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僖公(3)

初,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将死之!”里克曰:“无益也。”荀叔曰:“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

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君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荀息有焉!”

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讨晋乱也。令不及鲁,故不书。

晋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人,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从之。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秦伯谓芮曰:“公子谁恃?”对曰:“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公谓公孙枝曰:“夷吾其定乎?”对曰:“臣闻之:唯则定国。《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文王之谓也。又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

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师以听政,于是宋治。故鱼氏世为左师。

[注释]

①在丧:尚未举行葬礼。

[译文]

九年春天,宋桓公卒。还没有安葬,宋襄公便会见诸侯,故而《春秋》称他为“子”。但凡在葬事期间,周王叫做“小童”,宋诸侯叫做“子”。

夏季,僖公跟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在葵丘见面。重温以往的盟约,同时也是为了建立新的友好关系,这是合乎礼的。

周襄王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肉,讲:“天子祭奠文王、武王,派遣我赐给伯舅祭肉。”齐桓公预备下阶拜谢,宰孔讲:“还有一道命令。天子派我讲:‘由于伯舅年事已高,加上功劳,另赐一级,不用下阶拜谢。’齐桓公答复说:“天子的威严便在面前,小白我岂敢接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阶拜谢?不下拜我或许要栽跟头,给天子带来羞辱,岂敢不下阶拜谢?”于是齐桓公走下台阶拜谢,登上台阶接受祭肉。

秋季,齐桓公在葵丘和诸侯会盟,讲:“但凡我们一起缔结盟约的人,既然已经盟誓,便要彼此友好相处。”

周王的宰孔先回国,途中碰到晋献公,说:“能够不去参加会盟了。齐侯不重德义而忙于对外远征,故而在北边进攻山戎,在南边进攻楚国,在西边便举行了这次盟会。往东边要做些什么还不晓得,攻打西边是不可能的。晋国也许会有祸难吧!君王应该安定内乱,不必忙着前去!”晋献公听了这话便回国了。

九月,晋献公卒。里克、郑想接纳文公为国君,故而便发动申生、重耳、夷吾三位公子的党羽叛乱。

先前,晋献公派荀息辅佐奚齐。献公病中召见荀息,说:“把这个弱小的孤儿交托给您,您打算怎么办?”荀息叩头讲:“下臣愿意竭尽全力,再加上忠贞不二进行辅佐。要是事情成功,那是君王在天之灵的保佑;要是不成功,臣将以一死效命。”献公说:“什么叫忠贞?”荀息答复说:“有利于国家的事,晓得了没有不做的,这便是忠。送葬去世的,侍奉活着的,两方面都没有猜疑,便是贞。”

等到里克准备杀掉奚齐,事先告诉荀息讲:“三位公子的党羽将要叛乱,秦国跟晋国都支持他们,您打算怎么办?”荀息讲:“打算死。”里克说:“死也没有用。”荀息讲:“我对先君说过了,不能更改。难道既想要兑现诺言而又爱惜身躯吗?即使说死也没有用,又能躲避到哪里去呢?何况人们要想做好事,谁不像我一样?我不想违反诺言,难道能阻碍别人不去做好事吗?”

冬天,十月,里克在居丧的房子里杀死了奚齐。《春秋》记载说“里克杀害他君主的儿子”,称奚齐为“君之子”,这是由于献公还未安葬。荀息准备自杀,有人讲:“不如立公子卓为国君而辅助他。”荀息于是拥立公子卓,安葬了献公。十一月,里克又在朝廷上杀死公子卓。荀息便自杀了。君子讲:“《诗经》中说的‘白玉圭上的斑点,还能够磨掉呀;这语言上的污点,就不能够磨掉呀’,荀息便是这样的情况啊!”

齐侯领着诸侯的军队进攻晋国,到达高梁便回国了,这是为了征伐晋国发生的内乱。出兵的命令没有到达鲁国,故而《春秋》未加记录。

晋大夫郤芮劝公子夷吾给秦国馈送厚礼,以此请求秦国帮助他返回晋国,他讲:“别人占有了国家,我们还有什么值得爱惜的?要是能回国得到民众,土地还怕没有吗?”夷吾听从了他的话。齐国的隰朋领着军队集合秦军,送夷吾回国就位。秦穆公对芮讲:“公子依靠谁?”郤芮答复说:“臣听说逃亡在外的人没有党羽,有党羽一定就有仇敌。夷吾小时候不欢喜玩耍,能够与人争斗不过不过分,这种个性长大了也没有更改,其他情况我便不晓得了。”秦穆公对公孙枝说:“夷吾可以安定晋国吗?”公孙枝答复说:“臣听说,只有行为合乎法则,才能安定国家。《诗》讲:‘无知无识,顺应上天的法则。’这讲的便是文王啊。又讲:‘不弄假,不伤害,很少有不为人所效仿的。’没有偏好,也没有怨恨,既不猜忌,也不好胜。现在夷吾的话里边既猜忌而又好胜,要他安定晋国,可能很难吧!”穆公说:“猜忌便多怨恨,又怎么可以取胜?这对我们秦国是有利的。”

