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线阅读
会员

转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马晓河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经济中国经济18.8万字

更新时间:2021-10-15 19:47:32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在发展实践中,经济增长动力来源既有规模因素,也有结构变动因素,但长期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结构变动获得。经济发展有不同阶段,有低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阶段、高收入阶段。不同收入阶段,结构变动有不同特点。世界各国在从低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过程中,只有极少数国家顺利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结构成功转型,比如日本、韩国,而多数国家始终徘徊在“陷阱”中,比如巴西、阿根廷。1978年以前,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是依靠计划经济制度,超越经济发展阶段,选择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推动结构强制转型,实现“贫困式”增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引入市场经济,选择投资带动、出口导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连续跨越两个台阶,迈向比较富裕的中高收入阶段。目前,中国已经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中高收入区域,且十分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值,中国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笔者从结构转型视角认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既有较大的可能性,也面临诸多困境,只有重新选择新的发展方式,用改革开放推挤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体制结构向高一级转型,中国才有希望实现中等跨越和向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攀升。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5-13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马晓河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通过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综合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全新的碳排放责任机制CELM,提出全球碳中和的第三条道路——基于CELM的“11”全球碳中和解决方案,为人类解决气候问题进行全新的顶层设计,克服了当前国际社会碳税、碳排放权政策工具诸多问题,为国际社会提前实现IPCC控温目标带来希望,进而提出应对跨时空、超大规模复杂公共物品问题的新理论。
    杨宝明经济34.7万字
  •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演进逻辑和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本书揭示了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科技赋能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
    丁明磊 秦铮 石敏杰经济12.9万字
  • 会员
    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章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关于股票市场分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本书的研究问题;第三章和第四章提出了股票市场结构性分歧概念,并探讨了市场结构性分歧对市场收益及趋势预测的影响;第五章、第六章提出了市场结构性分歧视角下的择股策略;最后一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葛志鹏经济6.2万字
  • 中国经济告别了高增长阶段,同时面临着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和需求不足的双重挑战。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对这两个挑战的认识,以及如何应对这两个挑战。从国外经济增长的历史变化谈到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变化,详细分析了房地产市场、金融业改革、总需求现状、高通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讨论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和实践、以逆周期为目标的公共支出政策,以及中国首选的应对解决之道,以期找到进一步改善经济活力的政策发力点
    张斌 朱鹤经济16.3万字
  • 会员
    书稿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间合作申请专利信息为依据,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Excel统计工具等,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技术创新协同的时序特征、区域分布特征、创新技术领域特征、协同主体特征、有效专利特征、专利技术转移特征等。在此基础上,研究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数量、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数量、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投入数量、邮电业务总量、高新技术企业数
    陈穗丽经济8.6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作者博士论文和国家社科重点基金的研究成果整理而成。书稿大体可分为理论构建和案例实证两部分内容。理论构建部分在第一、第二章。以区域发展理论、创新理论、周期理论和梯度理论作为对创新型都市圈进行研究的基础理论,选取“集聚与扩散”“聚变与裂变”两对分析逻辑,阐释由上述创新型都市圈形成的原理,并推演创新型都市圈具有的四大典型特征。继而重点提出创新型都市圈具有的“核心—网络”表征假设,并明确了表征假设
    朱凯经济11.7万字
  • 会员
    本书为经济学家吴景超1943年出版的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专著,现列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本书总结了1881年以来60年间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并对即将全面开展的中国经济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涉及工农矿业、区域布局、管理模式、人才、资金等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科学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主流见解。此书被当代经济史学界誉为民国时期经济学名著之一。本书首版为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约13万字。本
    昊景超经济15.6万字
  • 本书从七个方面论述肖钢在经济金融领域开展的调查研究、提出的创新思路与对策建议。宏观形势与政策取向。探讨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破解制造业投融资难题。针对优化制造业投融资模式、纾困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建设新型劳动关系等提出新举措。金融改革下一程。深入思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讨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完善金融税制、推动养老金投资转型等议题。数字金融再出发
    肖钢经济22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实践的角度,通过一手案例,理解新质生产力,发现新质生产力,展望新质生产力。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以中国制造与“专精特新”之路为线索,展示中国式生产力的40年发展路径。下篇以产业创投为第一视角,展现产业投资的进化史。通过多个企业案例,展示中国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各方各面的实践与探索,深入理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现新质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何丹主编经济1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