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点亮心烛(1)

爱的力量

在这个几乎都是黑人的居住区,没有人不认识她。她是个白人女作家,不是和他们住在一起,而是住在前面三英里处。这儿有个偏僻小站,公交车每两小时才来一趟,而且这些公交车司机们都有一种默契,有白人才停车。这个女作家的住处前面也有一个车站,可是为了让这里的黑人顺利地坐上公交车,她每天坚持走三英里来这里上车。

一个没有太阳的冬日早晨,刺骨的寒气悄悄地渗进候车人的骨髓,等车的黑人时而翘首远方,时而抬头望着哭丧着脸的天空。突然,人群骚动起来,车来了,一辆中巴正不紧不慢地开了过来。奇怪的是,人们仍站在原地,仍在翘首更远的地方,他们似乎并不急于上车,似乎还在企盼着什么。原来,她还没有来。这时,远方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身影,人群又一次骚动起来。是她!她走得很急,有时还小跑一阵,最后,黑人们几乎是拥抱着将女作家送上了车。她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因为她的心中有爱,一切都会纯如天然。女作家正是因为这种爱的力量,才会如此自然地做着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难”事。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无偿地给予别人服务和帮助,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光彩,充满着喜悦和快乐。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情。

沉寂的两分钟

他是这所中学最富经验也是最受敬仰的一位老教师。曾经听人讲过他的一件事情,听后感慨万分,对这位长者倍添崇敬之情。

那是一次学校开展的教学观摩活动,旨在促进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提高教学水平。在他的观摩课上,台上老师谈吐自如,台下学生应答如流,灵活自如地引导、点题、穿插,再加上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那堂课程进行得严谨而又浑然一体。

接下来是随意提问。被点到的学生回答很好,老师稍一点拨,理想的答案就顺口而出。当他又点到一个学生的时候,一个胖胖的女同学站了起来,站起来的时候身体似乎在微微颤抖,脸红红的,却不说话。当时屋子里静极了,分明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声,大家的眼睛都聚集在她的身上,只见她的喉头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来。一堂优秀的公开课因此而略显瑕疵。然而老师并没有及时让那个学生坐下,以结束这个尴尬的场面。时间在一点一点地过去,就在我们感觉场面几乎窒息的时候,再看向那个学生,发现她好像平复了一些,缓缓地开口了。大家一下子松了一口气,她一字一顿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回答非常到位,老师很是满意,点着头,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微笑,然后让她坐下了。

后来谈起课堂上的这件事情,他说:“她有些轻微的口吃,一直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以致形成了胆怯和孤僻的性格。她是个女孩子,自尊心就会更强。是的,在这样的观摩课上,谁也不想让这种情况出现。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她一定很着急,越是着急,越是说不出话来。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场面,对她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当时我断然让她坐下了,她失去的将是下一个在大庭广众面前开口的信心和勇气,比起我的课来,一个生命的成长似乎更重要。所以,那一刻,我宁愿为她等待两分钟。”

有多少老师、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他这样细心地呵护那一颗颗怯懦和脆弱的心灵,那是对生命尊严最真挚的仰望。尊严无价!面对他人脆弱易碎的尊严,有时,无声的呵护更胜过千言万语,比如,那沉寂的两分钟。

最美的名字

在震撼中国、震撼世界的那场唐山大地震中,许多人在承受巨大灾难的同时,更感受到人间浓浓的爱。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个叫秦玲玲的小女孩,两岁的时候发烧住进唐山市儿童医院,不幸遇上了大地震。陪床的妈妈当时就被坍下来的一块楼板夺去了性命。她和两个阿姨被埋在废墟下面。一开始,可怜的小女孩不停地哭闹,喊着要妈妈,但很快就哭不动了。两个阿姨轮流抱着她,她们在那被废墟阻断的狭小空间里,相互偎依着,企盼灾难快点过去,好将她们救出去。看着奄奄一息的小女孩,两个阿姨心急如焚,她们试着往孩子的嘴里滴了些尿液,可那个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咽,全都吐了出来。“这孩子的命怕是保不住了。”一个阿姨伤心地说。“是啊,哪怕有一滴水润润这小可怜的嘴巴也行啊。”另一个阿姨也绝望地说。突然,这个阿姨被自己的话提醒了,她俯下身子对着小女孩的小嘴喂了一点唾沫,另一个阿姨也在冒烟的口腔中艰难地积存了一点唾沫喂给了她……六十多个小时过去了,她们终于被解救出来。为了记住自己是怎样过来的,这个“吃唾沫”的孩子从此改名叫秦沫沫。

