边事情中讲可望及的远道理,于浅表事情中挖掘可触摸的深道理。
(3)反诘设问
把大道理分解成若干个问题,用问话提出。一则引发兴趣,启发大家共同思考;一则用以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使人觉得不是在灌输大道理,而是在共同探讨问题。这种方法,变听为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反思,在抛砖引玉、换位思考中,让“系玲”人自己“解玲”。
(4),迂回引导
下面一时讲不通,不妨搞些“旁敲侧击”。讲好大道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剥丝抽茧,逐步引导,层层深入,最后“图穷匕见”,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和升华到一个新高度。有时也可借题发挥,讲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道理。这样可以避免把讲道理变成简单的演绎论证,使教育对象易于接受。
(5)理在情中
有时讲大道理,教育对象并非对道理本身不接受,而是与讲道理的人感情上合不来。这时讲道理的人要善于联络感情,要注意反省自己有无令对方反感的地方,及时克服和纠正。尤其当对方抵触反感情绪较大时,首先要以诚相待,要在理解、尊重、关心的原则基础上,讲道理。
(6)巧用名言
一句含有哲理的名人格言可以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现在有不少青年人对名人与名言有一种崇拜感。把大道理与名人名言巧妙地结合,可以把大道理讲得耐人寻味,富有吸引力。
(7)谈心渗透
“大锅饭不觉香”,讲大道理仅靠在课堂上和公共场合讲,受当时环境气氛的影响,有些朋友可能听不进。出现这种现象,有时就要“开小灶”,选择一个恰当的场合,与对方真诚、平等地谈心交流。
(8)语言感染
以适应对方的“口味”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口语的魅力,把道理讲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美妙的语言是大道理磁石般的外壳,它能吸引听众去深入理解“内核”。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自信心,相信正确道理的威力;其次要注意语言的训练,努力提高表达的技巧。
(9)点到为止
话讲得啰嗦就让人厌烦,听不进。有些人生怕人家听不懂,翻来覆去地讲一个道理,结果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应该视情况因人而异,针对实际把握要讲的内容,该讲的一定要点到,同时又要注意留下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对方去领悟、消化。
(10)言行结合
有时对方之所以不服,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讲道理的人自己做得不好,“做”得好才能赢得“讲”的资格。把单纯地讲道理变成见诸于行动的边讲边做,让人在“看服”中更好地信服,自觉地接受大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效果。
4、为高热现场降降温
如果在你的说服对象中,有一个盛怒的人,那么你的说服工作就会变得很难做,因为他已经对你产生了敌意,思维已经走上了极端:认为你说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辩解,而不是为他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做,才能平息对方的怒气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吧!
诸葛妙语:
当诸葛亮用激术来劝说孙权下决心对抗曹操时,激怒了孙权。孙权一个人进了内室,把诸葛亮和鲁肃留在外面。这时,诸葛亮决定为现场降一下温, 以便使事情能够更顺利地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鲁肃说道:“先生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来激怒主公)呢?幸好我的主公宽宏大量,不与你计较,并没有当面指责你。你所说的话,是十分的看不起我的主公的(言下之意连他也看不起了)。”诸葛亮仰面笑道:“为什么如此听不进别人的话呢(是你让我说的,又不是我求你的)?其实我早已有了占胜曹操的计策,只要他不主动问我,我是不会说的。”鲁肃说道:“如果你真的有这样好的计策,我就去劝说我的主公请教于你。”“曹操的百万大军,在我的眼中就象一群蚂蚁一样不经攻打!只要我举起手,这些部队就会全部变成碎石头一样的粉末!”
