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感恩
我在一些总经理研修班授课时,曾对五期学员发问卷进行调查,问他们在全球五十种企业前沿课程中,哪一种课是中国企业最急需要补的。
得出的结论令人吃惊,中国目前最缺的课是感恩课。有几位企业总裁说:“如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有技术的人也多的是,只是有品德,有感恩之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许多企业花了很多钱培养的高级人才,回单位还没干上三五个月就拍屁股找借口走人了,有的甚至招呼都不打。”
“许多员工在单位工作期间得到了房子、车子,一旦离开单位就到处讲原单位的坏话。”
“大部分员工只记得工资日、节假日,不记得任务完成日、年度计划。”
“我公司效益还行,逢年过节单位都发较多礼物,就去年下半年效益差点,没发,我就听到员工在背后骂公司领导:‘不是东西!’”
“唉,五“心”级的高级人才比五星级的宾馆还难找呀!”
目前,中国从业人员最大的问题就是“感恩缺失”。当然,中国文化里并不缺失感恩文化基础,中国倡导感恩由来已久,如:我国海南有个昌感(感恩县),山西有个孝义县,湖北有个孝感县。
另外,还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有“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有“有德于我,不可忘也”,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今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等数千年无数的古训告诫,古人很早就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不过今天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感恩已经大大弱化了。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它。
那么,什么是感恩之心?“感恩”的拼音是ganen,两个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加起来就是ge,感恩即“给”。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古人说得好:“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一个人如果有了感恩的心态和习惯,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因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如果你不知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感恩,会让你的工作更出色,生活更美好。
感恩本是“以德治国”中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待进一步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推行。首先,中国的感恩文化和西方国家带有宗教信仰的“感恩”完全是两码事。中国感恩文化的研究旨在提升情感品质,补充教育不足,倡导职业道德,创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其次,要为企业和社会培育出感恩的人,具体体现就是敬岗、爱岗、靓岗、守岗、忠岗、富岗、荣岗、谢岗的站岗标兵!而西方国家带有宗教信仰的“感恩”,例如美国的“感恩节”,它是对上帝的一种感恩方式,是感谢上帝对人类的一种馈赠。
一个组织团队中,感恩不仅仅是老板的事,它更是每一个员工的事。老板要感恩于员工的付出,员工更要感恩于老板的给予。一个组织中如果每一个成员都有一颗感恩心,把感恩的心融入工作中,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创建和谐企业,打造最具战斗力的精神团队,为人类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如果我们丢失了感恩,不懂得感恩,常常会引发出一系列职场上的困境。如:
困境一:我和主管似乎不投缘,无论我怎么做,他总是处处挑剔,一天到晚我都觉得自己在和他怄气。我简直不知该如何和他相处。
困境二:我不知道和同事间出了什么问题,总觉得他们有意和我保持距离,我有种被排挤的感觉,但我又想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困境三:我的工作总是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总是拖拖拉拉,工作质量也得不到提高,我觉得主管因此快对我失去耐性了。我该自己辞职吗?真害怕公司炒了我!
困境四:我的工作情绪总是处于低潮,常常觉得很茫然,不知道每天上班下班为了什么,工作对我而言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此多的困境,说来说去,都是因为没有感恩的意识。是否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前提,一个感恩的人,绝对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而没有感恩心的人,其道德也就无从谈起。
在一个团队中,正因为很多人缺失了感恩心,从而导致企业道德水平的下降,工作也就缺乏主动性,人际关系也由此而显得紧张。于是就出现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任性、坐享其成、埋怨不断、找借口、推卸责任、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贪图享受、冷漠无情、欺诈、忘恩负义、落井下石、仇恨、铤而走险等现象……从而导致感恩意识萎缩,报复心理膨胀,践踏文明,阻碍团结,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无穷的灾难与祸害。
感恩比财富更有价值。谁最能坚守感恩,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成功。
一个人如果缺失了感恩,就算靠着钻营和欺骗暂时牟取了蝇头小利,最终也难逃被淘汰出局的命运。你可以在某个时间骗到某个人,但绝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骗到所有的人。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哪一个国家,一个缺乏感恩之心的人,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都绝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
总之,感恩如此重要,却又如此稀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塑感恩的精神。面对工作、面对生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感恩,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它需要的是真心,真诚,真情。同时,感恩也需要行动,用你的行动去感恩,用感激的心态去默默地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你用这种心态去做,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上升。
●感恩胜于智力
感恩胜于技术智力,因为技术智力是走向分裂的,而只有道德和感恩才是走向合作、和谐的!作为一个员工,能真正改变你的不是你的专业能力,不是你的技术智力水平,而是取决你的道德品质。因为在今天,一个人的专业和智力水平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一个能力差一点,但有道德的人,不论走到哪里肯定会比那些能力强,却丧失道德的人更受欢迎,而道德的基准就是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当然,我们并不是否定智力和专业技术的重大作用,但如果你的智力和专业技术不是建立在感恩的心态之上,那么智力和专业技术就会成为你的绊脚石。
凭什么说感恩比技术智力更重要呢?
