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哲学立法:西方哲学视域中先秦哲学合法性研究(国际中国哲学精译系列(第3辑))在线阅读
会员

为中国哲学立法:西方哲学视域中先秦哲学合法性研究(国际中国哲学精译系列(第3辑))

成中英 冯俊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37.4万字

更新时间:2019-12-13 20:40:55 最新章节:《老子》中的“有”、“无”:一个本体论的解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在西方哲学视域中,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何在?这是中国哲学界讨论了多年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中国哲学研究关心的问题。本书从荀子、《周易》、墨子和列维纳斯四个主题入手,展示国际中国哲学研究为中国哲学立法所做的艰辛努力。如何借用本质主义和心灵哲学来诠释荀子,如何借用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如海德格尔等西方形而上学思想来诠释《周易》哲学,如何借用西方的政治思想来讨论墨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如何在列维纳斯和中国哲学之间建构一座理解的桥梁,这些都是西方哲学界关注和探索的重要主题。本书是在西方哲学视域中努力为中国哲学立法的力作,有助于国内学界了解国际中国哲学研究的状况,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西方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6-06-27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成中英 冯俊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收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不同文化背景下学者的文章,采用一篇立论加一篇批评的形式,力图在对话与思想的交锋中,使天下概念在当代视野中重新迸发文化生命力,旨在探讨与挖掘东亚传统中“天下”概念的现代内涵,以及儒家天下观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对外战略、亚洲的地区秩序和世界的发展,并据此展开,探索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可能性。
    干春松 (美)安乐哲编哲学18.5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上篇是儒道情感哲学本论,下设三个独立章,分别探讨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注重情感的特点、儒家与道家情感哲学的义理诠释、儒道情感教育与情感实践。下篇论述儒道情感哲学的现代价值,研究了儒情与道情理论与现当代中国的人格建构及人的精神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萧平 朱喆 操奇哲学16.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玄学家郭象为中心全面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书中通过对魏晋玄学范畴的研究来寻找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梳理了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魏晋玄学到唐初重玄学发展的原因,展现了老一代学人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汤一介哲学2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和精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在试图将张载哲学回置入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当中,“述”的解释学态度重构了一个场域,而这一场域使得读者与思想家的“相遇”成为可能。
    杨立华哲学12.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儒家经学为重要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儒家思想研究、儒学典籍版本、校勘研究,以及书评、前沿问题探讨等,围绕《儒藏》点校整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以及不足进行研讨,为今后古籍整理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借鉴。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哲学33.2万字
  • 会员
    《庄子》之“道”,“逍遥游”为“道”之境界,而“齐物论”则是得“道”之津梁。本书尝试从《庄子》文本本身出发,还原庄子时代背景。入乎其内,以“逍遥游”和“齐物论”为视角,发掘庄子思想的深刻性;出乎其外,以天地万物和宇宙人生为准绳,把握庄子思想的系统性。在内外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会通精神分析理论与语言哲学,揭示庄子思想轨物范世的本真意义,深度探讨庄子思想的文化内涵,发掘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王永豪哲学21.2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证《孟子》中210例古今纷纭的疑难词句,并给出确切的解释。以“译注”形式呈现——下里巴人的形式,阳春白雪的内容。
    杨逢彬哲学43.6万字
  • 会员
    李翱哲学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全局,是汉唐儒学向宋明理学过渡的津梁,其不仅关涉心性结构的创新,还深刻影响到儒家新思维方式的形成。本书全面研究了李翱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史、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以中国古代人性论的精神转向为核心,阐述了李翱哲学在儒家人性论转折中的分水岭作用,分析了其对宋代“心统性情”说和性二元论的重要影响;从法象思维、体用论、理一分殊发展的视角,探讨中国古代性与情之间双重关系的发展
    李晓春哲学29.1万字
  • 会员
    本书在批判性吸收前人特别是此前中国学者较少留意的朝鲜、日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朱熹、张栻往来书信做了综合性的疏证与研究。
    汤元宋哲学13.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