在生死关头,这是一种比甘露更为无私的滋润,一种比乳汁更为伟大的喂哺……正是这两位阿姨的善良和爱心挽救了这个弱小的生命。爱的努力能使社会变得温暖,爱的耕耘能使荒原变为绿洲。当把真诚、善良、赐惠这些爱的因素变为炽热的能量的时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生命的意义在爱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一位大学教授和他的学生来到黑人贫民窟搞调查,其中有一个课题是预测该地区的250名黑人孩子将来的前途。学生们认真地做着报告,几天后,这份报告的结果出来了,但它令教授忧心忡忡。学生们在报告中预测,这250名黑人孩子将来无所作为,只能成为社会的负担。

30年后教授去世了,他的一位同事从他的档案中发现了这份报告。这位同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来到了当年的贫民窟。他看到,事实并不像报告的结论那样令人沮丧,相反,发生的一切让这位同事佩服得五体投地。原来接受调查的250名黑人孩子中,除了18人离开故土,无最新消息外,其余的232人都成就斐然,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了银行家,有的成为了大律师,有的成为了企业家,有的成为了著名影星。

教授的同事逐个采访了这232人,追问他们何以能成功。这些人说的最多的是:“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小学老师。”同事费尽周折找到了那位小学老师,此时,她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说话不太清楚,可是有一句话同事能听懂“我爱这些孩子。”

这个故事让人想到了英国伟大的诗人罗杰斯生前和朋友们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一个女孩子人见人爱,有人问她:“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你?”小女孩天真地说:“我猜,大概是我爱每一个人的缘故吧。”

生命的意义在爱人。我们做人到底拥有多少成功和快乐,取决于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又有多少人在爱着我们。

飘动的红纱巾

他年轻时是一名火车司机。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他已两鬓斑白。在他七十寿诞的家宴上,他给我们讲了他和一个“疯女人”的故事。

在他参加工作刚满一年的时候,他的师傅因公殉职。师母是一个农村妇女,生性内向,意外的打击使她更加沉默寡言。为了照顾她的生活,车站安排她当清洁工。于是,人们看见了一个整天不停扫地的机械而麻木的身影。而且,每当夕阳西下,人们都可以看见她站在丈夫遇难的山坡上,向丈夫生前开过的火车拼命地挥舞着一条红纱巾。人们猜测她受刺激太深,神经已经错乱。

就在这名火车司机光荣退休的欢送会上,“疯女人”破门而入,恭恭敬敬地向司机深深地鞠躬。在人们疑惑的目光中,“疯女人”从衣袋中郑重地拿出一条火红的纱巾,专注地系在了这名火车司机的脖子上,然后操着浓厚的乡间口音对大伙说:“也许大家不知道,如果没有他,没有这条红纱巾,说不定我就随着孩子他爸走了,就是他和这条红纱巾使我坚强地活了下来。记得在孩子他爸刚走时,我觉得天都塌了。我总觉得孩子他爸没有走远,总有回来的时候。于是,我就拿着结婚时孩子他爸给我买的这条红纱巾,天天叫他回家。我每次挥动纱巾时,都看见他跟我挥手打招呼。这就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发誓一定要把他等回来。我就这么天天地盼啊,一天一天地等啊,一等就等了三十年啊!我知道每天都是你在给我打招呼!三十年啊,真难为你了!你就是俺的救命恩人呀!”

这名火车司机说,其实刚开始时,他完全是凭着一份同情心在安慰师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深深地被师母对师傅的那一份执著和真爱打动了。于是,每天和师母打招呼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

是的,有时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小举动,说不定会影响别人的一生。让我们做一轮明月吧!每当皓月当空的夜晚,既照亮了星空又美丽了自己!

她们之间

不知何故,此次看脑神经科的人特别多。一大早来挂号,却已排到第一百多。等候的时间,足够让一个人烦躁到极点。然而此时……

一位中年妇女推着轮椅匆匆赶至。看了门诊室上亮出的号码灯,说一声“糟糕。号已经过了”,随即叩着诊室的门,未等应门,自己便进去了。

当她报到完出来,长长地吐了口气,还把松散的头发往后拢齐,把暂停在通道的轮椅推向角落。她弓着身和轮椅上的老妇低语。老妇的鼻孔垂下一条胃管,肥短的身子塞满了座椅,朴实的衣着干净而整齐。她双手搁在把手上,眼睛紧闭,根本不理会外界的干扰。中年妇女不断对她说着话。她没有任何反应,几乎任性得有些霸道。

中年妇女耐心十足,像哄孩子般在老妇脸颊上抚摸、逗弄,轻轻地跟她说着话。一会儿又握了握她苍白的双手,似乎担心医院的冷气会使她冻着。这些关心的动作,仍旧没有打动老妇的心,看得我都有点替中年妇女打抱不平。

这时,中年妇女把老妇拥在怀里,让她的头舒坦地靠在腰腹间。片刻后,她摇动老人家,见她无动静,便把老妇的脸捧住,用自己的额头抵住她的额头,磨蹭起来。终于轮到她们看诊了,中年妇女在老妇嘴角亲了一下,然后推动轮椅……目送她们,当门关上时,我的视线突然“落单”了。极目张望,几位同是坐轮椅的患者,照顾的人和病人同样冷漠,其他人的神情不是茫然,便是无奈。

中年妇女对老妇的亲昵举动,更紧紧扣住我的心弦。这么温馨的场面,是来自怎样的关系?看护?媳妇?女儿?