因为感恩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大智慧。技术智力则只是直接为工作服务的,是一种理性层面的智力。一个员工拥有了感恩之心,他就会看得更高更远,更有洞见,就会拥有对工作方向的审视力,就会对工作游刃有余,就会步入一种在何时何地都能领悟到生命真谛的超凡境界。
因为感恩能将你从技术智力的劳累中超脱出来。技术智力让我们走向局部和陷入烦乱,我们被日常事物纠缠着,被欲望驱使着,被私欲捆绑着,我们举步维艰,我们心智被遮蔽,我们心灵被囚禁,我们活得又苦又累,几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如此备受折磨。而只有懂得感恩才会立即让我们跃出陷阱和泥潭,才会让我们每一天都带着欣赏的目光,朝气蓬勃、充满热情地工作着。这种工作状态能将你内心的感觉激发出来,引起人们自己所关注问题的兴趣,并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
感恩会让你体验到比技术智力更多的快乐。技术智力只会让你完成工作和得到工资,由于你带着反向的情绪,你并不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而感恩会让你获得工作的乐趣,同事的友爱,老板的支持,探索的乐趣,客户的效益,报酬的快乐。不同的心境,会造就不同的命运。快乐工作的人,会对工作始终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正是这种信心、希望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动力,使你为寻找更多的快乐而永不停止的奋斗着。
所以说,感恩这种品质远胜于技术智力。在我们所有的品质之中,有一个最原初的品质,那就是感恩。人只有懂得了感恩,那么,才会在他身上引发出一系列其他优秀品质,如爱、忠诚、负责、认真、主动拼搏、付出、敬业等。
正因为如此,企业和各行各业都会十分崇尚有感恩之心的人,都想迫切找到有感恩之心的员工,都想与有感恩之心的人相处和共事,都想与有感恩之心的人交心、交朋友。另外,他们都尽可能不与毫无感恩之心的人打交道,尽量回避这种人。
在此,我们提倡“感恩型专家”,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每一个岗位都要求你是某个行业的专家,哪怕你是打字的,那也一定得是一分钟能打180个甚至200个字以上的专家。因为只有专家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专家才能节约更多的成本。二是你在专家的基础上还要是“感恩型”的。因为只有感恩的专家才能为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不断地开拓人生。
所谓感恩型专家,对企业来说,就是那些感谢企业给他提供了腾飞的舞台,感谢公司为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感谢老板的赏识和对工作的支持,感谢单位给了他提高能力和成为高级人才的机会,感谢公司给了获得同事友谊与协作的机会,感谢公司让他创造了财富,让他能尽到义务的人。感恩型的员工就算是离开了公司,也会怀着感激之情的。他会这样说:“那个公司让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公司我学到很多。”“我又有了一批人力资源。”等等。
只有行为品质和思维品质的人,是不完整的人,只有三者都拥有的人,才是真正完美的人,才能真正高效率地工作,这种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大受欢迎。
因此,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得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员工。凡事多动脑筋,做事主动,要迅速掌握行业最高水平和最新动态,全面了解自己的公司,提高业绩,成为公司的明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研究型专家。二是要成为一个感恩的人。带着感恩的心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在工作中去实现自身价值,完成使命。
●感恩决定生活质量
人人都有各自的不足和无奈,尤其是现代都市的员工们。全球城市生存质量调查委员会对中国50个大中城市做过调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中国员工们几乎都生活在劳苦、抱怨和高压力之中。中国员工生存生活指数在全球排名第45位。这一机构对中国员工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中国员工并不是因为贫困而烦恼,而是因为如下主要原因导致心烦意乱:嫉妒别人、工作压力太大、不被认同、别人不给机会等。对30项调查指数研究分析,中国员工最缺的不是能力,不是技巧,而是心态和品德,是严重缺乏感恩之心。
欲望被过度地放大,员工眼中时时刻刻都在用一杆秤对外界进行度量,这人几斤几两,那人能否给我带来利益,今天进了多少账……归根结底,满脑子都是索取。这个过度膨胀的索取能实现么?显然不可能。于是就出现了佛家讲的求不得之苦、烦恼炽盛苦、怨嗔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