宋襄公做了君主,觉得公子目夷仁爱,让他出任左师掌管政事,由于这样而使宋国大治。故而目夷的后人鱼氏世世代代继承左师的官职。

僖公十年

[原文]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夏,齐侯、许男伐北戎。晋杀其大夫里克。秋七月。冬,大雨雪。

[原文]

〔传〕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于是丕郑聘于秦,且谢缓赂,故不及。晋侯改葬共大子①。

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对曰:“臣闻之,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君祀无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图之。”君曰:“诺。吾将复请。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敝于韩。”丕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吕甥、称、冀芮实为不从,若重问以召之,臣出晋君,君纳重耳,蔑②不济矣。”

冬,秦伯使泠至报问:“且召三子。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累虎、特宫、山祁,皆里、丕之党也。丕豹奔秦,言于秦伯曰:“晋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与也,伐之必出。”公曰:“失众,焉能杀。违祸;谁能出君。”

[注释]

①共大子:即太子申生。②蔑:无。

[译文]

鲁僖公十年春季,狄人灭掉了温国。是因苏子背叛周天子而投奔了狄人。又同狄人相处不来。狄人进攻他,周天子不去援救,故而温国就灭亡了。苏子逃往卫国。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同齐国的隰朋立了晋侯。晋侯杀里克为自己释嫌。晋侯即将杀里克时,派人对里克说:“要是没有您,我就到不了这一步。就算这样,您毕竟杀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做您的国君,确实有点为难。”里克答复说:“要是不废掉奚齐、卓子,君王怎能继位?如想给一个人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理由吗?我听见命令了。”用剑自刎而死。那时丕郑正在秦国访问,是为了推迟送礼而去道歉。故而他侥幸没碰上这祸患。晋侯改葬了太子申生。

秋季,狐突到曲沃去,碰到太子申生的鬼魂。太子让他登车驾御,并告诉他:“夷吾无礼,我已请求上帝答应,准备把晋国送给秦国,以后秦国会祭奠我。”孤突答复:“我听说:‘神灵不会享受别族的祭品,民众也不会祭祀外族的神灵。’您的祭奠大概要断绝了吧?”太子讲:“好,我将再次请求。过七天,新城西边会有一巫师来传达我的意思。”狐突同意去见巫师,这时申生忽然不见了。狐突届时前去,巫师告诉他:“上帝已同意我惩罚有罪之人,夷吾将在韩地大败。”丕郑去秦国时,对秦穆公讲:“吕甥、郤称、冀芮并不答应给秦国土地财产,要是用重礼来召请他们,我让晋国国君出走,您帮助重耳回国就位,没有不成功的。”

冬季,秦伯派汾至到晋国回聘,向吕甥三人赠送了财物,而且召请三人到秦国访问。郤芮讲:“财礼贵重而说话甘甜。这是欺骗我们。”于是杀了丕郑、祁举跟七个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累虎、特宫、山祁,全是里克、丕郑的党羽。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往秦国,对秦伯说:“晋侯反叛了大主而忌恨小怨。民众不拥护他。要是我国讨伐他,百姓一定会赶他走。”秦伯说:“要是夷吾失去民众,如何还能杀掉大臣?民众都要逃离灾难,谁能赶走国君呢?”

僖公十一年

[原文]

〔经〕十有一年春,晋杀其大夫郑父。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秋八月,大雩。冬,楚人伐黄。

[原文]

〔传〕十一年春,晋侯使以丕郑之乱来告。

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①?”

夏,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

黄人不归楚贡。冬,楚人伐黄。

[注释]

①长世:延长世代。

[译文]

十一年春天,晋惠公派人来鲁国报告丕郑策动反叛一事。

周天子派召武公、内史过赐爵晋惠公。惠公接受玉璧时显得懒洋洋的。内史过回去报告天子说:“晋侯的后代看来很难享有禄位了。天子赐给他荣耀,他反倒懒洋洋地去接受玉璧,这便说明他自己就先抛弃自己了,还能有什么后代?礼,就像一个国家的躯干;恭敬,则是装载礼的车子。不恭敬,礼便无法实施,礼不能实施,国家上下便会昏乱,还靠什么延续下去呢?”

