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思想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梁漱溟思想研究

柴文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14万字

更新时间:2021-01-06 20:51:00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梁漱溟是令人钦佩的学问家和社会活动家,尤其是他独立自主的学术人格和知行合一的现实情怀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儒者。目前研究梁漱溟思想的著作还不算多,本书试图为“梁学”研究添砖加瓦,贡献绵薄之力。这本小册子有些特色,尤其是对梁漱溟思想特征的概括、“人哲学”思想的挖掘等,虽不免“一偏之见”,但堪称“自我得力处”。与学界的已有成果相比,有创新之处。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柴文华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将在辑佚汉代《洪范》五行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汉代《洪范》五行学的发展脉络,探讨汉儒如何通过一系列阐释手段,实现数术这一异质性知识的经学化。
    程苏东哲学29.5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孔子家语》的真伪公案及其思想内容为主要研讨课题,首先梳理《孔子家语》的形成及传衍情况,其次以历史与逻辑、文献学与思想史、传世文献与考古新发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兼重义理与考据,从《孔子家语》与传世文献、新出土文献的对勘中,对《孔子家语》的自然观、道德修养论、社会政治观等思想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研讨,从而确证《孔子家语》是一部渊源有自的儒家古籍,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或有加工润色,但其主体部分仍然没有
    王秀江哲学11.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先秦诸子思想为标的,比较详细地厘析了其中所孕育、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对儒家心性论与中华民族的伦常之道、道家“道—德”论与中华民族的立世之道、庄玄禅的生命体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道等民族精神的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被孕育、滋生,并茁壮成长起来,是因为它有自己深厚的哲学根基和肥沃的哲学土壤,因此本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底蕴也进行了探索和发掘,考察了其形而上的本体论维度。
    康中乾哲学68.8万字
  • 会员
    本书深入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所造成困境的政治哲学思考和探寻,进而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秩序构想。在此基础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新秩序的规范性维度。最后,从全球治理变革的角度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实践新方案。
    李长成哲学28.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道统为主线,用中西比较的视野,对中国从古至今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发掘贯穿其中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天道观,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显著标志。西周时期,就形成了“神灵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的天道观,连同民本思想等作为古代思想遗产,为孔、墨、老三哲所继承。不同天道观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产生更加精彩纷呈的思想成果。从中外交流的大历史观看
    蔡晓哲学36.7万字
  • 会员
    《中国儒学》由中华孔子学会、郑州大学洛学研究中心主办,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广泛联合儒学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学传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激活其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价值,俾之在人类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王中江 李存山主编哲学24万字
  • 会员
    《老子》一书,分为“道经”和“德经”。《老子》之“德”的根本特征是“自然”与“无为”。所谓“自然”,乃自本自粮、本自具足、自是其是之意;所谓“无为”,乃不加施为、任其自化、顺其自然之意。学术界对《老子》“道经”的研究成果颇多,而对于“德经”的研究却尚显匮乏。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以《老子》“以道观人”“以道观万物”和“以道统德”的“大道观”为视角,解读《老子》“德经”并参悟其对当下学校教育和道德修养
    于洪波 王康宁哲学21.7万字
  • 会员
    朱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人物,他集宋代理学和经学之大成。本书是“朱子经学与四书学”专题会议的论文集,内容涉及:朱子的四书学研究,四书学是朱子经学的研讨重点。朱子的五经学研究,朱子的易学和礼学得到重点讨论;传统朱子学问题再探,中和和道统问题得到重点讨论;朱子学与北宋道学的考察,重点讨论了朱子学的来源及其与北宋道学的关系;朱子学周边及其影响的省思,也包括朱子后学及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等诸内容。
    丁四新主编哲学24.5万字
  • 会员
    《荀子研究》是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本着荀子“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的精神,以严肃、严谨的学术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荀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海内外交流提供学术平台。本书是第一辑,包括“文本考证与释读”“荀子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荀子思想比较研究”“荀子的历史地位与荀学研究”“荀子与兰陵文化专题”“海外荀子研究”几个专栏。
    颜炳罡主编哲学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