诸葛亮去东吴的重要使命就是劝说孙权与刘备联合,一同抗击曹操,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计,半点疏忽都可能导致半途而废。所以诸葛亮必须处处谨慎。当诸葛亮把孙权用激术激怒了以后(诸葛亮用隐语说他没有骨气,比不上刘备),孙权就退出了现场。诸葛亮用激术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因为激怒一国之君(尽管此时孙权还未称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最坏的结果甚至是命丧于此。因此,诸葛亮不能不有所提防,所以,诸葛亮又对鲁肃说了上述的一番话,为现场降温,让鲁肃去转告孙权,不必发怒,对付曹操自己有高明的对策。这就显示了诸葛亮的聪明之处。这样做不但会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也顾全了对方的面子,使自己的危险性降低了不少。
古为今用:
处于盛怒中的人,往往失去理智,听不进别人的话,你要如何说话,才能让他愿意倾听,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特别是在劝服对方时还能保持自己的立场,更是难上加难。不过,有一点需要牢记:那就是不要火上浇油,而要适当降温。
(1)用微笑对抗无礼
从上海飞往广州的班机上有两位金发女郎,人倒是长得很漂亮,可一上飞机,态度蛮横,百般挑剔,说什么机舱里有怪味,香水不够档次,座位太脏,甚至还用英语说粗话,尽管如此,空姐还是面带微笑地为她们提供周到的服务。
飞机起飞后,空姐开始为乘客送饮料、点心。两位女郎点了可口可乐,没想到还没喝,两位就开始抱怨开了,说可口可乐味道有问题。几句话没说完,其中一位越说火气越大,竟将可口可乐泼到一位空姐的身上,溅得空姐满身满脸都是。空姐强忍着愤怒,最后还是面带笑容地可口可乐的瓶子递给金发女郎看,说:
“小姐,你说得很对,这可口可乐可能是有问题。可是这可口可乐是贵国的原装产品,也许贵国这空公司的可口可乐都是有问题的,我很乐意效劳,将这瓶饮料连同你们的姓名及在贵国的地址一起寄到这家公司。我想他们肯定会登门道歉并将此可在贵国的报纸上大加渲染的。”
两位金发女郎目瞪口呆。她们知道这事闹大了,说不定回国后可口可乐公司会走向法庭,告她们诋毁公司名誉。在一阵沉默之后,她们只好赔礼道歉,说自己太苛刻、太过分,并夸奖中国空姐的微笑是世界一流、无可挑剔的。
面对两位金发女郎的无礼刁难和莫名怒火,这位空姐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微笑和得体的语言,并在一番笑声中点中了对方的要害之处,让对方不得不停下自己的无礼言行。记住:在怒火面前,微笑永远是最温和并且也是最有力的武器。
(2)用逻辑诱使对方自我否定
有一次美国的一位机电销售员与某公司的经理谈关于电机的贸易,这位经理拿起产品介绍书看了一下突然变了脸色,把介绍书顺手一扔还给了销售员,并勃然大怒地说:
“你们公司售出的这种牌子的电机太差了!上次差点把我的手烫坏了!”
销售员听了并没有与对方辩论,而是微笑着说:
“经理先生,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不仅应该向您道歉,还应该帮您退货。”
接着他开始提问:“当然,任何电机工作时都有一定程度的发热,只是发热不应超过全国电工协会规定的标准,您说是吗?”
“的。”
销售员又问:“国家技术标准,电机温度可比室内温度高出72℉(华氏),是这样吧?”
“是这样的。但你们的电机温度太高了,我当时摸了一下,差点儿把我的手烫坏了!”
销售员说:“太对不起了。不过我想问一下,您车间里当时的温度是多高?”
“大约75℉。”
销售员明白了,笑着说:“就对了,车间温度是75℉,加上72℉的升温,共计140℉以上,请问,如果您把手放进140℉的水里,会不会被烫伤呢?”
“那……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销售员说:“那么经理先生对我们这种牌子的电机还有其他什么意见呢?”
