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唐诗十六讲在线阅读
会员

闻一多唐诗十六讲

闻一多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4.5万字

更新时间:2023-05-29 16:34:09 最新章节:诗的唐朝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闻一多唐诗十六讲》是闻一多唐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用大诗人的慧眼将唐诗的妙处一针见血点出,读来令人觉得酣畅淋漓。李白的诗好在哪儿?李白的诗好在仙风道骨。李白是不羁的天才,他的诗明白晓畅,自带一股豪气。他的五律可以说是古诗的灵魂蒙着近体的躯壳,带着近体的藻饰,既有形式上的秾丽,又有气势上的浑朴。杜甫的诗好在哪儿?杜甫的诗好在深入现实。杜甫既拥有伟大的人格,又天资卓越。他的笔触深入广大的社会与人群。他为了这个社会与人群而同其欢乐,同其悲苦,同其振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张若虚的诗好在哪儿?张若虚的诗好在格局开阔。在《春江花月夜》中,面对爱情,他在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中悟出了“永恒”之理,写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一千古名句。闻一多评价这句诗有强烈的宇宙意识,为盛唐之诗开辟了道路。翻开本书,看闻一多将唐诗之美说得精到,赞得火热,评得理性!
上架时间:2023-02-01 00:00:00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文学创作与接受并非个人心灵独语,总是“制度”中介后的创作与接受。新媒介对传统文学制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建构了网络文学制度。本书对新媒介文学场域的组织机构、行动者及其关系进行了总体考察,并探讨文学网站对作家制度、读者制度的建构,先锋派对文学制度的重构,以及文学批评制度的裂变、著作权制度的变革与新媒介语境中的经典化制度问题,认为经典总是场域行动者合力的结果。
    黎杨全文学22.5万字
  • 会员
    本书意在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等角度出发,通过对高丽中期李奎报咏史汉诗之研究,管窥朝鲜半岛文学与中国文学久已存在的依存关系,而朝鲜半岛文学自身之民族特点与强大包容力则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展现。李奎报所处时代之高丽武人专权和外敌对朝鲜半岛之劫掠,无疑是李奎报咏史汉诗生成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本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对武人的影射、以诗酒女色自娱避祸之倾向以及诗风由豪迈向平实之转变等李奎报咏史诗特
    师存勋文学24.3万字
  • 会员
    本书在理论层面不拘泥于传统诗歌研究思路,在行文中融合了文化学理论、认知诗学理论、传播学理论等。本书归纳了庞德的12种身份,认为它们与《诗章》现代主义风格的形成有关;梳理了《诗章》117章的具体内容;讨论了《诗章》研究中存在争议性的话题;论述了《诗章》现代主义风格形成的背景、模仿与创造、内化与吸收等方面。同时,与读者分享了作者20多年的研究发现,涉及“庞德作品及其出版简史”等板块。
    郭英杰文学31.1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运用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克服中日学界对日本无赖派作家研究的作家论和作品论的“形而下学的缺陷”,以社会转型的视域作为研究切入点,将日本无赖派作家的叙事艺术内涵和文学批评建构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系统地对各个作家作品的文本进行解读,分析不同无赖派作家的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叙事策略等叙事艺术内涵,解析其叙事特征和文学思想,进而论述日本无赖派作家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批评话
    任江辉文学25万字
  • 会员
    新维多利亚小说是指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当代英国小说的历史转向所涌现出来的以维多利亚时期为时代背景和重构对象的后现代主义历史小说。本书在对新维多利亚小说进行概念界定和特征梳理的基础上,从元历史罗曼司叙事模式、空间化的叙事时间,以及复调性的叙事声音三个层面探讨当代作家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想象和叙事重构。新维多利亚小说叙事形式上的空间性和杂糅性,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美学风格上幽灵书写的怪
    杜丽丽文学17.4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以“共同体想象”为主线来研究200年来的加拿大诗歌创作,包括诗歌史中的几个主要时期:拓荒时期、联邦时期、20世纪上半期与“建国”百周时期,整体突出加拿大英语诗歌的民族想象从“共同体”到“多元共同体”的演变。主体部分包括《通往“共同体”:历史政治与民族建构》、《经历风雪:自然主题与地域诗学》、《彰显“后现代”:国际主义与形式手法》与《走向“多元体”:多元文化与族裔改写》四大篇章,分别从历史想
    张雯文学20.5万字
  • 会员
    本书参照贯通西方文化史的基督教线索,考察唯美主义之“美”的神圣与世俗价值意向,以及相应的实践后果和文化史意义。唯美主义内容层面对违禁色情的书写,以对抗资本主义道德的外在样式,揭示出长久被压抑的非理性形态的“神圣”精神内涵;其对纯粹形式的推崇,一方面以“为艺术而艺术”的方式主观上将艺术“神圣”化,赋予其神圣的价值意向,另一方面“为艺术而艺术”根本上又是西方文化现代性进程的组成部分和环节,其最终被市场
    刘琼文学14.9万字
  • 会员
    本书首次论证了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双向关系:世界文学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又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本书认为,世界文学不是一个固定概念,而是一个旅行的概念;世界文学不是各国/民族文学的总汇,而是指那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学;世界文学经典的评价应当依循某种普遍的标准;在世界文学史的编写过程中应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应通过不断在世界上发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学;在确定世界文
    王宁 生安锋等文学63.1万字
  • 会员
    《俄国作家创作心理研究》曾由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初版,1999年再版。《俄罗斯作家个性心理和社会心理》选自《文学艺术和社会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艺术家个性心理和发展》选自《艺术家个性心理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心理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中的三篇论文分别选自《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俄国作家创作
    程正民文学39.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