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爱 国 篇 (4)

经过八个月艰苦创作,梅兰芳一个人就完成了一百七十多幅画作,题材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了花卉、松树、梅花,还有仕女、佛像等。1945年春天,他的画作同叶誉虎的作品一起,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展出了,获得了广大参观者的高度好评。

为了生活,展览结束后,梅兰芳不得不将其中大部分作品出售,所得收入一部分还债,一部分安排家庭生计,还有一部分是资助剧团里生活更困难的艺术者……

后来,梅兰芳在抗战期间坚决不为民族敌人演出,断然蓄须明志,不再唱戏事迹,充分表现了一代艺术家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在京档案】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纪念馆,共占地面积716平方米。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生前的最后十年,一直居住在这座幽静、安适的四合院内。梅兰芳逝世后,周总理提议在此建立梅兰芳纪念馆。1986年10月,梅兰芳故居对外开放,朱漆的大门上,悬挂着邓小平亲笔书写的匾额“梅兰芳纪念馆”。

宋庆龄:爱国爱民,万民景仰

【北京人物】

宋庆龄(1893~1981),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20世纪举世闻名的伟大女性。少年时代,她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后来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英勇奋斗。她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宋庆龄的父亲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也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15岁的时候,和妹妹宋美龄一起去美国留学。她将辛亥革命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她对祖国的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充满希望。父亲不断寄来的书信与报刊资料,在她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之间架起了桥梁。然而,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浪潮逐渐消退,宋庆龄学成建设祖国的抱负难以施展。于是她直接去了流亡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她与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1915年10月25日,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与流亡中的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以坚定的步伐跟随孙中山一起投入到捍卫共和制度的斗争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接过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继续奋斗。

1927年8月,宋庆龄访问苏联,之后在欧洲居住了四年,认真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当时的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研究了马克思的著作,并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们一起探讨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这段时间内,她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了对我国的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宋庆龄提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的科学论断和正确决策。她关于全国团结起来抗日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为此,她尽力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30日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宋庆龄谦逊和蔼、平等待人,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参加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同时,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此后她一直担任着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宋庆龄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她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她再次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在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她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78年2月,她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8月30日,她担任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她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十五天之后在她北京家中去世,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陵墓的东侧。她的墓碑上刻着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撰写的碑文: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在京档案】

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是宋庆龄的故居。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庭院,园内幽静的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没有答应。最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将之前的王府花园,修葺更新,作为宋庆龄的住所。从1963年直至病逝,宋庆龄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近二十年。

张自忠:英烈千秋,抗战之魂

【北京人物】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他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张自忠三十余载戎马生涯,自抗日战争开始,命运可谓起落无常。1937年,日军进攻北平,29军撤离时,张自忠临危受命代理北京市长,与敌周旋。之后北京陷落,张自忠断然拒绝了日军让其通电反蒋共同反共的要求,处理好29军撤离善后事宜逃出北平。由于时人多不明真相,直指他是一心卖国求荣的汉奸。回到部队后,他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最终以死殉国。可谓是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姓名中的“忠”字。

1939年5月,张自忠亲率部队抗击大举进犯鄂北随县、枣阳地区的十万日寇。在指挥正面军队死守的同时,派两个师迂回敌后,对日军进行包围夹击,取得“鄂北大捷”。同年12月,面对进攻长寿店地区的日军,张自忠又出奇兵,利用奇袭部队潜入敌后一举端掉日军总指挥部后,趁势反击,大获全胜,史称“襄东大捷”。此役也得到了蒋介石通电褒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

1940年4月,日军又集中30万兵力再次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域。而此时,驻守在襄河西岸的军队只有第33集团军74师的两个团。张自忠作为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大可不必亲自率军出战,但他知道右翼兵团在此次战役中将首当其冲,其胜负如何,关系全局,便不顾部众劝阻,令副总司令冯治安留守襄河西岸后,把他的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加到仅剩的两个团中,准备渡河抗击日军。

5月1日,张自忠亲笔谕告所部各将领:

看最近之情形,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往就义。国家到了如此田地,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措施。更信任,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转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在渡河的前一天晚上,张自忠又亲笔留下临阵遗言,再表以死报国的决心。在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书信中他这样写道:

由于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义务,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议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终极之目的(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必定求良心得到抚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两封遗书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气势,比之战国时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义无反顾有过之而不及,这在后来也被周恩来赞誉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5月7日,张自忠率两个团和特务营约两千余人东渡襄河。8日,枣阳沦陷,10日,日军合围圈外的第5战区主力向突入枣阳之敌发起反击,日军伤亡惨重,向枣阳南突围。张自忠奉令截击南逃日军。15日,张自忠率部在南瓜店地区将日军截为两段并予以重创。日军遂以重兵反扑,经反复冲杀十余次,双方伤亡惨重。当得知是张自忠亲率部队后,日军立即又增加了大批援军,意图将这支劲敌全部消灭,以绝后患。

15日,日军集结了万余人,兵分南北两路开始向张部夹攻。经过一天一夜的鏖战,16日拂晓,张自忠部被迫退进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随即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十里长山炸成一片火海。从早晨至中午,张自忠一直在疾呼督战,即便左臂中弹仍带伤坚持指挥作战。在日军的猛烈围攻之下,战至下午2时,张自忠部绝大多数阵亡,只剩下数百官兵。张自忠仍拒绝将其撤走的要求,又将自己的卫队全部调往前方支援。此时的张自忠抱着以死殉国的决心,在给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时留下了最后遗言:“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度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该尽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不久,张自忠腰部被日军机枪子弹击中,后身上又中五弹,为了不让围上来的日军俘获,他举枪自戕。一代名将,终壮烈殉国。凶残的日军也非常感佩张自忠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敬军礼,并盛殓将军遗体。在张自忠将军殉国消息传出后,延安也举办了盛大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效忠报国”的挽词。1982年4月16日,中华国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义士”。

【在京档案】

北京张自忠路属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地区,是北京正式以现代人物姓名命名的三处街道(另两处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之一。北京张自忠路是“平安大街”的一段,东起东四十条西端,西至地安门东大街东端,长七百余米;南侧与南剪子巷相通,北侧自东向西与中剪子巷、麒麟碑胡同相通。今天在北京府右街张自忠故居改建的自忠小学院内,还立有张自忠纪念碑,上刻周恩来当年题写的悼词:“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

【北京人物】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年底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在日期间,李大钊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卖国的斗争。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战乱动荡的年代,李大钊备尝艰辛的生活,从小便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尚在日本求学的李大钊,惊闻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他迅速起草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并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