“没有了,我们再订购两台吧。”
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怒气冲天,纯粹是因为自己的错误造成了对别人的误解和责备。这时你大可不必直言反驳,更不必拍案而起,反唇相讥,事实上,可以使用上面这位销售员的办法,引诱对方自己把错误揪出来。即先不马上指出他的错误,而是旁敲侧击地提出一些经过构思的问题,诱使对方在回答中逐渐否定自己原有的观点。当对方的误解消除了,火气也就随之而去。
(3)用“高帽”封住对方的嘴
古时候,一个叫彭玉麟的官员,有一次路过一条狭窄的小巷。一个女子正在用竹竿晾晒衣服,一不小心竹竿掉了下来,正好打在彭玉麒的头上。彭玉麒勃然大怒,就指着女子破口大骂起来。
那女子一看,认出是官员彭玉麟,不禁冷汗直冒。但她猛然间急中生智,便正色道:
“你这幅腔调,像行伍里的人,这样蛮横无理。你可知彭宫保(彭玉麒)就在我们这里巡察!他清廉正直,爱民如子,如果我去告诉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脑袋呢!”
彭玉麟一听这女子夸赞自己,不禁喜气上升,而且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马上收起自己的怒气平静地走了。
晒衣女失手掉落竹竿,打在彭玉麟头上,可谓无意却很凑巧。于是,他大怒而骂,所幸晒衣女尚能认识他,而且能够急中生智,采用美誉推崇的方式来遏止对方。她故意装作不知道对方是谁反而斥责对方是蛮横无理,并且夸彭宫保清廉正直,说向彭告诉会治他的罪。这并非“当面”夸奖,却胜过当面夸奖,说得彭玉麟心里美滋滋的:自己在民间居然有这么好的为官声誉,绝不应该为这些许小事而损害形象。幡然醒悟之后,便转怒为笑,一场眼看要爆发的争吵就这样巧妙地化解了。
晒衣女郎的这一招的确高明,一顶恰到好处的“高帽”往往能浇灭对方的怒火,因为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好形象是每个人本能的选择,在一番恭维话面前,谁还有心情去生气呢?
(4)用“软钉子”回击对方
公共汽车上,由于拥挤,一个乘客踩了吴伟一脚,吴伟也没说什么,只是朝对方瞪了一眼。谁知,那位乘客却怒冲冲地吼了一句:“看什么看?你以为你能把我吃了吗?”这时车厢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家都以为吴伟会和那位乘客争吵起来,甚至拳脚相加、大打出手。不料,吴伟却露出一脸轻蔑的微笑,慢条斯理地说:
“哦,要把你吃下去也真不容易。你有血有肉有骨头,还有头发,我可没有那么高水平把你吃下去!”
话音刚落,车厢里爆发出一片笑声。那位乘客满脸涨得通红,想发作却也无可奈何。在这里,吴伟用的就是给对方“软钉子”的方法回击了对方,既避免了无谓的争吵,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他的话之所以引发出一片笑声,就在于他选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血、肉、骨头、头发等都是具体可视的形象),把原本枯燥无味的争吵化作妙趣横生的嘲讽。
(5)用强示弱逗乐对方
一个瘦小的人惹怒了一个大汉。大汉十分凶猛地大骂瘦弱者,气焰十分嚣张。等大汉骂完,瘦弱者问:
“你骂谁呢?”他把每个字都说得字正腔圆,满脸正气。
大汉当然毫不畏惧,便愤怒地回答:“骂你呢,怎么,你想干吗?”
瘦弱者一笑,说:“骂我就算了,如果骂别人,看我不揍扁你!”
他话音刚落,大汉便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了,怒气也就消了。刚才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
很多情况下,人们喜欢以弱示强,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用反向思维的办法——以弱示强,也可以收到化解尴尬的效果。由于说话者是以强者的面目出现,不会显得自己无能,又由于是在示弱,也不会使自己吃亏。
5、化干戈为玉帛
当别人吵架的时候,气氛本身就剑拔弩张得让人紧张,劝架的人掺和进去,话说得不好的话,反而会让气氛更紧张。这就是劝架的难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