当她们推门出来时,老妇双眼已睁开,嘴角微微上扬,显得精神奕奕。“你刚才睡得好甜。怎么叫都叫不醒。”中年妇女的口气略带调皮。老妇笑着,露出腼腆的歉意。原来,被我认为刁蛮难服侍的老妇,只是我的误测。

我陪丈夫看诊完,已是中午时分。当我推着轮椅走过医院休息室时,发现她们尚未离去。中年妇女正替老妇按摩,而老妇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

电视播放着宣传广告:“目前社会上,每五个老人,就有一个缺乏照顾者……请加入我们,帮助他们。”此时我正经过她们身边,中年妇女转过来向我一点头,笑问:“你们看完啦?”我随即含笑回答:“是的,要回家了。”我不由抓住这机会问她一下:“那是你妈妈?”“不,我是义工,我只见过她两次面。”一路上,我为之喟叹良久……

用行动奉献一份爱意给天下的弱者,你的生命价值便得到了延伸;用你的目光呵护道旁的每一株无名小花,你的生命就是原野上的一株大树;用你的心灵去感应树上的每一片绿叶,你的生命从此便获得了安宁与清静。

生命的幽香

同学的记忆深处有这样一个最温柔的故事。

当时,他的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是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里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物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每每回忆至此,他的眼睛都是湿漉漉的,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个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他们的生命不张扬,却为我们带来生命的幽香。

生命的再现

路易斯·劳斯是星星监狱的典狱长,那是当时最难管理的一个监狱。可是二十年后劳斯退休时,该监狱却成为一所提倡人道主义的机构。研究报告将功劳归于劳斯,当他被问及该监狱改观的原因时,他说:“这都是由于我已去世的妻子——凯瑟琳,她就埋葬在监狱外面。”

凯瑟琳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劳斯成为典狱长时,当年,每个人都警告她千万不可踏进监狱,不仅因为那里是很危险的地方,而且对孩子的成长会有非常不好的影响。但这些话拦不住凯瑟琳!第一次举办监狱篮球赛时,她带着三个可爱的孩子走进体育馆,与服刑人员坐在一起。她的态度是:“我要与丈夫一道关照这些人,我相信他们也会关照我,我不必担心什么!”

一名被定有谋杀罪的犯人瞎了双眼,凯瑟琳知道后前去看望。她握住他的手问:“你学过点字阅读法吗?”“什么是‘点字阅读法'?”他问,于是她教他阅读。多年以后,这人每逢想起她的爱心时还会流泪。凯瑟琳在狱中遇到一个聋哑人,结果她自己到学校去学习手语。许多人说她是耶稣基督的化身。在以后的十八年间,她经常造访星星监狱。

后来,她在一桩交通意外事故中逝世。第二天,劳斯没有上班,代理典狱长接替他工作。消息立刻传遍了监狱,大家都知道出事了。接下来的一天,她的遗体被放在棺木里运回家,她家距离监狱不远。

代理典狱长早晨散步时惊愕地发现,一大群看来最凶悍、最冷酷的囚犯,竟如同牲口般齐集在监狱大门口。他走近去看,见有些人脸上竟带着悲哀和难过的眼泪。他知道这些人爱凯瑟琳,于是转身对他们说:“好了,各位,你们可以去,只要今晚记得回来报到!”然后他打开监狱大门,让一大队囚犯走出去,在没有守卫的情形下,走几里路去看凯瑟琳最后一面。结果,当晚每一位囚犯都回来报到,无一例外!

爱人者,人恒爱之。爱把温暖和幸福带给亲人、朋友、家庭、社会、人类。爱有永恒的主题,持久的构思,多彩的内容。我们不能看到罪恶,就否定这个世界没有爱,就像不能看到礁石就厌恶海洋,看到死亡就否定生命一样。富有爱心的人,不但自己的生活充实快乐,而且能感染别人。你富有爱心,虽然可能并不富有,没有高贵的地位,没有显赫的声名,没有令人艳羡的财产,但是在精神上,你却是天使。

传递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