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高速铁路基本知识
更新时间:2020-06-23 15:32:43 最新章节:附录三 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书籍简介
本书全面细致地介绍了高速铁路相关知识,包括:高速铁路的线路、车站、动车组、信号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牵引供电系统以及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与服务等内容。内容分类清晰,条理清楚,全球理解,适用于铁路高职院校铁路相关专业,也可用于铁路职工培训教材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参考资料。
上架时间:2015-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一部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培训教材,由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行业专家和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编写而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目视检测六个模块。本书以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需求为核心,强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特色,围绕企业需求进行编写,既注重内容与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要求相匹工业7.5万字
- 会员本书由智能汽车领域实践型专家联合撰写,带你一次性学透BEV,实现快速落地与创新。在内容设计上,本书以BEV主流技术与工程实践为主线,系统分析介绍BEV算法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源码级实现方法,助你掌握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设计理念。本书共9章。第1章介绍BEV感知算法的核心概念和框架,强调其独特优势及挑战。第2章概述关键数据集,如KITTI、nuScenes和Waymo,并解释了评估算法性能工业9.8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培训教材,由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行业专家和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轨道交通车辆行业特点、焊接安全、焊接基础知识、焊接方法及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常用金属材料及其焊接方法、焊接常见缺陷、焊工考试。本书以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需求为核心,强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特色,围绕企业需求进行编写,既注重内容工业11.1万字
- 会员本书是根据国家职业教育1+X改革试点要求编写的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教材,由中国中车焊接和无损检测培训中心组织行业专家按照《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焊接安全、焊接基础知识、焊接方法、轨道交通装备常用金属材料及其焊接方法、无损检测技术。本书以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需求为核心,强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特色,围绕企业需求进行编写,既注重内容与轨道交通装工业8.9万字
- 会员在智能驾驶的发展过程中,获取交通信息、认知和理解交通世界成为智能化汽车的核心任务之一,视觉感知及相关处理技术无疑成为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智能驾驶视觉感知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包括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传感器技术等,这使得初学者和从业者在进入该领域时,往往面临着较高技术门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整合这些分散的知识,才能够在这个领域中有所建树。工业8.4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培训教材,由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行业专家和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轨道交通车辆行业特点、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焊接结构设计、焊接方法及设备、薄板焊接变形控制和高强钢的焊接、焊接常见缺陷、焊接管理。本书以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需求为核心,强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特色,围绕企业需求进行编写工业7.1万字
- 会员本书对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及工作原理作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概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及控制、新能源汽车总线通信协议及应用、整车控制器、驱动电机控制、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简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容错控制技术。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结合实际,便于读者学习和应用。本书可作为高校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专业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科研单位、工厂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工业13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导航定位技术,从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框架入手,系统介绍了导航定位的定义、方法、精度要求及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等;高精度定位技术中的全球定位系统、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航迹推算技术、蜂窝定位技术、车联网高精度定位系统框架;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视觉SLAM和激光SLAM;电子地图技术的导航电子地图和高精度地图;以及GPS/IMU定位仿工业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以人为本的智能汽车交互设计(HMI)》共分15章,内容包含了汽车交互设计所需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汽车交互设计相关的理论、不同的设计流程(尤其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流程)、各种设计方法、检测方法;讨论了多模态与语音、图形、触觉、AR和VR等交互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在创建预测性界面方面的应用。此外,本书还讨论了不同自动驾驶水平中的人因问题,既探讨了在不同自动化级别上出现的挑战,又探讨了由于自动驾驶汽车将与交通运输1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