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在线阅读
会员

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

(英)艾伦·麦克法兰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文化研究14.8万字

更新时间:2023-12-27 17:12:05 最新章节:封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刻板印象从何而来?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文明三部曲”之一、《文明的比较》续篇,是一部长达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探寻汉语文化圈的特质,研究西方偏见和焦虑的根源。作者从人类学角度,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了中国社会,探讨了西方国家早期对于中国的焦虑和偏见的根源:无知和恐惧,再加上半遮半掩的政治和经济竞争。麦克法兰从字母A出发,行至字母最,从儒家、道家思想,到科举制度与现代科技,再到中国人的谦逊与人际关系,用自己的实地研究刺破这种偏见和焦虑的“泡沫”。同时也为长期生活在汉语文化圈的人们,提供了另一种观察自己的角度。
译者:喻棣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是一部通俗、系统诠释中国易经文化的著作,继承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易经》通俗化、大众化普及的优秀作品。刘祺庸认为,易经主要强调两个字:“道”和“德”。学习《易经》,要尊道崇德。“道”是规律,“德”就是按规律办事,并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是,思考问题动机纯正,行事态度端正,品性行为符合规律或原则,不主观妄断,随顺自然,戒慎恐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强道德
    刘祺庸文化12.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创客文化的著作,聚焦创客文化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在描绘创客运动的世界轨迹,厘清其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从创客教育、创客创新、创客经济和创客手作等方面探讨城市发展中的学习型社会构建、可持续发展、文创产业迭新和新工匠精神等议题,提出创客文化融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路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本书在每章的论述之后辅以一至两个案例观察,书末附上国内外创客城市概览及英国创客文化调研札记,以期为读者刻
    温雯文化23.7万字
  • 会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明危机与大众旅游的兴起造就了战后德国的中国旅行热,彼时的中国以其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吸引着诸多魏玛德国旅行者,并成为其游记书写的重要对象。本书以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探究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如何成为德国旅行者想象现代中国的媒介,并剖析其现代中国想象背后的德意志现代性想象。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现代性的正面想象与建构寻求有别
    陈雨田文化12.5万字
  • 会员
    本书为“第四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中关于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的论文汇编,共有32篇论文,分为“海洋理论·政治·法律”“南海历史与文化”“海上交通·文化交流”“南海造船与航海技术”“宗教·信仰”“其他”六个栏目,对南海海洋文化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崇敏主编文化25.2万字
  • 会员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明对泰文化的冲击及其激发的回响构成了泰国追求现代性道路上的变奏曲。泰国社会一方面要强化南传佛教作为泰文化特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需要确证南传佛教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位置。佛教成为现代泰国创造自身文明性的重要领域,其文明化过程同时在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展开。本书尝试在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基础上展示南传佛教在泰国的文明化路径,并通过呈现复数的他者来理解由诸多矛盾因素构成的社会发展
    龚浩群文化17.3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
    林峥文化26万字
  • 会员
    本书由慈云西荫、皇家寺院、汉地雪莲、长安绿度母、蒙藏文化走廊、和合圆融六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广仁寺的历史、建筑形制,广仁寺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广仁寺的现代管理,广仁寺对现今文化的影响,藏传佛教等多个方面,还包含文人在了解和参观广仁寺后抒发感情的文章。整本书将广仁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阐述得非常清楚,是了解广仁寺的重要窗口,是后来者研究广仁寺的基础,也为广仁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仁钦扎木苏主编文化25.5万字
  • 会员
    本研究通过对莫言小说创作的整体把握,从形态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角度,对莫言小说中“动物性”的呈现姿态、理性思考、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及西方现代性文学的比较中阐释莫言小说的世界性意义。
    张雪飞文化21.1万字
  • 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地质学对人类思想的重大贡献——“深时”的发现及其理论渊源。地球历史是一段古老、浩瀚而我们只能通过隐喻来理解的历史。本书围绕“时间之箭”(叙事历史,方向性和独特性)和“时间之环”(内在规律,周期和重复)的二分法,结合图像学的阐释,重新审视和解读了“深时”思想在西方地质学领域三位先驱及其经典著作——托马斯·伯内特的《地球的神圣理论》、詹姆斯·赫顿的《地球理论》和查尔斯·莱尔的《地质学原
    (美)斯蒂芬·杰·古尔德文化1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