夏季,扬、拒、泉、皋、伊、洛的戎人一块攻打京城。侵入王城后,火烧了东门。这是王子带把他们引来的。秦、晋军队攻伐戎军以救援王室。秋天,晋惠公让戎人跟天子言归于好。

黄国人不向楚国进贡。冬季,楚国人进攻黄国。

僖公十二年

[原文]

〔经〕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夏,楚人灭黄。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

[原文]

〔传〕十二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惧狄难也。

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

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

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①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②!”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

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让不忘其上。《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注释]

①贱有司:低贱的官员。有司,犹言官员,官吏。管仲为齐桓公所命,为下卿,故言“贱有司。”②往践乃职:去居享你的尊职。管仲位卑而执齐政,故周王不言其位而言其职。朕(zhèn振):我;秦以前泛指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译文]

鲁僖公十二年春季,诸侯在卫国建筑楚丘的外城,是由于害怕狄人的灾难。

黄国人倚仗诸侯跟齐国和睦,不向楚国进贡,讲:“从郢都到我国有九百里,楚国如何能危害我国?”夏天,楚国灭掉了黄国。

周王因为戎人的祸难缘故,攻打王子带。这年秋天,王子带逃往齐国。冬季,齐桓公派管仲让戎人跟周王媾和,派隰朋让戎人跟晋国媾和。

周天子以上卿的礼节宴飨管仲。管仲辞谢讲:“陪臣,是低贱的官员。如今有天子所命的二位守国上卿国氏、高氏在,要是他们在春秋两季来承受天子的命令,又用什么礼节接待他们呢?陪臣谨敢辞谢。”周王讲:“舅氏,我赞美你的功绩,接受你的美德,能够说笃厚而不能忘掉的。去居享你的职务,不要违反我的命令!”最终,管仲接受了下卿的礼节而回国。

君子评论讲:“管氏世世代代享受祭祀是应当的啊!谦让而不忘爵位比他高的上卿。《诗经》讲:‘和乐平易的君子,是神灵所佑护的了。’”

僖公十三年

[原文]

〔经〕十有三年春,狄侵卫。

夏四月,葬陈宣公。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

秋九月,大伕。

冬,公子友如齐。

[原文]

〔传〕十三年春,齐侯使仲孙湫①聘于周,且言王子带。事毕,不与王言。归,复命曰:“未可。王怒未怠②,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

夏,会于咸,淮夷病杞故,且谋王室也。

秋,为戎难故,诸侯戍周。齐仲孙湫致之。

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注释]

①湫:音jiǎo。②怠:缓。

[译文]

十三年春天,齐桓公派仲孙湫到成周聘问,而且谈要周天子召回王子带的事情。聘问完结后,仲孙湫没有向周天子讲起王子带。回国后,向齐侯报告说:“如今还不行。天子的怒气消除,或许要等十年吧!不到十年,天子是不会召他回去的。”

夏天,僖公在卫地咸跟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见面,这是因为淮夷使杞国受到威胁的原因,同时也是为了商量如何捍卫王室。

秋天,因为戎人造成的祸难,诸侯派兵戍守王城。齐国的仲孙湫奉命带去了援军。

冬天,晋国发生严重饥荒,派人到秦国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对大夫子桑讲:“给他们提供吗?”子桑答复说:“再一次施给恩惠而获得晋国的报答,那君王还要求什么呢?再一次施给恩惠而得不到晋国的厚报,他们的民众一定人心离散。人心离散了再去讨伐他们;没有百姓的支持,便一定失败。”秦穆公对大夫百里说:“给他们吗?”百里答复说:“自然灾害的发生,各个国家总会交替显现的。救援灾荒,体恤邻国,这是合乎道义的。依道义办事必有福禄。”郑的儿子豹正在秦国,他请求乘机进攻晋国。秦穆公讲:“憎恶晋国的君主是很自然的,不过晋国的民众又有什么罪呢?”秦国于是把粮食运往晋国,从秦都雍到晋都绛,一路上运粮的船只络绎不绝,人们把这次运粮叫做“泛舟之役”。

僖公十四年

[原文]

〔经〕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

夏六月,季姬及子遇于防。使子来朝。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狄侵郑。

冬,蔡侯卒。

[原文]

〔传〕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不书其人,有阙也。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子之不朝也。

夏,遇于防,而使来朝。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①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

[注释]

①背施:背弃恩惠。

[译文]

鲁僖公十四年春季,诸侯在缘陵修建城墙。此后,把杞国迁了进去。《春秋》没记录筑城的人,是文献上有漏缺。鄫季姬回国走娘家,僖公生气,留住她不让回去,由于鄫子不来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