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
更新时间:2019-11-29 17:31:36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传播研究史是传播学作为学科得以确立的基石,而本书是国内优秀的青年学者刘海龙对传播学研究的历史进行科学梳理和审慎思考的专著,内容分为十三个部分:1.传播研究的另类起源(介绍新传播研究史,关于传播研究与战争、意识形态宣传的关系);2.拉斯维尔:被误读的奠基人;3.哥伦比亚学派及其批评者;4.传播研究中的功能主义;5.芝加哥学派与传播研究:想像的历史;6.宣传研究与传播研究的正当性问题(伯内斯);7.传播教材在中国的翻译与想像;8.中国传播学引进中失踪的批判学派;9.中国传播研究的本土化问题;10.寻找听众:中国传播研究的目标及服务对象;11.施拉姆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12.公共关系的引进与1980年代新闻传播研究;13.传播研究本土化的两个维度。作者分别从传播学起源、传播学流派和传播学引进及本土化几个关键问题展开论述,较为系统且颇具深度。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海龙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对2014年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经验,分析趋势,探索路径,其中分题报告对民间文学类,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的十类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2014年年度热点部分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问题和趋势,提出建设性建议;大事记部分条目式列举了一年来非遗工作的重要文化32.4万字
- 会员绒花制作技艺历经千年传承,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藏。本书不仅是一本绒花技艺入门教程书,更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匠人精神。作者刘梅拥有40年绒花制作经验,图书文字翔实,从选材、工具、蚕丝染色到打尖、传花……完整地记录了传统绒花制作的十几道工序。全书图片1100多张,历时半年拍摄,一步一图,甚至一步多图,作者以第一视角带读者边看边做,尽可能展示古法技艺,让更多热爱传统技艺的匠人能够按图索骥,尽快上手。文化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对2014年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经验,分析趋势,探索路径,其中分题报告对民间文学类,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的十类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2014年年度热点部分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问题和趋势,提出建设性建议;大事记部分条目式列举了一年来非遗工作的重要非遗32.4万字