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
更新时间:2025-04-28 20:14:59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互鉴基础是中华文明中的和合文化,超越了西方的“文明冲突论”等,既是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的道义担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客观需要。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更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实践,文明交流互鉴则是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文基础与重要环节。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卢光盛 任华
最新上架
- 会员在菲马科斯政府时期,美菲同盟关系经过“M”型的起伏变化,两国在越战、军事基地谈判、同盟条约适用性等方面存在矛盾分歧。美国采用承诺或削减安全义务、援助奖励与援助制裁、政治渗透等同盟管理手段,迫使菲马科斯政府履行同盟义务,成功主导同盟关系。菲政府在同盟关系中更多扮演追随者和搭便车者角色,陷入“被牵连”和“被抛弃”的同盟困境。同时,菲政府也并非毫无作为,其采用同盟反制手段,共同推动同盟关系的发展变化。政治28.1万字
- 会员本书对“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全书内容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对“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一般性理论探讨及框架建构;二是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战略环境研究,包括澜湄区域合作的历史基础、动力机制、现实条件、推进障碍及他方行为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澜湄合作和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认知等内容;三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方案政治25.8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为纪念学会成立40周年,以及纪念韩振华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学术群体的论文结集。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与理论构建;韩振华先生的学术贡献;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移民与文化交流诸问题;华侨华人问题与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外关系史其他领域研究等等。它对于促进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间的密切交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政治46.6万字
- 会员《南大区域国别研究》广泛荟萃国内外区域国别研究成果和动向,展开多元、细致的学理讨论,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知识增量。本期收录了卷首语、学理探幽、思者对话、前沿巡礼四个栏目。政治12.4万字
- 会员《中外关系史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21年创办,李兴教授任主编,陈奉林教授任副主编,立足于本土资源与全球史观,以东方区域和世界视角,致力于中外关系史研究与整体推进,反映中国外交和中外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社会关系等研究的前沿与动向,探讨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打造世界史和中国史融通的学科交叉平台,培养中外东西博通的专门人才,推动中国的中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东方外交史、世界史和区域国政治22.8万字
- 会员本书以大航海时代下全球殖民扩张为广阔背景,以俄日互识为切入点,有序探讨两国早期关系的发端、发展、延续、突破与延伸,呈现两国之间“好奇”“试探”“警惕”“接触”“冲突”与“睦邻”的历史过程,总结出俄日早期关系史的显著特征(特殊规律)和依循的历史普遍规律。本书立足于全球史和东北亚区域史的历史记忆,构筑自成一体的世界史视野下的俄日早期关系史叙事体系。政治25.9万字
- 会员宋代东亚秩序错综复杂且风云变幻,海上丝路空前繁荣并发生了深刻变革。该书探讨宋代东亚秩序和海上丝路的若干问题,讨论了宋朝对国际局势的判断与应对、对国内社会和少数民族的控制措施、宋代海上丝路新格局、福建和浙东地区海洋性地域特征的形成、海洋知识与海洋意识的新变,以及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等问题。该书对推动宋史和海上丝路的研究抓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政治2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